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各行业的影响 -- 折耳猫

共:💬28 🌺15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各行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各行业的影响

      1987年,新生人口在这一年达到了2550万的顶峰,此后便以平均每年48万的速度下降,直到2004年后暂时趋稳;

      

      你不妨把这一为期16年的人口绝对数下行段想象成一个倒梯形箍圈,它随时间流逝而沿着人口金字塔慢慢往上撸,沿途所经之处,每个以特定年龄段人口为主力消费群的产业,将一个挨一个的遭受打击;

      

      现在,它正走在5-21岁这个年龄段,刚刚碾过初等教育,正在撞向高等教育,

      

      有心人可以发现,现在全国各地的小学就读人数急剧减少,农村常常发生撤销当地小学的情况,因为学生太少,支撑不起了,现在河北,一个乡也就四所小学一到两所初中,原来是村村有小学,三个村就一初中;

      

      北京市也一样,去年到今年北京市政府连续出台了几个红头文件:学生少了,但不撤销班级数量,保住教师的岗位;外地人的孩子渐渐地可以享受北京孩子的待遇了,以后赞助费会越来越少。

      

      过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会慢慢降温。而早些年大肆扩招,尤其是死命贷款建新校区的学校,会越来越难受;某些一般的地方性院校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招生困难。高校又会上演一次老国企的破产之路?

      

      几年前已经碾上摩托车,从全国摩托车厂家生产能力及销售可知,它们现在是卖力地出口,出口到非洲,国内销量稳步下滑,一方面中国家庭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年轻人少了。

      

      两三年后推进到住房租赁市场,

      

      去年高考人数少了五十万,今年高考人数少了74万,三年后,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绝对数量会减少,房屋租赁市场的生力军减少,刚需客户群缩小。

      

      六七年后将碾到汽车,

      

      上了年纪的人没学会开车的大部分就不学了,学开车的一般是四十岁以后的人群,汽车市场潜在客户群减少,这个市场会比房屋租赁市场延后三到五年受到冲击,年轻人工作几年后买车,年轻人少了,买车的就少了。

      

      八九年后将冲垮首次购房市场

      

      依次类推,年轻人,工作十年以后就会有可能依靠自己的能力买房了,年轻人少了,十年后买房人绝对少了,啃老族不是大部分,它们也只是把以后的购买力提前给释放出来了,对当前是利好,对今后是利空;现在啃老买房的越多,今后的绝对需求将更少。有人说,抛开一线城市的人均资源压力,现在不少地方的房地产实际已经供大于求了;但是毕竟目前适龄的首次购房需求在绝对数量上还很庞大,使得供需问题在较长的房产投资周期上被掩盖了。当八、九年后首次购房的绝对需求持续下降后,这一问题将瞬间放大。

      

      ……在我们所能观察和评估的宏观变量中,没有比这个更加确凿无疑和无法抗拒的了,漠视它的人们,很快将品尝到它的厉害。

      

      2003年,这一年,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口达到历史顶峰2000万,此后便以平均每年170万的速度下降,降至去年的1100万。

      

      显然,城市化进程已经走过了拐点;请注意:2003减1987等于16,这恰好是初中毕业的年龄,我们知道,许多农村孩子正是在这个年纪进城打工,现在,城市化的这一来源正在枯竭。抛开户籍制度,中国的实际城市化进程恐怕着实已进入拐点。为什么中央现在开始转而提出“城镇化”,恐怕是有长远考虑的。

      

      同时也要注意,170万3.5倍于48万,因而城市化降速还有其他原因,很可能是农村16至45岁这一青壮年潜在进城人群正在全面萎缩;如果是这样,那对于许多产业将是个十分不祥的信号,这些产业过去十年能在目标年龄段人口缩减的情况下保持高速增长,全赖于每年从农村涌入的大批新增城市人口,而现在,这一动力源正在迅速枯竭。

      

      还是2003年,该年死亡率达到了198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6.40‰,此后便以平均每年0.13个千分点的速度上升,对应着死亡人数平均每年22万的递增。

      

      和经济危机一样,人口箍圈横扫之处,每个产业都将经历一次大扫除,效率低下和盲目扩张的企业将被清除,那些陶醉于过去十年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兴奋与乐观之中、对自己一度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信心满满的企业,将死得最惨;懂得未雨绸缪,善于在逆境中创新的企业,将脱颖而出;要做到这一点,起码要先弄清楚自己的目标消费群年龄结构,再算算离紧箍咒还有多远。

    关键词(Tags): #老龄化(冬天的绿茶)通宝推:桥上,黄河清,唵啊吽,本嘉明,自以为是,
    • 家园 能把人口数就发上来就更好了
    • 家园 既要加快实施城市化城镇化,又要偏远乡村保持很多人口,难呀

       有心人可以发现,现在全国各地的小学就读人数急剧减少,农村常常发生撤销当地小学的情况,因为学生太少,支撑不起了,现在河北,一个乡也就四所小学一到两所初中,原来是村村有小学,三个村就一初中;

      您怎么不到那些小学生源甚少,农村青壮年外出人口较多,往往也意味着较贫穷落后的地方去生活?让自己的孩子在老家那种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全的小学校去上学?俺们乡下人也不傻,也懂得到教育条件好,生活条件好的中心城镇生活。

      北京市也一样,去年到今年北京市政府连续出台了几个红头文件:学生少了,但不撤销班级数量,保住教师的岗位;外地人的孩子渐渐地可以享受北京孩子的待遇了,以后赞助费会越来越少。

      俺们小城镇的中心区学校学生数逐年增多,为什么?周边农村的学生不愿意到所在村的小学校就读,父母宁可多花钱挤进中心校。同样是打工纳税,凭啥外地人不能享受本地人同样的待遇?

      过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会慢慢降温。而早些年大肆扩招,尤其是死命贷款建新校区的学校,会越来越难受;某些一般的地方性院校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招生困难。高校又会上演一次老国企的破产之路?

      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换命。不能因为日后要承担相应的代价,就不解决当前的难题,凭什么几个直辖市本地人口上大学的分数线那么低?不管怎样,上大学是自愿的。即使我们农村人有了大学文凭还是要打工,但起点和眼界总比高中毕业就打工的高。感谢大学扩招,让我们无数乡下人有了上大学的机会。

      几年前已经碾上摩托车,从全国摩托车厂家生产能力及销售可知,它们现在是卖力地出口,出口到非洲,国内销量稳步下滑,一方面中国家庭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年轻人少了。

      有一条规章叫“禁摩令”,有一个交通工具叫电动车,自从市场上推出了电动车,俺们乡下有钱人开小车,手头紧一点的买电动车,有几个人买摩托车啊?三天两头保养、加油也烦哪。

      两三年后推进到住房租赁市场,

      去年高考人数少了五十万,今年高考人数少了74万,三年后,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绝对数量会减少,房屋租赁市场的生力军减少,刚需客户群缩小。

      俺是乡下的工薪族,这几年企业新建厂房时大多附建公寓式集体宿舍,每个宿舍可以住1对小夫妻或2-4个单身族。至于本地的居民,大多连小孩的婚房都准备差不多了,有些是自建的连体多层农民排屋,留一两层给小孩结婚没什么问题,有些是在城镇买的公寓楼,全看小孩要留在外地还是回到本地,要留在外地,就卖掉婚房给孩子在大城市里付首付。凭啥俺们乡下人就得租房子过日子啊?还有一部分家里没能力备婚房的,孩子自己愿意留在外面,那靠他自己拼搏去,如果愿意回来,那么也有很大可能碰上对方家里有婚房的。

      六七年后将碾到汽车,

      上了年纪的人没学会开车的大部分就不学了,学开车的一般是四十岁以后的人群,汽车市场潜在客户群减少,这个市场会比房屋租赁市场延后三到五年受到冲击,年轻人工作几年后买车,年轻人少了,买车的就少了。

      可是中国汽车的维修市场将保持稳定,只要车子在开,就要磨损,就要维修,汽车零部件产业中真正劳动密集型的集中在易损件这一部分。

      八九年后将冲垮首次购房市场

      依次类推,年轻人,工作十年以后就会有可能依靠自己的能力买房了,年轻人少了,十年后买房人绝对少了,啃老族不是大部分,它们也只是把以后的购买力提前给释放出来了,对当前是利好,对今后是利空;现在啃老买房的越多,今后的绝对需求将更少。有人说,抛开一线城市的人均资源压力,现在不少地方的房地产实际已经供大于求了;但是毕竟目前适龄的首次购房需求在绝对数量上还很庞大,使得供需问题在较长的房产投资周期上被掩盖了。当八、九年后首次购房的绝对需求持续下降后,这一问题将瞬间放大。

      ……在我们所能观察和评估的宏观变量中,没有比这个更加确凿无疑和无法抗拒的了,漠视它的人们,很快将品尝到它的厉害。

      为什么不提住房供大于求后的人们的心理是怎样?反正对我来说,房价若降到我认同的范围,我就换一间更大的房子住。

      2003年,这一年,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口达到历史顶峰2000万,此后便以平均每年170万的速度下降,降至去年的1100万。

      俺们农村人表示很淡定。有小车,有互联网,人均建筑面积远大于城市,为什么还要往大城市里挤?

      显然,城市化进程已经走过了拐点;请注意:2003减1987等于16,这恰好是初中毕业的年龄,我们知道,许多农村孩子正是在这个年纪进城打工,现在,城市化的这一来源正在枯竭。抛开户籍制度,中国的实际城市化进程恐怕着实已进入拐点。为什么中央现在开始转而提出“城镇化”,恐怕是有长远考虑的。

      同时也要注意,170万3.5倍于48万,因而城市化降速还有其他原因,很可能是农村16至45岁这一青壮年潜在进城人群正在全面萎缩;如果是这样,那对于许多产业将是个十分不祥的信号,这些产业过去十年能在目标年龄段人口缩减的情况下保持高速增长,全赖于每年从农村涌入的大批新增城市人口,而现在,这一动力源正在迅速枯竭。

      在大城市里,随便办一件事,交通时间就要耗去半天,俺们乡下人觉得生命苦短。

      以前觉得什么大工业,大生产是大城市才有的福气,现在俺们乡下人也开始玩什么先进制造业、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了。谁说农村不能包围城市,谁说中国的农村经济不顶半壁江山?俺们乡下人不想再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外出打工而已。

      还是2003年,该年死亡率达到了198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6.40‰,此后便以平均每年0.13个千分点的速度上升,对应着死亡人数平均每年22万的递增。

      象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但人均寿命达到70岁后,人均寿命提高1岁都是很大的成就。

      和经济危机一样,人口箍圈横扫之处,每个产业都将经历一次大扫除,效率低下和盲目扩张的企业将被清除,那些陶醉于过去十年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兴奋与乐观之中、对自己一度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信心满满的企业,将死得最惨;懂得未雨绸缪,善于在逆境中创新的企业,将脱颖而出;要做到这一点,起码要先弄清楚自己的目标消费群年龄结构,再算算离紧箍咒还有多远。

      俺们这边的乡下人没有城里人幸福,往往七老八十了还在上班,除非到了干不动的岁数,这两年大大小小的工厂里又增添了比较多的数控设备,更不需要象以前那样依赖人力了,加上周边乡村人口往中心城镇的集聚,所以对所谓的民工荒表示很淡定。

    • 家园 不仅仅是计划生育的问题

      不仅仅是计划生育的问题,还有家庭单元缩小的问题。

      观察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但是没有大家庭的传统,人口增长都比较缓慢或者副增长。几年前就看过一个报道,整个华人社会,包括中国、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出生率都在下降。这应该与现在华人社会逐渐由大家族聚居(祖孙聚居)变成小家庭(夫妻+孩子)的转变有关。

      深层原因应该市大家族聚居的模式下,生、养孩子投入的时间、资金成本远小于单个小家庭,所以往往可以多生,而小家庭模式,即使政策允许,最多要2个孩子。生孩子容易,养孩子、特别是教育孩子太难了,光是时间就受不了。尤其是中国,妇女解放最彻底,夫妻都外出工作,更无法承受养育多个孩子的成本。

      目前人口出生率高的,如印巴、穆斯林、非洲黑人等,应该与他们依然保留大家庭的生活模式有关。

      如果俺的猜想成立的话,即使计划生育政策放开,中国人口也很难恢复年轻化。长期依然是老龄化社会。

    • 家园 日本是个先例

      听说因此机器人研究特发达

    • 家园 人口少了,人力资源的价值高了,单个人的购买力强了

      从消费而言,人数减少不能一定说消费减少,特别是你举摩托车的例子,主要是受电瓶车的冲击。与之相应的是几年来的汽车消费暴涨。

      不过你最后的结论应该是正确的。

    • 家园 楼主是否考虑到10年后计划生育政策还能继续否?
    • 家园 LZ说的情况确实有感受,但还有一事不明

      为什么今年开始,各地都报道出现幼儿园入园的困难,北京似乎还挺紧张的。

    • 家园 年轻人是少了些,可大学生不会少的,入学比例可以升

      不过血汗工厂估计更难招到人了。

      • 家园 2013年山东省大学适龄人口下降一半。

        山东:四年后大学适龄人口降50% 省内高校缺生源

        www.xuanxiao.com

        时间:2010-02-06 09:15:53

        到2013年,山东省大学适龄人口,即18岁至22岁之间人口的数量,将比2008年下降50%左右。

          据介绍,山东省高等教育过去几年间实现了大规模扩张,新校区建设已经能够满足未来5年全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当前山东省内高校的平均在校学生数已超过1万人,就平均数而言,都已是“万人大学”。将来如果没有足够的生源支撑,这些高校将难以维持生存。专家认为,2013年后省内高校之间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生源竞争。

    • 家园 中国的高速发展是否与年轻人口有直接关系

      现在人口老龄化来临,中国的高速发展还能持续下去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