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中国究竟有没有科学家 -- Davi

共:💬40 🌺5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中国究竟有没有科学家

    英文中,scientist这个词,在汉语中得翻作科学家。我怀疑:能称上家,就那么容易吗

    ?中国现在总是在说人文和科学并重,其实,这两者本就是统一的,中国的问题是既没有

    真正的科学精神,也缺乏足够的文化支撑。

    今早和朋友聊,心情很郁闷。研究生收费明年要试点了,其结果是金钱和学位挂钩清晰化

    了,政策化了。现在已经有很多花钱买学位的,而这些买学位者的目的我就不用说了。这

    个政策一出,为更多没钱有才的人进入高级研究领域设置了一道障碍,这对中国是多大的

    损失啊。我一直认为只有那些从贫苦人家出来的孩子才能潜心进行科学研究,才能踏踏实

    实地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中国的现状问题。你看那些来自家庭富裕的

    人,什么同学朋友怎样了,别人一个月拿多少了,谁谁不怎么样也发达了,有车了,有房

    了,出国了,这一比就不得了,父母说,朋友劝,妻子怨,自己恨。不会宣传自己就出不

    了名了,出不了名就当不了官了,不当官就拿不到课题了,没有经费了,不能继续发展了

    ,就永远沉下去了。当了官就可拿任何课题了,课题不会不要紧了,不会可象工程承包一

    样承包给别人了。现在有多少人愿意潜心搞研究?我见了多少搞科研非常有能力的精?英

    为官从政,累心于人际关系。

      我常跟人说,如果根坏了,花又能开多久呢?基础教育,基础研究就是国家的根,只

    要我们拥有一套强健的根系,才有资本进行花繁叶茂的发展。如果根伤了,就得把上面多

    余的叶子给砍了,免得来年春天根受不了,跟不上,最后都死了。什么叫可持续发展?什

    么又叫昙花一现?

      我不想说别的国家的基础教育怎么样,但我在俄罗斯学习过,有点切身体会,讲给大

    家来听听。大家都知道,现在看较老一点的专业书,较基础较理论的那种,很多是引用俄

    文资料的。不说别的,就我所研究的材料领域来看,为了得到系统的数据,各种成分的金

    属,配在一起,就形成一种新合金。而每一种合金,每一个元素成分细小的变化,都影响

    到最终的结果。这些,俄罗斯人都做了,用了多少人,多少时间,多少心血,而在书中体

    现的就仅仅是一条曲线啊!要说中国人建了一条万里长城,可俄罗斯人在材料基础研究,

    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研究,做了多少条万里长城?俄罗斯教授,学生是什么样的呢?穷,

    苦。一位教授,65岁了,每月工资合人民币800元,物价水平和我国差不多。怎么办?打

    工,找第二职业。就这样的教授,退休时把他干了一辈子的心血毫无保留的传给了接班人

    。而他的接班人,继续在我们认为冷门的基础研究工作中过着苦行僧的生活,每天推着他

    的公式。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沉睡的雄狮不是中国,而是俄罗斯。我以前不服,可看到

    他们扎实的根,再比一比我们的根,我不得不痛心的接受。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

    风的事情,你知道俄罗斯底下蕴藏了多少实力?从人家对windows几个代码的改动,到世

    界上最好的杀毒软件,从随便一块平地上的2万辆坦克到一次次的火箭发射成功。就连我

    苦苦找了半年的DVD版魔戒3,也是俄罗斯人先盗成了,我们再转盗之的。

      我和俄罗斯的教授们讨论问题,他们从不用计算器,也不用翻手册,各种公式熟记于

    心中,他们能自由地在纸上演化复杂的积分微分公式,我常叹为观止。按说数字对他们来

    说念的很费劲,俄语数字比英语的读起来音节还多,他们的语言又非常严谨,学过俄语的

    人应该知道的。我们为了正确的读出小数点后第三位,饱受折磨,要我正规的读9位的圆

    周率简直不如杀了我。然而我却看出了其中另一样东西,就是读起来慢虽慢,可记得牢啊

    ,一步是一步。我们很快的说出来了,可留在心里的有多少?我们为什么做长一点的数学

    题经常会出错?我们有多少人能够不借助数学手册来进行理论公式推导呢?

      我去的学校是俄罗斯在压力加工方面一流的大学,3万学生(要知道俄人口才2亿多一

    点),够大的学校吧。他们最大的最老的系冶金系,50年了,共培养了8个博士。他们的

    博士要求毕业时研究成果必须得到工业应用,否则不予毕业。而我们是什么情况?就以某

    大学为例,一年招收500个博士,不知道这些博士毕业时的水平是怎样的。

      我现在是搞材料基础研究的,里面的内幕真是没法说。搞过研究的都知道,大家心照

    不宣,也很无奈。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中国的论文看不成,水分,错误,重复,瞎编,

    转抄……要看就看国外的。”中国的期刊要求论文不要超过5页,国外的50页的都有,一

    般10多页的很常见。人家是在科研经费本来就比我们充足的情况下,一个课题组一年甚至

    几年的研究成果,而我们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做一次千元的实验就很了不得了,然后就开

    始写文章,实验方法写一篇,实验数据一篇,实验结果一篇,讨论一篇,综合一篇,翻成

    英文数篇,变个花样几家杂志社分投之……。经常听到这样的笑话(原谅我用笑话来称呼

    ),某某一年发表了多少论文,其中被SCI引用了多少,被EI引用了多少(注:SCI和EI都

    是国际著名的检索机构),被评为××先进等荣誉称号。仔细一算,哦,平均一个星期一

    篇。这可都是科技论文啊!数据不够怎么办?数据不符怎么办?极尽抄编改之能事。为什

    么这么说?就从最基本的透射电镜来说(解释一下,就是放大几万倍用来观察物体的显微

    结构的),我们平均做一个样品要100元,私下联系也要60以上。每次能做几十个就不错

    了,而有效的照片也是少之又少,这样能看到的区域很小,发现新东西的几率更小,往往

    以偏盖全。要知道,放大几万倍,要找一个特殊的现象,以说明一种新的规律,几十张照

    片够吗?一个新规律的得出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来证明。欧美科技强国的透射电镜是学生

    自己操作,想用多久就多久,想照多少就多少。我们国家的科研现状是实验设备的落后,

    经费不足,加工手段的欠缺,科研和生产协作人员的严谨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而同时又在大量的重复开设专业,课题,人员资源的极度浪费。

      我也接触了很多很有成就的老教授,他们一般只有老两口在家。问之,答曰:“子女

    都在国外。”教授连自己的子女都教育到国外去了,学生又能教育成什么样?这种现象好

    吗?对改善我们的科研现状好吗?咱们有后劲吗?

    外链出处

    • 家园 送了这么多次花,头一回得宝
    • 家园 有点小错误

      “我去的学校是俄罗斯在压力加工方面一流的大学,3万学生(要知道俄人口才2亿多一点),够大的学校吧。他们最大的最老的系冶金系,50年了,共培养了8个博士。他们的博士要求毕业时研究成果必须得到工业应用,否则不予毕业。而我们是什么情况?就以某大学为例,一年招收500个博士,不知道这些博士毕业时的水平是怎样的。 ”

      这段貌似有误,苏俄的教育体系跟欧美的不同,苏联博士下面还有副博士,副博士相当于我们的博士,博士水平在我们的长江学者到院士之间,博士也不是谁都可以读的,只有读副博士期间有优异成就的才可以读,毕业就更难了。在苏联拿到博士学位,回国后基本都可以评院士了。

      还有就是现在国内博士也必须有真才实学才能毕业,我们研究所每年都有一两个读不下去退学的,延期的也不少。

    • 家园 看 了 这 文 章, 首 先 感 觉 是 应 该 献 花,

      其次,文章确实在某些方面说到中国科研的痛处了:经费不足,重复设立专业,学位与金钱挂钩,职称与论文挂钩,等等。总之,只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 想 来 让 人 心 痛!

    • 家园 题外话:

      看了此贴了解到楼主和不爱吱声兄也是材料专业出身,不知二位对这个领域有何高见?俺是生物材料物性方向,还未出师,故有此问!

      其他感兴趣的朋友们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 家园 看了大家的发言感触良多;

        俺对国内的科研状况几乎是一点都不了解,或许是在外面呆得久了,大家的发言让俺震惊!!

        不已经是世界制造工厂了吗?没有优秀的科研成果的支持,制造是如何完成的?如果科研成果造假,那顶着一个个耀眼光环的教授们难道不觉得可耻?在行内还混得下去?某种现象的发现,解释用花言巧语能编得来?真不可想象!!

        不可否认,现在身处教授的也即学术带头地位人们,因为国家当时的混乱,没能好好学习,属于知识断层的一代,水平不高,又加上现在的经济的繁荣,自然本来该用于研究的精力,想到其他地方去了.这样一种风气下,所谓言传身教感染了年轻的一代吧!稍有理性的研究者是不齿于效仿的,就像来这里的每位朋友一样!

        不过俺始终在想研究这东西真能做假吗?实践检验一切的真理!事情终会真相大白的!造假者不过留下一世的耻笑而已!

        • 家园 抄袭呗!作假不行!偷别人的技术

          没看见外国人吵翻天了。现在我们这里敏感的东西中国人走开!所谓带新成果回国就是这个东西。要一直能偷到倒也不错。问题是现在越来越难了!真的尖端的东西偷不来。大规模的成系统的技术也难!也就搞个小玩意儿什么的。虽然说日本人也是搞这行起家的,但是偷来的东西变足花样。成了自己的了!咱们能不能达到这一步就要看了!这个不容易尤其是现在,技术都复杂了!搞反向研究弄不好比自己弄还费劲儿。而且由于吃不透细节上就是毛毛草草。做不细质量上没办法和原产货拼!这也是咱们低档产品多的一个原因。还有很多东西都是跨领域跨学科的东西。有些学科国内甚至还没开!比如说以前的人机工程。你搞出来的和他搞出来的就不是一回事儿了!拿到手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光看着古怪。像以前的重型车辆用的高速柴油机。咱们仿制出来寿命只有他的十分之一。最后没办法就买下来了!核心技术就是根轴。他加工的时候温度有讲究。这一扯又是一大摊东西。不是简单的机械专业的事儿。

        • 家园 现在不能算世界工厂,还是世界车间。
    • 家园 中国科学家少的原因很简单,没钱,老毛子也没几天蹦头了

      其实作者在文中已经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比如他那个领域要成果就要砸钱作实验,没钱,把所有数学公式背下来也没用啊。

      中国别看教育部整天琢磨受钱,其实还是穷,不是因为官员无能腐败什么的(这个原因大家最爱提,因为过瘾),中国本来就穷,本来这是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大家争先恐后涌向国外已经说明任何问题,但在政府的吹牛和虚荣心下还真有人以为中国已经不穷了,别人砸钱咱也砸得起了。

      其实天下教授都一样,搞钱是一项主要工作。但科学家多的国家(其实就是地球上的富国)教授基本收入高,不搞钱只搞科研也能装典出个教授门面来,中国教授跟推销员差不多,基本收入低(其实按国家法定工资,补贴咱们也比800多不到哪去),不拼死出文章申请奖金项目什么的行吗?这样的热情下出点假货太正常了,实际上中国什么行业开始时都是管理混乱,骗子横行的。

      最后俺说点对作者的个人意见,夸人不要胡夸,“就这样的教授,退休时把他干了一辈子的心血毫无保留的传给了接班人”这句话什么意思?科学研究不是练神功大法,还有传不传的问题?科学成果又不是中医,藏起来过几年就什么也不是了,现在谁发现点新东西,甚至只发现个影子都要迫不及待的发表出去,惟恐别人不知道,等到退休是再"传",黄瓜菜不都凉了

      • 家园 还是说几句吧,也算是发发牢骚

        先说钱的问题,国内的问题首先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拿着钱干什么的问题。那句“吃喝嫖赌都报销”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基本上也是不错的。我估计真正科研经费的1/10能够用在实验上,这个老板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关于钱的第二个问题:在科研上往哪里砸钱的问题。比如他那个领域要成果就要砸钱作实验,没钱,把所有数学公式背下来也没用啊。要做实验室要花钱,但是钱要花在什么地方,什么试验需要什么程度的结果,这些都是考虑。精确小数点后一位,也许要花十倍的经费。可是你要那位数干什么用?国内的那一点点真正用来做科研的经费,好多都用在了无用的地方。具体的例子我就不说了,看看211工程买的那些设备吧。

        其实科学家跟商人不一样,做科学你不能讲什么投入产出的问题。我给你多少钱,你给我出多少SCI的文章,这不是做科学,这是明目张胆的叫人搞投机。但是现在大家都浮躁了,有点成样子的,不成样子的结果就要立刻写文章。大家都这么做,你不做,就没有文章,没有文章,也就没有了经费。于是恶性循环,文章的档次是越来越差。国内的核心期刊,已经根本不成样子了,翻翻中国科学,从一开始的每期两本,到现在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本了。不要被什么花里胡哨的照片唬了,好多都是“做”出来的。你在看里面的引用的文章,但凡是中文的,8、90%的都是自己实验室里发出来的。也就是说,根本没有别人引用,就是自娱自乐而已。

        当这种事情已经成为一种风气的时候,要么是随波逐流,要么是干脆跳槽,要抱定决心当科学家,恐怕只有学屈大夫,留给后世瞻仰吧。

        话说得重了点,也有些以偏概全。还是真心希望国内能够逐渐好转起来。希望那些海龟,能够踏踏实实作科学,逐渐把这股风起给扭转过来。毕竟事在人为。

        • 家园 你说的和我看到的不大一样

          首先说一下,我是认同国内科研环境比较浮躁这个说法,但是国内的科研环境不是一无是处。就我的专业来说,目前国内如果想在高校获得教职,要么是本校毕业留校,要么就必须有海外留学背景,当然特别优秀,能够在一区发表论文的可以例外。所以国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大家都很清楚,国内最近十来年的发展有目共睹,在前沿研究上我们做得比较太好,但是科研人员不都是在前面找寻野鸭蛋那些人,当然也可以说中国人大灌水,但是灌水灌到SCI一区杂志上面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还是在踏踏实实做事情。

          • 家园 首先,我很高兴

            在5年之后,还有人关注我的这个旧帖子。

            我也很高兴国内的现状终于有所改善。出来的久了,就不了解情况了。

        • 家园 国内的期刊已经废掉了

          几十年前我们的中文期刊国外是有专门的人翻译的,因为他们觉得应该看看。

          现在只有我们自己娱乐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