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反对晨大的说法 -- dkeocjdfhj

共:💬64 🌺205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孩子幼儿园费用是哪年的?

            我女儿在首钢幼儿园,2001年时就是700+一个月了(是我当时月收入的一半),如果家长在下午5.30后接,要另外交晚班费用。本人首钢职工,那可是典型的公立。您孩子才300+一个月,在我们这2000年前就绝迹了。

            菜市场卖菜的孩子要上我女儿的小学,要另外交1万,这个钱是以自愿捐款助学的名义交的,连发票可能都没有。平时在杂费上他们也要多交些。这可是普通公立小学啊。当然,我们区也有专门为打工子弟办的小学,费用我不清楚,肯定会便宜些。今年我孩子小学毕业,他们班有至少3位借读生回老家上初中了,原因就是北京上学太贵。我知道他们的家长分别是,2位卖水果的,1位卖肉的。我不知道卖水果的能赚这么多钱。但他们做出让孩子回老家的决定,承受亲人分离的痛苦,钱是主要原因。

            你说的拆迁发财的我觉得也不普遍。好像人家拆了房子,不用再买房住似的。我家就有2位亲戚遭遇拆迁,谁也没发财。用拆迁款买原来位置的房子还要加不少钱。不加钱的位置都偏远了不少。

            总之,你的帖子给我的感觉就是把国内的收入往高了说不少,子女的支出往低了说不少。也许,你认识的都是有钱人吧。

            • 家园 我孩子今年12岁

              算起来是9年前入园, 6年前毕业, 哈哈, 如果幼儿园也有毕业的话。

            • 家园 拆迁这事误解的人确实不少。

              现在一听拆迁好像都觉得能大捞一笔,其实拆迁发财的主要是原来那些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城里人有占便宜的,但一般也就是改善改善,靠这个发财的少。

              农民为啥发财表面上看靠拆迁,其实是城市化,相当于以前的农转非。许多普通农民自家的宅基地和盖的住宅都有好几百平米,本来农村里的能值几个钱啊,好像买卖还都有限制呢,现在一城市化这些都变成城市里的土地房产了,这些农民也都变成城里人了。大城市里有几百平米无贷款的房那基本可以算有钱人了,至少中产。所以那些城乡结合部的农民一拆迁都可以算发财了,至少弄个几百万,有些都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

              而那些原来就是城市居民的可没有这么爽,许多老居民区一般每家每户也就几十平米房,最多就是位置好点,确实就像你说的,有些拿了拆迁款想在原地买个房都还要自己加不少钱呢,想买大点的房子许多都得从以前的市中心往郊区走了。

          • 家园 呵呵 慢慢讨论

            你这样指导,我很接受。 为什么晨大的帖子就让我那么生气呢?!!

            接着讨论:

            1 我是小地方山沟里出来的,上大学之前的时候不知道出国这么回事, 家里条件也不允许我折腾, 所以我按部就班的读书工作。本硕博下来也有二十几位同学出去的,有比我成绩好的, 也有不如我的。所以我想应该差的不是太多。

            2 工薪族年薪20万到30万左右的在北上广算不得顶尖, 但是放到全国应该还是马马虎虎的, 真要比的话和纽约年收入20万美元以上的可能更能合适一些。

            3 有关房贷,决不只量力而行这么简单,个人理财风格不同,个人修炼吧。你能确保上海的房子过两年不会跳到10万吗?如果不按房价征收百分比的税的话,现在的政策一取消,也许房价会再次报复性反弹。应为国内的资本并没有消失,它们只是等待时机, 除了继续炒房到爆以外,有什么出路呢?人民币升值和实业艰难将导致更多的资金进入楼市,彻底捅破这个泡沫怕是最少还要5-10年呢。要是把上定位为东亚的纽约的话,房价最后要涨到2万美元每平米的,至于升值后按人民币算是多少,还不好猜测, 估计会涨到6-8万人民币左右。

            4 房价是会有相对回落的那一天, 但是婚后生孩子也不能拖得太晚,要是租房子生孩子的, 我可以明确的说, 几年后还是付不起首付。

            5 有关孩子入托的情况我是听同事说的,零花并不是小孩拿去零花的钱, 而是莫名其妙就花掉的钱。比如说偶尔卖了一个玩具,小孩发烧打了一回点滴,小孩的零七碎八的东东等。你有老人帮着看孩子,这个真的很幸运, 有很多老人不愿意或者不能适应另一个城市的生活,这个一里一外的每个月2000多的差异就出来了。

            6 我也不会在孩子教育、住房上过度投资,只是国内这是普遍的现象,很多人看不开。 18年之后我估计送孩子出去读前50名本科学校应该能够负担

            7 水果摊老板的收入我自己粗略的算过, 按现在草莓、杨梅、琵琶、火龙骨、荔枝---的算一天出货500斤,每天的销售收入2000-3000元应该没问题的,利润占到40%也毫无问题。所以说一年下来20-50万毫无问题。

            8 我好像确实存在你说的有优越感的这个问题,亲戚朋友的理财思路跟不上我, 我给家里人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不过这是一个剧烈动荡的年代, 这是一个形成阶层并固化阶层的年代。我们这一代努努力还会有进步,儿孙辈的孩子们,怕是累吐了血也难有进步了。

            9 这是一个奋力挣扎的年代,整个社会无人幸免,晨大的帖子错就错在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将我们最后的努力挣扎当作了贪婪。如果他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想他应当是悲天悯人的心态。

            10 20万的年收入的家庭,一般早就买房了,现在生活都不错,人民日报举的例子,其实是各方面都有点背。

      • 家园 嗯。有道理。

        按说现在高考人数都在下降,大学在扩招,升学压力应该不如以前大吧。怎么还觉得教育压力大?由于没毕业,想问早春大大:上海普通老百姓家里,年收入多少算是正常的?谢了。

        • 家园 上海的收入离散型很大

          而且最关键的是房产。由于动迁的普遍性和频繁些,许多人家经历过2次以上的动迁。每次动迁的赔偿动辄上百万或2~3套住房, 上海人家的富裕程度也是离散型很大。

          那些经历过一次以上动迁的居民, 往往有几百万资金或几套住房, 早早地进入了财务自由状态; 另外就是股票。上海是最早股票启蒙的城市。90年代初发行过股票认购证,大概有几十万人认购过100张以上。 当时的那些人在后来的1年内几乎无风险地赚得30~50万, 在20年前绝对是巨额财产, 延续到今天这些人还是家底殷实者,也已经进入财务自由状态, 收入多少已经不重要。

          再来就是经商者。上海的面积比北京低40%, 人口高30%, 密度几乎相差一倍,而且街道是对行人优化而不是对行车优化的,特别适合零售。上海有几十万零售商或者饭店等服务业者,每年的收入在30万以上,而且这是税后的收入。

          接下来的是外企员工。上海的工业基础, 地理位置, 教育水平等决定了上海是外资最早最多进入中国的地方,也是总部最多的地方。外企员工生产性的大概6000/月起--台企除外,平均7000,销售或服务型1万/月起, 高管往往60~100多万,平均至少15000/月。

          最后是公务员, 福利实在太好, 灰色收入太多,收入多少已经不重要。

          总之,这几类上海家庭已经占据了80%,剩下的20%家庭往往是在过去的30年错过了种种机遇, 一般收入往往在年10万以下。

          所以用一句话说上海的收入多少实在困难,用平均来说, 15万一年吧。

          • 家园 资格不够,不能宝推,花谢你了。

            上次看《头脑风暴》里一个清华刚毕业的80后,跑去上海做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当时还纳闷,这人条件挺好啊,为何不去外企或者出国,跑去当公务员。看君一席话,如梦初醒。

      • 家园 关键是现在首付都莫有啊。。。

        青岛房价一万一平米。一套老房子也要五六十万,两三年连首付都付不起啊。这些上班一族,每个月三四千,啥时候够啊。北上广更是如此。买个旧的还算可以,但是也要有首付啊。。。偶一个同学今天还跟我说,他lp单位的房子,一平米才6000,关键就是没银子。。。。正在到处借呢。

        而且现在上学苛捐杂税太多,就是不上私立的,公立的也一堆一堆的。青岛的公认的养一个孩子一个月要起码两千,这是我听老师们说的。很多问题,比如买玩具啦买衣服啊买书啊啥的,上初中还好了,就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最花钱。其实我也不太清楚这个钱都花哪里去了,不过他们公认如此,而且也没有见他们孩子干嘛,大概还是有花钱的地方吧。

        的确指责晨大有点苛刻了。我也这么看。但是国内的的确很多想象不到的花钱的地方。大人有公费医疗,但是孩子好像就么有吧。我一个老师的孩子,好像哮喘,去医院看了n次了,大人孩子都受罪。多半是自费。

        当然说晨大冷漠是有点过头了。我觉得主要还是互相理解的问题。

        ps:理论上来说孩子该是有医保的,但是很可能很多检查啊药费啊还是不好报销。

        • 家园 一定要买房么?

          方姐姐,你们这代人就这么看重那个长期租约?

          • 家园 不买房的话,不谈户口,还有挺多问题

            不谈户口,不买房的话,租房也有不少问题。

            首先,租房的有效性很难保证。一般的房源大部分在中介手里,也有一部分是和房东签订的。要是直接和房东签还好说,要是和中介签,少不了一年一涨价,说不定还不让继续租了。和房东签也有类似的问题,我租房的几年,自认还是碰到不错的房东,每年也保持了8%-10%的涨幅。这样就意味着,一般一年到三年左右要搬一次家。

            搬家也是个问题,不同的房子,里面的家具是不一样的。自己住,总是想布置布置自己的小窝,但是租来的房子,什么都舍不得买,就让房子那么空荡荡的。如果再赶上房东不良,三天两头来涨价,到租约快到的时候,还动不动叫一波来看房子的。这个房子住得怎么踏实。

            要是男生的话,带着LP,说不定还有孩子,这么颠沛流离地过日子,自己也说不过去。买房,虽说是个标称70年的租约,但是不会动不动就来一堆人指指点点地来看房,不会每年和房东斗志斗勇少交钱,不会看到漂亮的装饰品忍着不敢买,因为这房子布置了也没用。

            当然,也有洒脱的,就租不买,我一个月的月供也够租一个很好的两居了,价值观不一样吧,看问题的方式不一样,见仁见智了。

          • 家园 对了,北京是不是一定得有房子,才能有户口?

            问一下,假如我在北京没买房子,那我可以拥有北京的户口吗?如果我没房子的话,以后有小孩子了,他能顺利入学吗?我如果自己租房子住,是不是就没可能拥有北京户口了?

            • 家园 如果你在北京没那种官方可以给你户口的工作的话是那样的

              你就需要有房子,还需要有一定平方米的房子。具体可以查一个城市的落户规则。网上都有的。如果你有一份公务员或者大央企或者其他能给你户口的工作,那还可以。

              如果你没有北京户口孩子又需要在北京读书的话,那很可能,你的孩子上学的时候麻烦点。但是也可以考虑农民工子弟学校,或者一些稍微差点的小学。但是最大的麻烦事情,是初中或者高中以后。因为你的孩子到了初中高中需要入学的时候,户籍制度影响可能更大一点,不过有的也是允许的,具体什么样的允许我就不知道了。此外,初中高中农民工子弟中学可能更少一些。

              我见过青岛某个小学允许农民工的孩子去上学的,但是中学生我还不知道有。或许也有。民办的初中应该是可以的,具体怎么操作我就不知道了。

              过去青岛要落户,还需要父母一方在青岛呆够多少多少年,现在已经去掉了。

              目前非常麻烦的一个现实是,很多孩子在北京上海读书读完高中之后,突然被通知要回原籍参加高考,可能是因为一些政策上的问题。网上报道很多,我就不转述了。好像是涉及到政策设计的思路,当年他们的父母的户籍不是可以转子女户籍的那种。这对那些孩子来说非常残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