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陈年旧事】 挤车子 -- GraceUSA

共:💬80 🌺1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陈年旧事】 挤车子

    今天下班回来的时候,公车脱班,造成车内乘客猛增,略显拥挤;车子停靠接下来几站时,等车的人一看车内的状况,便放弃登车,决定等下一班。其实,绝对有余地容下更多的乘客,按以前在上海乘车的标准来衡量的话,可以说,车子里一点都不拥挤

    于是,想起曾经挤车子的岁月。

    用“挤”字,真的没能完全表达出那激烈的程度;遗憾的是我想不出更恰当的汉字来描述。

    小时侯,晕车,所以特别讨厌坐车子。出行的话要么“11路”要么脚踏车。不得已乘公交,跟生病似的。

    真正体验挤车,是上大学以后。

    公交车在起点站一般比较有秩序,但这种秩序只限于排队等座位的人。那些没有耐心排队的人怎么上车?凭本事,不是别的,就是能挤会挤敢挤!

    通常的情景是这样的:车子进站,先在排队的地方停下来;前门和中门打开,维持秩序的老伯伯放排队的人上车; 他们知道每辆车有多少座位,数到了,用手一拦,被截住的只好等下一辆。车门关上,司机将车徐徐开出十余米,那些没有排“坐”队的人早已等在那边,而且个个都已做好战斗准备,车子一停,立刻蜂拥而上!有经验的会贴着车身站着,然后从车门的两侧往当中挤;那些在车门正前方往上涌的肯定是没经验的。如果身高马大体力超凡,这种方法未尝不可;但普通人采取这个战术会失策,两边的人一使劲就把你挤出来了。

    有人会问,座位没有了,还有什么可挤的?慢慢上不就得啦!

    事情没那么简单。一是先挤上车可以抢到一个有利的站位,整个路途将不再受挤压之苦;二是谦让不挤的话什么时候到达目的地就难说啦!

    车内拥挤的状况经常导致吵架事件发生。相骂起来那个“爽”啊,那股“喷薄不息”的能量和那种“登峰造极”的语言“创造力”真是让人叫绝,现在回想起来,还常常让我“忍俊不止”呢。

    要下车,除非是终点站,否则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如果你笃悠悠站在里面,车进站了才想起来下车,那你一定挤不下去的。常在车上见外地人犯这个错误。

    外地人在上海乘车遭遇的另一困难是“调头车”和“大站车”。这两种车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比较多。“调头车”是指那种不开到终点站,在当中的某一站调转车头往回开的;“大站车”则是所谓的大站停小站不停的车子。这两种车是调度员临时决定的,所以不会有告示,车子进站时卖票员一边敲车身一边喊:调头车,调头车…… 老乘客还好,一听就明白;难为了那些不常乘这个线路的人和外地人,常见他们一脸茫然地跟着车子跑,问也问不清楚……

    平时只有周末才受挤车之苦,毕业实习的时候那叫真受罪!每天换三部车子去上班,路上至少三小时!是冬季,天朦朦亮就爬起来,一路小跑赶到车站,等车的人不说是人山人海但也是黑压压一片。好在挤车的时候有男生协助并保护,我们自己不需太用力,男生会在后面使劲推!上车后为了避免前胸帖后背的尴尬状况,我们女生站里面,男生守外围…… 那时的上海没有地铁,少有出租车,更没有私家车。公交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一千多万人口的大城市,不挤才怪呢。

    到了美国才体会到上海公交线路的发达和便利

    刚来的时候也乘过公交,半小时来一辆,等死人;

    路面那么好,司机却慢悠悠地开,急死人;

    乘客少得可怜,上来一位,眼神猥琐,吓死人;

    周末想出门,没公交车,气死人。

    于是,怀念起挤车的日子。

    关键词(Tags): #公车 往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