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道家人体实践 -- 元亨利

共:💬27 🌺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道家人体实践

    中国远古人体学说今,《黄帝内经》中的零星片断可见一斑,后来的道家,继承了医家的传统而做了发展。其成果集于《道藏》及其它一些道家著作中。但由于人体的复杂性(生理上,社会性等),道家内部往往是秘密单传,“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而道书也是多用隐语,而且抽去一些关键点,所谓“秘易不秘难”,“秘母不秘子”,“赞铅不及汞”等,这与武术类似,对此决不能简单地归为封建迷信保守。

    人体是形与气的统一体,“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其形千万年来变化很小,而人对气的感知能力,在过去二千年里则大大衰退。人体的内气之源,即元气,来自遗传,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但是气是可以修复和再生的。在〈内经〉里这称为生神和通天,统称为得道。气在人体内的运行渠道,就是中医的经络系统。经络又有其自身的结构层次,输送信息的是经脉,传递能量的是经筋,以及络脉,芷脉等,各司其责;人体的气,也有其内在的层次分类,最高级的是精气。又经气是真气,真气的运行,一呼一吸行六寸(战国时尺,合11。8厘米),每秒约3。54厘米。全身经脉28条,总长16丈2尺,真气一昼夜运行近百周,可另外的两种人体重要的气,营气与卫气在经脉内外运行五十周,这三大气流的不同步,是人类经络系统进化滞后于形体所造成的,类似的问题还有男阴芷,女阳芷只有络脉的功能,以及人体十二结节不解等问题。这一不同步,正是人体疾病及寿命减短的原因。

    道家修练的一个根本点,就是要找到改变,修复这一人体缺陷的“道”路,达到健康长寿。因而道家的工作是,人体经络的优化和重构,也可说是遗传因素整体性的自我改造。所以它既能去病强身,又能延年益寿。这是道家的中国特色,也是得道养生与常态养生的区别。八十年代以来社会上流行的气功,多为常态养生,可以去病健体,而不能延年,很多大师级的气功师,也未过七八十岁的常人寿命。据472BC到1910年历史人物12021人的统计,其中儒家9535人,释家2206人,医家103人,道家171人,平均寿命分别是64岁,68岁,74岁及81岁;百岁以上分别为0。09%,1。27%,4。85%和17。9%。以道家为最,超过当代发达国家男子的最高水平。当然道家的统计人数太少。。。(见姜亮夫《历史人物里传碑年综表》,陈垣《释氏疑年录》,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任继愈《中国道教史》,俞慎初《中国医学简史》等)但是,道家本身也受到宗教及神仙家的某些干扰,走过弯路。另外,人的个体区别也是极大的,有的人生来经脉“道遂且深”,不去专门锻炼也能过百岁,但现代大多数人的遗传都有各方面的缺陷,就象定时炸弹,到时就会暴发疾病。

    那么道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上走的是两条道路,一是调息,一是所谓治“七损八益”。七损八益在内经中提及但没有任何具体描述,在长沙马王堆帛书中有,是与性有关的。两性修练,在中国起源很早,因为远古人对性不象今人那样禁忌,他们发现两性交合中产生的高于平常的能量,能用来增强气的运行, 而打开人的堵塞不畅的经络。“两精相搏(?唬┪街?神”,此神即“元神”,“元气”。老子的“谷神”,庄子的“抱神”,内经的“守神”,“治神”,都指此神,乃“神”的初义。汉代的冉里诀:“出为半,如为一”是说男女精气,“其中有信”,但各人只有元神的一半,只有“两半成一”,才能补复元气。但性的修练,牵涉的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太复杂,尤其是随着时代的演变,性变得越来越神秘,而上至帝王,下到百姓,人人想享用。很多人听说过房中术,就是道家修法的世俗化变体,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养生延年的本意,弊多于利。乃至今人一听房中术,就以为是黄色下流。这种情况的另一极端就是所谓“闭精”“不泄”,违反了自然法则。道家实践的是自身的练功方法,加上行气,即夫妇性生活的节制和改造的正确组合,从而得道,使人体出现巨大深刻的本质变化。孔子的“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百姓日用而不知”,是否就是指的这个?但是两性修练不是目的,清静单修是道功的主体和根本,因为“客气终不我身也”。

    调息是道家修练的另一主要途径,几千年道家作了大量实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生死教训。道家典籍中,谈及的调息,主要宗旨是要减,即在练功中自动减息,古称胎息:男女合练时减半,单行时减四分之三,从而使经气,营气和卫气的运行,“并行一数”。具体操作方法,战国的《灵枢五十营》中有二刻,百刻(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昼夜共13500息)经气两种运行模式。具体的息数各代各派略有不同,概有12520息说,12500息说,及12000息说。这些是道家修练的定量模式,它又是以人体脉度,骨度(见《灵枢》)为形体基础。

    经络优化重构的标志是什么?

    1.还精。大流量的精气自动穿过尾闾,从背上,经夹脊,脑后至头顶,再下咽喉,经胸部注于腹中,周而复始,最后封固于下丹田,近代称为任督通。今人常以此为练功的最高标准,以为此即大小周天,有误。

    2.胎息。练功时,胸式呼吸渐渐自动转为腹式呼吸,“气之往来,勿令耳闻鼻知”,频率降为常态的1/2或1/4。

    3.结丹。在腹,心,脑形成精气神的三个升降出入的吸引中心(参考现代科学混沌理论的语言―吸引子)。先秦称为“一”,道书为“丹田”。还精,胎息,结丹是互为因果,同步进行的。

    4.打通芷脉,把男子的阴芷,女子的阳芷从原来只有络脉功能,提升到奇经水平。

    5.开辟左中右神气的大通道,这是得道必备的大流量,高功率的行气通道。

    6.打通四肢的十二节,这是神气所游行出入,与外界的气进行交流的(“十二节皆同乎天气”)道路,并非简单的骨节。有关文字可见《灵枢》。

    7.易筋。晋《汉武帝内传》“六年易筋”,东汉《释名》“筋,靳也,肉中力气之元也”,筋气是人体原始的能量,十二经筋是筋气的通道。易筋即刻经筋的重构及能量机制的转换。这是百岁动作不衰,中国武术的来源。(少林寺的易筋经就不用提了吧,人人皆知,那实际是从道家借来的,其过程不知又可演义出多少金庸梁羽生)

    8.易骨。《素问》“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先民认为骨气是生命的动力,肾气是后起之说(“骨”,“肾”字近)。

    9.易皮。《管子》“得道之人,理蒸毛泄,胸中无败”,易皮就是打通络脉,孙脉和闭而不开的毛细管,形成最佳的经络血液的微循环系统,这是道者“年且百岁,犹有壮容”的由来。

    10.经气自生。丹经又说“真气日生”,气入骨,髓生气,日学日新,这是内练筋骨皮(与武术的“外练筋骨皮”可能有不同)使“无一毛不通于气,无一节不住与神”的根本。

    以上的某些过程,是极为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结丹的上丹田大脑,结构复杂,加上人的思维活动的干扰,内气在打通各个气道时最为难行。前人记载这种种艰苦,有“腹如疗刺”,“拔断筋”,“敲碎骨”,“斧劈脑”的说法,后来道家有修练的“法侣财地”之说,此也是一个原因。

    这里想提出讨论的是方法论上的问题,也就是不可避免的:古人是如何进行这种“研究”的?与现代科学关系又如何?首先,中国人体学说产生于远古,其目的是养生长寿,得道带来的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是可知的;行气的变化,也可以在练功中,通过内视功能的开发,在“返观中照察之”。与宗教的“不死”,“成仙”,或“来世”等无法验证的说法要划清界线。〈黄帝内经〉更是明确提出“道无鬼神”的观点。但这与现代科学的方法又是截然不同的。这种养生的修练,是以实践为第一位的,理论的重要性与作用是远远低于实践的,是辅助性的,敲门砖式的。中国人也不喜欢建立体系,分类这些西方现代科学的方法。这可以用现代体操训练来粗粗的打个比方。体操是人体的一种技术,有不少力学,运动学,生理,解剖学方面的理论,但要培养一个体操运动员,最重要的是教和练。这种教和练,恐怕是无法用理论来框定的,也没有哪个世界级的体操运动员是靠理论成为冠军的。中国武术也一样,看一本拳谱就能成为一顶一的高手,只是小说家言而已。所以道家修练的观查手段是“内视”,“观于窈冥”,加上实体的解剖作为参考。〈内经〉还有“援物比类”,实证,历史的逻辑与简单的数理逻辑等方法相结合。至于所谓的阴阳五行,八卦易经等是从这种基本的中国先人认识手段中派生出来的,是第二性的。而且有可能是后代大儒因人体功能的不足而用理论来弥补。所谓东方思维方式与西方思维方式,所谓整体观,也都不脱此类巢臼。

    补充一点,道家的长寿观认为,八十到一百是最低标准,一百二左右是中等,一百五以上是上寿。据道家资料记载,明末清初的龙门六代(1441~1836)十三个传人平均寿命105。8岁,其中130岁到204岁的有五人,占38%强。当然这资料不一定可靠,而且在这十三人外可能还有修练而不得长寿的。但十三位百岁以上的道者,已是可观的成就。更何况近代宗教家不以养生为主的。民国年间还有一位李青山的,据说活了二百四五十岁,则一是孤证,二是无确凿证据,只能姑且听之了。

    中文的文字体系中,也有珠丝马迹可寻。“脉”字(繁体为谬,派[去三点水]与永同),古即“永”字,永即长寿。而如果仔细看“永”字,它实际上是一幅人体主要脉络图,也就是说,如果人体的脉络通畅的话,就能长寿。其它还有很多类似的字,一时找不到古文字的图象,就且不提了。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神哭”,大约是夸张,但恐怕也说明中文字确实含有某种信息在内

    元宝推荐:不爱吱声,
    • 家园 有个问题,关于人的寿命

      文中说:“这一不同步,正是人体疾病及寿命减短的原因。”,但实际上,人的寿命这两千年来我不敢说,但至少随着疫苗和抗生素的发现,人均寿命是大大提高了。不知楼主有何另解。

      • 家园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人寿命的变化,也许不是一种趋势,可能某一阶段增,某一段减,拙文中是对"度百岁乃去.

        现代科学技术使寿命延长,这是不争的事实,道家几千年来也在奔相同的目标,可能路子不太一样.

    • 家园 元兄好文,值得深思。

      科学方法也就是几白年历史,科学虽然是人类认识世界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人类发展几万年,在科学以前已经对世界有相当深刻的认识。

      中医体系,博大精深,怎么可以一个“科学”了得?

    • 家园 不知怎么这篇给顶上来了?

      中国文化很多是相同的,佛道,武术,中医.到底应如何认识她们?现代科学恐怕是一大门坎(不说是障碍了),不得不过的门坎.

      这一篇基本上是一位前辈十几年练功,读道藏医经的研究结果.在下也还在不断摸索中,初步的认识是,现代科学活动,有两部分,一是主体,当然就是人,另一是客体,就是被认识,被研究的对象.在现代科学里,这两者是分离的.现代科学的理论,必需是与主体没有关系的,不牵涉人的主观东西.所以,在建立科学理论的时候,必需要用与人主观无关的概念,比如速度,时间,距离等.

      中国文化不一样,用同样的方来看上述的道家,武术等,她们的主体与客体是统一的,统一在同一个人上.以武术为例,武术活动的主持人,与武术活动的被作用者,都是练功人自己.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中国特色.

      在在下看来,现代科学与中国文化的很多矛盾,由此产生.比如精气神这些概念的提出,就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下的概念,它们的提出,不是为了让你可以用某种客观的方法去观测的,象速度,距离那样.而是为了让人自己去体认.这种体认只能说是整体性的,找不到其它合适的名词.以"气"为例,搞科学研究的,就要尽力去找气的物质性,信息,能量等等,总之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观测或计算出来.气也许有物质性,但古人提出气这个概念,本意是让人自己去体认,而不是作客观的考查.

      在下的认识也还在成型中,先说这些,从这一区别去看,对很多问题会有更贴近实际的认识,而不是泛科学化的一般化.

      中国文化的重新认识,需要大量的人材,希望各位隐士高人多参于.

      • 家园 唉,亨利兄啊

        西方科学是主客分离、中华认知是主客一体,这个看法几个月前在科技版争论时我和衲子就提出过,看来我们是所见略同啊。

        其实西方的社会科学中的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也有部分领域属于这种主客一体的,但传统科学划分标准会将这类东西排斥在科学体系之外。所以我从来不奢望中华传统的东西能得到西方狭隘科学体系的认同。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当然西方的形式逻辑对于我们认知老祖宗的传统东西还是颇有借鉴价值的。

        中华的东西由于其主客一体的特质 (观察主体与观察对象难以分离),这就造成了我们的许多东西更多地属于少数个体的体验,这种个体体验、经验的传播,由于缺乏客观基础,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某种信任和某种“缘分”,比如您与您的杨叔之间那样的关系,首先是您天生对道家的东西很感兴趣(就是缘分),其次您与杨叔又非常信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信息和经验的交流和传播才会得以进行。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 --- 比如您的父亲虽然与杨叔也相互信任,但他对道家没什么兴趣,所以这种信息和经验的交流就根本无法进行。

        所以我认为中国传统的东西是无法得到普遍传播的,而只会停留在少数个体之间。这不是我们拒绝交流,而是大多数拒绝接受,因为大多数人只信任科学。

        亨利兄可以多关注一哈 衲子MM的贴。

        • 家园 煮酒兄,谢了!

          很多所见略同的地方,比如在下也认为中国文化是小众文化,只适于小范围内流行.

          这也没什么,很多现代东西也是小众文化,比如体操(相对于武术而言).在下关心的是致力于中国文化科学化的这一批人,他们的用心很可理解,但如果对中国文化和现代科学没有一个比较能跳出来的角度来看,可能会走弯路.

    • 家园 看来蜀山剑侠传大约是夸张,但恐怕其中也确实含有某种信息在内

      有机会还是要多去峨嵋后山寻访,仙人找不到,高人总能找到几个吧。

      科学是好东西,可咱用不着什么都往科学凑啊。咱们老祖宗悟得天人一体,得出练气风水算卦等诸多妙用的时候,科学二字还不知在哪里呢。

      要说探索,也是要用“易经”“黄帝内经”的精神,以东方思维模式,来探索科学,改造科学。不能反过来搞,洋人思维模式的科学根本不可能理解“神”“内气”这些东西嘛,再怎么探索它也探不清。

      另外建议西西河开一个修真版,这样象 练气养生 、风水堪舆、算卦预测、八字开运 方面的高论妙文就不必委屈在“科学探索”板块了。

    • 家园 精辟,收藏
    • 家园 真好东西
    • 家园 好东西!!!!!!

      元兄辛苦了!

      拜读大作,欣喜不已,我是个有嘴不会说的人,还是你

      very good!

      送花一吨...................

    • 家园 太深奥了!
    • 家园 大仙要诞生了??!!!!
    • 家园 基本上不太记得,好象以前还常常听爷爷讲

        只记得道家好象要做早课,晨时之气称为生气,午后之气称为死气,此时吸入是道家的大忌!

        其他都忘光光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