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东汉史系列-驳汉和帝刘肇昏君论 -- 何足道

共:💬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东汉史系列-驳汉和帝刘肇昏君论

    东汉历史上12位皇帝,光武帝,明帝,章帝都是公认的有道明君.而安帝以后的皇帝也被确认为昏庸之辈.只有本文将要提到的汉和帝确众说不一.很多人不了解和帝的一个原因是认为从他那时起,东汉开始了戚宦统治.

    其实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正确评价刘肇要结合章,和,殇,安四朝历史来看.和帝是章帝第四子,母亲是小梁贵人,这个梁贵人是河西勋贵梁统次子梁竦的女儿.章帝是一个很喜欢女色的皇帝.后宫中有窦融的曾孙女窦皇后.梁贵人姐妹,还有章帝嫡母马太后的亲戚宋贵人姐妹.大宋贵人生了皇太子刘庆,窦皇后无所出,于是养刘肇为己子.但窦皇后显然想巩固自己的地位,想让刘肇将来继承皇位.机会来了,掌管后宫的马太后病死了.窦皇后掌握了后宫,于是设法以欲作蛊道祝诅的罪名,让宋贵人失宠.刘庆因此被废.因为母亲的原因而失去太子,刘庆不是第一个.光武帝的长子刘强就因为生母郭太后被废而主动辞去太子的位置.章帝没有象光武那样忧郁不决,因为刘庆的被立太子很可能和马太后有关.而章帝和马太后的关系很微妙. 刘肇当上了皇太子,而梁家人开始鼓掌相庆.窦家担心迟早有一天刘肇会知道自己不是窦后所生.于是也不管窦梁两家都是河西集团,窦融和梁统是好朋友了.先陷害梁竦,将他杀死.大小梁贵人也死于宫中. 梁竦的几个儿子和家人都被流放到九真.在这里,多说一下,为什么当初明帝马皇后没有杀害章帝的生母贾贵人.原因是贾家只是一个普通人家,远远不如梁家在政治上的望族地位.

    当了13年皇帝的章帝撒手而去,享年31岁.留下一副重担给只有10岁的刘肇.章帝遗诏太后临朝,窦宪为侍中,辅政,并加封窦笃,窦景,窦瑰三人的官职.历朝皇帝的遗诏都是出自大臣们的手笔.章帝的这个也不例外,试想章帝生前非常厌恶窦宪的为人,又怎会托以后事,还加官进爵呢?

    从和帝永元元年到四年,实际上是窦家人做皇帝.因此窦宪连杀宗室刘畅,两次进攻北匈奴这样的大事都没有受到限制,更何况窦宪和他俩弟弟做的其余的枉法之事了.永元4年,14岁的和帝不愿再做傀儡了,早熟的他和哥哥废太子刘庆商议,因为朝廷上的大臣都阿附窦家,只有宦官郑众不是窦氏的同党,于是找郑众密议,又从千乘王借来<汉书&#8226;外戚传》,收集皇帝杀杀外戚的先例。他们决定等窦宪回京城后再动手. 窦宪回京后, 和帝到北宫,命执金吾,五校尉驻扎在南,北宫,关闭城门。将窦党邓叠、邓磊、郭璜、郭举,都下狱杀死。又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让窦氏宗人全都到封地去就国.整个事件显示出了和帝超出年龄的成熟和胆略,中国历史上从权臣手中夺权成功的皇帝只有汉和帝,周武帝,清圣祖..而多半是等权臣病死后掌握权力,再就是失败的例子,如曹髦血溅街头,汉献帝那样乖乖退位的.由此可见和帝之不易.更绝的还在后面,和帝不想让窦太后伤心,没有亲自处死诸窦,而是假手封地的地方官,让他们逼自己的几个舅舅自杀..

    清楚了窦氏集团后,和帝开始亲政, 又清洗了朝中的窦党,而重用那些不肯迎合窦家的官员.承继光武明章之治的和帝时期.是东汉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国力雄厚(把北匈奴赶到了欧洲),人口剧增(已经接近西汉全盛时期的人口数量)和帝为人和政风近似章帝,继续与民生息,减轻刑罚.

    和帝亲政的13年,有一件事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并受到了后人的称赞。永元9年,窦太后去世。一直处于被压抑状态的梁家人出来说话了,他们指出和帝并非窦后所生,而是小梁贵人的骨肉。和帝知道事情的真相后,追封自己的生母为恭怀皇后。但对大臣们要求废掉窦后,并不将窦后与章帝合葬的提议予以驳回,仍将窦后与章帝合葬。光武帝薄太后尊号曰高皇后,配食地碉。迁吕太后庙主于园,受到了后人指责,而和帝处理此事却让人无话可说。

    本文的开头,提到了和帝时开始了戚宦统治,但公允的说,但公允的说,东汉的戚宦统治和刘肇关系不大。和帝冲龄即位,母后临朝,重用后族,对刘肇来说,是没得选择的事。但和帝自己亲政的13年时间里,没有外戚问题,两个皇后阴家和邓家的人没有一个被封为外戚恩泽侯的。和帝亲政时期和明帝时期,是东汉外戚最收敛的时期。

    再说宦官,汉光武的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大大加强了君权。这个制度确保了不会出现权臣篡权的局面,但同时想象霍光等人辅政的情况也不会有了。和帝不能依靠大臣,只能倒依赖阉人。郑众因为除窦氏的功劳被封后。而且对和帝的治国方面颇有影响,可以达到言听计从。但郑众确实是个好宦官,在《后汉书》里,一向对阉人无好感的士大夫们,也没能列出他什么劣迹,恶行。这只能说明一点,郑的行事都是经过和帝允许的。郑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和帝让后人垢病的主要是他大大提高了宦官的地位,虽然和帝时期,宦官没有形成专政,但毕竟开了给阉人封后的先例。后来安帝给江京,李闰封侯,顺帝一下子封了孙程等19个宦官为侯。桓帝封五侯,灵帝封十常侍。根子和效仿的对象都是和帝。这不能不算是和帝的过失啊。

    而和帝最大的失误是对邓皇后的不察,以及身后的安排。和帝第一位皇后是阴皇后,但后来因为邓绥进宫后恩宠渐衰,因为与外祖母共挟巫蛊道,被废,郁郁而死。邓绥就是邓皇后,她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女人,我一直以为邓的政治天赋要高于和帝。和帝与和熹邓后的关系,大抵有有些象咸丰和孝钦。和帝只活了27岁,当了17年的皇帝,显然他的身体健康情况是有问题的。而身体不好的原因有可能是两方面的,一是近亲结婚的原因(光武和南阳的邓,阴,河西的窦,梁家,陇西的马家联姻,而且光武的后人和这些家族的后人也继续通婚)第二就是大婚太早,皇帝14,5岁身体还未长,就成婚。并且后宫妃嫔如云。而且和帝本人,生下的皇子多数夭折,继承人殇帝两岁就死,另一个儿子平原王刘胜就未成年即死。可见和帝很可能有一些遗传性的疾病。

    关于和帝的身后安排,《后汉书。和帝纪》元兴元年十二月,和帝死。但后汉书中,元兴元年九月到十二月之间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记录。可以推断出,和帝并非突然去世的,而是并请持续了相当时间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连接班人都没指定,邓皇后怎么安排,都没有提到,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了。直接造成了邓太后垂帘20年。试看下武帝弥留之际赐死钩弋夫人,咸丰临终前也设法对孝钦多方限制。在这一点上,和帝的表现实在是太差了。至少他自己也是过来人,为何要重复以前的错误呢?

    东汉末年,董卓专政时期,这家伙别出心裁,认为和,安,顺,桓四帝无德(是他自己认为),把他们的庙号都给取消了(西汉只有四个皇帝有庙号,连景帝都没有,到东汉时大部分都有了,和帝的庙号是穆宗)另外,多说一点,董虽然把光(世祖)明(显宗)章(肃宗)的陵墓也给刨了,但也没敢把这仨皇帝的庙号给取消。公正的说,和帝比安,顺,桓强多了,他绝对不是一个昏君,更不应该和那三个昏君并列,刘肇在中国历史上还算一个小有作为的皇帝。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驳得好像证据不太充分啊。

      没指出他昏君的指责是什么,也没看出他除了诛权臣的心机和用的宦官没有大问题外有什么贤君之举。

      再说这宦官当政如果是他引用的政策,无论宦官干的称不称职都是扰乱了秩序,为日后宦官掌权埋下了伏笔。

      老何这家伙多久没出现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