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外事工作见闻(序)不定期更新 -- 简裕

共:💬47 🌺62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二、因公出国不容易

      如果你出国用了国家的经费,那你出去得拿因公护照出去。要办因公护照得先向省外办申请,省外办审批处发给你因公出国任务批件,你再拿批件去护照签证处申请护照。护照拿到后,你得弄好去目的国的签证材料,由本省外办的签证处替你申请。

      流程如下:外办办事窗口收下签证材料,寄给外办驻京办事处(因公出国的签证只能在北京的各国大使馆办),驻京办拿材料去外交部备案,外交部再向目的国的大使馆发照会,和签证材料一起送到大使馆,大使馆签好后送回外交部,然后把流程反着再来一遍到你手上。

      从上面的流程看,拿因私护照去申请签证方便多了(当地公安局是15个工作日,再加上大使馆规定的天数)。

      因公出国有规定:一次只能去两个国家,最多只能去10天。

      如果去两个国家的话,护照的旅行线路是这样的:

      外办—驻京办—外交部—大使馆A—外交部—大使馆B—外交部—驻京办。

      因公出国还有规定:副厅级以上干部出国必须由分管省长审批。所以,我们学校校领导每次出去得报省里。分管省长是很忙的,万一在北京开个会或去国外访个问一时半会儿回不来那你就等着吧,申请放在省长办公室里睡大觉是常有的事。所以,如果领导干部要想出去,打好提前量吧。从开始申请到拿到护照至少要一个多月。

      我作为帮领导跑腿的小喽啰有一回很悬,出发前两天才拿回签好的护照。因为外国大使馆自己的节日要放假,中国的节日也要放假。

      所以,这样的流程只会麻烦我这样的小喽啰,领导才不管呢,他只要最后的结果。

      有人说:这么麻烦,领导拿个因私护照不就行了?

      自从安徽省的副检察长闹出国际笑话,和前两年温岭等几个市闹出“假考察,真旅游”的事,再加上若干年前贪官的外逃,有一定级别的干部要拿因私护照基本上没门,因为得要省委组织部批准,本地公安局才会发因私护照。所以,裤裆里没屎的干部基本上不会去惹那个骚。

      不过呢,因公护照的规定对有些教授是无效的,他们有时等不起,于是出去开个会什么的都是拿因私护照,反正他自己有项目,只要财务没意见,他就从项目里头出钱,虽然理论上项目的钱也是国家的。

      因公出国的可以说100%的都要旅游一番(国家的钱),好点的办了公事再旅游,很多都是不办公事全部旅游。所以那个赵燕被美国警察打了我一点也不愤怒。

      虽然有两国10天的规定,有人会超出时间,或额外去有些对中国因公护照免签的国家。这个规定可以说形同虚设。

      • 家园 回楼下那位,公款旅游还有理了?还人性?

        某些吃皇粮的家伙,平日白吃白拿惯了,习以为常,就把公款旅游当作所谓的“人性”。

        哼哼,俺这种在公司打工的,也出差到过欧美,也借着机会到处看看玩玩。不过,一则,时间必须是周末或下班,要不就请自己年假。二则,钱要算好,自己出去玩得钱和公务花的钱要算的清清爽爽。要是有谁想展现一下“人性”,轻则被财务打回单据,重则卷铺盖走人。

        “正常”?“人性”?做贼的都没有这么恬不知耻。

      • 家园 因公出国的可以说100%的都要旅游一番,很正常

        因公出国的可以说100%的都要旅游一番,很正常

        美国佬学术界开会读论文,也要挑个好地方开会。而且很多每年都换好地方。钱嘛,当然不是自己掏。

        人嘛,就这样。

      • 家园 应该突出是高校因公出国手续

        简兄在学校工作,接触的出国手续主要针对学校员工。但是好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员工也拿因公护照出国,他们的出国手续好像有点不一样。

        我工作中的商业伙伴是上海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方控股,受上海国资委监管,所以它的工作人员出国都拿因公护照。他们的出国手续至少在以下几点和简兄描述的不一样。

        1,签证在各国驻上海领事馆办理。

        2,在国外逗留的时间限制没那么严格。如有需要,在外培训好几个月也不稀奇。

        3,签证好像和外交部没什么关系。护照归上海外办管。

        • 家园 这个应该不光和高校有关,还和具体国家及签证性质有关吧

          因公的我自己没办过,不过就我所在的公司的情况,办因公的程序跟楼主说的类似。

          您说的情况还有几个可能:

          1.因为上海有领事馆,估计由领馆代收资料就不必去使馆。或者有些省份不在领事馆对应范围内,或者有些国家没领事馆,那只好去使馆。甚至可能有些领馆有代收或签发因公的权限,有些只能使馆签,这就不得而知了。

          2.逗留时间要看签证类型吧,学校多是短期访问性质,企业有可能是工作性质,也跟具体国家有关系。

          3.这个到不一定和外交部没关系,后台的东西都是外办办理或者代劳了。

          ------------------

          再说段有关的见闻,俺去帝都南太平洋某国使馆签因私商务,那天去取签好的,看一mm拎着一个大袋子进来,掏出一大堆因公的护照还有一大叠似乎是照会,看得出她和使馆接单的工作人员很熟。

          在等着的时候,顺路攀谈了几句,是某央企在那国开矿的,似乎是工作签证。

          所以有时真正持照人倒并不一定知道后台费了多少力气,自有相关人员办了。

          想想俺公司也一样,要办因公,把资料往办公室相关人那里一交,等着就是了。办因私,还得自己跑使馆。不过,从俺工作来讲 ,还是因私方便,有些国家找个旅行社办办,连资料也省了,省的麻烦。

        • 家园 【讨论】受教了!

          1 您说的情况估计是外交部放权给上海了

          2 我说的主要是出国访问一类。培训不在此列。不过培训得经过外专局。你得提前半年报计划,办护照时得要外专局的审核件(奇怪吧)。

          3 有回在省外办,旁边的人骂骂咧咧:“早就改制了还要我们办因公,非要韵这个味!自己去办因私不晓得几方便!”估计这个要韵味的和您说的商业伙伴性质差不多。

          说个外专局和教育部扯皮的事。

          教育部和日本一机构有长期协议,日方免费培训中方日语老师。

          某年我们学校有个名额,去办护照的时候审批处灵机一动,给外专局打了个电话征求意见,结果外专局说教育部没有提前向国家外专局报项目。

          我又和教育部某司联系,他们说这是两国的长期协议,从来没报过项目也不需要项目。我又piapia跑到外专局,外专局说其他司的培训都有国家外专局的审核件,怎么偏这个司没有?我又哇啦啦给某司打电话,某司说这个真没有,要不给发个司里的情况说明函?我又piapia跑到外专局,外专局说不行!我再piapia跑到审批处,审批处倒也不为难我们,跟领导请示后说先把情况说明函拿来看看吧。我又哇啦啦给某司打电话,某司工作人员改口了,说没什么情况好说明的,给你们的培训通知上把事情都说清楚了(实际上培训通知上只有“根据中日两国政府协议”这几个字)。要不你们做做省里的工作?

          为一个老师出去进修做工作?这个想法学校还真没有。我很无奈地对那个老师说,要么不去,要么自己去找找路子。可巧老师在省外办的一个下属单位实习过,原来的老领导一说情,过两天,办好了!

          这个部门有规定,那个部门有协议,就是我这个小喽啰在中间受夹板气。

      • 家园 呵呵

        98年去老巴搞项目,在一个地方就把出国的所有手续办完,那就是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的办公楼里。效率高得令在下这个乡巴佬目瞪口呆。

    • 家园 【原创】一、第一次看见活的朝鲜人,和棒子在一起。

      新学期开学了,又有留学生们要体检了。

      来到国际旅行保健中心的一个认证室,里面的椅子已经坐满了,门口候着五六个人。看了他们几眼,一水的黑裤子,黑皮鞋或凉鞋(穿着袜子),上身不是白衬衣就是那种色彩黯淡、只有在小县城市场才买得到的T恤。——哦,又是哪些农民工要出国搞劳务了,——诶,不对呀,有两个戴着眼镜,难道农村小学教师也要出去打工?——再仔细一看,有两个人胸前戴着个像章,比衬衣纽扣大不了多少,上面是金日成同志!

      很激动啊,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看见朝鲜人!

      过了一会儿,我们都进去坐着了。我前头有一二十人,趁这机会好好欣赏一下。

      都说朝鲜和我国文革时期差不多,但我觉得有一点还是不一样的——他们有几个人的头发明显是打理过的,貌似上了摩丝,在我国文革时期,这就是资产阶级思想。

      这几个人坐在两个东亚人旁边,我开始以为是日本人,后来,他们和坐我旁边的一个东亚MM说话了,一听,不是日语。呵呵,是棒子。我以为,朝鲜人在海外碰见棒子,会搞搞统战,唱唱《统一是我们的心愿》什么的,不料这两伙人直接把对方当空气。

      这两伙人坐在一起正好给了我比较的机会。

      朝鲜人:黑瘦,年龄偏大,有一个头快秃了,只有一个人是二十多岁的样子,其他都是40左右(我自己的判断)。难怪我刚才把他们当成了农民工。

      韩国人:白皙(一男两女,有一个丰满,有些少女肥的样子,另两个也比朝鲜人肉多),时尚(也就是说走在大街上和同龄中国人分不出来),估计和中国的大学新生年龄差不多。

      室内各国的人都有,整个一小联合国。

      两个非洲小伙活泼,用俗话说,就是满身都是消息机关。

      几个肥瘦不一的法国MM叽叽喳喳,房间里主要是她们的声音(我走过一个胖妞,体味很不好闻的说)。棒子偶尔聊天,音量比法国人降了一半。朝鲜同志窃窃私语,我在他们旁边都听不大清楚。

      朝鲜人的到来让我打发了无聊的等待时间,我办完事后高高兴兴地走了,我度过了有意义的一个上午。此记。

      • 家园 说道棒子女孩,想起留学的事来。和我一波留学的中国人很多,

        大家自然都说中文。结果遇见一个中国人脸的女孩和她说中文,她赶紧用英语解释说听不懂,自己是韩国人(好像我们那一拨就一个韩国人),我想大概她已经郁闷的给很多人解释过了。我赶紧用英语道歉,仔细一看打扮,确实有一点明显不像中国大学生——她戴着一对儿金耳环!中国城市的时尚年轻女孩哪有戴金耳环的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