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 万里风中虎

共:💬137 🌺1112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据说是1864年

          在与亲友的信件中提到过,用600英镑投资,赚取400英镑左右后清仓走人。网上有类似新闻,细节就不敢保证了,呵呵。

          真正玩的HIGH的还是凯恩斯,这哥们生平非常丰富精彩,标准的剑桥精英自恋狂,但是那本《通论》实在不好读懂,看之前要做好准备哦。

      • 家园 同意,河里万里风中虎和MRandson也都干的不错
    • 家园 行了,别讲故事了,你还是解释解释下那个矛盾吧

      这个矛盾就是

      何在存在很多职位空缺的时候,仍有众多人失业

      不要再犯搞不清楚乘法和对数之间的关系的低级错误就行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不是矛盾

        这个叫作frictional labor market,也就是说劳动力市场是有摩擦的,不完美的。因此自然就有失业。

        这里的摩擦指的是搜寻人没有关于劳动力市场的全部信息,而且市场也不存在瓦尔拉斯拍卖人那样的出清机制,因此同时出现失业和职位空缺。

        这个理论叫做searching and matching。先说搜寻方面,举个婚姻市场的例子,更容易理解。

        假设男性和女性的数量相等。每个人由于相貌,收入等各方面的因素,desirability不同。这个我管它叫质量q。这里我假设整个社会对每个人q的看法都是相同的(不同的话属于matching)。假设q总是大于0,如果一个人不结婚的话他的效用是0,如果他在第n期结婚的话,假设他配偶的质量是q',他可以活无限长的时间,discount rate是r的话,他的效用是

        Sigma(i=n to infinity)(r^i*q')=q'*r^(n-1)/(1-r)>0

        因此无论什么选择,结婚都强于不结婚。

        如果是个没有摩擦的婚姻市场的话,在均衡里,男性里质量排第一的会和女性中质量排第一的结婚,以此类推,所有人都会结婚(不存在失业,也不存在空缺的职位)

        但是现实中这样一个婚姻市场并不存在。因此是个搜寻过程。假设未婚的男女双方每期在未婚的人群中随机抽一个人,并且可以得到他(她)质量的信息。然后决定是否求婚,被求婚的人决定是否接受。如果我同这个人结婚的话我的效用是q1/(1-r)。如果等到下一期,抽到另一个人质量是q2,我那时再结婚的话效用是r*q2/(1-r)。因此是否结婚取决于r,q1以及我对q2的估计。如果我抽到的那个人质量很高,自然我会求婚。但是如果我的质量很高,我抽到的人的质量q1很低。我会认为不如等到下一期。类似的如果别人向我求婚,在我得到他(她)质量的信息后,也会做类似的判断。因此这一期结束后,会有很多人选择不结婚。

        翻译回劳动市场,这个模型是说,工人的能力不同,公司的盈利能力(前途)也不同,但是这些信息并不是很容易观测到,公司的面试过程消耗精力和时间。这里的结果用劳动力市场的语言来说就是失业和空缺的职位并存。

        (这里对效用计算的描述是过分简化的。真正的计算需要用到dynamic programming)。

        这里假设双方都在搜寻,都可以求婚。Jane Austen的小说里提到男性可以求婚,女性只能被动地选择是否接受。她认为这种安排偏向于男性。我记得是Kenneth Arrow证明她的直觉是对的。这种安排下,男性的效用高于女性。

        这里假设婚姻是永远的,没有离婚,till death do us apart。假设我们允许离婚,离婚又没有任何成本的话,那么所有的人还是都会结婚,不合适的下一期马上离婚,再次进入婚姻市场。但是假设离婚有成本,那么每个人在决定离婚问题的时候还是要做类似的dynamic programming的计算。这也会影响结婚的决定。我们还是会得到有人选择不结婚的结果。如果翻译成劳动市场,这就是个关于跳槽的理论。

        Matching也是搜寻,但是假设双方的兴趣不同,比如有人喜欢体育,有人关心政治,有人喜欢哲学。一个人如果能够找到和他兴趣相似的人,效用会高,反之,效用会低。因此在搜寻过程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翻译回劳动市场,每个人的才能不同,每个公司需要的才能也不同。因此劳动市场就有摩擦。存在失业和空缺职位。

        这里描述的是个微观模型。解起来很复杂,分析宏观数据不太合适。Mortensen和Pissarides把它改为continuous time,并且使用matching function简化了这个模型,用来分析宏观数据,我前一个帖子已经解释了他的应用,你可以看一下。

        关键词(Tags): #诺贝尔经济学奖(jasonji)元宝推荐:爱莲, 通宝推:镐梓,万里风中虎,
        • 家园 这只能解释一般2%的人的情况,而这2%的情况无需解释

          如果市场上失业率3%的话,可以用这个模型解释。而且根本就不需要解释,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常识。即使经济最好的时候,一般也有超过3%的失业率,没有人要求去解释这个现象,因为是个人就明白。

          一些人处在寻找和转换工作之间,这是基本常识,无需解释。

          我不是说他们的理论错了,而是说他们的所谓理论,只是人们的普通常识。

          (*另外,跟上面人说的所谓马克思伪玄想无关。 经济学理论,只有经典的亚当斯密国富论经过现实检验是真正的科学,其他马克思凯恩斯都是玄想。)

          现在真正需要解释的是,从3%到10%之间的问题。

          • 家园 这是经济学故意往细枝末节上走的一个例证

            对于失业率的大幅变化,显然需要凯恩斯主义,问题在于凯恩斯主义政治不正确,所以就对百分之3以内的失业率变化在那里穷尽数学讨论,让一大帮喜欢数学和经济学的在那里发挥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以为自己就是在研究经济

            这也是战后经济学界的骗局之一了

          • 家园 我前一个贴已经说了

            这个模型解释长期的失业率变化还是比较成功的,比如为什么欧洲的失业率远高于美国,解释短期的失业率剧烈变化比较失败。凯恩斯主义的解释是美国现在失业率高是由于总需求降低,但是总需求为什么降低的呢?给不出很好的解释。因此freshwater宏观那一派不接受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方法。

            另外,美国的自然失业率九十年代初一般认为是7%左右,九十年代后一般认为是6%。金融危机以前大约也是6%。当然,如果这次衰退持续时间过长,许多人的失业会变成结构性失业,自然失业率可能会升到7%。

            • 家园 这就是KRUGMAN假说。
            • 家园 总需求降低有收入分配方面的原因有国际竞争的原因

              收入分配不均,导致整个社会的总有效需求下降

              国际竞争不利,导致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也会导致一个国家的有效需求的下降

              这些凯恩斯都论述过的---至少第一点凯恩斯是论述过了的

              至于收入分配不均怎么办?---调整,但是这就涉及到利益集团的利益了,那么利益集团会喜欢凯恩斯主义吗?

            • 家园 总需求降低有收入分配方面的原因有国际竞争的原因

              收入分配不均,导致整个社会的总有效需求下降

              国际竞争不利,导致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也会导致一个国家的有效需求的下降

              这些凯恩斯都论述过的---至少第一点凯恩斯是论述过了的

              至于收入分配不均怎么办?---调整,但是这就涉及到利益集团的利益了,那么利益集团会喜欢凯恩斯主义吗?

            • 家园 凯恩斯主义如同赌徒的加倍投注法

              一次刺激不成功,则加倍投注,如此多次,出于各种原因,总有一次投注后筹码翻倍, problem solved.

              凯恩斯主义是伪实证。有时间顺序先后发生的两个事件,不一定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一个人吃了一剂草药。第二天不发烧了。这两个事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如同赌徒投注,连续同样投注几次,都是独立概率事件,没有因果关系逻辑关系。这点草药和凯恩斯是一样的伪逻辑。

              解决经济问题的本质是生产效率提高。而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是使资源快速重新配置到生产效率更高的领域。加大投资,往往结果是自然选择加大投资到效率较低的领域。这可以看作常识。

              • 家园 解决方法就是资源的重新分配,还需要是强制分配

                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象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马克思

              • 家园 非常同意这一点

                解决经济问题的本质是生产效率提高。而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是使资源快速重新配置到生产效率更高的领域。加大投资,往往结果是自然选择加大投资到效率较低的领域。

                • 家园 疑问

                  “而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是使资源快速重新配置到生产效率更高的领域”

                  经济危机中,生产扩张,没有匹配的有效需求,“资源快速重新配置到生产效率更高的领域”,生产再发展,那么如何解决问题?

                  • 疑问
                    家园 资源匹配到位了

                    那么系统就运行流畅,工人自然就拿到了工资进行消费。

                    经济危机,不就是资源堆积在不合适的地方发霉的缘故么?

                    发现这里面我放进去了不少hidden information & personal assumptions:

                    1. 随着技术进步资源到了某些掌控技术的人手中

                    2. 这些人并不涵盖所有先进技术行业,部分行业缺少资源

                    3. 系统失衡,经济体系开始波动。大部分企业开始缺血

                    4. 随着企业系统系统性缺血,落伍行业逐渐崩溃

                    5. 落伍行业死亡后他们占有的资源分配给了其他先进技术行业

                    6. 系统恢复平衡

                    我认为如果技术不发展,那么经济危机应该就不会产生。技术发展停滞这个前提下,生产者必然可以预计到自己产品销路。因此很快就会达成一个供需平衡。

                    经济学方面我就是个门外汉。逻辑粗陋,别见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