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枚铜钱 -- 无心之云

共:💬20 🌺20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一枚铜钱

    钱少长是我们这里知名的收藏家,他主要收集古铜钱。收藏界传说他的藏品中有一枚极为罕见有价无市的清光绪年间广西制造的元宝,这枚铜钱,他很少示人,怎么来的,也从不说。有一次,和同好座谈时,他说起他和铜钱的一些故事。据他所说,他和铜钱的结缘要早在他还没出生之前呢。那是在刚刚解放的那年,他父亲碰上了土匪,结果是,他们家几辈子上百年来第一次将一枚铜钱作为收藏品收藏起来。

    他父亲是个木匠,我们就叫他钱木匠吧。钱木匠碰上土匪的那年,二十一岁,正打算成亲。他碰上的土匪是不久前被解放军一八六团打散了的残匪,他们出来抢劫的时间地点比原先更加没有规律性。钱木匠碰上土匪是在他从师父家出来后,他的师父住在河田岗,离县城不算太远。钱木匠那天是去向师父借钱的,他刚出徒,挣得不多,也没积蓄,却面临着结婚。他跟师父借了五块银圆,准备做聘礼给女方。钱木匠认识的人中,只有师父有银圆。师父对他不错,将钱借给了他,借钱给他的同时,师父提醒他回去的时候要注意土匪。

    钱木匠揣上钱走在路上的时候,是正午时分。太阳晒着昨天浸泡了一天大雨的土地,很软,一步一个脚印。一拐到路口,就看见前面苦楝树下五个背枪的人拦住一个推着独轮车的人,正在等那个人解开捆住谷包和箱子的绳子。那辆独轮车上一边放着两袋谷子,一边放着一只大箱子,土匪们对箱子很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几乎全放在那里。钱木匠乍一出现,他们还没人发现。但是钱木匠太慌张了,脚滑了一下,惊动了土匪。两个土匪就托起枪,对他示意,让他过去。

    钱木匠的右手一直放在右边裤兜里,这也是他猛转身脚打滑的原因。他的右手攥着五块银圆,右边的裤兜里有一个大洞。他从师父家出来时就想好了,要是遇上土匪,就把钱从裤兜的洞里漏到地上,再用脚把钱踩进土里。因为早有筹划,钱木匠虽然慌张,但没有失智。他将裤兜里的手一点一点放开,每放开一点,就漏出一块银圆,银圆从裤内掉到地上时,他就将脚一挪,再用力一踩。就这样,当他走到苦楝树下时,手里的银圆已经全部被他踩进地里。

    土匪搜身的时候,钱木匠把手举起来。土匪的手又重又硬,拍着捏着,所到之处,生疼。钱木匠这时身上,一根布屑都没有。土匪检查完,狠狠地推了他一把。他这时要是顺坡下驴,就可以走了,土匪也不会拦他。可钱木匠这时做错了一件事,他踉跄了几步,站住,不走。他这一不走,土匪起了疑心,又搜了他一遍。没有。但土匪既起了疑便不会轻易放弃,拿来一根独轮车上的绑绳,将钱木匠的双手捆住,然后把他吊在一根树枝下。

    “不老实!”土匪骂着,扇钱木匠的嘴巴。钱木匠被这顿耳光打得差点昏过去。

    另一个土匪在独轮车的箱子里搜出一包东西,哗哗地响着,听上去像很有货色的样子。那土匪举着布包摇着,把其他的土匪吸引了过去。打开一看,全是铜钱,有大有小,还真多。其中有几枚实心的类似银圆的钱,呈红色和黄色,一看就是铜的,余下的都是方孔铜钱。这些东西,多有什么用呢?再多也一文不值,谁还用铜钱呀?

    “这是什么?”土匪阴沉着脸说。

    “做,做方胜,给小孩戴的,还可以做,做毽子,也是卖给小孩的。”推独轮车的人紧张地回答。

    “做你妈的头!”土匪骂一声,将包着铜钱的包劈面向推独轮车的人丢去,铜钱砸在那人的脸上,在他脸上迸散开。

    “捡起来,一个一个给老子捡起来,少一个就做了你!”土匪还不解恨,喊道。那人顾不得头懵眼花,趴在地上就捡着。有一个土匪火上添油,见那人屁股后头落着一小堆铜钱,走过去飞起一脚就想把它们踢开踢远踢得难找。一不留神,踢出一脚却失去重心,唰的将整个人滑出两米来远,摔了个嘴啃泥。那土匪大怒,撑起身,抓起一把泥就要去扔爬在地上的人。刚抬手就感觉不对,摊开手,那团泥中夹着一块圆圆的白亮的银圆。

    “银圆!地里的!”土匪喊着,完全忘了刚才的恼怒。

    两个土匪就跑过去,屁颠屁颠的。最早发现银圆的土匪很细心,提示跑来的同伙:“翻脚窝,翻脚窝。还有。”然后那三个土匪蹲下来,狗刨式地手脚并用,翻着钱木匠走来的那一路的泥土。旋即,又发现一枚。很快,第三枚被发现。

    在树下的土匪用枪托砸着钱木匠的肚子:“就知道是你在捣鬼!还有几个?还有几个!”钱木匠疼的直喊,哪能回答。土匪见他不答话,最后一枪托就砸得倍加用力,钱木匠胃里的东西夹带着血沫就喷了出来。整个人一下子就不行了,膝盖弯了下来。依稀间听到土匪对土匪说:“算了,看他这种人,有钱也有限。找到三块,差不多了。”钱木匠就此处于昏迷状态,不知过了多久,听到有人在身边说:“捡到你这么多,还你一个。”然后,就感觉有人往他的裤兜里塞了一个东西。

    他是被哭醒的,醒过来已躺在家中的床上,母亲和姐姐坐在床边哭着。

    “快,快去地里找,还有两块银圆。”钱木匠昏迷前的最后意识首先回来。

    “还去哪里找哟,土匪都翻走了。就是还有,都过了一天,也被别人拿走了。”母亲哭着说。

    钱木匠明白了,自己昏迷了一天。他又想起,有人在他裤兜里还了他一个,就想去掏裤兜,可手哪里动的了?手肿得跟什么似的,其实他看不见,他的脸也肿得不忍目睹。

    “裤子荷包。”他只好让家里人帮他去掏。

    从左边的裤兜中果然掏出一枚——铜钱,黄色的实心铜钱,样子像银圆,还带着已经干硬的泥巴。

    将打伤将息好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要不是钱木匠曾有过自暴自弃,还不用这么长的时间。他的身体是非常健壮的,又年轻,挨得起那样的毒打。只是他借来做聘礼的五块银圆没了,变成一枚铜钱让他深受打击。他不知道再上哪去借这笔钱,或者,他干脆就面临着结不成婚的可能。

    那枚铜钱洗干净后被他留下了,黄色的铜钱,做毽子或方胜的铜钱,现在却替代了他准备好的聘礼,使他的喜事落空。他把它留下,说不出是出于恨还是为了纪念。到手成空的银圆和婚姻,或许都值得纪念吧。

    意想不到的是,准岳丈金裁缝叫人传来话,说向他提出的五块银圆聘礼是给女儿压箱底的,出嫁时会连箱子一块带回给男方。现在既然出了这种事,也没有办法,只要男方给出点什么压箱底,亲事还是可以继续的。

    金巧儿自己跟钱木匠的姐姐透底:“实在没什么的话,那枚铜钱也可以。”

    就这样,钱木匠还是结成了婚。新娘子带来的箱子,底下压着那枚黄色的铜钱。钱木匠寻思这件婚事能成,应该是岳丈顾念和他父亲的交情才答应下来的,他的心中充满对金裁缝的感激之情。

    后来,钱木匠进了木器社,做了一名工人。还师父的钱的同期,金巧儿给他连续生下三个女儿。到钱少长出生时,新中国已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年自然灾害过完两年之后,钱少长六岁。那时的他有能吃下一切东西的肚子和想吃下一切东西的愿望,这愿望一直刺激着他成长,长得豆不丁丁的。

    这一年春节,钱少长向母亲提出要压岁钱。压岁钱是邻居龙斌怂恿他去要的,龙斌比钱少长大两岁,上头有两个哥哥,下头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他是不敢向家里要压岁钱的。但他跟钱少长分析说,你是你家中唯一的一个儿子,你可以去要压岁钱。钱木匠为人严肃,钱少长不敢向他要压岁钱,只好找母亲要。

    金巧儿很生气,新债旧债一屁股,家里从来只留算得死死的伙食费,还有余力给压岁钱?就不给,钱少长就打滚。金巧儿就大声说:“好,你等着,给你!”起身去拿鸡毛掸子,钱少长放声大哭,干脆主动将裤子脱下,露出屁股:“你打吧,打死我算了。”金巧儿就在钱少长的屁股上狠狠地用鸡毛掸子抽,钱木匠听到声音,进门看,就问:“你打他干什么?”金巧儿说:“不打他,难道让他气死我?”接着打,又打了几下,自己也打不下去了,就把鸡毛掸子提在手上威胁:“你还要不要了?”钱少长还说“要!”金巧儿打一下,钱少长就说:“不要。”金巧儿就停下,说:“这可是你自己说的。”把掸子收了起来。

    吃年夜饭的时候,钱少长都不理金巧儿,即便她为他盛了满满一碗饭,堆得高高的菜。临睡前,金巧儿为钱少长脱衣服,脱完衣服,他还气鼓鼓的,不肯钻进被窝。

    “给你压岁钱,你好好睡觉,行么?”金巧儿问。

    钱少长矜持地点点头,一旁的姐姐又羡慕又嫉妒。金巧儿拎起钱少长的右手,在他的掌心上放下一枚钱。三个女儿看了,齐齐笑起来。钱少长手掌上放着的是一枚黄色的铜钱。钱少长把铜钱往床上一丢,大声说:“不要!”金巧儿问:“为什么?”钱少长说:“不是钱。”金巧儿捡起铜钱说:“这怎么不是钱?”钱少长看看姐姐们,一个个看过后,理直气壮地说:“买不到东西。”金巧儿笑着说:“这怎么买不到东西?原先能买到几个烧饼呢。”钱少长说:“那现在呢?”金巧儿说:“是钱总能买到东西的。”一边说一边眼睛就向三个女儿示意,三个女儿齐齐地对着弟弟点头。钱少长表情软化了下来,金巧儿乘热打铁,举着铜钱问:“那你还要不要了?”钱少长说:“要。”金巧儿没有立刻给他,而是说:“你知道不知道,压岁钱是不能花出去的?要一直留着,才叫压岁钱。这枚钱,打个线兜装起来,明天给你戴,好吗?”钱少长说:“好。”折腾了这么久,他想睡了,被子是新换的,带着太阳晒过后的清香。他有点迷迷糊糊了,于是无条件妥协。睡进被窝的时候,隐约听见小姐姐说:“笨蛋。”

    第二天,钱少长脖子上挂上了铜钱,龙斌看到后,很肯定地说:“这不是钱,是铜钱,买不到东西。”钱少长有点泄气,看在铜钱上面的图案好看一点,他也就一直戴着。

    几天后,有个货郎经过他们的小巷。这个货郎担子里有一块圆圆的扁扁的大大的米糖,小孩从家里拿出钉子烂鞋之类的东西,他便视东西的大小、轻重、新旧程度而斟酌着敲下不同份量的米糖来兑换。

    那天钱少长在家中没找到旧的没用东西,他又没胆量拿家里半新还能用的东西去兑,只好跑出去看别人兑糖。馋得忍不住,突然想起脖子上的铜钱,就摘下来问货郎:“这个兑多少?”货郎见是一枚铜钱,装在红绒线织的小线兜里,知道是家长给孩子的喜物,不想要。钱少长赶紧压低心理价位:“只兑一小块。”货郎没再拒绝,接过铜钱丢进货担,给他敲下一块不小的米糖。货郎其实是看中那根穿钱的红绒线,这根线可以给他女儿扎辫子。

    晚上,睡觉前,金巧儿给钱少长脱衣服,发现他脖子上的铜钱不见了。就问铜钱怎么不见了?钱少长说兑糖吃了。他说的时候根本就不在意,却不料金巧儿帮他脱衣服脱到一半停下手了。随后,他就被金巧儿掀翻在床,脱下裤子,在屁股上恶狠狠地打着。莫名其妙中,钱少长自然不服气地哭喊了起来。

    钱木匠从里屋出来,不悦地问:“你怎么又打他?”

    金巧儿说:“他把你的那枚铜钱兑了糖吃!”声音气愤得带点哭音。

    钱木匠愣了愣,然后说:“兑了就兑了吧。”就回了里屋。金巧儿这时也住了手,呆呆地在床沿坐了会,也进了里屋。可怜钱少长衣服脱了一半,裤子脱了一半,被晾在那里,上不了床。三个姐姐跑到里屋门口去偷听父母的谈话,回来后,一个个鄙夷地看着钱少长。

    “笨蛋,你知道不知道,你的那枚铜钱,是爸爸挨了土匪的打,得来的。”大姐说。小姐姐一旁纠正补充:“是被土匪抢了五块银圆,又挨了打,得来的。笨蛋!”大姐再说:“当时外公差点就不让妈妈嫁给爸爸呢,要不是妈妈绷住——这事当时连爸爸都不知道——只要了爸爸的这枚铜钱,世上就没有你这个笨蛋了。”小姐姐再次补充:“那枚铜钱是爸爸给妈妈的聘礼,笨蛋!”笨蛋指的自然都是钱少长,钱少长本来气愤填膺的哭得正来劲,满心指望姐姐们正义的声援,一被控,音量旋即自动放弱。

    第二天,金巧儿带着钱少长站在小巷等昨天的那个货郎,三个女儿一脸凛然站在身后。货郎来了,金巧儿牵着钱少长的手迎上去,歉然问道:“不好意思啊,昨天我家小孩在你这拿枚铜钱兑糖吃,不知道那枚铜钱还在不在?我想把它换回来。”货郎一阵尴尬,说:“在担子里,你找吧,拿回去。”金巧儿递过一枚五分的镍币:“先给你钱。”五分钱,在当时可以买到很多东西的。货郎虽然犹豫,但还是把钱接了。什么东西这么金贵,不就一枚铜钱吗?

    货郎担子里有铁钉,牙膏管,橡胶鞋底子等七七八八的东西,底下有八九十枚铜钱,其中实心的铜钱有十几枚。金巧儿拨了拨,都不是,也没发现装在红线兜里的。

    “那枚装在红线兜里的没有孔的铜钱怎么没有?”金巧儿问。

    “没有?都在这。那不是有几个吗?很多人拿这种铜钱跟我兑糖呢。”货郎说,意思就是自己当时并不是贪小孩便宜,那样的铜钱也不是什么稀罕货,但他把那根红绒线给含糊了过去。

    金巧儿不死心,就对大女儿说:“你来找,你见过那枚钱,又识字。”

    大女儿就一枚一枚铜钱拿起来看,一枚一枚放回去。找完,气乎乎地说:“没有,都不是。”眼白就狠狠地剜着呆若木鸡的弟弟。“再找找,别看错了。”金巧儿抱着一丝侥幸。“我们那枚铜钱是黄色的,我记得上面字是光绪元宾,这里面的铜钱,字是光绪元宾的都是红色的。要不就是光绪通宾,中间又有洞。”大女儿为自己辩明,她不认识繁体宝字,读成宾。

    “都一样,随便拿一个不就行了?拿两个也可以。”货郎说。

    “我们就要我们家的!”金巧儿的小女儿凛然说道。

    “好好,都在这里,都不是我也没办法。”货郎说。

    “那就随便拿一个吧。”金巧儿考虑了一番说道。

    她让大女儿将字是光绪元宝的铜钱挑出来,然后在五六个红色的光绪元宝中挑了一个比较新的。货郎一等她挑完,挑起担子,赶紧开路。

    那天,金巧儿又找来一根红绒线,织成小线兜,将铜钱装了起来,还是给了钱少长。跟他说:“这次,你再怎么也不能拿去换东西吃了!”钱少长郑重地点头应诺。小姐姐向来不相信他的承诺,威慑道:“你再拿去乱换东西,你就是一个笨蛋!”虽然姐姐们一直都叫他笨蛋,但还不是正式下的结论,钱少长知道不能让她们正式下这个结论。

    钱少长说到这里,有个同好就说:“广西造的光绪元宝不就是红色的吗?听说你有一枚广西的光绪元宝,是不是这一枚?”

    另一个同好跟着说:“奇,奇,奇。你原先的那枚压岁钱光绪元宝是黄色的,换了糖吃。后来你妈妈在货郎担子里又换了一枚回来。不过,是一枚黄色的换回一枚红色的。要是那枚换回来的光绪元宝就是广西制造的,那你姆妈的手气真的非常好。”

    第三个同好说:“手气好也要留得住呀。当时谁家会留一枚铜钱?要不是那枚铜钱一开始是那么得来的,又有那样的意义,想必那次换了糖吃换了就换了,还会去找?就不会有普通光绪元宝换来广西光绪元宝的事了。即便找了,换了,当时不知道收藏价值,下次又说不定就随手丢掉了呢,哪能留到现在?”

    钱少长听他们说完,笑道:“我是有一枚广西造的光绪元宝,不过,刚才说的那枚光绪元宝并不是广西造的,也就是一枚普普通通的光绪元宝。湖北造的,市面上二十元买一个。你们看。”他从领子里掏出一枚红色的铜钱,装在红绒线织成的线兜里,挂在他的脖子上。

    众人一看,大为惋惜,认为这个故事有了缺憾。

    钱少长又笑道:“这枚铜钱值不值钱,很重要吗?有些东西的价值,是不能用钱来换算的。”

    通宝推:威尔谭,一的W一,德州星期四,大眼,回旋镖,frnkl,
    • 家园 好故事,小小一枚铜钱,写的波澜起伏
    • 家园 真是一个美丽的好故事,既美丽又有好结果的故事,真好。
    • 家园 铜钱虽小,从它的来历讲起,又经了那么多的悲欢曲折,……

      这钱,值得收藏呵!仅凭无心之云依据这一枚铜钱,便能写出万余言的文章,这枚钱,就是筒宝!!!

    • 家园 一个小建议

      我不是专业收藏古币的,但是我从小到大有个感觉,不知对不对。就是说“铜钱”一般指的都是有孔的铜币,而你小说中提到的那种“实心铜钱”,通常是被称作“铜元”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有孔的“铜钱”和实心的“铜元”,有比较本质的差别。前者还属于“古代”的货币,多为铸造而成,而后者,则和“银元”一样,属于金融近代化的产物了。多为机器制造。也就是说,铜元和银元在货币史上的地位更为接近,只有价值上的差别。而铜元和铜钱,则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东西,不好混为一谈。

      中国人相对大规模的使用机制实心硬币,可能始于19世纪初期。当时中英贸易中,大量墨西哥鹰洋流入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产物《南京条约》中的“赔款2700万元”,应该指的就是这种墨西哥鹰洋。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可能是经历了一个旧式有孔铜钱和机制铜元银元混用的阶段。到了光绪末年,颁布了彻底用机制铜元取代旧式铜钱的法令,从而结束了中国人2000年左右使用铜钱的历史。这个法令的颁布,好象是近代金融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清朝末年和民国年间,各省以及割据政权生产了数百种铜元和银元。按其影响力和存世数量不同,收藏价值也不一样。其中铜元中最为珍贵的十种,被称为“铜元十珍”,我知道其中之一是民国元年江西发行的铜元。你文中提到的光绪年间广西铜元,是否十珍之一,我就不得而知了。

      • 家园 确实应该叫铜元

        之所以叫铜钱,主要是为了给人直接的印象。

        另外,广西产的铜元是“铜元十珍”之一,江西产的铜元也是。这点,您搜一下或可得到确论。

        刚从外地回家,所以回复的有点迟了。

      • 家园 顶起!实心的是铜元,方孔的为铜钱!!!说得不错!

      • 家园 问一句,在中国银元这样的铸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应该是远在光绪之前吧。

        军事博物馆里藏有郑成功制造的银币,是作为军饷使用的。这应该算是比较早的铸币了,但不知道是不是中国最早的铸币。

        • 家园 明中叶开始有西班牙的银元输入

          弘治年间就有仿制品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这个我还真不清楚

          我确实不是搞钱币收藏和研究的。

          你说的郑成功银币应该是铸币,而近代的银元,和铜元一样应该多为机器制造了。铸造和机制,二者的差别究竟有多重要,我说不清楚,但是貌似这算是个不小的差别。

          • 家园 我觉得铸造和机制只是工艺差别而已

            对货币本身、对经济学可能没有特别大的意义吧(我也是外行随便说说)。

            按照我的理解,中国古代的货币和西方不同,中国是中间有孔(忽略刀币etc.),材料似乎以铜铁等不太贵重的金属为主,而中亚西方则是铸造圆形货币,中间无孔,材质以贵金属(金银为主)。

            (ps:可能正是铸币价值较低、携带不便这个原因才让中国率先发明了纸币把,hoho)

            记得在鸦片战争之前有些人曾经把走私鸦片造成的白银外流归咎于鹰洋,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中的一个举措也包括了试制银元,所以当我看到郑成功的“银元”时我非常好奇这种东西(国家/政府制造并担保成色的贵金属货币)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呵呵。

            • 家园 主要是中国一直贵重金属短缺,金银的数量都不足以支撑国家经

              中国大规模采用银本位是从张居正税改开始,而其前提是隆庆年间开始,明朝重开海禁,而西方在地理大发现中发现了南美的银矿,随后日本也发现了石见银山,在繁荣的国际远洋贸易中,中国的丝绸茶瓷器从西方换来了以金属银为主的巨量硬通货,这才让明清政府有能力建立银本位制

              • 家园 金银铜短缺的主要原因

                因为中国古代人口众多,传统上崇尚节俭,家中多积攒大量钱财;加上墓葬风俗习惯将大量金银铜钱埋入地下,所以在国际贸易未能大规模发展之前,总难逃阶段性的通货紧缩。

                明朝后期军费不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通货紧缩,而名义军饷不能降低造成的。

                • 家园 明朝后期的军费不足,跟美国现在的情况有颇多相似之处

                  社会总财富是有够多,而且是非常多。但是过分集中于利益集团,既无法服务于政权,又不能给百姓造福。

                  美军南征北战,所攫取到的天下利益,大体上皆归利益集团所有,政权及百姓看到的不多。所以不能说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汉是空耗军费,给政权带来巨大赤字,他们还是赚的,只不过是以百姓作炮灰,为利益集团赚钱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