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走马观花欧莱雅(一) -- 小兔瑞比

共:💬46 🌺1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主要是关税非常高

          我没记错的话化妆品的关税高达75%,所以国内化妆品比国外贵,事实上除了欧莱雅有2/3是内销以外,雅诗兰黛等在苏州都是进口成品或者半成品在保税区内加工后再出口.

    • 家园 走马观花欧莱雅(三)

      看完这两部分我们对他们的原料也很感兴趣,我们又来到了他们的原料产库进行参观,说实话他们的仓库跟他们前面两个车间一样一尘不染,一直到天花板高的货架上面堆满了各种原料,也和前面车间一样,地上画了线和箭头,就是所有进车间的人都必须按照指定的区域行走,不可以随意穿越,同样的原料上标注的都是外面人根本看不懂的代号和缩写,对于我来说不是不失望的,因为我是很好奇他们都用些什么原料,因为他们这里还同时生产欧来雅集团的一些高端产品比如兰蔻等,对于原料我们提出他们是怎么进行选择和检验等等,于是我们有来到他们的原料检验试验室,这里的负责人跟我们介绍了一些工作流程,进来的原料药放在待检区,他们先抽样,然后再根据供应商提供的资料检索资料库中的标准要求方法,还有他们自己要求的质量指标等等,检验合格以后原料才可以正式进仓库,不合格的马上退货,在他们介绍仪器的过程中我们还设置了一个陷阱,问所有的原料你们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检验吗?负责人马上回答:除了滑石粉中的石英,做这个我们要去半成品试验室去做,那里有这个仪器。出来后我们还是赞叹他们管理的细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因为我们参观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没有检测滑石粉中的石英的设备。

      欧莱雅有四个实验室分别是:原料实验室,半成品实验室,成品实验室和包材(就是包装材料)实验室,对于前三个实验室我们不觉得奇怪,但对于后面一个我们有些疑问,他们老总介绍说他们担心包材在灌装产品以后会不会和产品发生化学反应以及长期存放会不会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因为化妆品保质期都很长而且现在欧盟有些都规定叫开盖保质期,就是说不开盖一直可以,从开盖开始在多少时间内必须用完,所以他们又专门成立了这样一个包材实验室。

      • 家园 呵呵,

        欧莱雅有四个实验室分别是:原料实验室,半成品实验室,成品实验室和包材(就是包装材料)实验室,对于前三个实验室我们不觉得奇怪,但对于后面一个我们有些疑问,他们老总介绍说他们担心包材在灌装产品以后会不会和产品发生化学反应以及长期存放会不会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因为化妆品保质期都很长而且现在欧盟有些都规定叫开盖保质期,就是说不开盖一直可以,从开盖开始在多少时间内必须用完,所以他们又专门成立了这样一个包材实验室

        这个包材(就是包装材料)实验室的工作是必须在产品上市前完成的,隶属于R&D.象这样规模的公司都不会放在工厂.为什么在工厂里有设立?呵呵,可能的原因:1,欧莱雅本地的R&D没有足够的权限或者实力做这个工作;2,包材因种种原因波动厉害(例如,频繁更换供应商);3,欧莱雅对COSTDOWN要求压力过大,在控制采购成本与质量要求之间求平衡.

        一般来说,这个设在工厂的实验室,属于事后控制,反而说明了欧莱雅在质量控制上的不可控制性在提升.

        实际上,一般上规模的化妆品公司,在工厂都有留样观察室.留样观察室的一个作用就是复核当初R&D的结果是否可靠,例如内外材的匹配性.因为R&D不会为此花上产品质量周期的时间去做实验,总是用加速老化实验来论证的.需要留样观察来验证.当初,我们往往把保质期在3年的产品,连续的几十甚至几百批次均留样观察5年以上,以验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如果是留样观察室,是说的过去的,但是和这个实验室的名称与这个老总介绍的有差异.

        呵呵,供参考.

        • 家园 不是留样观察室

          留样观察室很多企业都有,欧莱雅这个包材实验室我觉得是属于研究探索阶段,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寻找更加价廉物美的包材并且是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因为毕竟包材的成本占成品成本的15%。

          • 家园 如果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工作就是我之前说的第三点了.国外的化妆品公司,进入中国本土后一般都有COSTDOWN的要求.对内,外材均需要替代.相对来说,因为外材除直接与内容物接触的外,其它部件容易替换.但是,直接接触内容物的,就要麻烦的多.这个,一般还是需要做加强疲劳实验的.而且,一样需要留样观察来验证.欧莱雅在国内已经开设了R&D部门,这个权限或工作被下放到了工厂,意味着下面灵活性的增加.同时,因为这个工作(匹配性)对人的要求更高,怎么平衡,对公司来说,末端的管理也就更重要.在体系中,风险是增大的.实际上,其他公司类似的质量问题已经出了不少了.不过,他们的PR很强大,最后上媒体被公众知晓的很少.

            和小兔纯讨论.呵呵

            • 如果
              家园 呵呵,看来你是业内人士

              据我了解目前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在外材上在国内找替代,内材符合他们的要求的不多,特别是彩妆方面重金属很容易超标,听说他们在国内寻找了很多都没有符合条件的,目前都以进口为主

              • 家园 过奖

                过奖了,也就比普通人多了解点而已了.

                内材原料,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企,只要上规模,绝大部分是用进口或者是外企在中国境内生产的.这个,精细化工的材料领域,中国目前差距不小.化妆品里原材料的品质,以及技术指标,对成品的质量是非常关键,配方定了,轻易不让变动的,包括供应商.当年,我们公司还能够对国内的材料进行反复论证,现在,其他比较负责任的企业基本是一大抄.而有的公司就大胆地可以让采购做主,想用就用, 呵呵.我知道一个笑话是:某公司采购部门,以COSTDOWN为理由夺权,突然变更某原料的供应商,结果大批量产品全部报废.大品牌外资企业一直在做替换的事情,甚至在改动配方.不过,他们做的相对好一点,太烂的产品不至于放到市场上.

                彩妆的颜料粉国际就这么几家可以做,国内的生产某几个厂家应该已经是被外资收编了.国内的材料问题不是重金属,是其他技术层面的问题.这个是暴利的产业领域,短期内不会流到中国来.

                外包装国内已经非常发达,尤其是台资,日资在中国的企业,无论品质还是生产能力,都非常厉害.欧洲的一些高端的材料,设计和制造国内还是有点差距,但是至少中低端的,他们更本就没的比.中国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06年看商务部统计到05年底的数据,中国制造的化妆品已经达到全球的78%+,实际当时业内的观点要比这个数据要高的多.国内当时已经很合作地配合老外,在国内生产MADE IN USA,MADE IN EURO(具体到某个国家)的产品,整体出口了.呵呵

                不知道,那些欧美的土著知道了,会有何感慨?呵呵

                • 过奖
                  家园 外行观感

                  除了Made By China,没看出有什么进步,也许引进了生产和管理模式,但是那种全/半自动的生产线,中国除了出人出地出水电,增加就业机会以外,其他能有什么收获呢?

                  • 家园 个人简单看法

                    失:在90年代,中国率先全面开放化妆品行业,用来为全国其他行业的改开探路,到目前为止,基本可以这么说:全国的日化行业已经被颠覆了。在化妆品行业的前沿基础技术进步和探索,基本不复存在。这个现象,是以各日化研究所解体,各国有厂家被收购为代表的。到2000年初,以小护士等被收购为颠峰。所以,中国的日化行业除上海家化还在苦苦坚持外,大多数都走的是低端拼低价位低毛利路线,无法实现技术进步。但是,无自己的技术进步不代表没有产品进步。因为,许多厂家把自己本应积累的技术进步,放到了供应商方面。所以,大家看到的是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同质产品。

                    得:在上述失的基础上,世界各国把化妆品的生产加工转移到了中国。一方面是赚取了加工费用和税收;另一方面,是培养了一支产业大军。这个劳动队伍里有各种技术工人,是靠大量的生产积累才能够培养的。可能让小兔会惊讶的一点:化妆品行业实质上是一种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先抛开技术不谈,就说劳动密集。化妆品属于快速消费品,而且,市场的细分非常厉害。在全国市场上排名前三的品牌,往往就只占全国销售官方数据的17%左右(凭记忆,具体请看历年行业报告)。而每个品牌下面还要分众多的产品,包装形态等,所以除了极少数品牌中的产品,很少有可以上全自动流水线的。因为机器无法适应这么多的变化。以当初郑明明来说,是以美容品为核心的,他的口红产量非常大,也只上了半条全自动流水线。而化妆品生产对环境,工人等要求相对比较高,不具备一定的经验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在市场上就是一个笑话。还有,当初从各大解体工厂研究所出来的技术人员,功底还是很扎实的。他们还在各种不同位置发挥着各自的能量。因此,当国外越来越多的把化妆品行业工作转到中国的时候,这个行业也开始从OEM,向ODM,OBM进军。如果你有机会接触到除欧美、日本以外的化妆品厂家或行业人员,你会感觉到他们和中国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即使是美国这样的国家,好的化妆品也是少数巨头,不少产品和中国的地摊货比起来也差距不大。这个,就是长期以来产业转移,产业工人和产业链(尤其是配套)造成的差距。

                    实际上,除少数大品牌外,外贸出口的基本上已经是ODM的产品了。现在是困在销售渠道上,否则OBM,甚至是自己品牌出口,就产品本身而言,已经没有技术上的障碍。

                  • 家园 至少收获了外包装材料和检验人员
                • 过奖
                  家园 呵呵确实是

                  只要内容物是法国的,就可以在外包装上打上法国制造,这是欧盟允许的,总体来说化妆品这个行业还是暴利

                  • 家园 呵呵

                    我知道有的全部是在中国生产的,另外有的是原料是指定的,或者原料是对方采购的,当然也有象你说的是内容物进口的.呵呵

                    当初有个朋友和我抱怨:某部门私下以扰乱知识产权为名罚了他们好大一笔钱,就是因为他们应某著名品牌的要求,生产了这个品牌标称MADE IN USA的高档化妆品,出口到了USA.除了某关键原料是美方提供外,其余全部由他们在中国采购.他无法理解的是:扰乱知识产权这个罪名.

    • 家园 走马观花欧莱雅(二)

      在我们参观过程中,几条生产线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各种产品,我们就询问罐装前的产品在哪里进行混料搅拌等,难道也是在这个车间吗?车间负责人说这是在他们另外一个车间混料车间进行的,于是我们又来到了混料车间,陪同参观的人还找来这个车间的负责人给我们作简要介绍,这个车间时生产车间的三分之一,整个混拌都在一个个巨大的不锈钢罐子中进行,很多的管道还有仪表,这个设备有两层楼这么高,车间负责人说隔壁车间所有的产品都在这里进行混料搅拌,有些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设置好以后可以自动进行,然后通过天花板内的管道直接输送生产线上进行产品灌装的过程,所有的产品在不同的罐子中进行搅拌通过设定的管道传输,然后直接到生产线,后来听苏州局的同行说这个设备价值1400万美元,都是自动进行这样可以保证不受环境和人的影响,而且保证在符合要求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进行.

      在车间的墙边我看到一些原料整齐堆放在一起,处于好奇我其实是很像知道这些原料是什么东西,但是在上面的标签上我只看到这样的内容:订单号:ABxxxxx876(英文字母加数字) 配方号:CJXXXX123(英文字母加数字) 操作人:MCZ(居然也是字母)。。。。。总而言之我很遗憾的发现上面什么有用的信息都没有,后来听说这是最大程度的保护他们自己的配方,同样处于很好奇地心理询问了一般产品都有多少种原料搅拌混合,回答是最少20多种,一般40多种。。。。。原来洗发液里看似简单的东西居然也有至少20多种东西,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