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是的,您有个猪头般的老板 -- 切地雷

共:💬34 🌺35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避免猪头老板的最好方法就是......

      自己创业,其实在西方的环境下,自己干,利润最大,而且心态也和普通employee不一样。

      人生能有几回搏,博他一回又如何?

      最大不过失败了,去吃西方的福利,呵呵

    • 家园 是的,您有个猪头般的老板 2

      彼得博士指出,有两个办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彼得原理”所指出的困局。

      办法一:对那些已经被提拔到高位,但在一定年限内不能获得进一步提升的人,一律遣散了事。

      听起来很恐怖吧?但这么干的部门还真不少。比如美国的大学,助理教授们在一定年限里如果不能获得终生教授职位,就必须另谋高就。又比如美国军队的上校、准将、少将们,从获得正式军衔之日起,五年内没有晋升,就得卷铺盖。

      办法二:优化升职机制,不把员工在现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作为提升的唯一考虑,通过进修和考察,先确保他能胜任高级别的工作,再予以提拔。对于现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优异而又不适合提升者,用其它方法鼓励表彰,比如多发奖金、加工资等等。(其实就是我们祖先说的"职以能授,爵以功授",职位要按能力授予,爵位要按功劳分封。)

      这么干的机构就更多了。举个极端的例子:医院。在医院里,病人表现再好,也不会被提拔成护士,除非他上专门学校学习护理,并且考试通过获得丛业证书。而护士也不能被直接提拔为医生,他想当医生,只能先上医学院、获得医学学位、再熬过艰苦的住院医师阶段。

      彼得博士把类似医院这样的机构称为“等级隔绝系统”,英文为caste。(这个词儿在政治上很不正确,印度过去的“种姓制”是也。)他认为这样的系统不容易出现彼得原理所描述的尸位素餐的现象。

      象上一篇所举例子,员工:林黛玉、李逵、唐僧、Tom Cruise, 东方不败、任我行 从开始就不应该在同一起点竞争。象东方教主、任教主、唐取经队伍领导人这哥仨,应该直接被放在经理以上的位置;而李逵就应该让他一直跑腿去,多给他点儿银子花是可以的。

      本篇是站在管理者的位置,讨论了“彼得困局”的解决方法。对于已经痛苦不堪的活在猪头老板手下的您,可能没有帮助。其实彼得博士在他的书中,对个人在“彼得困局”下的处境,也有非常细致的讲解。不过,那就是下一篇的内容了。

      请看下集。

      关键词(Tags): #升职机制(嘉英)#猪头老板(嘉英)#彼得困局(嘉英)#caste(嘉英)#等级隔绝(嘉英)
      • 家园 写得好,加工资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 家园 看样子又是绕弯子批评老铁的

      彼得原理是一种以完美假设为前提(最好的制度和所有人都不打折扣的完全执行),所进行的推演论证,反证仅仅依靠制度是不够的。这是社会行为学中的。在国内很有名的《魔鬼经济学》和《卧底经济学》其实也不过是使用社会行为学的研究手段来说说事。

      从理论来研究是一回事情,实际是另一回事。因为完美假设是不存在的。如果按照完美假设为前提(最好的制度和所有人都不打折扣的完全执行),当然所有老板是猪头,没有自己的意志只需执行制度的猪头。但如果用假设来映衬现实,不过是强词夺理而已,因为假设就是假设,不是现实。而用此来西西河瞎搅合,去批评老铁,那只能用阴险来形容了。

      本来我写了个帖子跟着飞天鸭后面,只是想说说自己对彼得原理的认识。结果无意中翻了翻地雷兄之前拿水mm来当枪使的帖子,才对地雷有了恶意的猜想,(还我水mm!!!!)不亏起了个地雷的名字。

      请大家谨慎围观,不要被人利用。

    • 家园 送花 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 家园 坐等下文,有意思呢
    • 家园 鉄手搞什么???

      鲜花已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最近3天内送花总数少于3。友情赞助。不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为表诚意,可考虑通宝推荐】。

    • 家园 用人之道在哪里呢

      文中出现的情况应该只会在一个猪头一般的老板手下才会出现

      老板就是一个庸才,不要希望手下能出现人才

      一个知人善任的老板手下不会出现文中的情况

    • 家园 这个原理成立么?

      胜任和能力,是否随经验积累而增长?

      人一毕业进入一个公司,就具备了胜任或不胜任的能力,还是随着经验和资历的增长,由不胜任变成胜任的?

      好像是典型的美国公司和日本公司的世界观差异。

    • 家园 好像国军确实有这样的味道。

      但是,同时代的共军基本上不是这样。

      难道,共军不是按照层级组织的方式建起来的?

      也许,这也是共军完胜国军的原因之一?

      • 家园 彼得原理看过的,说的是制度派的理论缺陷。

        一直有个理念,就是制度比人好,要法治不要人治。人是自私的,是会利己的,人治往往就是结党营私。为此,只有严格的执行制度。这也是目前在国内很有卖场的说法。

        其实国外对于正反两方都是很有研究的,这和马克思政治思想在比较大的国际学校内都有开课和相关文凭可拿是一体的。

        彼得原理就是其中的比较有代表的观点。他假设如果人们完全按照制度去做,而制度也是最优的,可以让优秀的人升迁。达到制度论的最佳状态。然后呢?

        就是杯具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天赋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把不一样的人往一个模子(好的制度)里塞,当然会杯具了,这是制度派理论上的一个缺陷。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研究上的学术性问题。在实践中,制度是人去执行的,人治是不可免的,但组织结构的扩大必然需要制度去保持执行力度。人治多些还是制度多些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些实际情况是无法复制的,因为人不同啊,外部环境不同等等,太多了,这些都是和理论研究不同的。这也是社会行为学研究方法上困难的地方。

        所以上面的话都不太沾边,楼主可能也是发的好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