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请教】淮海战役的几个问题 -- 茶花坪

共:💬40 🌺222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请教】淮海战役的几个问题

    淮海战役几个问题

    1、淮海战役前(1948年10月底前)蒋介石为什么摆那么一个十字架阵型,给解放军可乘之机?

    为什么不能在10月底前把黄百韬收缩到徐州东面,孙元良放徐州北面,李弥放西面,邱清泉放徐州宿县之间,黄维到宿县,李延年和刘汝明到固镇。这样至少防守有支撑,不至于大败,难道都是白痴。

    2、徐州为什么没有储备足够的粮弹(实际只有21天)?如果储备一年,至少可以固守一段时间,不至于选择且鱼死网破的逃跑策略。

    3、为什么用黄维这个外行而不用有经验的胡连为12兵团司令?

    4、为什么要杜聿明从永城转向濉溪口?这是自寻死路。

    5、为什么要带着老百姓一起逃跑?

    实际上我认为杜聿明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从徐州跑掉的,因为想跑掉有几个前提条件必须满足:

    1、路上的据点必须有足够的后勤补给和防御工事(永城,涡阳或阜阳),因为徐州放弃就是因为粮弹不足。

    2、必须有强大的接应部队,担任掩护阻击追兵和提供后勤补给。

    3、必须有安全区,也即到达安全区后,解放军不敢再追。

    4、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机动能力要大大高于追击部队能力,不然总会被追上,包围并消灭。(实际解放军机动能力约每天50-60公里,杜聿明机动能力每天30公里左右)

    难道杜聿明,蒋介石或国民党的国防部不知道吗?愚蠢到如此地步?不相信。

    总的来讲,淮海战役国民党注定要失败,除去不得民心,政治腐败外,技术上的理由如下:

    1、目标不清楚----不能知己知彼,对解放军动机不清楚,自己的方针也不清楚:打或守,或走?

    (1)、打要做打的准备:人财物的储备和调动,攻防体系的配置。

    (2)、守要做守的准备,且要明确守到什么时候终止,目标是什么:阻击?消耗?争取时间?不能一味死守,世界没有攻不破的城防。

    (3)、走就要当机立断,立即走人,不管坛坛罐罐了,更不能拖家带口。

    2、决心不坚定,一夕数变;

    3、力量不集中;

    4、协同指挥能力太差:对计划执行中可能的问题没有预见性,也没有解决对策,导致计划执行一团混乱,各自为政不说,还自相残杀。以徐州撤退和孙元良突围最为典型。

    为什么会这样?蒋介石就真的无能到这种程度?北伐和东征时也是打过胜仗的。

    面对这样的对手,解放军想失败都不可能。

    • 家园 还有很多原因

      比如说蒋桂之间的矛盾。

      据说淮海战役时蒋曾想从武汉调兵加入淮海战场,但收到白崇禧的阻挠,连一个军都没调过去。设想如果蒋再调一、两个兵团加入淮海战场,解放军还能支持得住吗?

      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Tags): #内部矛盾
    • 家园 蒋白妥协

      为什么用黄维这个外行而不用有经验的胡连为12兵团司令?

      白不喜欢胡链, 12兵团原在华中

    • 家园 双石河友写过一篇关于淮海战役的文章

      应该能回答你的疑问

      链接出处

    • 家园 常凯申是TG卧底,潜伏在KMT高层的共谍!
    • 家园 常凯申是TG卧底,潜伏在KMT高层的共谍!
    • 家园 我的看法

      “1、淮海战役前(1948年10月底前)蒋介石为什么摆那么一个十字架阵型,给解放军可乘之机?为什么不能在10月底前把黄百韬收缩到徐州东面,孙元良放徐州北面,李弥放西面,邱清泉放徐州宿县之间,黄维到宿县,李延年和刘汝明到固镇。这样至少防守有支撑,不至于大败,难道都是白痴。”——十字架的布局不是谁愿意这么干,而是津浦陇海铁路的走向决定的,国民党军只有依托铁路才能对大兵团进行补给。战役开始前陇海线东西两端已经向徐州收缩,想把主力兵团集中在津浦线两翼进行机动防御,但是被解放军攻击于运动之中,东面的七兵团被合围,西面的郑州也丢了。

      “2、徐州为什么没有储备足够的粮弹(实际只有21天)?如果储备一年,至少可以固守一段时间,不至于选择且鱼死网破的逃跑策略。”——能让徐州剿总这样的大战略集团有三周的补给,对于国民党杯具的后勤补给能力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更何况国军好像从来没有在共军围攻下支持三周以上的记录,再多的弹药也是给共军准备的。

      “3、为什么用黄维这个外行而不用有经验的胡连为12兵团司令?”——国民党方面奇怪的人事安排难以尽述,无非是派系斗争平衡之类的鬼事。

      “4、为什么要杜聿明从永城转向濉溪口?这是自寻死路。”——典型的股票大跌后不肯割肉反而补仓最后导致输光的案例。蒋介石的战略判断能力也就是师团级别的,更高级的取舍他看不准的。

      “5、为什么要带着老百姓一起逃跑?”——国军军政界在徐州有买卖的不少,撤退的时候当然要带走,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成了全国皆知的秘密”,很多老百姓都跟着跑了。可不是杜聿明想把老百姓带走。

    • 家园 何不食肉糜?吃了肉就不会饿死了。

      有的行为是因为内斗,自私自利。

      有的则是被TG逼得没有选择。

    • 家园 回答

      1.黄伯韬就是在向徐东收缩期间被共军吃掉的;淮海开战前,徐州以北是另一个兵团级单位,冯治安绥区的两个军负责掩护,被万恶的TG给策反了~ 孙兵团太弱,不足以屏障徐北,把它放徐州南面都差点被刘邓扑上来吃掉。

      2.国军没那么多闲钱

      3.白崇禧强力反对胡琏任12兵团司令,选黄维是折衷

      4.老蒋严令杜聿明转向,去救援黄维。实际上不转向也没用,共军正在往他的原定撤退方向上蜂拥而来,杜不转向,只会比历史上迟个两天被团团围住,然后就会在功德林里感叹,我当时听老蒋的去和黄维会合就好了……

      5.徐州剿总的大批家眷;各地土改中跑过来的地主;上面要求杜尽量带些学生走路(估计是日后补充党政军干部用)

      • 回答
        家园 哈哈哈哈,历史“学”总是这么有趣

        杜不转向,只会比历史上迟个两天被团团围住,然后就会在功德林里感叹,我当时听老蒋的去和黄维会合就好了……

        • 家园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 回答
        家园 赞第四点。

        老杜如果以师为单位分头突围,可能还能跑回几个团,不至于全军覆没。

        穿越下,如果老杜在华野解决黄伯韬的时候,全力往回撤,估计还能溜回15万----个人被老常砍头是另一回事。

      • 回答
        家园 可能有误会,实际上问题是说:

        1、10月底前为什么黄百韬不撤到徐州附近,而是要在11月初?

        2、实际上当时蚌埠和芜湖均有大量粮弹储备,至少可以支持徐州半年,只是不知为何不转运?

        3、白崇禧反对的东西多了,老蒋都没听过,为什么会顺水推舟?而且当年任命7兵团司令时,陈诚推荐的也是胡连,老蒋也没听,任命的黄百韬,不知为何?

        4、杜聿明不断改变决心,一会突围,一会固守,一会南进(导致孙元良孤军突围,全军覆灭)不知为何?

        5、南京不知道老百姓跟着撤退,会导致部队机动能力会下降,兵贵神速都不懂吗?为几个老百姓葬送30万精锐,可能吗?

        • 家园 试着回复一下老兄的几个问题

          1.据说黄百韬早在十月末就建议放弃新安镇,全军退守徐州,但此时国军还在做梦,大战没打就自己撤退,大部分将领如邱清泉都认为是乱军心的行为,因此倒霉的老黄被钉在新安镇,等到国防部让他撤了,刘猪头又让他等44军,结果再次延误。

          2.徐州和蚌埠之间的铁路始终繁忙,国军又没想到TG迅速夺占宿县,掐断了徐蚌间交通。印象中,郭小鬼给国防部的计策是依托津浦线徐蚌段,收缩重兵做攻势防御,必要时放弃徐州,所以大量的军火囤积在如宿县等沿线重镇,但是徐州反而没有过多囤积物资。而且TG发动作战就是因为何基沣张克侠发现徐州部队将部分重武器顺铁路南运,怀疑徐州刘峙集团要跑。装备都南撤了,把弹药放一堆在徐州?

          3.确实没听说胡琏有要任七兵团老大的说法,估计老兄和12兵团的黄维记混了?白崇禧不要胡琏,但是勉强忍了同为土木系老将的黄维,主要还是担心伯玉不服调度。其实对于黄维,白崇禧都有所谓“书生不宜为将”的谏言,但黄是陈诚亲自点将,一点面子不卖总是不行的。

          4.光庭吃亏就吃在自己根子太浅,所谓杜聿明集团,看着兵强马壮,其实有几个是真听光庭话的?老蒋千里之外一句话比他杜聿明一千句,几次开会,如邱清泉李弥哪个卖过一点面子给老杜?所以看着仿佛老杜举棋不定,其实是老蒋在纠结,手下在独断而已。

          5.这个带兵撤退,不是南京命令,印象中,李以劻曾回忆,他还没有接到徐州撤退的正式命令,某位替刘峙贩盐的老板就找上门来,名言已经知道具体的撤退计划,要跟大部队一起撤。所以国军拖家带口,长官自己就是榜样,上行下效而已,就算南京严令,刘峙自己都难以执行,何况下级基层?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