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融入主流文化还是加入主流文化? -- 唵啊吽

共:💬26 🌺19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融入主流文化还是加入主流文化?

    “华人参政”已经是海外华人的共识了,但是,成效却甚微,成功参政的华人往往已经是脱离了华裔群体利益而参政的华人,原因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融入主流文化”。“努力融入主流文化”就是去中国化被白人同化的另一种说法。“努力融入主流文化”的出发点就是把华裔放在北美的客人地位,缺乏主人翁态度。华人参政,应该是把我们文化的优点贡献給这个社会,而努力融入主流就是摒弃华裔文化,或者说是消灭华人文化。北美是新大陆,是华人用血汗建造的铁路启动了北美的工业革命发展起了的大陆,中国人和欧洲人一样对这片土地有重大贡献,而且华人还有重大牺牲。中国人和欧洲人有同等的移民北美的权利。以后还会有中国人飘洋过海来到这片土地,如果每一代移民都要再接受这个“融入主流”的去中国化被同化过程,华人将永远被主流文化边缘化。

    为了融入主流,就要去除华夏文化,就消除了华人可以认同的族裔群体,就没有了华裔参政的主体,这就是华人参政总是没有效果的根本原因。

    犹太人人口比例比华裔还小,就是不融入主流,主流过圣诞,他们就过Hanukkah,主流星期日礼拜,他们就星期六礼拜。原教旨犹太教徒男人依然穿着黑色衣服梳着辫子在美国招摇过市。结果,它们倒成为了参与美国民主政治的一个族裔主体,他们的参政保证了美国最高法院永远保留一个犹太人最高法官席位。

    对比华裔和犹太裔,不谈融入主流,才可言参政,才可成为主流社会中之一族。我们要以主流社会之一族的定位,才能提出华裔利益的政治议题,才能制造“不应该歧视华裔”的民意,并作为议案提到政治议程中来。由于华裔长期以来定位在融入主流,潜心消灭族裔文化,这使得北美社会族内族外都把歧视华裔看成合理的行为,歧视华裔的行为从来不受批判,受到批判的是被歧视的华裔,说他们不努力融入主流社会。华人参政,要有华人的定位,就我们是主流社会之一族,这个定位才有参政的可能。如果定位于“融入主流文化”的客人,则永远被主流社会边缘化。

    我们要参与美国民主政治,就得改变心态,改变客居他乡、寄人篱下的心态,要有族裔自信心和自尊心。先自尊才能被人尊重,自己都鄙视自己族裔文化,怎么能指望人家不歧视呢?如今是全球经济了,如今是地球村了,如今族裔占有的资源比例才体现族裔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我们要去除落叶归根的心态,建立落地生根的主人翁心态。这片土地是新大陆,是我们先辈每一根枕木都埋下一个华人生命开拓出来的处女地。我们是这片大地的主人之一。华裔以前对这片土地作出过重大牺牲和贡献,今后华裔还能继续为这片土地作出贡献,而且要作为族裔整体为这片土地作出贡献,不是个人奋斗融入主流被同化后做“贡献”。融入主流文化的行为对主流社会和对自己都是徒增负担,以我们族裔的优良传统与其它族裔的优良传统互容互动地推动主流文化演化才是积极的族裔贡献社会的态度。

    美国和加拿大对《排华法案》道歉是不够的,那是负面的行为,是把华裔地位为寄人篱下的行为。正面的行为因该是肯定华人建筑铁路对北美的贡献和牺牲,这不但是为了摆着我们自己的主人翁态度,也是让其它族裔接受华裔成为主流社会的族裔之一。

    我们要打破玻璃天花板,要让社会正确对待华裔,我们华裔自己首先要正确对待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融入主流”的观点是把我们自己摆着客位,这种定位使得我们永远无法摆脱华裔的弱势地位。

    只为“融入主流”而努力,我们无法无法提出华裔利益的政治主张,因为华裔的努力是被同化,没有华裔利益。所有政治议题都与华裔利益无关,就无法在投票中选出为华裔利益努力的候选人,我们就不是这个民主政治的一个player。这样的民主政治再好也与我们不相干。

    华裔要争取在中小学历史书中写入华裔建设跨大洋铁路贡献和牺牲,要强调跨大洋铁路对美国工业革命和国家统一的关键作用,要从中小学教育中纠正对华裔的偏见,体现华裔在这片新大陆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建设铁路的时候殖民者文化就是白人之上文化,华人对美国经济重要贡献和牺牲的历史事实被忽略,造成现在这种社会集体潜意识,好象华裔来到北美攒了白人很多便宜似的,而欧洲移民随时来都是当然的权利。加拿大第一任总理麦当劳在国会辩论使用华工修铁路的时候,就明明白白地陈说华工修铁路的重要性。他说要么使用华工,要么就无法修铁路。他还说如果没有跨大陆铁路,就无法建立一个统一的加拿大国家。可见华裔建铁路对北美的今日繁荣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裔现在还把自己看成客人,以礼相待这里的白人主人,这种心态要改变。美国就是殖民地国家,华人要去除移民意识而树立殖民意识,华裔要把自己看着这块土地的主人之一,因为开发这片土地有我们先辈流过的血汗。争取教科书把华裔建设跨大陆铁路的贡献和牺牲写进去,不只是給其它族裔看,更重要是建立华裔自己的主人翁态度。这是新大陆,各族裔是这片土地平等的殖民者。

    华人不要再抱客居他乡的心态,而要有殖民意识,主人翁意识,抱团参与到地方民主政治中。殖民与移民有什么不同?中国人移民到美国,是移民。欧洲人移民到美国,是殖民。什么是移民?移民是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融入当地文化。什么是殖民?殖民是把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制度带到异地,使得自己母体文化成为主导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主流文化。欧洲白人,今天入籍美国,今天就是美国人(American)。华人,即便五六代人生活在美国,在美国出生,法律上是地道的美国人,但是还是被叫作华裔美国人(Chinese American),这和脱帽右派的称呼相似。你在美国可曾听说过英裔美国人(English Amerian)?苏裔美国人(Scottish American)?或者大不列颠裔美国人(British American)?没有。因为他们是美国的殖民者,他们把祖籍国的制度和文化搬到了美国,他们无需融入美国主流文化,美国主流文化本来就是他们的文化。要努力融入主流社会的反倒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和为美国东西统一和为奠定美国工业革命基础设施贡献最大牺牲最多的修建跨大陆铁路的华人。

    我们不要再提落叶归根,而要讲落地生根。美洲澳洲都是新大陆,都是人均资源丰富的地区,我们要成为这里的主人之一,而不能总是在这里作客。

    到新大陆殖民是我们的权利,是我们追求幸福的权利,是我们前辈修铁路奠定北美工业革命基础为我们赢来的权利。同样是殖民地,为什么北美比南美先进?因为有我们华人在北美修建了跨大陆铁路。北美富裕有各族裔的贡献,而华裔的贡献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Tags): #融入主流(大圆)#加入主流(大圆)#落地生根#全球化#民族利益通宝推:舞动人生,雨人,假日归客,大圆,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是,我们要制定一个路线图。天下之大,有德者居之。

      美洲要从北美开始,北美要从加拿大开始。达雅跟我聊天时说中国应该移民3亿过去,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可能难以实现,但加大力度是必须的。白人在美洲已经几个世纪了,他们来的时候很血腥,也创造出过辉煌,对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是非功过都不能抹杀,但当他们认为不用付出巨大体力和智慧就能过富足舒适的生活而别人辛勤工作只能维持温饱时,他们的上帝将会遗弃他们。到时候是遣返欧洲或还是用绳子串起来卖到黑非洲香蕉种植园去做奴隶,我们华人也是移民,不能做主,要尊重美洲原住民的意愿。出来混的,总归要还的。

    • 家园 视角很好,送花支持
    • 家园 呵呵,由政府控制蛇头,用军用技术支持底层人民偷渡,用人海

      战术才能变支流为主流。。。

      现在的那些红脖子主流,当年在老家也是些混不好的二不流子。。。。。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美国但凡比较liberal的地方

      尤其大学里,Happy Hanukkah貌似是越来越流行了。这反客为主的本事确实值得好好研究

    • 家园 非主流就是非主流 没办法的。

      纯属个人看法:

      要么放弃自我,彻底融入。要么坚持自我,像犹太人一样。甘当非主流。没有第三条路走的。

      就像国内的MSL一样,如果他们不坚持自已的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他们与汉族人有什么区别?这个民族早就不存在了吧?

      而他们如果坚持自已的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那又有多少人又知道MSL的新年是哪一天?谁又拿MSL的新年当回事?什么叫开斋节,什么叫宰牲节?(我所在的这个地区,MSL算比较多的。每次都是MSL同事告诉我,明天不来上班了,过回历新年。放假一天,仅此而已)

      想想也是:少数民族这个词严格说来是不是有点歧视色彩?但真没办法。就算投票,不分种族 宗教信仰 民族一人一票。你有权力,我也有权力吧。投票结果肯定还是汉族人说了算。用回历新年取代新年这种提案肯定是通不过的。同样的 在美国 用汉语代替英语 用孔子代替上帝都是不现实的。

      振臂高呼:我们就是主流,我们的文化就是美国主流文化!没用的。应该是: 我们的文化是美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小部分。

      当然每个族裔在政府必须要有自已的代言人以保证自已族裔的利益不受到侵害。但你那个族裔的议员的位置说不定都是法律规定必须有的。不然你可能都选不上。就像国内有规定在XXX中每XXX人里必须有一位XXX一样。后面那个XXX的选项通常有民主党派 女性 少数民族 残疾人等等。其实就是非主流。

      而且这个度也极难把握,如果汉族人也要求生育多胎,如果国内MSL要求学校里只能教阿语,就像在美国华人聚集区的学校只能教汉语。这怎么整?

      你有在自已家里过新年的权力,也有权与别的华裔上街庆祝庆祝,但你管得着周围人都过圣诞节吗?人家也有人家的权力呀.

      不融入主流,只能是非主流。就像在大多数中国女孩以白为美,但你天然的小麦一样的健康的一蹋糊涂的肤色,也许你也挺美的,但其它女孩一般称你为 非主流美女

      至于玻璃天花板的问题还真没什么办法,法律规定你有升职加薪的权力,但你就是升不了职加不了薪怎么办。你去法院 去公会,人家问你:您有证剧吗?你怎么回答?横不能让法院强制让你的头给你升职加薪吧。那样做对别的族裔又不公平了吧?

      那玻璃天花板 玻璃隔挡是安装在人心里的,上帝也没办法。比如我的一位同事买房,看上一处,价格好 户型好 朝向好 楼层好 物业好。唯一一点,位于回民聚居区。因为这点最后终于没买。事实如此 怎么整?

      所以才有汉族人的寻根问祖,所以才有MSL的万里朝圣.

      那个就是所谓的“根”

      打个最不恰当的比喻:中国移民相当于嫁出去的闰女。中国相当于闰女的娘家。欧洲 美国算兄弟。兄弟在一锅里抡马勺多年,相互知根知底。但你见过丈夫家随媳妇姓的吗?

      所以中国高速发展,海外的弟兄最高兴。娘家财大气粗了嘛。

      • 家园 我d

        d

      • 家园 于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覆水难复啊

        打个最不恰当的比喻:中国移民相当于嫁出去的闰女。中国相当于闰女的娘家。欧洲 美国算兄弟。兄弟在一锅里抡马勺多年,相互知根知底。但你见过丈夫家随媳妇姓的吗?

        所以中国高速发展,海外的弟兄最高兴。娘家财大气粗了嘛。

        比喻很恰当。

        lz这些话题都是第一代移民的经典话题,华裔有,其他族裔也有。但是到了下一代,往往这个念头都找不到了,存在即为合理,连学点中文都难于上青天,可见没有强大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的支撑,民族文化是很难在其他文化的包围中幸存下去的。

        中华文化虽然我们常以海外到处都是的中国城为例来说明是如何顽强的延续下去的,但那是在中华文化整体上都仍然比较封闭的时代留下的痕迹。上一百年来,连中华文化的根据地中国自身都被外来文化侵蚀的面目全非,今天如果从首都机场出来,一晃眼还以为跑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路上指挥交通的都穿有“police”字样的制服,你让我如何说服在海外长大的孩子去修习中文。想看点中华文化经典,据说要去马来西亚?

        MSL与犹太人与外来文化争斗了上千年,而且是欧洲宗教文化你中有我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个与中国文话的处境差别可是很大的,动辄与人家比在“主”流中的境遇,可不是简单的今天如何如何就够了。

        • 家园 的确

          中国文化在中国是主流,到了国外当然是非主流了。

          民族文化在其它文化的包围下了真的很难保留。

          移民的第二代能说点中国话就不错了,谈中国文化也真的太奢侈了。

          同理 一个美国小孩 生在中国,受中国式的教育。除了天性。还能剩下什么?如果家长负责点,在家说点英文。那小孩可能英文很流利。但真的谈不上什么文化。所以说很隐晦的笑话 诗歌基本上都没法翻译。翻译一句,注解得几大篇。所谓诗歌的意境这些很玄妙几乎解释不清的玩艺恰恰就是所谓的文化。

          中华文化经典的经典只能在中国,因为中华文化也是在发展的嘛。马来西亚的只能叫旧的中华文化。

          MSL的比喻的确有点不太合适,但“非我族类 其心必殊”在哪都一样。虽然嘴上不说。

    • 家园 关于文化方面,加拿大和美国还是有区别的

      美国讲的是美国文化,到了美国就要接受,融入美国文化。加拿大讲的是多元文化,每个族裔保留自己的文化,然后多元共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