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人间漫谈之梦的世界 -- wild007

共:💬163 🌺1242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天使与魔鬼(三)

      西方人很迷信教堂,认为那是魔鬼却步的地方,但同时,教堂内部却又显得阴森恐怖,拿教堂开涮的恐怖片也不老少。实际上接上文一分析,这种结果其实很合理,教堂作为告解的场所,当信徒从教堂出来,无不精神鼓舞,负面情绪一扫而没,认为教堂带有神力的感觉油然而生。但是由于教堂又是容纳信徒倾吐的罪恶的场所,自然内部又不能显得太明亮,谁又能认为罪恶集散地是光彩的地方呢?

      于是教堂逐渐成为魔鬼却步,但是天使也不太光顾的地方。而教堂又是信徒力量的来源,没有教堂,信徒们连活下去的勇气恐怕都没了。所以西方世界凡是有人的地方必有教堂,但是教堂又都以暗色调为主。

      信徒定时将所有的罪恶和负面情绪到教堂倾诉,倾述的结果是,上帝“收下”了这些罪恶,于是信徒得到了上帝的宽恕,不用再承担罪恶和负面情绪带来的心灵谴责和煎熬,自然一身轻松,脱胎换骨。

      进而,一套完美的思维逻辑诞生了,信徒获得成就,得到一个天使的虚名,功劳归上帝,信徒如果失败了,造成恶果,责任是魔鬼的,是魔鬼“诱惑”了信徒。OK,至此,作为信徒的西方人彻底抛弃了个人荣辱观,成为另一世界的人,其存在的价值,大体上不是为了证明上帝的“慷慨与伟大”,就是为了证明魔鬼的“凶残与狡猾”。说白了,就是基督信徒们不在乎荣誉,也不承担责任。无论他们怎么搞,都是“神迹”,想登门找茬?请CALL上帝。

      这样再来看看西方世界,就有趣了,西方人很喜欢“背书”,那是因为人家要免责,大体上和中国的免死金牌等同;西方人很相信契约,那是因为这样就能保证一切后果都归上帝和魔鬼,和他屁毛关系都没有;西方人总喜欢构造精美的陷阱,那是因为他们不喜欢承担责任,自然需要大量的倒霉蛋;西方人最喜欢宣扬末日,那是因为责任大到要整个体系来承担了,他们绝望了,所以干脆大家一起完蛋吧,自有上帝指引造一艘诺亚方舟,来接引西方人。

      总而言之,西方人不喜欢承担责任,而且认为一切最终都得靠上帝。

      通宝推:fullerene,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天使与魔鬼(二)

      “兵马未动,教士先行”。大概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这一点基本上就是西方世界的写照。在那款微软著名的游戏“帝国时代”里,更是深刻地刻画了教士的险恶居心,新手对阵电脑时,看到成片的教士海,恐怕都得落下一点心里阴影。

      现实世界里,教士也的确担得起这个“恶名声”,历史上有多少传教士,放弃了一切个人荣辱和享受,冲向未知的远方。已经很难统计,究竟有多少这样的传教士默默消失在路途中或是某个未知角落。无论这些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这一点我们都应当给予应有的尊重,不过却也需要深入探寻,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些外表谦和的教士,信仰之力究竟来源于何处?

      也许我们早就知道西方崇尚的是性本恶,但是为什么要崇尚性本恶,以及这么做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或许很多人不了解,又或许很多人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我这里也给出我的一种解释,希望可以尽量还原一些社会的本来面目,西方人本质上和我们一样是人,但是他们的人生观的确离我们太远了(只是今天却越来越接近了)。

      如果把性本恶与我前文的罗马乌龟阵结合起来考虑,其实西方人的处事原则就开始展现出来龙去脉了。当一个人(社会)把他所有的弱点全部集中于一点,然后层层包裹起来,那么他无疑就会变得“刀枪不入”,坚韧异常。罗马社会在表面上是靠的是厚厚的城墙,实质上依靠的却是罗马公民权或称“罗马梦”。至强之处,即为至弱之“踵”。到了基督时代,这个“踵”进化了,于是我们看到了“真神”。

      从根源上考虑,一神论的信仰之力的来源可以用2个字来概括:极端。

      人生而中性,社会原生态也是中态,“中”其实是最接近我们真实世界的状态,但是中却是力量最小的形态,试问今天有多少人真的能够忍受平淡无奇,百年如一日的生活呢?

      此外,在西方世界里,无论是罗马时代的奴隶制,还是基督时代的异端惩戒,都使得对于人口的利用率相对东方来说要低效得多,比起西亚诸国也是远远不如,如果西方世界不能扭转这一劣势,他早就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

      当然我们知道,这并没有发生,使一切得以扭转的,就是性本恶的诞生,实质上这一论断和基督教是共生关系。由于人生而为“恶”,你就别再想过东方的“男耕女织”生活了,持续地劳作或“修炼”直到你趴下的那天吧。如果你的心累了怎么办?祈求“神”的保佑吧,把你一切的不满、失望、颓废、恐惧和怜悯都交付给“神”,走出告解室的那刻,一个全新的你就将诞生,天使或是魔鬼,那是别人对你的称呼,而对于你自己来说,只意味着一件事——“神”与你同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天使与魔鬼(一)

      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朦朦胧胧的想法:为什么只有外国才有天使和魔鬼,中国都是一帮“土得掉渣”的老头子神仙和杂七杂八的妖怪呢?(仙剑问世前,中国神话界找点偶像派真的好难哦)这种想法一直持续至今,不过视角却是彻底变了,现在最感兴趣的,已经不是天使和魔鬼的扮相,而是为什么西方世界会“出产”天使和魔鬼。

      再将时光回溯,又从我们已经比较熟悉的古罗马开始说起吧。古罗马人的统治艺术,总是从一座坚固的堡垒开始,然后定时劫掠四方,如果还有反抗,那就持续输送奴隶给罗马,如果反抗停止则就地建设。这些堡垒靠着强大的海军和罗马形成一种类似于蒲公英的架构:罗马是核心,海军是花茎,堡垒是茎末端小球,而罗马军团则是绚丽的花冠。当然,这与真正的蒲公英还差得远,或许叫乌龟阵更合适。

      罗马的这套“只有我打你,没有你打我”的乌龟大阵,的确行之有效,不过如果嫌“乌龟阵”太难听的话,东方倒有一门“神功”与此有着极高的契合度,其名曰:金钟罩铁布衫。就象东方这门功夫有个罩门一样,罗马也有其“阿喀琉斯之踵”,这个“踵”的名字就叫罗马,或者具体一点,就叫罗马公民权。中国人有句古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罗马可以成功控制“公民”的欲望,靠着各行省“放养”的奴隶来源和奴隶的超负荷劳动所得,它再持续个几百上千年根本不在话下。

      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先是罗马平民,后是同盟城邦,都不再有耐性去等待遥遥无期的“罗马梦”。上了“梦”这条贼船,想要来个“软着陆”谈何容易。于是罗马城顷刻之间告别了“永不陷落”的名号,再坚固的要塞,又怎么经得起内部的突破呢。当核心风雨飘摇,自然也就不再有罗马。而此时隐约回荡到耳边的,是那句著名的“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啊,如果罗马放养或是圈养的奴隶的生产效率再高那么一点点,或许“罗马梦”就不会消弭了。

      于是,新的生产关系来了,生产力重新又被生产关系管了,这是基督教合理性的极重之笔,同时,一个难以预料的结果出现了,罗马时代的蒲公英架构开始焕发了新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基督降临(四)

      当基督主宰了西方世界后,东西方文明就彻底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基督教治下的土地,开始出现两套税收体系,两套政治体制,并随后产生两套思想体系,出现了极度务实和极度务虚共存的状态,甚至不排除多数西方人都有人格分裂症(天使和魔鬼应运而生)。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东罗马帝国是个异数,所以暂时排除在体系之外,放到后面的章节再说。

      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的初期,他很好地履行了统一罗马人思想的任务,甚至开创了领主经济这一特殊经济形式。我们知道西方人非常喜欢修城堡,而且似乎特别喜欢修在犄角旮旯里。中国人对这种行为一般都不太理解,因为风景美则美矣,可在荒山野岭里修这么一座大“别墅”,未免太奢侈且不实用了吧。实际上这种城堡在西方世界里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前文说过,罗马帝国试图阻挡野蛮人的脚步靠修长城是极其不靠谱的行为,因为海域面积过大,野蛮人借助船只可以轻易突破封锁线,就算罗马修了长城,恐怕也就只是促使北欧海盗提早诞生而已。但是由于帝国已经大幅增加了自耕农,人口开始暴涨,土地的集约化使用又必不可少。于是统治者开始在交通要道和山林边缘(集约化农业都在平原)大量分封领主,这些领主拥有私人领地和军队,可以自制货币,自订领地内的一切规则。(实际上领主经济是在中世纪盛行的,这里不以史实方式表述,目的在于理顺这一名词的产生过程,毕竟历史充满了意外,而本文的重点是阐述社会的正常进程)

      显然这在东方是无法想象的事,八王之乱都已经让中国人闻之顿足,这么大封领主,怕不得“八十、八百王乱”了啊。西方人为什么不怕呢?因为西方人还有个教籍,对于西方人来说,没有国籍,无非少了一份可能的俸禄,而没了教籍,那可就相当于丧失了做人的资格,“人人得而诛之”了。因此,如果贸贸然反叛,或许凭着城堡的固守可以耗死朝廷的军队,但是,被剥夺了教籍后麻烦就大了,不仅领近的领主和新封的领主时刻过来抢掠,更要命的是手下人也可能哪天就切了你的脑袋去向“主”述职了。所以西方人大体不用过分为领主的反叛而发愁,而领主们则很好地履行了守边的职责,一旦边患增加,朝廷无非多封几个领主,自有一票强人拿钱去凶险之地修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将“野蛮人”悉数掳为奴隶,过一过国王的瘾。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领主们一边向君主效忠,一边又要向教皇效忠,上交的税收也分成了两部分,这样就造成了权利的分割。世俗的王权因为“国运”(外族入侵,天灾,内乱等等)的关系,很容易衰落,而教权由于很符合统治者“维稳”的需要,因此可以长盛不衰。这一点也可看出东西方社会的不同,东方在王权衰落的五代十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数度进行灭佛运动,彻底断绝了佛教入主东方的尝试。也因此,西方走上了王权教权相互斗争又相互依托的两套政治经济体制并存的道路,而东方是王权一家独大却又逃不脱周期率的迷局。

      不过,东方的事不再深入表述,这里重点讲西方,接下来再谈两套思想体系以及天使与魔鬼的故事吧。

      通宝推:再闻鸡起舞,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一段很有启发

        中国在基督教以前的历史和欧洲大同小异,但是在唐宋元明清就在体制上异途,更早的确立了君主专制,但是在在对人民和贵族的精神控制上与欧洲比不是一个层次。

        • 家园 我想异处还是很大的

          中国从来没有过真正的奴隶制经济,夏商周不是,春秋战国更不是。

          • 家园 还是有的吧

            只是因为奴隶的来源比较少,自耕农和附庸更加多一点。其实罗马开始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奴隶。

      • 家园 罗马时代就已经有大量守边的领主了吗?

        莱茵河西岸留下的的罗马城堡是不是就是当时的领主留下的?

        • 家园 法兰克人当年的传统好像挺变态的

          老子死了,没有长子继承权,几个儿子就把地一分,结果几个儿子之间还得不断打仗,最后有个儿子总算统一了国家,可那时候他也成老子快死了,而且还有几个儿子,他一死他的几个儿子又把地一分……

          法兰克王国第一个国王(也被认为是法国的第一个国王)Clovis一世打了多年仗,建立了墨洛温王朝,死了把领土分给四个儿子,结果又打了多年的仗,四兄弟里的Clotaire一世统一了老爸的领土(兄弟之间互相杀,还要杀兄弟的儿子,连情妇也用上帮忙),然后再次把领土分给自己的四个儿子。然后又要打仗统一。Clotaire二世总算又成功统一了,他有俩儿子,一个死得早,总算不用再分家了。后来的卡洛林王朝也还是有这传统,老是有老子死了儿子分家的纠纷,最后法兰克王国终于再也统一不起来,变成了一些零零碎碎的地方。

          • 家园 比较不成熟的民族

            都是如此吧?

            蒙古人的继承也很让人头痛,几个儿子、兄弟总是要干来干去的。

            • 家园 其他人干来干去是还没有上位的时候吧

              没有储君,有几个可能的继承者,于是没上位之前大家干来干去,但是不管怎么说,最后还是只有一个继承者。至少大家有这么个观念,老王的位置是一个位置,最后正常地应该是由一个新王来坐。当然有可能俩人互不服气,最后谁都没办法谁,造成事实上的分裂。但这是不正常的。

              法兰克人的变态之处是认为老王死了,领土和其他家财一样,得几个儿子一起分,分了才是正常的,不分是不正常的,违反道德的。先分了,大家都当上各自名正言顺的国王,然后才互相干来干去。

              • 家园 只要农民不起来造反,怎么打都不怕的

                西方人搞到最后就是玩骑士决斗的过家家,实际上对经济损伤不大,贵族本来就需要控制数量,多决斗死几个,剩下的才有的分,这点实在不成器,人家从来只信奉抢和不劳而获,这是东西方最大的区别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