淘客熙熙

主题:国民性批判:德意志通往灾难之路 -- 古城老农

共:💬39 🌺20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只是好奇像 Irish 凱耳特人史前石頭陣那些?

        “ 他们曾放弃 ... ” 的 “原有宗教” 是啥請問?關於古代傳說,屠(恐)龍遠航黑森林哈瑙妖怪的記載(在Hypatia死掉以後,季度角傳染之前)彷彿只有從童書裡才看得到一些影子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普鲁士本来就是军事开国

      国家的财政收入几乎是为军事服务的,用国民性来解释非常肤浅,引用一段比较客观的解释吧:

      普鲁士的军国主义非常突出,1740年腓特烈二世即位,在他20多年的铁腕统治下,普军人数由原先的7万人激增至20万,占全国人口9.4%,军费开支每年要花去政府全部预算的4/5。当时的普鲁士面积在欧洲仅居第十位,人口居第十三位,但它的军队却排到了全欧第四的位置。而且这一数字在腓特烈二世的后继者威廉二世那里又增加到了23.5万人。曾有人这样描述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国家拥有一个军队;对普鲁士而言,则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

      从一开始军事化管理方式就在普鲁士通行,更重要的是从立国开始支撑普鲁士乃至后来德国的容克势力,他们是德国军事化的根本支柱,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占有压倒性地位,不摧毁这股力量单靠几个思想家想通过思想启蒙变天,纯属笑话。拿破仑战争普鲁士败给法国核心原因是军事思想落后和军队中士兵地位过低造成的,之后的军事改革调整了这两个问题,实施了一定程度的土地改革,但容克贵族在政治和军事上获得相应位置作为补偿:

      容克地主阶级在政治方面属于极端的保守主义,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赞成对农业采取保护主义,其代表人物是O·von俾斯麦.1871年普鲁士"自上而下"统一德意志,标志容克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后形成.帝国国会中的德意志保守党和国会外的农民同盟均代表容克利益,军队中的军官也多出身于容克,从而使整个德意志帝国打上容克的烙印.魏玛共和国时期,容克敌视共和政体,支持A·希特勒执政.

    • 家园 呵呵, 这个观点很是新鲜, 不过要好好比较一下

      对德国的了解大多都是局限于现代,至于之前的不甚了解. 多谢, 献花献宝谢! ;)

      ---------------------------

      送花。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也不能这么说吧

      德国要是不改革,不统一,最后还是要被法、俄瓜分掉的。而要求强自然要改变自己。不能以结果来推论说求强就是错的。

      德国到一战之前其实都走的不错。问题是当时的世界已经被瓜分完毕。新兴的德国只有从各大强权虎口夺肉。而德国的失败与其说是国民性,不如说是地缘问题。德国是四战之地。要在这类地方崛起,必须迅速得占领边角,从四面受敌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而德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上来就单挑英、法、俄。普鲁士打败法国后没有兼并法国是一大失策。或许普鲁士认为自己吞不下法国也罢。但此后的战略就一直被对法的轻易胜利冲昏了头脑。老是拿法国当假想敌,一打仗就先攻法国。

      从战略上说,德国的最佳发展方向应当是先向南发展,然后对西欧徐徐图之。后来希特勒经营中欧,吞并奥地利等等方向还是对的。但他最后没有做到彻底。其实就应该一直向南,直到把南欧也吞下肚子为止。他不但没这么做,反而和墨索里尼达成同盟,那就是在发疯了。而占领法国后不及消化,就又去打苏联就更是重复拿破仑的老路。

      所以德国的失败和国民性没多大关系。主要还是战略失误。

      • 家园 德国跟战国时的魏国差不多,四战之地,兵再精也很难称霸
      • 家园 普鲁士打败法国后没有兼并法国是一大失策?

        俾斯麦连阿尔萨斯-洛林都不敢要,只不过军功如此之盛那时候连他也拗不过那些军阀和贵族了。

        所以德国的失败和国民性没多大关系。主要还是战略失误。
        这句才是事实。德国与英法俄的矛盾客观存在,但后三家之间又何尝没有矛盾了。假以时日耐心等待,或者挑拨离间一下,或者以退为进,或者干脆壮士断腕,结果可能会完全不一样的。德国还是太心急了,是战略问题,国民性才是后果。

        • 家园 阿尔萨斯-洛林没有要错

          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对于当时新生的德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资源基地。而对法国来说则是削弱了法国的发展。

          至于法国人是不是记仇,这根本不是决定性因素。战败国有哪个不记仇的?何况还俘虏了法国皇帝。

          而阿尔萨斯-洛林看上去是个失误,不过是因为后来德国战败而已。

          前面说过,对德国来说在击败当时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树立国威后,其目标就应当是向南拓展,先统一所有德语地区,然后吞并软弱的南欧。其次西欧。最后才是和俄国争夺天下。

          这个战略,希特勒是看到了。但执行的时候一来不彻底,给墨索里尼拖了大大的后腿。二来执行得又太快。打下法国后没有彻底消化,也没有先逼和英国就急吼吼得去打俄国。要知道欧洲类似中国的战国。即使是秦国,奋六世之余烈,从秦始皇灭韩开始,也用了足足十三年时间才统一六国。希特勒还是太心急了。

          • 家园 希特勒和苏联开战可不光是头脑发热

            当时他的石油储备随着不断打仗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人造石油又不敷使用,已占有地区没有石油可开采,当时还没北海油田,他不东进怎么办?巴库油田那块地方不打仗苏联会让出么?

            • 家园 那也得先绞死英国再说

              石油的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德国早就在准备打仗。各类资源储备很充分。而很多资源,好比石油都在战前就从美国进口了。例如1939年德国仅一笔业务就由法本公司从美国进口了2000万美元的航空汽油。虽然后来美国搞所谓的“禁运”,但这种交易一直持续到美国完全参战。而如果希特勒不是很愚蠢得主动向美国宣战,美国还未必就想那么早全面介入欧战。毕竟对美国来说,美国也不想两线作战。

              德国的资源真正发生短缺差不多要到1943年。而说起来,如果不是两线作战,消耗还未必就有那么快。

              而当时斯大林虽然也在准备战争,但斯大林判断德国没有那么快打过来。所以苏德之间的贸易照样在作。但希特勒一来认为要先发制人。二来认为苏联军队大清洗后不堪一击。三来主要还是被一战中德国军队横行俄国的战绩迷惑了,以为苏联还是沙皇俄国。结果最后踢到了铁板。

              所以从我这个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德国犯了分散兵力的错误。应当先集中力量打垮英国再说。

              • 家园 问题在于斯大林野心也不小

                你所设想的那种可能斯大林不可能坐视的,毕竟《我的奋斗》里的反共思想浓郁,真让英国被平了,斯大林就得单个面对大半个欧洲的反苏联军,那才是灾难,苏联在那以前肯定会进一步西进扩大战略缓冲区,这是老毛子的固有做法,希特勒是无法坐视巴尔干地区落入毛子手里的。

          • 家园 这俩地方德国要去了本来也合理

            当地居民本来就以德裔为主,基本语言使用的也是德语。不要被《最后一课》骗到了。

    • 家园 小商榷

      感觉楼主算是在已知结果推原因

      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后最大的问题,我觉得应该是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和不相称的野心。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但又没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且先手已经被英法俄给占去了,等他强大了,想出去抢都没地盘了,只能和这些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死磕。自己又夹在中间被迫两线作战,结果只能是悲剧了。现在德国所谓的认真反省,在我看来,只不过是二战被打服了,彻底认栽了。

      要论国民性的改造,哪个敢说有老毛子狠,从 东正教 农奴制 -> 资本主义 -> 共产主义 -> 资本主义, 老毛子才是 不折腾不舒服斯基。

      至于美国,只能说上帝宠爱美利坚,优越的地理位置,合适的制度,众多的人口,MD想不称霸都不行啊。

      • 家园 也不全是上帝的功劳

        上帝还是在MD旁边放了一个大国滴,可惜这个“大国”不太成事,被打的丢盔弃甲而已。说美国的地缘优势,那是看现在的美国,可是美国建国的时候也只不过十三州,龟缩在西海岸,被从加拿大到路易斯安那的新法兰西包围着,再往西还有同样人口稠密的新西班牙。美国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当年的先辈们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