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客观看待毛泽东的一些军事失误 -- 温相

共:💬17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客观看待毛泽东的一些军事失误

    看了关于毛泽东的在解放战争中的军事失误一文,有些感触,连同自己菲薄的认识一并写下来,借以为研究这个历史时期的毛泽东添上一块砖瓦。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何能例外?以往我们在赞颂毛泽东的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时没有更多的对他的军事失误给予必要的关注,诚然这是那种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局限性,但是,也为我们全面、客观的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工作增加了一些遗憾。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发现毛泽东的失误不是目的,而怎么出现这些错误,这些错误的缘起是什么?又是什么样的诱因导致了这些错误的发生、发展才是我们要认真看待的,也是本文的重点之一。

    (未完待续)

    元宝推荐:神仙驴,
    • 家园 胜者为王败者寇~~

      多少往事烟雨中阿~~

    • 家园 其实

      毛泽东之所以同意裁军以谋取和平。潜水以为也有毛对内战忧虑的一面。毕竟当时国共两党的力量比相差太大了,一旦打起来!!

      所以潜水以为当时的中共实际上对能否打胜内战是存怀疑态度的。自然这只是一些猜测而已。

      • 其实
        家园 根据杨尚昆回忆:

        毛泽东亲口和他讲过,如果战端一开,恐怕要十五年才能解决国民党,这时候的蒋介石预计解决中共大概就需要一年多的时间。然而到了四七年以后,毛泽东就改口说可能就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了。一边是十五年,一边是一年多,谁挑起的内战是一目了然的。

        • 家园 内战真是单方面的吗?

          识者往往看到国军在宣化店对中原军区先动手。却看不到我军先在东北的大打出手。

          我军的战略是既定的,向南防御,向北发展。关内黄河以南怎么谈判怎么好,黄河以北就是自己的地盘。平绥线是要控制的,同蒲线西面要顶住,平汉路你别指望能北上。宣化店之前,晋冀鲁豫打的仗还少?黄河以南我军只想要一个山东。华中是可以收缩放弃的。

          关外更不用说了,13、52进南满之前,南满是什么样。北满更是我军的天下,国民党委了市长在长春吉林哈尔滨,苏军一走,马上把当时合法政府(当时内战还没正式开打,国民政府是我党我军承认的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委任的市长全部抓起来,打发上一辆破卡车,赶他们回南满。几个城市国民政府收编的正式武装打死的打死,缴械的缴械。这些在宣化店前多久?这样算来,我党我军真的不是在挑起内战呢。

          就算到了南满,双方商定的合法停战令颁布了,我党后来某英雄纵队还要坚持把营口打下来,把政府军营长打得自杀。我党我军真是善于克制自己啊!

          我的意见,谁都不清白。两方面的立场都是挑起内战的立场。国民党就是容不下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要在北中国搞割据。以一句这样的回忆来说明45年前后那么复杂多变的中国局势。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 家园 梅厄夫人说得好

            与其我们死去被人怜悯

            不如我们活着遭人痛恨

            既然蒋介石能想出来把八路军游击队排除在接收受降之外的歪心眼鬼点子

            还凭什么要求别人要服从他的命令

            还要尊重她的权威

            除非是傻瓜或者是羼头

        • 家园 所以潜水认为

          事实上没有打起来时,毛泽东是无法准确地判断国军的战力。所以毛泽东力争缓和局势。但是当战争打起来时,毛泽东根据已发生的战斗便修正了战争时间表,再加上为了加强将们的信心,所以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

          • 家园 有道理,毛泽东和蒋介石动手之后:

            毛泽东发觉蒋介石的东西还是老一套,比较江西时期一点也没有进步。

    • 家园 【原创】一:关于晋察冀整军裁军的经过

      关于晋察冀整军和裁军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其结果中当然消极的东西占有一些,然而,这种失误并不是没有来源的,或者说这次带有技术性失误的裁军应该放在那个历史背景下来衡量。

      双十协定完成之后,我党对于和平建国的期望也是十分浓厚的,中共中央在给解放区和地方党组织、政府发去的指示中正式指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已经从武装斗争转化为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应该由政治方式来解决,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全文引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10月版,第62、63页)

      配合这个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包括三项具体内容,第一个就是推举毛泽东、林伯渠、周恩来、刘少奇、张闻天为即将出笼的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共候选人,第二个就是著名的“迁都”,也就是中共当时考虑把中国共产党的工作行政总部迁往淮阴,根据李一氓的回忆,这件事中央交给他专门办理,他本人协同其他人一起用心考察了淮阴的外城、内城结构,并且提出修改的意见。(参见李一氓《模糊的荧屏》,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三个就是裁军。

      裁军就是为了对即将到来的和平建国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贡献,这点上共产党人是言而有信的,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同意了蒋介石对这方面的要求,回来之后即着手布置,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裁减三分之一,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再裁减三分之一。其中裁军的重点是晋察冀,因为晋察冀当时的部队一共是九个纵队、二十六个旅,加上地方部队一共三十二万多人。根据郑维山的回忆,晋察冀裁军速度很快,也很到位,一次性就裁减十几万人,表达了中共党人和平的诚意。(参见郑维山《从华北到西北》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七月版,第20、21页)

      这次裁军是毛泽东亲自决定的,以后把这件事推给刘少奇,成为文革中批判刘少奇时刘的主要罪状之一。实际上,这次裁军虽说饱含着汰弱留强的目的,但是,这种目的和当时共产党对国内局势的判断来比还是不占主流的,也因此在具体执行中出现以后批判的“右倾”倾向,所谓为了和平而和平,裁掉了相当一批有战斗力的骨干人员转入地方工作。为以后晋察冀出现的困难埋下了伏笔。

      对于中共党人的裁军和和平准备,美国人和美国政府曾经给予高度的评价,美国国务院一九四九年发布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中就直率的说到:“国民党内部有势力的集团对政协抱有强烈的憎恨,国民政府军事将领恐惧自己的地位的动摇而反对军队整编。”(全文引自《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12版,第201页)

      而这个时候的蒋介石却不是这么想,李默庵回忆,蒋介石征询陈诚等人的意见,陈诚提供了一份国民党军实际的战斗力情况说明,在这份说明中,我们可以知道,国民党军当时拥有正规军约五百万人,其中三十六个军一共120万人完成了半美式装备,新一军、新六军一共十万人是全副美式装备,新收编的日军军械足够装备一百万人的武装。这样强大的军力让蒋介石食指大动,他说:“共果不就范,一年期削平之。”(参见李默庵《世纪之履》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十月版第250页)但是,国民党内部一些中间派并不同意这么早的发动内战,他们对贸然发动内战保留意见,张治中等人都提出过自己不同的看法,新桂系首脑白崇禧积极主战,而李宗仁则不以为然。然则蒋介石的黄埔系将领这时候可谓是踌躇满志。张灵甫公开叫嚣“挑起内战就挑起内战。”并不准备照顾舆论和美国人的脸面。

      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国共双方下令停火,二月十日,国民党当局制造了教场口惨案,接着在五月又制造了下关惨案,特别是教场口事件出来以后,毛泽东彻底抛弃了对蒋介石的幻想,三月十五日,毛泽东正式就以后的国共形势谈了两点认识,以后事情的发展都是基于这两点认识由来的。

      所以,当我们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时就不能单纯的责备毛泽东裁军的这一指示,而应当充分考虑当时的历史情况,也由此可以看到到底是谁背信弃义悍然发动了内战,当然玩火者必自焚,蒋介石最后也被他自己发动的内战所吞没,这几乎就是不易的历史规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