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回贴--作为巫术的中医 -- 元亨利

共:💬1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回贴--作为巫术的中医

    原贴无法跟贴,只好另起一贴。

    这篇文章对中医的批评很有力,可以说打在中医的痛处。

    但是第一,这篇文章是用西法治中学,让人想起二十世纪初,一位语言学家(姓马,名忘了)写了一本讲中文语法的书,用的完全是西方语言理论,当时

    颇具权威性,到了八十年代以后,中国语言学家认识到,中国语言有自己独特的语法结构,不能用西方的理论照套。当我们用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人类学和西医等理论来评价中医这一纯粹的中国文化时,是否有同样的问题存在?现代中国文化研究者的一个新动向是“用中法治中学”,比如李约瑟还是用西法治中学,而新一代中国科技医学史学者(如宾州大学的席文(Nathan Sivin)则努力走用中法治中学的道路。

    另一个问题是,中医是人的学说实践,这里有两方面的人:病人与医生。中医的演变与这两种人的演变是密切相关的,内经讲得很清楚,可见《素问•上古天真论》与《素问•移精变气论》。从“远古”到内经时代,人体系统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从远古时人体的理想状态,到内经所说的“今世之人”在物质发达后人体状态的退化,因而治病方法的不同。(甚至地理的变化,也会带来疾病因而治疗方法的区别,见《素问•异法方宜论》),更不用提从内经时代到二十世纪,由于社会的剧变(恐怕要千百倍超过从远古到内经时代的变化)所带来的人体变化(中医的落后有一点就是没能紧跟这种时代的变动)。而现代理论似乎从不考虑人体的变化,现代理论(科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下意识地假定人体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人体的实体结构在过去几千上万年里是没多大的变化,但中医认为人体功能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巨变。两三千年前的有效疗法,对今人可能不是那么有效。我的意思是,在评价中医的功效时,有一个因素被忽略了,就是人,人体功能的变化。另一个端的人是医生,医生的功能也在变,内经里讲的医生的标准,今天的中医恐怕很难企及了。我们在评价中医整体时,是否也应把这种变化考虑进去?

    原贴从巫谈起,从文字看,巫,工(内经用的最多的是“工”字),医三字同源,在远古是一回事。而“巫”在今天人的心目中的形象大家都有亲身知识,因而把中医与巫联系在一起后,中医的形象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是远古时代的巫与今人所熟悉的巫,恐怕有很大不同(当然近代的巫也要具体分析)。在这方面也要深入研究,不能简单的作一分类,再运用某一类的固定评价下结论。应考虑时代的演进,也就是历史的因素。

    内经的“神”的定义,应是《灵枢•本神》中的“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并没什么“神”的地方,内经中关于“神”其它的描述,是引申意。

    从此贴,我有一感觉:中医拥护者应保持低调,不要多与西医,现代科学等正面冲突,尽量自己下功夫恢复中医的水平并跟上现代社会与人体的变化。对社会而言,要多些宽容,记得何祚庥在一篇文章里谈到龚育之说过,对所谓的迷信,应允许研究,只要不产生实际的危害(骗钱,害人等)。这才是一种有益的态度。中医拥护者要求的不多,只要有一个研究实践的自由即可,当然是在法规的限制下。

    最后,请问能否告知这贴的原作者的一些情况?他的研究方向,论文等,谢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