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闲话31(下):大家都在混日子 -- 井底望天

共:💬30 🌺19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闲话31(下):大家都在混日子

    闲话31(下):大家都在混日子

    其实俺认为,中国大城市周边的中等城市房价的上涨,是一个好事。

    虽然看一个地方的房价,你可以用中位价作为一个衡量的标准,但是就是在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区域,房价还是有差别。

    不知道现在中国的情况怎么样,但是在过去,上海曾有一种说法,叫做“令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在美国这里,也是一样。有一些地方,比如说奥克兰的好区,房子要超过1百万美元,但是在差的地方,和你房子差不多大,估计是10万美元都不到。

    因此问题在于,大家并不是所有的房子都买不起,而是自己心仪的房子买不起。

    也许有许多房子,其实是可以买得起的,只不过因为交通、社区等等不同的因素,让这些地方的房子,变得没有吸引力了。

    所以如果中国的高速铁路和同城化,可以推广得好一些,以前一些城市外面的边缘地区,就会变成有吸引力的地段了。

    当然这些地方的房价会有一定的增长,但是伴随着价格增长的同时,也是居住质量和社区发展水平的提高。

    比如说上海的房地产均价,大概是2万3的水平了,而周边的城市,比如说嘉兴和湖州,大概房地产的价格,是8千左右。因此如果你的城市发展搞好了,同城化趋势起来了,这些地方的新建房屋,就会对上海的房屋起到一个均价的作用。

    就像中国的社会一样,大家都认为贫富悬殊是一个大问题,需要搞收入分配调整,就是要均贫富。那么中国的房价也是一个问题,需要搞价格调整,也是要均贵贱,让本来便宜的房子高一点,让贵的房子便宜一点,这个才是真正的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出路。

    要做到这个,就要解决社会资源向大城市倾斜的问题。促进大国企向大城市周边迁移,从而把一些高薪工作迁移出大城市。然后就是在教育、医疗和通勤方面,好好发展中小城市,这样就可以把现在的一线大城市的房屋崩盘风险降低。

    等到中国的二线城市,房屋市场发展起来,也不怕你上海房地产崩盘,是不是?

    在中国,把食品价格看住,就基本解决高通胀风险。下一步的转型,一个大的重点,就是把农村给盘活,所谓发展新农村的问题。

    在这个发展规划上面,其实中国有很多现成的例子,可以借鉴。主要的案例,是日本、韩国和台湾农业发展的经验。

    解决农村发展的观点,除了送电下乡、送车(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下乡之外,村村通、路路通,是保证人流和物流的基础。

    在这上面要发展的就是宽屏上网,解决信息流,以及金融下乡,解决资金流。

    当然金融下乡,引发的土地流转,如何保护农民能够获取土地转型,就是从农用地,到工商用地和居住用地,所带来的高附加值,是这个发展能不能成功的关键。

    如果搞好了,农民和地方政府的收入都有了保障,如果搞不好,再变成一个圈地运动,那就大家都做好准备,一起玩完吧。

    • 家园 新一轮农民上楼运动

      县域经济压力最大包袱也最多,省管县和上楼运动一起,有的看。

    • 家园 等着看客观事实会怎么发展吧

      中国政府现在调控房价的手段已经有些“无所不用其极”的问道。同事前一阵买的二手房,一切都办好了(银行,区房管局),到了市房管局居然以合同日期为手写,需要机打的名义又给卡了。(我估计目的是限制成交,控制房价)

      中国县城,乡镇,农民宅基地上的房子实际上这20年都没怎么涨过。95年农村盖房子需要花几万,15年过去了,现在盖房子需要花的是多了,但未必比物价的涨幅高。

      在现阶段认为中心城市房价会下来,不现实。中国中心城市中心区的价格,还会继续起飞的,只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不停,那么核心城市核心区的不动产就必然会升值。伴随着中国经济水平超越一个又一个国家,北京上海中心区的房价也会超越一个又一个国家。部分河友把什么英国剑桥居然不如杭州贵当成什么泡沫特征。我们反过来思维一下,如果把英国发达国家的头衔拿下来,把剑桥扔到中国西部,谁会说西部某个地级市的房价改比杭州高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快速追赶甚至超越部分发达国家,那么在这个趋势下,指望中心城市中心区房价向下是不现实的,是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即使强力如中国政府这样的政府,也无法改变这种客观趋势。这就好比以前整天体力劳动十几个小时,天天白菜豆腐的状劳力,自然不会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而你生活水平上来,天天鱼肉甜点,8小时坐办公室,那么糖尿病一类的发病率就会暴涨。繁荣的经济,发达的商业,一流的硬件,充满机会和梦想,在这种状态下,希望追梦的人肯定多于希望归隐山林的,长安居,大不易的局面是必然的。不是人力所能克服的,这是人力不及天力。

      凡事都有2面性,都是有利有弊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当多的人变的有钱,其结果就像20多年前中国没几个人高血脂,糖尿病(那时代糖要要票的),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无论卫生系统怎么努力,糖尿病发病率还是会暴涨的。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一类的只能消弱发病率暴涨趋势,但指望今天生活水准的中国人,糖尿病发病率低于20年前,就是痴人说梦了。

      • 家园 嗯,我的贷款卡壳了。尽管贷款承诺书已下。

        怕的就是这个。

        我不喜欢调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 家园 啥意思,批贷函已经下了?

          批贷函下了你就可以去过户了啊,银行调整放款节奏吃亏的是卖家跟你买家没啥关系啊。

          资金是有时间成本的,银行晚放款一月卖家不说拿这钱去搞啥投机,至少还损失一个月利息呢,所以卖家报价一般全款能比贷款便宜一些。

          • 家园 内部审批已过,还款账户已出,但和卖家不是同一家银行。

            中介需要银行的钱去赎楼,如果现金赎楼又有增加费用。本年度个人信贷全部中止,银行答复说1月4日放贷,鬼知道到时又有啥变化呢?

            • 家园 呵呵,你这好像整的蛮复杂的。
              • 家园 没办法,刚需了,不得不买。

                这一套房子条件也不太好,没电梯,顶楼。如果不是我的体力太好,就不会买。一般的白领看了就害怕。

                愿赌服输。

                如果这次再赌输了,就要卖良心赚钱了。有良心的人来赚钱太难了,做事束手束脚,紧紧巴巴过日子还可以,第一桶金真的搞不来。

                • 家园 良心钱,万万年

                  我爷爷当年有句老话,喜欢说,力气钱,万万年。我改一下,良心钱,万万年。卖良心有可能有短时超额收益,但更可能是长期的损益。

                  如果你买的是大点的城市中心,你应该这么想,老子给子孙后代留下东西了。当初满清入关,北京北城的居民被全部赶到南城,后来只能是科举进士,当上一品,二品高官或者富甲一方的大商贾才能住进北城。一般市民只能蜗居在南城,北城里都是满洲权贵和汉八旗子弟的天下。这个格局,一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被改变,那五爷之类的被新军阀赶出来了,新军阀又进了北城。当然,1949年,当年跟随毛爷爷打游击,出神入死的很多人又进了北京北城,大土豪劣绅跑路去了台湾,小的也被共产了。

                  现在这个时代,咬咬牙,吐吐血就能实现之前需要考上进士, 或者拼死拼活打仗立功封侯才能实现的从乡村向中心城市中心区的迁移,已经很幸福了。

                  • 家园 问题在于,我本来就是进士,很轻松的进士。

                    赌错了,放弃了父母用一辈子的血汗换来的经验,去赚更干净的钱,到头来,却发现,和以前不如我的人越差越远。上不足以养老,仅以立身,悲哀啊。

                    听人劝,吃饱饭。父辈的悲惨经历真的是真理啊,我不该不早些认识:时代不同了,人是相同的。书读多了,也是麻烦,失去了动物的本能。

                    • 家园 愿赌服输就是了,学学公孙弘

                      而且从长远看,是走的更远不一定的。赚不干净的钱的人现在也许人五人六,也许有朝一日就会一无所有。良心钱的好处是哪怕贫穷,尚可以安贫乐道,而不干净的钱,则也许不但要把吃的吐出来,还要付出其他代价。

                      如果是错过了当初的低价时代,也没什么后悔的。看未来吧,老婆也经常抱怨我错过了当年买下市区最好位置大房子的机会。在当时看感觉好贵好贵,今天回头再看,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当初如果发发狠,咬咬牙居然都能买得起,那权贵,大款们岂会坐视我们这些穷人把好位置的房子都买走哪。

                      汉武帝最喜欢的丞相公孙弘,他也是儒生封侯拜相的起点。(之前儒生没有到过这么高地位的)而你猜公孙弘40多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在山东琅琊的海报放猪。不错,你没看错,是放猪。

                      公孙弘年轻的时候衙门里当公务员,犯了错误被开除。但他一直坚持学习,生活窘迫的帮人放猪的时候,还要带着《公羊春秋》苦读。最终公孙弘50多岁被举贤良,结果出使匈奴又犯错了,一码到底。再提起来都60了,但公孙弘还是干的不错,最终在70岁的时候被封侯拜相,金印紫绶。貌似他是和18岁的霍去病在一年封的侯。

                      所以有公孙布被的说法吗,有读书人笑话公孙弘以丞相之高位居然盖布被。但考虑他60岁之前人生一直窘迫,生活习惯早已形成。这还真不奇怪,盖了60年布被的人,还真不一定习惯的了绫罗绸缎。

                      我相信,你现在的际遇,肯定比40多岁还在海边一边放猪,一边读《公羊春秋》的公孙弘要好的多。

    • 家园 这一点我想不明白:

      在中国,把食品价格看住,就基本解决高通胀风险。下一步的转型,一个大的重点,就是把农村给盘活,所谓发展新农村的问题。

      在这个发展规划上面,其实中国有很多现成的例子,可以借鉴。主要的案例,是日本、韩国和台湾农业发展的经验。

      日本、韩国和台湾经济,包括农业的发展,是以美国为靠山的。如果一旦有灾有难,美国的小麦可以养活日本、韩国和台湾人,这也是日本、韩国和台湾当美国走狗的代价。14亿人口的中国要靠美国粮仓养活,那美国才真是巴不得呢!但是,代价是什么?

      不是美国粮仓不够大。美国的可耕地面积是中国的两倍,也不象中国的土地已经被垦(啃)了2000年了,美国的黑土层肥的流油。而且美国只有不到中国1/4的人口。...... TNND,我又想起那茬儿了:

      前两年有一本书很火,《1421: 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the World》(不知道国内有没有出版中文版)。书里讲的是:1421年中国开始组建浩浩荡荡的几百条大船的船队,远航世界各大洋,中国的船队比哥伦比亚更早就到过北美,......

      尽管书的作者 Gavin Menzies 跟中国有一些渊源,1937年生于中国,写此书也下了很大功夫。该书得到的专业评论和读者评论都很高,我一看那本书的简介 —— 不买!一个太监领着一群窝囊废,周游几大洋回来,一寸地盘都没有占到!......

      冰雨:中国的技术在明朝时期比西方没有那么落后吧?

      每次到郊外 hiking,踩在黑油油的沃土上,我都得使劲儿跺两脚:这么好的地方,我们的老祖宗怎么就没占到 ?!

    • 家园 从最近这些年的情况来看

      这一点“如果搞好了,农民和地方政府的收入都有了保障”的可能性比再出一个毛主席的可能性还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