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隐身时代的对抗,纯YY,欢迎讨论 -- 代码ABC

共:💬65 🌺15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隐身时代的对抗,纯YY,欢迎讨论

    虽然我们的四代机还在滑跑,但不妨碍我们对她列装后带来的变化做一些YY。

    之前,由于只有美军才拥有四代隐身战斗机,因此以代差带来的压制进行的对抗假定都非常的YY。当然了,对付一些小国这些YY都是现实的,即使不用四代这些对手对于美军来说都是透明的。

    ------------------------------

    首先,对于双方都有隐身飞机的情况下,战场对双方将变成双盲,至少部分双盲。这点对美军整个作战系统的影响绝对不是对手一件武器提升那么简单了。事实上,我从来都不认为现实的战场能像美军宣传的那样对他们是单向的,很多时候将军们还是要靠猜,靠赌。不过在对手也有相应的隐身手段的时候这种赌博的风险将会大大提升。因此我认为就战略层面来说这种风险将令高层决策变得更加谨慎,或者说将变得更为保守。

    在战术层面来看,现有的武器系统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首当其冲的是各种雷达,现有的分米波段以上的雷达对隐身飞机的探测距离都大大缩水。之前由于对手没有隐身飞机,因此所有的雷达都还能信心十足地使用其标称的探测距离。按E2-C的说法可以发现400公里内的飞机,那么现在还剩多少呢?这里做一个简单的估算,据称F-22的雷达反射面积是F-15的八十分之一,我们打个对折,只能达到F-22的一半。根据雷达公式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雷达作用距离和目标面积的4次方根成正比,那么现在对我们的四代的距离变成160公里。对F-22变成133公里。这里可以看出雷达反射面积缩小到一定程度后对隐身效果的收益其实是递减的。因此我觉得对四代的4S指标还真要做平衡。其实对抗雷达最据效费比的措施是干扰,适当的干扰措施令雷达搜索距离减半要远远容易过缩小反射面积。可以想象在电子对抗设备的配合下,隐身飞机对预警机是一个噩梦。160公里看上去挺远,但是以超音速巡航的四代机可以在10分钟内将预警机锁定!所以预警机的部署位置就很令人头疼了,太后了则前方保护伞会被偷袭,太前则自身难保。这个位置一旦被迫改变许多战术都要跟着变。就航母战斗群的防御圈来说可以肯定地是一定会被整体压缩,由此将引发大量的问题。比如非常致命的反潜范围。

    如果再缩小到隐身战斗机两者的对抗就更有趣了,机载雷达的搜索距离和锁定距离也将大大缩短。以中距弹为例,将从50公里削减到20公里。实际上,中距弹是两段制导的,因为弹上的雷达威力更小,以前需要载机提供中继制导到目标20-15公里再靠弹上的雷达锁定,现在将缩减为8-6公里。而20公里对头开的话不到一分钟大家就进入目视范围。同时由于目标变小,导弹本身的命中率可能会大大下降。也就是隐身飞机的作战可能要重新回到古老的近距格斗了。所以超机动的能力在这里变得十分重要。

    也许,不久美军就要和“电子游戏”作战告别了。

    欢迎回到现实世界!

    关键词(Tags): #四代(大圆)#四代机(大圆)#J-20(大圆)#隐身时代(大圆)#F-22(大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黑暗森林模式, 被定向的未知无线电来源, 都被一导弹干掉

      地面全面监听超巡激波音爆, 计算机联网分析规律. 虽然比雷达慢, 但超音速激波消声技术还没有听说过, 激光联网机组根据穿过的音波基本定位,再用光学扫描仪精确定位拦截. 要隐形飞机只用亚音速飞行隐蔽, 就用无人机模拟高价值目标当诱饵. 反正到最后大家都是用数量压倒战术. 二战的上千轰炸机群组, 只要加上反导弹反应弹和诱饵, 一只猛禽能干掉几架?

    • 家园 俺琢磨着, 空战将自动化, 游戏化。

      看这黑丝的超级复杂的控制舵面加上传说中的矢量推力, 俺知道, 这飞机根本就不是给人来控制的,没有人能够同时控制那么多个舵面, 和发动机的角度, 甚至, 有新照片显示,两台发动机, 一个把喷口张大, 一个喷口变小小, 造成不平衡推力等等(这就是不是三维了, 而是四维了, 够狠!)。 这只有电脑才能控制。 写飞控的一定是个大牛。

      那么, 未来的空战就会出现这么个情况, 空战将自动化, 甚至游戏化, 一打起来, 比谁的机载电脑牛, 比谁预先存储的程序多。比谁的算法先进。

      比如, 对方发一个导弹过来, 飞机上雷达发现后, 机载的电脑马上要比对数据库, 判别对方来袭的是什么类型的导弹, 具体参数如何, 比如速度, 机动性, 它的攻击特点。 然后呢, 不用飞行员下令, 在自动的情况下, 自动规避。 比如,机载电脑一直用雷达监测导弹, 在导弹接近准备爆炸前几秒钟, 减速, 做个特别的机动什么的。 导弹的速度是高, 这也决定了它要突然转弯也不是那么容易, 飞机的电脑够力的化, 还是可能有对付的办法的。

      然后呢, 将会出现“隐形导弹”! 你不是隐形飞机吗, 俺用隐形导弹。 呵呵。

      再比如, 对付某种飞机, 有一键搞定的法子。 比如, 被追逐时, 如何摆脱。 甚至, 有自动模式。 比如, 一旦机载雷达, 比如后视雷达发现敌机追上, 甚至被敌机雷达锁定上了, 机载电脑通过计算, 优化后, 选择最合适的程序摆脱........ 甚至, 在摆脱的同时, 自动通过电脑运算, 最优选取施放电子诱饵时间, 甚至, 在摆脱同时, 逆向发射一个格斗导弹, 起到干扰, 甚至击落敌机的作用。

      甚至, 一个机群, 几架飞机之间的机载电脑之间通过数据链的链接, 互相通讯, 通过分析敌我态势, 瞬间优化出最优战术, 自动进行战术配合.........

      人在飞机格斗时起到的作用, 将越来越小。 毕竟, 人的计算速度是远远比不上电脑的, 而且,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 这个差别会越来越大!

      俺相信, 很快, 做在飞机里面的人, 最需要的, 是能够承受飞机在自动机动规避时出现的大过载。 甚至, 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 飞机已经通过机载电脑已经自动干掉了敌机, 也躲过了几发敌机打过来的导弹后, 恢复平稳飞行.......这时, 飞机上的被自动规避机动时造成的大过载弄昏过去的飞行员才一个个逐渐醒来, 茫然地看着周围, 想不起刚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呵呵。

      这些技术, 其实, 都已经不是什么高科技的,都是现有的技术。 连俺都可以想得到, 相信编程的人员应该也想得到, 剩下的问题, 只是要整合而已。 俺都开始怀疑, 很可能, 已经有了! 甚至, 可能已经装机测试了。

      变形金刚里面的场景, 离我们, 是越来越近了。

      呵呵。

      =================================

      补充: 简单的实现方法:

      因为是很简单的程序设计, 而且, 一定是实时的。

      道理很简单。 所谓的电传操控飞机, 就是电脑控制的。 而且, J20网传是所谓的差动的舵面。 也就是说, 所有的舵面, 可以自由单独转动。

      那么, 编程序很简单。

      1. 假设没有所谓的自动程序, 完全由人来控制, 那么, 这架飞机如果是合格的话, 就一定是要实时的。如果飞行员操控起来还有滞后的话, 呵呵, 那飞机就不合格。 所以, 那么, 机载电脑一定要选取足够力的电脑。

      2。 假设有王牌飞行员, 飞出了很高花样的机动动作。 因为这个动作是完全靠飞行员操纵操纵杆向电脑输入信号, 然后电脑再输出信号控制舵面, 所谓的电传操控技术, 那么, 电脑自然可以记录下这个王牌飞行员的所有动作, 并且保存。 类似于很多编辑软件如Word软件的“宏”, 包括很多工控软件都有这个简单的功能。

      3。 这是个可以保存的“宏”, 那么, 下次就可以再次调用了。 很简单滴。

      4。 稍微进步一些, 我们可以自己编辑“宏”, 自己设定一些动作, 然后组合起来, 变成令一个“宏”。

      5。 再稍微进步一些, 我们可以预先编辑很多很多小的“宏”模块,涵盖各种基本的最基本的战术动作, 然后组合之,如搭积木一般,这也是可行的。 而且是实时的。 不会增加电脑的负担。

      6。 再稍微进步一些, 我们可以在演习的时候, 把这些预先组合的宏进行战术演练, 比如, 在某种情况下, 比如, 被追逐的时候, 我们发现, 做某个"宏“的动作, 可以非常有效, 但是,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好的, 那么, 非王牌飞行员可以调出这个”宏“, 做出和王牌飞行员一样的动作.

      7. 再稍微进步一些,我们发现, 做6的那个“宏”动作的时候, 我们发现时机的把握可能是个关键技术, 也就是说, 何时调出那个宏很重要, 调早了, 调晚了(也就是和敌机的相对位置, 距离)这个参数很重要, 那么, 我们可以用机载雷达来辅助输入这个参数, 那么, 飞行员就更简单了, 他只要老早按下按扭, 调用这个“宏”, 那么, 飞机就可以自动在最合适的时机调用这个动作。

      8。 再稍微进步一些, 我们发现, 既然记载雷达可以自动输入参数, 那么, 为什么不干脆让记载雷达和电脑自动处理这种情况呢, 呵呵, 那就是自动模式了。

      9。 各位看官应该发现, 这其中并没有增加多少参数, 并不会增加多少计算量。甚至是人就可以控制的, 如果他足够敏锐, 足够运气的话。 这个计算量, 特别是面对现代的动辄亿次的计算机来说,(个人电脑好像就已经上亿次了) 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10。 再进步一些, 几架飞机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数据链接, 是可以组成战术配合的。 我们只要预先输入足够多的战术组合就可以了。 战场上让电脑去自动优化。 至于验证嘛, 通过演习就可以验证, 改进。

      11。 再进步一些, 和预警机的数据链接和共享。 预警机的全称是预警和控制飞机(Warning and Control Aircraft), 预警只是其中一个功能, 战场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能。预警机的机载电脑和各架飞机之间的机载电脑链接数据和共享, 甚至几架预警机之间的机载电脑也进行组合和战术配合, 几架预警的机载电脑共同控制战区内所有战机的战术配合。

      12。 也就是说, 飞机和飞机自己可以构成战术配合, 几个相聚很远的飞机机群可以通过预警机或者是卫星形成数据共享和战术配合。 甚至, 预警机和地面的导弹等等相关打击力量也构成数据链, 形成战术配合。

      看起来似乎是很复杂的变成, 其实一点也不复杂。 把各个子项目模块化, 细化, 再加以整合, 像搭积木一样, 自由搭成一套复杂的战术配合。

      最后, 俺要说, 这个技术, 马上就会实现。 因为, 稍微懂一点电脑的就知道, 这些, 完全不是所谓的全新技术, 全是现有技术就可以整合的。 自从出现了电传操控飞机后, 自动空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谢谢“西门吹雪”兄给俺的Brain Storm。 俺把这段加到原文中去了。 谢谢。

      其实, 上面提出的电脑控制飞机应该早就有了。 比如, 俺看Discovery 还是National Geography频道, 就讲一个空客飞机, A320还是330什么的,(空客的飞机是电传操控的)。 就在算法上出现了一个问题, 导致了飞行员操纵操纵杆时飞机的反应和飞行员预期的不一样。 其实飞机的算法是有道理的, 只是, 飞机的电脑在后台做了太多的事情, 而飞行员不知道它做了这么多事情, 于是飞行员的操纵飞机的预期和飞机的飞行姿态不一致, 飞行员害怕了, 要纠偏, 结果, 越纠越偏, 结果, 飞机摔了。

      (依稀记得是飞机在某种姿态和速度下俯冲, 飞行员抱杆拉起飞机, 结果, 飞机不是马上拉起, 而是继续俯冲, 好像机载电脑的程序是要让飞机获得速度,所以会继续俯冲一会儿, 有个滞后, 然后飞机才在电脑的控制下拉起。 但是飞行员发现飞机不拉起, 反而继续俯冲, 害怕了, 拼命抱杆, 结果, 飞机滞后一会儿后在电脑的控制下拉起..... 但是, 因为飞行员拼命抱杆, 又导致飞机仰角太大, 失速, 结果摔飞机......, 具体细节记不清了,有看过的同学描述一下)。

      本质上, 俺说的那个“飞机的电脑在后台做了太多的事情”, 其本质, 就是俺一直聊的东西, 其中的差别, 无非是50步和一百步的差别而已

      好吧, 写了这么多, 俺要单反鸟, 骗花去也.....

      • 家园 哦,你说的是无人战斗机

        都那么自动化了,还在机舱中放个打酱油的飞行员做什么呢

        • 家园 有用滴。

          关键是, 这些技术, 都已经不是新技术鸟, 甚至, 可以说是成熟技术鸟.

          飞行员嘛, 呵呵, 防止电脑出问题啊, 防止他们用大规模无线电干扰啊, 一旦干扰了, 飞机不是就不能控制了吗。 呵呵。

          所以, 人要能够超控电脑。 俺没有打错字, 是“超控”。

          • 家园 你这文章,简直写的像X途笨狼

            “大家都知道...”恩,我信了。

          • 家园 电脑还是为辅,至少可见的未来是如此

            首先,按照你说的,一旦电脑出问题,那么多控制面和发动机喷口角度,飞行员就是在飞机里面也是白给,章鱼都忙不过来,何况人。所以电脑系统首先要保持可靠性,控制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

            其次,优化这个东西不是电脑能够完全对付的,那么大的参数维度,这个优化要耗大量时间,算法能做到多项式复杂度就不错了。而且这个是瞬间生死攸关的实时响应,根本不能允许耗时的运算。

            目前还没有什么电脑(硬件+软件)能够赶上经过训练的人脑的模式识别和全局优化运算的速度。

            现在的飞控软件说白了就是把飞行员的机动动作意图翻译成舵面动作或者喷口角度变化,最多加上一些边界约束条件。想要实时优化完全自动化,现在还没有那么牛的算法或者那么牛的处理器。

            • 家园 没有想像的那么难。

              因为是很简单的程序设计, 而且, 一定是实时的。

              道理很简单。 所谓的电传操控飞机, 就是电脑控制的。 而且, J20网传是所谓的差动的舵面。 也就是说, 所有的舵面, 可以自由单独转动。

              那么, 编程序很简单。

              1. 假设没有所谓的自动程序, 完全由人来控制, 那么, 这架飞机如果是合格的话, 就一定是要实时的。如果飞行员操控起来还有滞后的话, 呵呵, 那飞机就不合格。 所以, 那么, 机载电脑一定要选取足够力的电脑。

              2。 假设有王牌飞行员, 非出了很高花样的机动动作。 因为这个动作是完全靠飞行员操纵操纵杆向电脑输入信号, 然后电脑再输出信号控制舵面, 所谓的电传操控技术, 那么, 电脑自然可以记录下这个王牌飞行员的所有动作, 并且保存。 类似于很多编辑软件如Word软件的“宏”, 包括很多工控软件都有这个简单的功能。

              3。 这是个可以保存的“宏”, 那么, 下次就可以再次调用了。 很简单滴。

              4。 稍微进步一些, 我们可以自己编辑“宏”, 自己设定一些动作, 然后组合起来, 变成令一个“宏”。

              5。 再稍微进步一些, 我们可以预先编辑很多很多小的“宏”模块,涵盖各种基本的最基本的战术动作, 然后组合之,如搭积木一般,这也是可行的。 而且是实时的。 不会增加电脑的负担。

              6。 再稍微进步一些, 我们可以在演习的时候, 把这些预先组合的宏进行战术演练, 比如, 在某种情况下, 比如, 被追逐的时候, 我们发现, 做某个"宏“的动作, 可以非常有效, 但是,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好的, 那么, 非王牌飞行员可以调出这个”宏“, 做出和王牌飞行员一样的动作.

              7. 再稍微进步一些,我们发现, 做6的那个“宏”动作的时候, 我们发现时机的把握可能是个关键技术, 也就是说, 何时调出那个宏很重要, 调早了, 调晚了(也就是和敌机的相对位置, 距离)这个参数很重要, 那么, 我们可以用机载雷达来辅助输入这个参数, 那么, 飞行员就更简单了, 他只要老早按下按扭, 调用这个“宏”, 那么, 飞机就可以自动在最合适的时机调用这个动作。

              8。 再稍微进步一些, 我们发现, 既然记载雷达可以自动输入参数, 那么, 为什么不干脆让记载雷达和电脑自动处理这种情况呢, 呵呵, 那就是自动模式了。

              9。 各位看官应该发现, 这其中并没有增加多少参数, 并不会增加多少计算量。甚至是人就可以控制的, 如果他足够敏锐, 足够运气的话。 这个计算量, 特别是面对现代的动辄亿次的计算机来说,(个人电脑好像就已经上亿次了) 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10。 再进步一些, 几架飞机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数据链接, 是可以组成战术配合的。 我们只要预先输入足够多的战术组合就可以了。 战场上让电脑去自动优化。 至于验证嘛, 通过演习就可以验证, 改进。

              11。 再进步一些, 和预警机的数据链接和共享。 预警机的全称是预警和控制飞机(Warning and Control Aircraft), 预警只是其中一个功能, 战场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能。预警机的机载电脑和各架飞机之间的机载电脑链接数据和共享, 甚至几架预警机之间的机载电脑也进行组合和战术配合, 几架预警的机载电脑共同控制战区内所有战机的战术配合。

              12。 也就是说, 飞机和飞机自己可以构成战术配合, 几个相聚很远的飞机机群可以通过预警机或者是卫星形成数据共享和战术配合。 甚至, 预警机和地面的导弹等等相关打击力量也构成数据链, 形成战术配合。

              看起来似乎是很复杂的变成, 其实一点也不复杂。 把各个子项目模块化, 细化, 再加以整合, 像搭积木一样, 自由搭成一套复杂的战术配合。

              最后, 俺要说, 这个技术, 马上就会实现。 因为, 稍微懂一点电脑的就知道, 这些, 完全不是所谓的全新技术, 全是现有技术就可以整合的。 自从出现了电传操控飞机后, 自动空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谢谢“西门吹雪”兄给俺的Brain Storm。 俺把这段加到原文中去了。 谢谢。

              • 家园 战斗机,反应堆,核武器等控制软件代码

                要满足最高的安全标准,在这一方面有专门的工具进行代码分析,并且有专门的工具进行代码生成。

                法国人还是什么都敢卖的,呵呵

                • 家园 是跟法国买的吗?

                  难道国内的电传操控是跟法国买的吗? 俺还以为是自己开发的呢。 呵呵。

                  关于安全标准, 对于军机和民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航空中很多件, 包括美国, 军机的东西的标准会松很多, 很多。

                  所以, 即便是同一个航空部件, 同一个生产厂家生产的, 用在军民不同的飞机上, 其使用和维修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其实, 上面提出的电脑控制飞机应该早就有了。 比如, 俺看Discovery 还是National Geography频道, 就讲一个空客飞机, A320还是330什么的,(空客的飞机是电传操控的)。 就在算法上出现了一个问题, 导致了飞行员操纵操纵杆时飞机的反应和飞行员预期的不一样。 其实飞机的算法是有道理的, 只是, 飞机的电脑在后台做了太多的事情, 而飞行员不知道它做了这么多事情, 于是飞行员的操纵飞机的预期和飞机的飞行姿态不一致, 飞行员害怕了, 要纠偏, 结果, 越纠越偏, 结果, 飞机摔了。 (依稀记得是在某种姿态下俯冲, 飞行员抱杆拉起飞机, 结果, 飞机不是马上拉起, 而是继续俯冲, 好像机载电脑的程序是要让飞机获得速度,所以会继续俯冲一会儿, 有个滞后, 然后飞机才在电脑的控制下拉起。 但是飞行员发现飞机不拉起, 反而继续俯冲, 害怕了, 拼命抱杆, 结果, 飞机滞后一会儿后在电脑的控制下拉起..... 但是, 因为飞行员拼命抱杆, 又导致飞机仰角太大, 失速, 结果摔飞机......, 具体细节记不清了,有看过的同学描述一下)。

                  本质上, 俺说的那个“飞机的电脑在后台做了太多的事情”, 其本质, 就是俺一直聊的东西, 其中的差别, 无非是50步和一百步的差别而已。

    • 家园 难道变成非洲式战场

      昨天中美空军在台湾海峡附近出动数十架次战机激战,双方都未报告战果。。。。。。

      • 家园 不是不可能

        以前看过网上流传的歼10与歼11之间的对抗演练记录。双方都非常谨慎的在山谷里飞行,躲避对方雷达照射。所以开始几轮对抗谁都看不到谁,也什么都打不着。

    • 家园 互盲战术

      中美如果用常规武器全面对抗,恐怕首先会用导弹把对方的卫星干掉,然后用隐形战机清除对方的预警机。双方都没有卫星和预警机的情况下,多半是美国吃亏,因为美军比我军更依赖这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