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震惊】82岁杨振宁要娶28岁硕士生 -- 老叶

共:💬63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震惊】82岁杨振宁要娶28岁硕士生

    【万维读者网】现年八十二岁的第一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今年十一月五日与芳龄二十八岁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在北京订婚,预计明年一月结婚。杨振宁形容翁帆为「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给我的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

    十二月十六日出刊的《知识通讯评论》揭露了杨振宁订婚消息。杨振宁最近将这则喜讯以电子邮件寄给少数朋友,《知识通讯评论》发行人江才健也收到了。江才健表示,杨振宁知道他和翁帆年纪上有五十四岁的差距,难免会引起议论,因此心理上已经有了准备。

    江才健指出,杨振宁和翁帆是在电话上订婚,两人并没有举行公开仪式。杨振宁将在北京清华大学这学期课程结束、大约明年一月时,正式和翁帆结婚。这不是两人的第一次婚姻,杨振宁的太太杜致礼去年十月因病过世;翁帆则离过婚。

    中国时报报导说,翁帆出生在广东省潮州,杨振宁和杜致礼一九九五年夏天到汕头大学参加一项国际物理学家会议时遇到她,当时她还是大一学生,负责接待杨振宁夫妇等人。杨振宁说:「那是一个只有上帝才会做的安排。」

    翁帆当时是英文系学生,英文说得极好,加上漂亮、活泼、体贴而且没有心机,杨振宁夫妇非常喜欢。杨振宁夫妇离开汕头后,和翁帆偶有联络。翁帆大学毕业就结婚,不久离婚,几年后进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就读,目前还是在学生。

    杨振宁和翁帆曾有好几年时间没有联络,但有如天意,翁帆今年二月寄了一封信到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给杨振宁,但杨振宁当时在香港,信转到香港给他。之后几个月时间,杨振宁与翁帆有了密切联络,两人逐渐熟识。

    杨振宁表示,青春并不只和年纪有关,也和精神有关。他虽然岁数上已经年老,但精神上还是保持年轻。这也是翁帆觉得他有吸引力的部分原因。

    杨振宁以一首诗描写翁帆:

    没有心机而又体贴人意,

    勇敢好奇而又轻盈灵巧,

    生气勃勃而又可爱俏皮,

    是的,永远的青春。

    杨振宁和翁帆订婚后,才将消息告诉他在美国的孩子和他的弟弟妹妹,他的亲人都深表祝福。

    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公开后,势必在国际学术圈引发震撼。一位亲近杨振宁的物理学家回信给杨振宁,举例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八十一岁时和他的二十一岁学生结婚,作为对杨振宁的祝福。

    • 家园 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 家园 大赞同
        • 家园 不赞同!

          萨兄的文章在下非常爱看, 可是这一次不敢苟同.

          照这个逻辑, 是不是也可以说:

          吴征伪造学历, 复旦贱卖学位 --- 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杨玉滢傍大款, 复出以后继续装纯情 --- 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

          扬善抑恶, 我辈本份. 像杨玉滢这样光天化日之下假借爱情名义行无耻苟且龌龊肮脏之事, 在下不敢沉默.

          • 家园 什么啊,两回事吧?

            你说的那两件,如果是事实,恐怕都不合法。

            但是杨教授与翁女士的婚姻,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也是合法的。而且,这里面不存在被逼无奈等等各种勉强的因素。那么,外人有什么理由去说三道四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祝福他们呢?附带说一句,我不认为年龄有那么重要。

    • 家园 bbc 都报道了

      昨天看 bbc ,就有这一条。还提到清华大学官方说这是个人问题,他们不发表意见。

    • 家园 老杨娶亲,事不关卿

      他的亲人都深表祝福。

      这就足够了。

      怎么没有人关注张云海和李晓梅的婚事呢?

    • 家园 【文摘】杨振宁应该干脆宣布“纳妾”

      送交者: 慕容文成 2004年12月17日08:32:43 于 [天下论坛]http://www.creaders.org

      杨振宁曾授意某记者为他写传记,书中对他昔日的合作者李政道进行了歪曲,诬蔑

      和贬低,将诺贝尔奖研究的成果和荣誉全盘据为己有。杨氏的为人与道德水准,从

      此可见一斑。

      杨振宁的妻子杜女士一年前病逝,尸骨未寒,杨氏竟然迫不急待地迎娶芳年二十八

      岁的女学生,在崇尚古老传统文化的中国人眼中,杨氏分明是一个对新亡之妻的无

      情无义的伪君子。

      杨氏是华人中为数不多的诺贝尔奖得主之一,作为知名人士在言行上对国人有着非

      同一般人的影响力。在国内道德风尚江河日下的今天,杨氏不仅不刻意约束自己的

      行为,为国人树立一个正面的道德形象,却随波逐流反其道而行之。无可质疑,杨

      氏的“再娶”之举对整个社会伦理道德水准的日渐低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坏作用。

      杨氏碍着自己是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面子,不好揭掉“正人君子”的遮羞布象国内

      贪官污吏一样招“二奶”玩“小秘”,却“贼心不死”地想快活一番,不得不变相

      地用“迎娶”的方式把有祖孙年龄之差的翁女搞到手纳为己妾,饴享晚年。

      显然,杨氏的“迎娶”翁女之说是为了遮世人眼目,免得别人多嘴多舌的议论损害

      了杨氏一生“正人君子”的美名。殊不知,这“明人不做暗事”的“迎娶”之举,

      不仅使杨氏作为“好色之徒”“流芳”后世,而且招来海内外更多的“闲言碎语”

      猛烈抨击杨氏的厚颜无耻。

      杨氏的本意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碑坊”。八十有二自由奔放,既想揽少妇入怀,

      又何必顾虑“正人君子”的美名呢?杨振宁给俺中国大陆臣民带个头,干脆公开宣

      布纳妾算了!

      2004年12月17日

    • 家园 【文摘】杨翁配之我的猜测

      发信人: sloven (只羡鸳鸯不羡仙), 信区: Joke

      标 题: 杨翁配之我的猜测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Thu Dec 16 17:19:42 2004) WWW-POST

      Yang C-N怎么说也是一代大师,物理全才,但纵观其一生,两大成就:宇称不守恒是Lee

      的idea(无从考证),两人又掰了;yang-mills又有人说是搞数学的人先做的。与真正的

      大师einstein, bohr, dirac, heisenberg, schroedinger, fermi, landau, pauli,

      feymman...相比,yang一没以天才著称(如pauli,landau),二成果的独创性和开创性不够

      (如einstein,dirac),三无NB弟子(如bohr,fermi),四无传世著作(如landau,feymman)

      ,这点上恐怕weinberg也比老杨强。像他的成长之路,杨武之的家教,吴大猷,华罗庚,

      陈省身,朱自清一众大师的熏陶,是我等之流向也不敢想的。队国家的贡献,自没法比邓

      稼先等人,怕是李政道凭cuspea一代伟业也远在yang之上。

      所以老杨临了回清华,怕是逃不脱沽名钓誉之嫌,现在又弄这么一出一树梨花压海棠,我

      看他是要不名震千古,采了翁mm的阴,再搞个nb的东东出来,学schroedinger和情妇混半

      年整出了波函数,创一代才子佳人的美名;要不就是事先又冷冻了精精,来个老树新花,

      堪比默多克和邓mm;再不就是学杨过,天生叛逆,或像食神一般让我等凡人猜不透;最后

      一种可能,他疯了!!

    • 家园 【文摘】吴大猷阮冠世夫妇

        1925年吴大猷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成为物理名师饶毓泰的得意门生。四年级时,吴

      大猷认识了刚入学的阮冠世。她天生丽质,聪颖过人,令他一见钟情。不久学校聘他给一

      年级上实验课,他成了她的老师。一天他写条子约她相会,她欣然赴约。从此炽烈缠绵、

      忠贞不渝的爱情之火便燃烧起来。

        吴大猷常到女生宿舍找阮冠世,但只能在门口说话,学校规定男女生不得进入对方宿

      舍。最初赴约阮冠世总拉着几个女同学,到校内小铺吃点水果,然后在校园漫步。其中仅

      一位密友知道奥秘,别人都蒙在鼓里。日久天长,秘密被揭露,受蒙蔽者在宿舍同阮冠世

      算账。第二天,饶毓泰夫人对她们说:“昨晚你们说的话我们都听见啦!”原来她们的窗

      正对着系主任饶先生家的窗,这样老师也知道自己的两名高徒在谈恋爱了。

        吴、阮之恋由秘密逐渐公开。思源台前、莲花池畔,常常可以见到他俩的身影。

        毕业前夕,学校希望吴大猷留校。而阮冠世鼓励他报考清华公费留美。他去考了,清

      华却录取了一名本校毕业生。别人为他不平,吴大猷反乐呵呵。原来他想:留校也好,那

      就可以和阮冠世在一起啦!

        阮冠世家在北平,节假日常约吴大猷一起回家。全家都喜欢这个才貌双全、老实憨厚

      的广东青年。一天他们到天坛公园玩。春光明媚,两人心中也充满阳光。阮冠世让吴大猷

      把耳朵贴在回音壁上,接着仿佛从天边飘来温柔、甜美的声音:“请求上帝让我们永生永

      世在一起……”巨大幸福让这对恋人如醉若痴。

        二

        当助教后,吴大猷迁入教师宿舍。女生宿舍就在前排,俩人近在咫尺,但仍不能到对

      方房间。这时阮冠世被诊断出患有肺病。吴大猷想起在老家母亲常做的一种广东民间滋补

      品――隔水文火炖牛肉汤,便到菜市场买瘦牛肉,回来把肉切成小块,装进酒坛,让水没

      过,再将坛子放入水锅用文火炖。炖好后托工友送到女生宿舍。阮冠世接过香喷喷的牛肉

      汤非常感动,总让同室好友品尝。谁尝了都夸味道真好,说吴老师不仅学问大,厨艺也高

      。当然女孩们又要和她开玩笑……

        阮冠世样样都好,惟独身体欠佳。亲朋好友一再劝吴大猷三思而行,爱护他的师长也

      担心他事业前途受影响。连阮冠世都怕自己会拖累才华出众的大猷,曾含泪提出分手。

        面对关心自己的亲朋好友和师长,吴大猷一再表示:“生活里如果没有她,我就不会

      幸福!”听了这话,人们还能说什么?

        三

        1931年吴大猷获奖学金赴美留学,阮冠世与他同行,两人共用一份奖学金。她经常生

      病,医药费是一笔很大开支。当时美国经济大萧条,想找份工作十分困难。正好有个单位

      要突击完成一项工程研究,吴大猷去了。每天晚上8点到实验室,一分钟不停地干,一直

      干到次日清晨6点。走出实验室就去上课,下午回住处想休息一下,但屋里热得像蒸笼,

      无法睡觉。吃过晚饭又匆匆来到实验室。这样一连干了三天,没合一下眼。每晚工作10小

      时,每小时的报酬是50美分。三天下来共挣了15块美元,这笔钱对他俩可是很大的收入。

        到了假期,同学们有的去避暑,有的去旅游,只有吴大猷仍得打工。不过身边温柔体

      贴的阮冠世不时给他抚慰和鼓励,他觉得比谁都幸福,快乐。

        吴大猷获博士学位后,北京大学发来聘书。而此时阮冠世因病住在纽约郊区疗养院,

      吴大猷想接她一起回国,但医生不允许她出院。为能如期走,吴大猷只好将阮冠世留下疗

      养,自己先走。吴大猷从故乡把寡母带到了北平。在北大工作出色,回家与母亲相伴也很

      愉悦,只是心里非常牵挂远在大洋彼岸病中的阮冠世。他向母亲约略说了自己的女友,但

      没提她的病。母亲听后很高兴,相信儿子的眼光。她也非常盼望未来儿媳尽快回国,好早

      日完婚。

        四

        吴大猷走后,阮冠世在疗养院再也呆不下去了,病情稍好就拖着病弱之躯独自回国。

      因长途旅行劳累过度,患了肋膜炎,高烧不退,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几乎一年。吴大猷在

      工作之余便是跑医院。母亲这时才发现未来儿媳原来如此体弱多病!

        阮冠世初愈回家休养。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父母年迈,养病条件不是很好。吴大猷想

      给她更多的爱护。于是向病床上的阮冠世求婚,同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说女友患

      的是肺病,这种病不能生育,但他俩深深相爱……母亲惊呆了!她20多岁丧夫,全部希望

      寄托在这个独生子身上。如今要娶一个不能生育的儿媳,断了吴家的烟火,怎对得起早逝

      的丈夫和祖先啊!

        同事师长劝吴大猷,说他前程远大,要慎重对待婚姻大事。而他说:“我爱她不是一

      朝一夕了。我所憧憬的未来都是和她在一起的未来。生活里如果没有她,再大的功名对我

      来说又有什么幸福可言?我要好好照顾她,而结婚是我今生能够照顾她的惟一方式。”这

      是吴大猷的爱情宣言。大家听了这番掷地有声的话无不为之动容,连坚持反对态度的母亲

      也只得让步了。经过8年苦恋,有情人终成眷属。

        新婚燕尔,阮冠世仍发低烧,一直卧床,半年后才能下地活动。此时吴大猷的事业如

      日中天。然而平静美满的生活突然被“七七事变”所粉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集

      中到长沙。吴大猷上路了,母亲和妻子留在天津亲戚家。

      吴大猷和同事乘坐开往香港的轮船,因晕船到青岛便下船了。到达青岛不久,只见又一艘

      来自天津的船进港,他从下船的旅客中突然发现了她!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自他

      走后,阮冠世不听家人劝阻,执意上路寻夫。也许是她的忠贞感动了上苍,在茫茫人海中

      奇迹般相遇,两人不禁喜极而泣。

        历尽艰辛终于抵达长沙。三校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后迁往昆明,改名西南联大。这

      期间吴大猷撰写了第一部专著,这是献给她的。

        北大在距城郊约6公里的岗头村盖了简易房为躲空袭用,大家住到那里,每天到校上

      课往返需两小时。一天吴大猷从岗头村搭一辆马车去上课,下坡时马忽然惊了。他被甩下

      车,昏倒路边,摔成脑震荡,在床上躺了一个月。

        六

        吴大猷受伤苦坏了阮冠世,见丈夫终日昏昏沉沉,既害怕,又担忧,而且劳累不堪。

      吴大猷稍好,阮冠世便倒下。她躺在床上浑身出虚汗,脉搏微弱,心慌。医生只能给她注

      射葡萄糖和盐水。她已经不能坐起,每天靠用玻璃管吸吮牛奶和橘汁来维持生命。吴大猷

      一刻不停地为她擦汗,换衣裳,把湿衣服烘干。

        梅贻琦校长和总务长来看望。见她病入膏肓,两人脸色严峻,相对无语。临走时梅校

      长对吴大猷说:“如有什么需要,可用我的小汽车。”次日北大办事处派来一名职工,看

      来是准备帮助料理后事的。然而她没有抛下他,她还活着。

        后来借到一笔钱,吴大猷才将阮冠世送进医院。阮冠世一度昏迷,吴大猷就伏在床边

      轻轻呼唤。过了几个月阮冠世奇迹般脱离危险。出院时他俩已一贫如洗。

        出院后她仍需卧床。吴大猷既要上课搞研究,还得照料阮冠世,干家务活儿。每天提

      着菜篮进课堂,下课后拿着篮子去菜市场。买不起牛肉,就捡些牛骨头回家为病妻熬汤。

        七

        抗战胜利,吴大猷被军政部借聘,偕妻出国考察研究。吴大猷原以为很快就可以回国

      ,没想到1949年国内形势骤变,他只得暂时留居加拿大。夫妇俩都很喜欢孩子,堂弟深知

      兄嫂心意,将刚出生的小儿子过继给他们。阮冠世见到婴儿欣喜若狂,将全部母爱倾注给

      这个小生命。他们在渥太华郊区买了地,自行设计了一套住宅。阮冠世身体逐渐康复,尤

      其是婴孩的到来令她十分快活,三口之家充满天伦之乐。

        儿子聪明懂事,14岁考入大学。父母对孩子从不约束,任他自由发展。儿子毕业后,

      阮冠世同儿子一起攻读硕士学位,花甲之年又与儿子同时获博士学位。丈夫非常理解妻子

      ,她性格刚强,终生与命运抗争。晚年阮冠世居然画起水彩画,经常参展并获奖。这是他

      们家最快活的时光。

        可惜这段幸福生活没能持续很久。1979年她的左肺完全钙化,靠氧气管呼吸。转年秋

      天,吴大猷正在阿姆斯特丹,忽接儿子电报,告知母亲病危。他急忙赶回美国,阮冠世已

      住进加护病房,话都说不出了,只是朝他微笑。冬天,她永远去了,享年71岁。从少女时

      代就痼疾缠身的她,是在爱神羽翼的呵护下,才得以活过古稀之年。吴大猷悲恸地说:“

      她的离去,使我失去了73年生命中52年的伴侣。”

        八

        台湾一家电视台采访吴大猷,请他谈谈爱情经历。他多次推脱不过,终于将久藏于心

      底的爱情故事首次公诸于世。他谈了同自己的红颜知己初恋的经过,回忆起刻骨铭心的爱

      ,深情地说:“就因为她身体不好,我才要娶她,我想好好照顾她一辈子。”吴大猷同夫

      人现已天人相隔,但说到开心处,时而甜甜一笑;说到她的病,又露出愁容。当采访录像

      播出后,观众不禁潸然泪下。

        2000年3月4日,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病逝。吴大猷的遗言――“我一生没留下遗

      憾”。的确,他在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为爱妻奉献了一切,他没有任何遗憾。

        1992年春,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率团到北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踏上阔别46年

      的故土,老人感慨万千。他要圆一个梦,一个美丽的梦。在李政道陪伴下,他来到天坛公

      园,站在回音壁前将耳朵贴在壁上,从另一边传来李政道的轻声呼唤:“吴先生,听到了

      吗?”“听到了!听到了!”吴大猷欣喜地回答,神情顿时恍惚起来,似乎一下子回到60

      多年前,仿佛听见少女阮冠世的柔声细语。天坛回音壁是他俩相爱的见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