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浅谈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比较 (上) -- 人间树

共:💬169 🌺543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自己的经验

        读英文畅销小说,如digital fortress之类,一目一行是做得到的,

        虽然还是不及我的汉语阅读速度,但一样可以略过发音直接理解语义。

        这个不及,还是由熟能生巧决定的——我花在英语上的时间远不能与花在汉语上的时间相比。

    • 家园 在这方面还是有些新的研究方法的

      比如说我前段时间看到一篇关于眼动研究的论文。

      这大概是属于阅读心理学的范畴,我对这方面了解得不是很多。对这种研究方法的贡献和局限不是很清楚,但我觉得这算是个方向吧。

      • 家园 是不是指,“一眼”所能够摄入的信息量?

        也就是,一眼瞥过去,能够获得信息的多少?

        好像是,人一眼所能摄入的信息,有其极限,而在这个极限范围内,哪种语言能更多的被理解。

        • 家园 好像不是这么简单

          这种研究方法设置了很多参数,比如说第一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回扫时间(还是频率?)还有知觉广度(大概就是你说的一眼能摄入的信息量吧)等等等等。

          其中知觉广度又包括中央视觉区和旁视觉区。

          说实话,这个研究方法涉及的学科,我不是很了解,所以读起来有点吃力。这里就是提一下,你让我详细说明,我没这个能力了。

          • 家园 呵呵,我好像也在哪看过这个研究

            觉得挺有意思的。不过这个研究好像不是为了说明哪种语言更好。

            送朵花。

            • 家园 确实不是比较语言的优劣

              虽然没统计过,但就我个人感觉吧,现在语言学的研究者似乎很少有人以比较语言的优劣为研究方向。

              我只是觉得这项研究方法所得出的一些结论,可以用到这个话题的讨论中去。

    • 家园 知道啥叫科学符号么

      英国人看到123456是怎么读的?123456跟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有什么关系?

      +-,跟plus minus又有什么关系?

      如你所言,无论中国还是英国的学生看见+-在写法上都无法跟jia jian和plus minus联系起来,只好死记无法从音得到任何线索,除了老老实实抄写几十遍之外别无他法。

      • 家园 本因兄,在拼音文字体系中存在科学符号体系,

        我想,并不能一般性地否认楼主在这里就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所做的优劣比较。

        首先,从逻辑上说,这里涉及整体和局部、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第二,无论是在拼音文字还是在象形文字中,科学符号体系就两种文字的使用者来说其实是等同的;

        第三,更重要的一点是,科学符号体系中的符号,虽然和象形文字一样无法从音得到任何线索,但是和象形不同的是,若不经过学习,我们基本上也无法从其形就其意义得到任何线索,就如楼下乌贼举的开根号一例。科学符号作为人类思维高度抽象的产物,可以说其摆脱了音、形两个方面的束缚(因此即不同于拼音,亦不同于象形),获得了一种被规定、被赋予意义的自由。在我看来,以其为例非但不能帮助说明象形文字的科学性,反而更说明了象形文字因为不能摆脱文字和客观世界的直接联系而带来的局限性

        • 家园 只不过是觉得人间树兄的论述太偏执

          1。拼音文字是通过字母组合表义,汉字是通过字和字之间的组合表义(外来词不算)。对一个意义来说,和汉字等价的是一个单词而不是字母。拼音文字不需要记字母,但是同样要需记单词。对人脑来说,记几千个常用汉字和记几千个常用单词之间的困难差距并没有他说的那么大。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逻辑性的思维被贯彻,而我以为汉字的这种贯彻要更全面(只要有教小孩子学汉字/单词的经验就有体会了)。

          2。汉字的简化也没有他说的那么治标不治本。因为汉字(象形文字)的简化实质上就是抽象性的提升。科学符号系统的存在,实质上说明了一套形体上简单的表义符号系统比表音符号系统有更简洁更高效的特点。只不过这套符号不是由使用象形文字的文明发明而已,如果是使用象形文字的文明发明,肯定会有很多象形文字的特点,其实我觉得加减乘除的符号就有象形的因素,更明显的是五线谱符号。不承认这点,是说不过去的。

          3。对描述的世间万象来说,用若干字母符号组合来描述,从数学排列组合上看,必然是有组合数量扩大的趋势。所以,拼音文字造新词,是有本质上的需求的。而对汉字系统来说,因为可被用于组合的符号集合本来就大,所以,真正要表新意,实际上是比拼音系统有优势,汉字无非就是若干个老字的重新组合(音译的不算)。需要学习记忆理解一个全新的词,同通过表面意义就可以猜出大概,这里对新意义掌握传播的时间成本的节省,人间树兄又不说了。核清新词的实质意义,那当然是专门家的工作,但是和知识传播来说,这是两回事。

          基于以上理由,按站在汉字这边,这不算是自欺欺人罢。

          • 家园 我觉是这样的,在说他是否偏执之前不妨先看下他写这帖子的

            缘起:

            所以真正的大师如吕叔湘,俞敏等人,都看得到汉字的缺陷而忧心如焚地主张文字改革,反而是普通爱好者看不到而大谈科学性,这实在是件古怪的事情。倒不是说要让大师代替我们思考,而是说,大师认识到并提出来的问题,总要认真面对之后,再来谈什么科学性吧。

            人间树:说两句

            从这个角度出发,他这个帖子的着力点便主要放在了汉字的缺陷上。于是给了乌贼兄一种只谈缺点,不说优点的偏执感。我想楼主会这样行文,第一,或是害怕大伙儿用抒情代替了理性:只不过因为这汉语恰好是我们的语言的缘故,而不去正视汉语的缺点或看不到汉语可能面临的危机;第二,或实在是因为对汉语爱之深方责之切吧。

            硬着头皮代表楼主发言,真是一脑门冷汗,还是先说下我自己的看法。首先,我不赞成拼音化;其次,我迷恋汉字,但这是纯感性和审美的;再次,我坚信汉字会发生演变,如果拉长我们讨论的时间跨度,我相信汉字会消失其作为一种语言的特定性,和其他语言一起融合为地球语,然后作为地球文明的载体向地外传播。

            在讨论中我们其实提到了表意的三个路径,表音-由音及意;表形-由形及意;直接表意--即和音、形都无关的符号体系。这样的话,在楼主的主贴中其实可以再加上一个图五,直接建立“意义--符号”之间的对应。

            细细推想了一下,其实这三种路径都应该是人类沟通、思维所需要的,虽然不同的文明在历史上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但在技术能够实现的前提下,人类会根据所传递信息本身的特点和需求在反复的沟通和反馈中选择最适当的、最高效率的表意方式----未来的地球语很可能是三者的结合。

            再来说你提到的三点。

            第一,易记问题或易学问题。乌贼兄认为,

            对人脑来说,记几千个常用汉字和记几千个常用单词之间的困难差距并没有他说的那么大。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逻辑性的思维被贯彻,而我以为汉字的这种贯彻要更全面

            (恩,单纯从这句话来说:“差距并没有他说的那么大”,那还是差距啊,虽然“汉字对逻辑性思维的贯彻要更全面”,但仍旧不能否定你已经认可的差距本身----这是小师爷要抓人辫子时的说话:)

            对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包括楼下的月下、Dracula)都在从个体经验出发做判断,而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从个体经验出发做的比较,从一开始可能就失去了客观性(我们很难剔除日常运用给我们的学习和记忆带来的便利),从个体感受到对语言本身的属性下定论,我觉得还需要大样本实验数据的支持。我只能说从我个人的学习经历来说,在掌握了不同语言的构词逻辑后,背单词都不怎么困难。而所谓的逻辑性思维,我觉得汉语和英语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

            第二,表意符号在拼音、象形文字优劣性比较中的意义。其实我觉得在主贴讨论的问题下,引入表意符号体系,其实意义不大,是的,

            表义符号系统比表音符号系统有更简洁更高效的特点
            ,但这不能说明表形符号系统相对于表音具有优越性。我认为表意符号系统是人类思维抽象到摆脱音、形束缚的产物,所以即使这套符号是由象形文字的文明发明,即便具备象形的特点,也不能用以说明象形的优越,因为当其被赋予一个和其音、形都无关的意义时起,这个符号就超越了它的来源,去到了其来源不能引领我们的思维所到达的领域。另外,按我自己的个人体会,表意符号在日常沟通和信息交换中,所占的比重不大。

            (对了,八卦,是不是可以算作一个和音、形都无关的符号体系?)

            第三,新词构建和推广的难易。楼主和月下其实有讨论到这个问题。我自己在这方面没有任何调查研究,不敢下结论。只能说从个人经验来说,英语通过词根词缀的排列组合来造新词和汉字通过

            若干个老字的重新组合
            来造新词,本质上差别不大。

            其实,我真正想看到的还是就拼音、象形两种文字体系对人类思维塑造的实证研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