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求助】【商榷】转基因技术看过来 -- lpf

共:💬64 🌺127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极少数人过敏的花生蛋白作为饲料有什么不可以?

                    你以为花生蛋白被猪、牛吃了会钻到猪、牛肉里?

                      而且这种被转进花生蛋白的食物(记不清是哪种食物了)就是因为有极少数人过敏,根本没有推向市场,这正说明了对转基因食物的谨慎。(这个转进花生蛋白可能我记错了,也许是某种巴西坚果的蛋白,但花生也是一种过敏源)

                      能引起少数人过敏的传统食物并不少,包括小麦、大豆、蛋类这些人常吃的食物,是不是要把这些都禁掉?

                    那些所谓过敏体质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只有大约2%~8%的人会对某种或某些食物过敏。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主要是海鲜、奶制品、蛋、花生、坚果、大豆、小麦这几类,90%的食物过敏是由这些食物引起的。

    • 家园 我国部分地区大老鼠绝迹 被指与转基因玉米有关

      外链出处

      这是一组我们无法给出一个明确新闻由头的报道,因为诸如大老鼠消失、母猪爱生死胎、狗肚子里都是水等等动物异常现象,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当地的农民会忧虑,还可能放弃养殖业,甚至将其当成笑谈。他们逐渐习惯了这种异常,我们却无法视若无睹。

        在中国乃至世界,反对转基因和支持转基因的两方都打得不可开交,科学、利益、健康、破坏……转基因的争议围绕着这些关键词愈演愈烈。我们无意卷入其中,但当种种动物异常现象摆在眼前,转基因却突然又成了绕不开的话题。也许,争议、发现异常并非坏事,它可以警醒人类,那些未知的不确定的风险,其实近在身边。

      我国部分地区大老鼠绝迹 被指与转基因玉米有关

      外链出处

      • 家园 这是一起乌龙事件

        杜邦公司都出声明了,把相关内容摘录一下:

        “杜邦公司郑重声明:“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

        近日,一些报纸和网站转载了《国际先驱导报》的一篇署名报道,该报道称“先玉335”是转基因玉米,并将种植“先玉335”与动物异常相联系。对此,我们郑重声明如下:

        “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先玉335”的父本是PH4CV、母本是 PH6WC。其父本PH4CV获得了美国专利(美国专利号: 6,897,363 B1)。该专利文件的内容完全没有涉及PH4CV与转基因有任何相关性,而是说明PH4CV属于自交系。自交系本身不属于转基因材料。

        该专利在“权利要求”(Claims)中提及转基因,其目的是为了明确该专利的相关应用和保护范围可以应用于转基因的研究,而该专利本身——“先玉335”的父本PH4CV并不属于转基因材料。

        我们认为,前述报道的作者有必要真正了解PH4CV专利中所描述的专利、权利要求和保护,以及自交系育种及产品研发等基本科学概念。其在文章中对“先玉335”的描述是错误的。我们重申:“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

        ——我相信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有人搞不清基因注册和转基因的区别,指鹿为马了。

      • 家园 广西的“转基因玉米”事件记忆犹新。

          这些人就想不出新招?

      • 家园 这不是胡扯吗

        凭空想象,毫无根据的指责。

    • 家园 抗生素做标记!?

      由于在转基因的时候,是用抗生素做标记的

      这人似乎是想说 Immunostaining 吧?

      连我这不是学生物的也不会翻译成抗生素标记

      外链出处

      • 家园 他说得倒是没错,不过确切的说,应该是抗-抗生素标记

        做基因工程的时候,在转入的基因上,经常加个antibiotic-resistance marker。它本身也是个基因,一般就是个酶,可以降解抗生素,比如说抗青霉素基因,抗四环素基因啊什么的。然后往被转的生物上加点抗生素,没转上的就抑制或者杀死了,带目标基因能降解抗生素,于是死不了,就被选择出来了,这是个很方便的办法。

        说两个抗比较麻烦,所以一般就简单的叫它抗生素标记。我以下也这么叫了。

        基础研究不大考虑环境影响,所以抗生素标记用得多。大部分搞生物的都是在搞基础研究,或者至少一开始是在基础研究的实验室训练出来的,所以这个学生物的人想到这个问题很正常。

        对于应用研究来说,标记方法应该是首要的考虑之一。基因的水平转移是个已经被知道大概半个世纪的事情。如果连这都不考虑的话,那是太业余了。

        我不知道目前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用的是什么标记。不过除了抗生素标记,还有很多其他的办法来标记基因。其实除了被转的基因本身,不再加入任何额外标记也是可行的,比如你说的免疫方法就能直接检测转入的基因产物,或者用杂交的办法检测被转的基因序列本身(跟免疫办法想法差不多,就是用DNA探针直接检测DNA而已)。很多方法对人和环境都是没啥影响的。我个人觉得这不应该是个大问题,应该早被解决了。

        • 家园 无选择标记方法是有,但是还是要用到选择标记的

          个人经验觉得转基因实验不像其他实验,完全是在撞运气,随机性太强。当然也有一个概率的范围,但是很低,如水稻的一个主要亚种籼稻,也就是我们主要食用水稻,就10%左右,这还是在理想的条件下,在实际操作中要更低,籼稻的转化也是一个难题。扯远了,说回来,所以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如果不在转化后对被转化的细胞进行筛选,后续检测植株的工作量会增大数十倍,对于搞基础研究的人员来说,肯定不划算,所以选择标记还是会继续存在的。但是检测工作后,得到真正的转基因植物了,选择标记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同时还会带来一系列不确定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个矛盾,有研究人员就想到将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分开,同时转进去,标记基因筛选减小工作量,检测完毕后,通过遗传学的手段-自交或者其他的手段,再不断的检测筛选,最后只剩下只含目的基因不含筛选标记的基因的转基因植株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