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非成功人士--屈原失败原因得探讨 -- 水瓶乍破

共:💬1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非成功人士--屈原失败原因得探讨

    此文写于去年,刚来河里,旧文重贴,算是拜山贴。

    屈原年轻的时候应是位指点江山,风流倜傥,意气飞扬的有为青年。像《东君》中的“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驰翔”。我读时觉得更像是诗人自己的写照。才高于世,就会有些恃才傲物,有才能的人大多如此。因此当上官大夫跑到楚怀王面前去说屈原的坏话时,“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注1)。怀王一下子就信了,从而“王怒而疏屈平”(注2)。想是屈原平时只知道闷头干活,有意见就提,看不顺眼就说,怀王暗地里已有了些看法。上官这句‘非我莫能为’的话,勾起了怀王对往事的联想,所以大怒。现在社会评价一个人时,除了看按照西洋的公式算出来的智商是否高低外,最近又出来了一个情商指数(不知是不是中国自己的发明)。像屈原这个样子,同办公室的人己经到了强抢他的项目去争老板欢心的地步,他还懵懵不知。平时给老板留了个功高震主的印象,却依然故我。屈原智商极高,但绝对算是情商指数低下的那种。

    屈原的家族是楚国的大户,“楚之同姓也”。是楚国的四大家族,对不起,三大家族之一。当年楚国被秦所灭时,有位楚人,咬牙切齿的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其中“三户”之一就是屈原的家族。屈原在《离骚》的第一句就自言“帝高阳之苗裔兮”:五帝之一的后代,正经八百的贵族高级血统。自幼受过严格良好的贵族式教育(史记中没讲,大多为屈原在《离骚》中的自吹自擂),进入内阁后,“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注3)。属于那种见多识广,记忆力极强,既能立法治世,又会外交辞令的主。可惜被小人妒嫉,又不屑自辩而蒙冤被贬。终其一生而不被楚国起用。眼见着楚国从强大而一步步走向衰败,心如刀绞却无能为力。最后只好“投汨罗以死”。

    记得改革开放不久,像是八十年代时,全国一窝蜂的生产果茶饮料,天津出了一种果茶,叫“大亨果茶”。电视上,天天播放一个胖子,穿西服扮作大款模样,拿着瓶子,喝了一口后,声如洪钟的大喝一声“要喝就喝大亨果茶”。那个时候刚刚开放,胆子不像现在这么大,自称“大亨”已是不得了的吹嘘了。现在满大街的贵族,皇家气派什么的,虽然知道大家也不信,但就是想变着法儿的赚钱,推销自己的产品。屈原出身纯正的贵族高级血统,又是贵族学校毕业的高材生(不知学没学打高尔夫球,现在自称贵族学校的都设有高尔夫球的课程),却不懂得向世界推销自己;抱残守缺,永远不去周游列国而求仕。含英咀华,终究不肯背弃故国而他去。属于无法成功的行销自己的失败者。圣贤如孔圣人虽出身只和贵族占了一点边,却处处以贵族自居,跑去参加权臣阳虎的宴会,遭了下人的白眼;那套周礼没人信,也千辛万苦地周游列国去行销自己,虽然不成功,遭了白眼等等,但毕竟追求过。屈原出身高贵(现在就讲究这个),“志洁,行廉”(现在已没人提倡了),终其一生,“不受物之汶汶”。却是个个人行销失败的典型。叹!不过我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当得起史家“志洁,行廉”这几个字的又有几人!

    屈原家族在楚是大户,千顷良田即使没有,也去之不远。万贯家财肯定也是有的。小沈阳和赵本山絮叨的人生的几个最最痛苦的事,屈原肯定是不用担心会落到自己头上的,至少历史记载中从没有屈原生活拮据的描述。但屈原被贬后,不知道享受生活,却老找自己的别扭。不是《离骚》,就是《天问》;不是“悼来者之悐悐(音意同惕)”(注4),就是“遂自忍而沉流”(注5)。翻译成白话就是“国家衰败让我哀伤,终究要抱块石头去跳江”。只因为国家的衰败,就要扔下万贯家财去跳江。这就不仅仅是“情商”低下了?按与时俱进,和世界接轨的标准,连智商都发生了问题。芸芸众生为财而奋不顾身的比比皆是。钱真是个好东西!明太祖朱元璋将贪官的皮扒了挂在衙门内,都挡不住后任者们前赴后继的收钱。现在国家的法律对贪污处罚标准的数字的一再增加,想是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屈原守着家财不知享受,在内阁任大夫时,也不知收受些“礼金”。秦朝的张仪来楚,哪次不是带着大量的钱财,厚币事之。可惜屈原“行廉”,推掉了多少赚钱的机会。估计上官大夫做梦都在边数钱边笑屈原这个大傻子呢!

    太史公说,屈原得罪了郑袖,一个国王宠幸的女人。换成现代的说法,屈原不会走夫人路线。记得小时候,曾听姐姐念过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诗,虽不知出处,但却知是夸一女子漂亮的。后来开始没事也读读唐诗三百首了(并不是没事,是高考逼的),才知道这是李白写给杨贵妃的马屁诗。不愧是诗仙,一首马屁诗,也写的如此的香浓。屈原才高于当世,信手拈来几句赞美的词凑个诗献给郑袖,想也是颇得女人的欢心的。比如,“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注6),“白萍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張”(注7)。用这些句子糊弄个把女子,应是不成问题的。“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其实是不屑为之。

    屈原所在的时代,是人才大流动的时代。凡是自诩有些才能的人,都在到处求官。最著名的人才商鞅,就是卫国人跑到秦国做了宰相。西漂李斯为了外地人在秦国的权益还写了一篇荡气回肠的文章给秦始皇。 太史公言“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连司马迁在屈原面前都有“自失”的感觉。想是别人更难劝屈原离开故国去求官了。

    古人向来也有消极避世做隐士的传统,而且是越隐名气越大。听来也挺奇怪的,比如严子陵,皇帝让他做官,他却跑去做隐士,而且归隐的地方大家都知道,让人一找就能找到。结果,严先生清誉有了,后来大官也做上了。这样的隐士好像很多,直到当朝之初,柳亚子也要求隐,但被毛主席一句“牢骚太多防肠断,风物常宜放眼量”给堵了回去。屈原之前的春秋时代,老子做东周的图书馆馆长,看出了周将衰败,而西出阳关,不对,是函谷关去做隐士,偏被守关的官吏截住,只好写了《道德经》留下来传世,才被放行。屈原身价万贯(按现代的品评标准),在“楚比世”上的排名至少是前十名的人物,若做个清誉良好的隐士,以退为进,说不得就是位战国的“严子陵”。过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岂不利于养生长命!又钓来一堆清誉,可谓是命名双全。屈原的品行和性格却决定了他走的是入世的艰难之路。在《渔夫》中,屈原这样回答了隐士渔夫对他的劝导: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终归屈原是做不了渔夫言中的圣人的,最后“怀石自投汨罗以死”。对于碰到屈原这样的榆木脑袋,隐士渔夫只好“遂去,不复与言。”古人重义轻生,不如现代人对生命的看重,好死不如赖活着,“与世推移”的识时务才算是当世的俊杰--现代成功人物的另类说法。

    屈原最终是实现了自己在诗歌中的绝言:“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屈原生命中的最后时刻是如何度过的已不可考,但楚地的百姓却不愿屈原葬于鱼腹,就做了好多粽子扔到江里,求江鱼莫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会有好吃的粽子孝敬。从此一个专门祭奠诗人屈原的节日就传了两千多年。

    每年的端午节,在纽约的可罗娜公园的湖上,都要举行国际性的赛龙舟比赛,以纪念两千多年前的屈原。今年端午节时,我八岁的女儿问: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why we eat zongzi today?)

    答:因为要纪念一个叫屈原诗人呀。(because we memorize a great poet.)

    问:为什么要纪念他呢?(Why we need to memorize him?)

    答:因为他爱自己的国家啊。(for he loved his country)

    问:别的诗人就不爱吗?为什么只纪念他呢?(Why only him?)

    答:因。。。为他最爱自己的国家呀!(Be...cause he loved his country most)

    问:。。。

    答: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快去做作业去。(have you done your homework? go to do it now).

    正是因为这次对话,促使我买了一本《楚辞》读了起来。

    一读起《楚辞》,就总会有一种无法静下来的感动。每读完一首,也说不清是哪里感动了我,但就是平静不下来读书的情绪。本人高中中文的水平,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感受,于是就在没人处大喊一声。古人说“言语不足,歌之,歌之不足,手舞足蹈之”,真是诚不我欺!水平高的像梁启超读《楚辞》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水平更高的司马迁读《楚辞》感言“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现代标准下的“非成功人士”或失败者屈原的故事已流传了两千多年。“同生死,轻去就”,一个爱国诗人的矢志不渝,感动了中国两千年,而且还会一代代的继续感动下去。至少我会讲屈原的故事给我女儿听,让她,一个中文讲的不好的ABC, 也分享一下我读楚辞时的感动。

    另外,南朝鲜已替中国向联合国申请了端午节祭奠屈原的权利,且一并替屈原申请了南朝鲜的国籍。

    注1,2,3:见《史记》中的《屈原列传》

    注4: 见《九章》中《悲回风》

    注5: 见《九章》中《惜往日》

    注6:见《九歌》中《山鬼》

    注7:见《九歌》中《湘夫人》

    屈原列传

    《史记》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彊志,明

    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

    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

    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

    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

    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

    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行直,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

    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

    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

    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

    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

    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

    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

    可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

    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

    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浙,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

    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

    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

    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

    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

    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

    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

    不复不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

    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

    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

    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

    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

    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

    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

    中,三致意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

    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

    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

    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拙地削,

    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

    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

    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粹,形容枯槁。渔父

    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

    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

    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

    怀瑾握而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

    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

    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

    之温蠖乎!”

    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以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徙者,皆好辞而以赋

    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

    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

    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

    若是。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关键词(Tags): #屈原(landlord)#离骚 楚辞 渔父 屈原 楚国 非成功人士通宝推:jufeng,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