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卫国战争中苏联航空兵的战斗使用(上) -- 忘情

共:💬32 🌺9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卫国战争中苏联航空兵的战斗使用(上)

    在苏联卫国战争第一阶段,尤其是战争初期,苏联空军损失巨大,各级指挥员缺乏计划和实施大规模空中战役的经验。苏联空军是在异常不利的条件下作战的。

    战争初期的实践证明,鉴于航空兵数量有限,战争初期将航空兵区分为方面军航空兵和集团军航空兵(后者的比重达55~60%)的方法是不正确的。各方面军空军司令员都未能将有限的航空兵集中使用于主要方向,而是将有限的力量分散在方面军所有地段上。所以尽管这一时期德军的防御阵地是基点式的,仅在不大的纵深内构筑了支撑点,但苏联空军在宽大正面上支援陆军突破敌防御时效果却很差。这一时期,苏联航空兵参加突破敌防御主要是实施短促的航空火力准备,之后便实际上停止了对敌攻击,或者仅限于以小机群(中队、六机编队、大队)在没有歼击机掩护的情况下偶尔进行突击。

    苏联空军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在筹划莫斯科城下的反攻作战时,航空兵的战役指挥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第一次在方面军一级指挥范围内制订了航空兵作战计划,集中使用航空兵。鉴于西方面军在反攻中起主要作用,苏联空军将莫斯科地区航空兵总数的90%,计1000余架飞机用于支援该方面军的行动。西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大将把归他指挥的75%的航空兵集中在方面军右翼,用来对付最强大的德军集团。

    反攻发起前,在距前线15~30公里的地方分别为歼击机和强击机修建了设伏机场和中继机场,从而缩短了实施突击的时间间隔。反攻中航空兵的任务是按天甚至是按每次出动规定的,战役的每一天都制订了计划表,按地点和时间协调了陆军和航空兵的任务。在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指挥所里,航空兵师的代表和方面军空军司令部的代表,他们负责转达要求派航空兵的申请和向各自的司令部通报地面和空中情况。

    地面反攻开始后,苏联航空兵在各突破地段实施了15分钟的短促航空火力准备。随后,轰炸航空兵和强击航空兵转而攻击德军预备队和第二梯队。西方面军右翼部队在航空兵支援下突破了德军防御,7天向西推进了20至60公里,为从北面迂回德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创造了条件。

    从1941年12月6日至16日,苏联空军为了支援三个方面军反攻共出动了6950架次,有半数用以对敌地面部队实施突击。 其中在西方面军右翼共出动飞机3600余架次,而在西方面军左翼仅出动100余架次。

    1942年,由于飞机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苏联空军航空兵的组织体制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1942年5月5日国防人民委员部的命令,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编成内的战斗航空兵撤消了。命令指出:“为了增强航空兵的突击力和顺利地运用密集突击的方法,决定将西方面军的航空兵合并成统一的空军集团军,并命名为空军第1集团军”。

    在卫国战争中,苏军共组建了17个方面军空军集团军和一个远程航空兵空军集团军。方面军空军集团军的战斗编成是不固定的,其编成内有歼击航空兵、强击航空兵和轰炸航空兵的师和军,以及独立的航空兵专业部队。每个方面军通常都有一个空军集团军,作战时再以最高统帅部预备队航空兵予以加强。1942年~1943年期间,空军集团军拥有飞机200~1000架,在1944~1945年期间,增加到约1500架,而在某些战役中(在得到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空军兵团加强时)达2500~3000架。

    在战争第二阶段,苏联航空兵在进攻战役中的新的使用样式----航空兵进攻得到了普遍推广。经国防人民委员批准于1942年11月9日颁布的《苏军步兵战斗条令》正式使用了“航空兵进攻”这一概念。

    航空兵进攻的实质在于不间断地支援陆军在进攻战役全纵深内的行动。航空兵进攻分为两个阶段:冲击的航空火力准备时期;步兵与坦克冲击和在敌防御纵深内作战时的航空火力支援时期。实施冲击的航空火力准备的目的是削弱敌人防御,并为步兵和坦克转入冲击提供条件。航空火力准备开始的时间根据情况决定,实施航空火力准备时,航空兵以庞大兵力进行密集突击,直到步兵发起冲击结束。航空火力准备有时也在坦克集团军或方面军第二梯队投入交战时,以及在突破战役纵深内敌人的中间防御地区时进行。在突破敌人筑垒地域和坚固筑垒阵地时,航空火力准备分为预先的航空火力准备和直接的航空火力准备两种。航空火力支援是以航空兵压制阻碍进攻军队前进的敌军及其火器。

    最初,航空兵进攻只包括航空兵在突击敌主要防御地带时的行动,也就是说只限于在战术范围内实施。自1943年夏库尔斯克反攻起,航空兵进攻开始在集团军和方面军战役的全纵深内实施,因而具有了战役规模。

    航空兵的进攻大大提高了火力杀伤敌人的效果。此外,航空兵在整个战役期间保证了对方面军主要集团的掩护,使其免遭敌人的空中突击。

    德军防御的性质、战役准备时间的长短和方面军空军集团军的战斗实力,对航空火力准备的实施程序和持续时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1943年夏季开始,苏军必须突破敌具有完整的堑壕、交通壕、防御工事和障碍物体系的预有准备的、成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体系。因此,突破防御前需进行猛烈的航空火力准备。

    航空兵进攻通常都伴随着战役制空权的激烈争夺。随着苏联军事工业完成动员,以及得到盟国大量物资援助后,双方航空兵集团的兵力对比有利于苏联航空兵。例如,斯大林格勒反攻开始时的航空兵兵力对比为1.2:1,库尔斯克战役中大约为3:1。方面军空军集团军为夺取战役制空权而出动的架次,约占战役总架次的35~45%。

    战争第二阶段,为了使航空兵的指挥靠近战场,设立了空军集团军辅助指挥所,配置在方面军司令员的指挥所附近,距前沿7~8公里。歼击航空兵军和强击航空兵军的指挥所则与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司令员的观察所配置在一起,距前沿2~3公里。在军指挥所里有携带通信器材的引导军官组。在主要突击方向上,航空兵代表一直派到步兵师。

    组织航空兵与炮兵和坦克的协同问题,是对军队实施航空火力支援(护送)过程最复杂的问题。凡有坦克行动的地方,就不会有明确标志的战线,布板和发烟罐都不能使用。因此只能按地点和时间详细地组织协同。军队位置用信号弹以及坦克、自行火炮炮塔上设置的专门识别记号来标示,引导飞机飞向地面目标则用无线电来实施。

    苏联空军在库尔斯克反攻中首次充分地实施了航空兵进攻。它从强大的航空火力准备开始,然后轰炸机和强击机立即转入航空火力支援。随着德军的退却,苏军开始追击,直到战役结束。在突破过程中,由于提高了指挥系统的效率和更准确地组织了协同动作,敌近距离内的目标和最重要目标,即妨碍苏军扩大突破口的坦克和炮兵都遭到航空兵的突击。快速兵团进入交战后,空军集中力量压制敌纵深内的防坦克配系,封锁战斗行动地域,阻止敌预备队开进。与此同时,苏联航空兵同德军预备队也进行了积极的斗争。为压制德军航空兵,还对德军机场进行了突击。

    随着战斗经验的积累和飞行员技能的提高,航空兵的作战效果也日益提高。突破敌防御中提高航空兵战斗使用效果的主要方向是:坚决在突破地段集中使用航空兵;改进指挥系统;提高飞机的战斗能力;增加航空兵的攻击目标并对其进行不间断的突击。于是下述趋势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了:航空兵进攻的规模日益扩大;对敌防御的全纵深实施突击;广泛地结合使用航空兵的各种作战方法(密集突击、集中突击轮番突击);详细协调火力杀伤敌人时航空兵、炮兵和坦克的行动。

    (未完,待续)

    忘情:【原创】卫国战争中苏联航空兵的战斗使用(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卫国战争中苏联航空兵的战斗使用(下)

      忘情:【原创】卫国战争中苏联航空兵的战斗使用(上)

      到了战争第三阶段,苏军必须突破敌具有完整的火力和工事配系的更加坚固的防御。航空兵在突破这种防御时的作用不断提高。在这一阶段的所有战役中,各方面军在进攻准备期间都建立了强大的航空兵集团,其数量和质量都数倍于当面的德军航空兵集团。战争第一阶段,在主要方向上进攻的方面军300~400架飞机,第二阶段有650架~1000架飞机,第三阶段有1800~2500架飞机,而在一些重大战役中则达到3000多架飞机。数量上的对比有利于苏联空军,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地区为3.7:1,在柏林战争中为4:1。

      由此可见,战争结束阶段空军集团军的飞机比战争第一阶段的空军集团军(方面军空军)多5~7倍。其中轰炸航空兵和强击航空兵所占的比重与第一阶段相比,从41.4%提高到55.3%。同时,投弹密度也有提高。1943年对目标的投弹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20吨,1944年为60~80吨,1945年为100多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空军在突破敌防御时的火力。

      制订航空兵战斗行动计划也越来越具体和详细。坚决集中使用空军的原则在卫国战争第三阶段的所有战役中都得到贯彻。在1944年的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中,空军第2集团军司令员派出其全部飞机的88%用于支援和掩护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两个突击集群。在柏林战役中,为了在白俄斯第1方面军方向上执行同一任务,空军第16集团军派出了90%以上的飞机。其中为粉碎最重要的敌军集团使用了350~500架飞机。

      直接航空兵火力准备不仅在战役开始前实施,有时也在战役过程中,即在坦克集团军或方面军第二梯队进入交战前,突破战役纵深内敌中间防御地带时实施。

      随着方面军空军集团军战斗编成的扩大和战斗能力的增长,在第三阶段的历次战役中,航空兵普遍开始采用对敌整个防御战术地幅内的各种目标同时实施不间断的攻击的方法。在航空兵火力支援阶段,强击机在白昼时间内始终在战场上空,顺利地以中队到团为单位进行作战。与此同时,轰炸航空兵以整个师(军)的兵力对敌支撑点、抵抗枢纽部、预备队和其他目标实施集中突击。轰炸机的突击都安排在方面军地面军队开始冲击这些目标之前。

      在突破筑垒地域时(维堡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以及其他战役),除直接航空火力准备外,还实施了预先航空火力准备。

      在战争第三阶段,夜航轰炸机使用得更广泛了。在夜间轰炸之后,还要在苏军地面部队发起进攻之前对敌军实施集中突击或密集突击。例如,在柏林战役中,在白俄罗斯方面军的主要突击方向上,冲击的航空火力准备就是由空军第16和第18集团军的夜航轰炸机进行的,它们从1945年4月16日4:30至6时共出动了800余架次。拂晓后,又对敌主要防御地带的最后两道堑壕和炮兵阵地进行了密集突击和集中突击。在一个小时内,有近650架强击机在约300架歼击机的掩护下执行了这一任务。结果,敌防御遭到我炮兵、坦克、强击航空兵和轰炸航空兵不间断的攻击。

      为了增强兵力和完成突破,通常是将坦克集团军、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在大量航空兵的掩护下投入交战。坦克集团军被迫在“狭窄的走廊”作战,无法实施机动。它们是敌突击的主要目标,因而十分需要可靠的空中掩护和支援。在坦克集团军进入交战时,航空兵最重要的任务是制止敌轰炸我坦克,压制坦克集团军前进道路上的敌防坦克兵器和支撑点,保障翼侧安全。

      为了最有效地使用航空兵支援坦克集团军,苏联空军制订了详细的协同动作计划。计划通常按地区、目标和任务协调空军集团军和坦克集团军在1~2日内的行动;规定协同动作的方法:规定召唤航空兵和赋予其任务的方法;规定相互识别和指示目标的信号;规定航空兵兵团一昼夜的出动强度;规定调制密码地图和统一的通话表;规定派出引导军官,拨出指示目标和相互识别用的器材。能否顺利突破敌防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敌防御,特别是对敌炮兵火力配系了解的程度。为此,侦察机在80公里的纵深内进行了垂直照相。同时,对战场上的目标、交通线、敌航空兵驻地、坦克兵团及部队的行进路线进行了周密的目视侦察。

      这些情报资料都标在地面军队和航空兵的大比例地图上,突破地带内的所有目标都标出来并进行编号,同时还制作了带有敌防御编成的地形模型。指挥人员亲临前沿,在现地详细熟悉情况。此外,还普遍在图上和利用地形模型举行了推演,举行了航空兵团和师的飞行演习以及靶场练习。轰炸航空兵掌握了俯冲投弹法;强击航空兵从保证不间断地予敌人以火力杀伤的要求出发,编组自己的战斗队形。

      尽管苏联航空兵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就夺得了战略制空权,并在战争第三阶段的历次重要战役中一直保持了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但在突破敌防御时激烈的空战仍然不能避免。根据情况,航空兵对敌机场进行了突击,对敌高射炮兵进行了压制。歼击航空兵完善了诸如机场值班、伏击、空中巡逻或空中值班、直接护送和掩护轰炸机和强击机等到战斗行动方法。普遍采用了游猎行动和对敌机场上航空兵进行封锁的战术。

      战争后期,苏联空军和陆军在组织协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航空兵标示已方军队的工作首先就纳入了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指挥员和司令的职责范围。对航空兵的指挥是用无线电和通信飞机实施的。为了指示目标和引导飞机常常使用装在坦克上的无线电台。在许多进攻战役中,例如柏林战役、布拉格战役,开始使用无线电中继线路建立各指挥所之间的通信联系,用雷达来探测敌机和进行导航。由于新技术器的普及以及在陆军军、师和先遣部队中驻有航空兵代表和携带通信器材的引导军官,因而提高了对航空兵战斗行动指挥的可靠性和效率,并有可能更好地协调航空兵和陆军之间的协同问题,迅速向需要的方向机动兵力。

      战争经验表明,在进攻战役中突破敌防御时,苏联航空兵战斗行动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是:集中庞大的航空兵力并密集使用于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夺取战术和战役制空权;集中指挥。

      卫国战争中,苏联空军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第一,不管在战役准备阶段还是在战役过程中,都要组织航空兵各兵种参加空中侦察;进行空中侦察是空军的基本任务之一。在情况瞬息万变的进攻战役中,空中侦察往往是在短时间内获得可靠情报的唯一手段。战役侦察最大纵深可达500公里。改进空中照相的方式方法,其中包括全景照相法和倾斜照相法;

      第二,提高航空火力准备时的火力密度,扩大航空火力准备的纵深;对紧靠前沿地区实施航空兵突击,以便地面军队能迅速利用突击效果;增强保障方面军和集团军快速集群进入交战的航空兵力突击;封锁机场,阻止敌预备队开进;

      第三,对地面军队实施灵活而不间断的支援,同地面军队,特别是炮兵和坦克保持密切的协同;

      第四,使航空兵指挥所靠近前沿,将其配置在诸兵种合成兵团指挥所附近;扩大派驻地面军队的航空兵代表的权限,改进地面军队和航空兵相互识别和目标指示系统,广泛使用无线电技术器材来指挥和引导航空兵飞向空中目标和地面目标。

      通宝推:silencsrv,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好贴必须顶一下!
      • 家园 经验

        卫国战争使苏联真正成长为一个军事大国.特别是战争经验,国民动员,这个东西的价值难以估量

      • 家园 忘情婚后帖子明显减少,O(∩_∩)O哈哈~,

      • 家园 此文不知所云

        难得有人讨论红色空军,进来看了看,不知道LZ想讨论和说明什么。

        “苏联空军在宽大正面上支援陆军突破敌防御时效果却很差”

        难道红色空军不想这样吗?问题是在41年依靠I-153、I-16?Lagg3-4、Mig-3能夺取战场制空权吗?没有制空权你还“将有限的航空兵集中使用于主要方向”,那是不是去找死啊,或者是觉得给Me-109送的菜还不够多?有什么样的武器打什么样的仗,在当时的条件下小机群利用广阔的战线从德国空军的空隙中渗透进行小群多路的攻击是唯一可行而且有效的方法,实际上到了二战后期德国空军在失去制空权后对地战术支援也被迫采取了同样的方法,看看德军的回忆录即就知道德国人的地面部队有多痛恨低空轰炸的红色空军了。

        “双方航空兵集团的兵力对比有利于苏联航空兵。”这个完全不是兵力的问题,41年红色空军的数量就少吗?斯大林格勒战役时期红色空军第一次拥有了在其战术空域(3000M以下)性能可以和Me-109匹敌的La-5,加上Yak-1,Lagg-3后期型号的大量装备,红色空军才能和德国空军争夺制空权,著名的库班空战也是由于红色空军装备了大量La-5、P-39才获取胜利的,更不用说库尔斯克上空的La-5Fn。

        “苏联空军在库尔斯克反攻中首次充分地实施了航空兵进攻。”波克雷实金同志都要哭了,人家41年开Mig-3的时候就挂炸弹轰炸德军了,不知道这算不算航空兵进攻。更不要说41年开着TB-3去轰炸德军一个都没返航的红色空军战士了。

        “广泛地结合使用航空兵的各种作战方法(密集突击、集中突击轮番突击)”这能叫作战方法吗或者说红色空军以及别的国家的空军用过别的作战方法吗?

        既然是讨论红色空军的战斗使用就应该讨论红色空军的指导思想,即以对地支援为主,以战术支援为主并加入对具体战术的讨论,你要讨论的空军不是陆军。整篇文章看不到讨论红色空军的指导思想,看不到飞机设计人员为了满足这种思想设计的优秀飞机,看不到轰炸机如Pe-2、攻击机如Il-2,战斗机如La5、La-7、Yak3、Yak9看不到著名的库班阶梯。我觉得LZ把文章的名字改为。。。。。。,我都不知道改为什么会合适了。

        • 家园 纸上谈兵嘛,就是个乐趣

          其实就是侃侃大山而已,没那么严肃,要不您也写一篇?

        • 家园 对文章不做评论,只对这一段:

          “苏联空军在库尔斯克反攻中首次充分地实施了航空兵进攻。”波克雷实金同志都要哭了,人家41年开Mig-3的时候就挂炸弹轰炸德军了,不知道这算不算航空兵进攻。更不要说41年开着TB-3去轰炸德军一个都没返航的红色空军战士了。

          • 家园 不知道什么样的航空兵进攻算是充分的

            更不知道什么样的LZ认为什么样的进攻算是航空兵的进攻。

            • 家园 说以前没有“充分的”进攻就是以前没有进攻?

              “苏联空军在库尔斯克反攻中首次充分地实施了航空兵进攻。”波克雷实金同志都要哭了,人家41年开Mig-3的时候就挂炸弹轰炸德军了,不知道这算不算航空兵进攻。更不要说41年开着TB-3去轰炸德军一个都没返航的红色空军战士了。

              • 家园 我不纠缠文字,我没那么无聊。

                最后回复一下,红色空军一直在进攻,当然也在防御,这个我不同意库尔斯克是首次充分的航空兵进攻,什么算是充分?夺取完全或是没有被敌人夺取战场制空权算充分吗,空军支援下的战役胜利了算充分,失败了就不算充分?我认为红色空军的进攻从开战那一天起就很充分,连I-153这样的飞机都挂火箭弹和炸弹搞对地支援,连Mig-3这样的飞机都下低空,连试飞员都组成专门的飞行团参战。LS你不阐明自己的观点似乎是想要纠缠文字,我不纠缠文字,我没那么无聊。

    • 家园 从苏联小说中看到,到莫斯科战役时苏联飞机上还没有电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