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接着是侃侃陈庆之 (八) -- xinxide

共:💬23 🌺5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接着是侃侃陈庆之 (八)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陈庆之 (一)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陈庆之 (二)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陈庆之 (三)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陈庆之 (四)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陈庆之 (五)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陈庆之 (六)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陈庆之 (七)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陈庆之 (八)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陈庆之(九)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陈庆之(十)

    其实

    如果非要强调说这一战是陈庆之正面以7000击败了三十万的北魏军

    未免稍微有些牵强

    毕竟不是面对面的冲锋

    而是陈将军利用三十万敌人的合围漏洞打了个漂亮的时间差

    优先消灭了躲在坚固城堡中的七万敌人

    然后依仗坚固的阵地开始筹划对剩余二十余万敌军的战役

    但即使如此

    能以十分之一的兵力击败躲在坚固城堡中以逸待劳的精锐敌军

    也足够惊世骇俗的了

    哪位将军一辈子能打出这么一仗

    都足够自己骄傲一辈子

    可对于陈庆之而言

    这不过是他击败剩余二十余万敌人的“开胃菜”而已

    在讲述“正餐”之战前

    我要讲点题外的插曲

    上文书说到陈庆之的白袍军一鼓作气拿下了荥阳城

    这听起来很振奋很解气是不是?

    不要搞错

    那是用鲜血和人命堆出来的战绩

    攻入荥阳城后 一群大兵们抱着逝去的袍泽嚎啕大哭

    几百人围住了元颢的行营要求报仇雪恨

    怎么回事?

    原来荥阳城的守将杨昱和一干人等被生擒活捉

    正在元颢行营中上演当年习以为常的政治戏码——招降!

    元颢正深情款款地凝视着杨昱说:“小杨,你就从了我吧!”

    结果就被一帮南梁兵的嚎啕大哭吓了个魂飞魄散

    “陈、陈将军,他们这是怎么回事啊?

    一帮大老爷们哭成这样,成何体统呐?

    还说什么?要杀小杨 我CAO 你们有没有搞错啊

    一统中原什么最重要? 统战工作最重要 你们把小杨咔嚓掉了你们痛快了

    我以后还有什么面子去招降纳叛啊 让我怎么开展统战工作呢?

    不行 军事上你说了算 生活上我说了算 你们想动小杨的脑袋 先问问我的脑袋~~~”

    虽然元颢摆出一副皇帝模样吓唬陈庆之

    虽然陈庆之或许心里也明白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军心难为啊

    这帮大兵们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他们只知道袍泽的情义 只知道血债血偿

    于是 估计在陈庆之的默许下 大兵们一瞪眼元颢也只好绥了

    自杨昱以下将领三十七人 均被开膛破肚噬心啖肝 方才一解众军人心头之恨……

    讲这些血腥的事情是不想给大家添堵

    只是想大家思索

    战争,凶器也!

    战争之初或许会有许多冠冕堂皇的口号

    但一旦打起来 就没所谓什么正义不正义之说了

    就只有单纯的两个字:“生”或“死”

    一个人的生或死!

    一个国家的生或死!

    一个种族的生或死!

    请勿轻言兵 除非战之能胜!

    因为

    生者始终会比死者“更正义”些~~~

    不多久 外围的北魏援军就开始陆续集结包围了荥阳城

    虽然元天穆很遗憾没能包了陈庆之的饺子

    但鉴于敌我人数差距那么大 因此也没太把敌人放在心上

    令元天穆惊讶的是陈庆之并没有选择固守

    而是出乎魏军意料地率领三千骑兵背城迎战魏军

    当然我们不能把“背城而战”就简单地理解为白袍军背靠着城墙、脸冲着二十万敌人傻冲过去

    要真是这样也不用废话了

    肯定全部完蛋

    就算这三千人一水儿的机关枪冲锋枪的配置

    也完蛋

    陈庆之的背城而战不是那么简单的

    而是主动出城寻找战机

    发挥骑兵的机动性特点

    伺机攻击敌人薄弱的地方

    当然对于北魏军而言陈庆之主动出城也许很出乎意料

    但对于我们这些已经习惯白袍将军战法的人而言

    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7000对二十万

    耗都能把你耗死

    (更何况攻城之后死伤挺重 就连七千都不够了 要么就只能凑三千人出城迎战呢)

    所以死守城墙等于死路一条

    不如利用敌人配合的间隙

    利用敌人对白袍军畏惧的心理(或对白袍军人少的轻视心态)?

    利用骑兵高机动的优势 ?

    利用陈将军一眼看破敌阵弱点的天赋 ?

    等等等等

    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

    当年霸王破釜沉舟一战名扬天下

    而今天陈庆之以3000骑兵对二十万北魏军

    实在令我孤陋的智慧无法想象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旷世对决!

    汉尼拔在坎尼战役中也只是面对倍于自己的敌人

    且汉尼拔当时的骑兵的数量和战斗力还远胜于罗马军团

    而陈庆之所在的时代是一个北人善骑南人善舟的时代

    北魏的军队主力是游牧民族鲜卑族(虽然汉化了 但虎威犹在啊)

    其骑兵的战力自然颇为可观

    如果是在水面上南军还可以利用舟船便利的条件与北军抗衡获胜

    而在陆地上的正面作战一向都是北魏稳占上风

    更何况这一次决战两军在数量上有决定性的差距

    数量 数量 这个东西太可怕了

    一个人打一百个的“百人敌”那是武侠小说中的神话故事

    一个人再能打 他打两三个 四五个都还有可能

    但要同时打二十个 人基本上99.9%会被乱拳打死

    陈庆之偏偏就创造了神话

    在他的白袍军面前

    南人不善骑的譏言成为了笑话

    人数的差距优势也变得不是那么绝对

    这场野战就是一段神话的创造过程

    是役

    陈庆之以三千骑兵大破元天穆麾下将近十五万军队

    此外还要加上将近三万人的骑兵队

    这可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啊

    最精锐的骑兵

    比北魏骑兵还要精锐的“纯天然绿色产品”

    不知道是不是陈庆之伺机搞了什么说服类的谍报活动

    因为敌人的骑兵将领鲁安甚至就在战阵上乞求投降

    而两军交战的最后结果是元天穆和尔朱荣的弟弟尔朱兆仅以单骑逃生(逃去了虎牢关)

    此次战役结束后 陈庆之收缴的军备物资牛马谷帛都不可胜计

    此后陈庆之继续进赴虎牢 镇守虎牢关的尔朱世隆干脆吓得根本不敢与之交战就弃关逃走了

    由于缺少史料记载

    恕我不能描述陈庆之此战的细节

    我仅能做些个人的推断:

    从战术上看

    陈庆之应该是利用骑兵的高机动优势和敌人并非合军一处的漏洞

    倚靠反复的运动来撕开敌人的缺口 创造小范围内的兵力优势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从战略上看

    陈庆之应该是利用北魏军对自己威名的胆怯心理 大胆实施间谍活动令部分敌人出现阵前倒戈的关键举措

    最后应该是北魏高层比较配合

    胆小怕死阵前脱逃(类似于大流士 这一点没有史书记载 纯粹个人猜测)

    北魏军士兵也因为长期内乱和对陈庆之过往战绩的畏惧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很容易溃逃

    这许许多多的因素(包括我没有想到的因素)配合在一起

    才令白袍将军陈庆之的战法得以淋漓尽致的施展

    取得3000败二十万的不世神话战绩

    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1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得宝必回,太祖点评过得名将啊

      3000破二十万应该是一个非常离奇曲折的过程,恨不得传过去看看

    • 家园 时间差?!

      时间差,努尔哈赤的成名之战——萨尔浒也不过如此

      • 家园 萨尔浒双方兵力比没这个悬殊

        6万对10万,战史上这种比例的仗不少。而陈庆之的3000对20万,兵力比可高多了

        • 家园 所以陈庆之确实很牛

          这点是毫无疑议的。

          我提到萨尔浒的意思也是想说,萨尔浒是努尔哈赤最得意的战绩之一(或者没有之一),但是比起陈庆之还要差一些。而努尔哈赤的统率值应该算在一流里了吧。由此可以推论陈庆之当为超一流选手,也许与孙武、韩信、李靖等人比肩。

          哈。

      • 家园 蒙古人有逃跑的艺术,别人是打赢,蒙古人还能逃跑赢!

        回马箭!!

    • 家园 游牧民族的骑兵未必天然打仗厉害,单个人骑马射箭不错,但是

      没有适当的训练不能很好结成阵型,这样人多反而是坏事。

      骑兵最厉害的女真人,其实不是纯粹的游牧民族,反而更像渔猎民族,而且他们的打猎是集体打猎,这才练就出满万无人敌的马队。

      蒙古人处于分散游牧的状态时不一样被其他人打得满头包。成吉思汗统一后的怯薛制度对蒙古军队战斗力的强化至关重要。

      • 家园 女真军最厉害的不是骑兵

        无论是金军还是清军,战马的作用好像都是快速运动,最后的会战,经常是下马作战,靠步兵阵列的严整取胜的。

        宋朝名将吴玠评价金军的作战能力,就把坚忍持久纪律严明作为金军最大优势的;成吉思汗改造后的蒙古军也有这个特点。而传统的游牧民族军队,其实和司马迁说的那样“不羞遁走”,主要靠抄掠游击,很少会和对手主力军搞激烈的正面对抗。

        • 家园 你忘了铁浮图了么?

          郾城之战,岳爷部队用麻扎刀、大斧砍掉的可是兀术的最精锐。

          • 家园 铁浮图是什么东西有争论

            浮图是塔,铁浮图是说身披重甲如铁塔——问题是究竟是骑兵还是步兵不清楚。而且铁浮图和拐子马一起出现,有人认为是重甲骑兵,有人认为是中央重甲步兵加两翼骑兵。

            • 家园 字面意义上“铁浮图”自然可这么解释,但是

              我已经提到了郾城之战。

              “今月初八日,探得有番贼酋首四太子、龙虎、盖天大王、韩将军亲领马军一万五千余骑,例各鲜明衣甲,取径路,离郾城县北二十余里”

              见《鄂国金佗稡编》卷16

              郾城之战后,高宗在答复岳飞捷奏的第二份手诏中也说:“览卿奏,八日之战,虏以精骑冲坚,自谓奇计。卿遣背嵬、游奕迎破贼锋,戕其酋领,实为隽功。”

              从史料看,郾城之战,金军的主力的是骑兵并无可疑。当然,岳珂《金佗》在这段记载中犯了很多严重错误,如将铁浮图和拐子马混为一谈,抄袭了汪若海的“皮索相连”等,这些都被后人说的很透了(可参见邓先生的《关于拐子马等问题的考释》)不过这不是讨论的要点,我认为你对金人的作战方式还是没有深入理解。“金人有四长四长,曰骑兵,曰坚忍,曰重甲,曰弓矢”,你可以查查这话出自何人。

              • 家园 吴玠的这段话很可以分析下

                吴玠说(大意,原文记不清了,意思记得):宋军和西夏军作战,双方进退数次,半日之内胜负可分;金军作战,则能反复冲击,相持数日,且金军纪律森严,胜不乱追,败不溃散。但是这种作战风格,应该说并不是骑兵或者步兵独具的,而是军队整体作战的风格。

                金军的四大优势中,骑兵的优势在于战术机动性较好,选择会战地点的能力较强。从金军对辽军和宋军的多次胜利看,金军基本就是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快速集结,快速进攻,在对手准备好之前就猛烈突击,多次战胜数量上占优势的敌人。但是如果金军被迫在对方的压迫下会战,骑兵这种优势就被减弱许多(岳飞最厉害的就是让金军被动接受会战,战场是宋军选定的,骑兵利用机动性出其不意进攻的优势就无法发挥)。在这种正面对抗中,骑兵对于训练有素、意志坚定的步兵集群并没有什么优势,如果不能在首轮突击中就击溃步兵阵型,骑兵反而处于劣势(骑兵目标比步兵大,射箭准确性不如步兵,如果在步兵阵型前停顿,在冲击力上也会丧失优势)。您说骑兵是金军最大优势,没错,在对付辽军和靖康年间的宋军时,确实如此。但是在绍兴年间,宋军已经有了对付金军骑兵冲击的把握了,骑兵的决胜作用已经下降了。

                吴玠的那段话里,重甲、弓矢,说的是否是骑兵?我觉得不太肯定——金军骑兵作战一向作风是快速远程奔袭,“重甲”骑兵是否能够做到?另外弓矢而言,金军弓矢的制作技术不可能比宋军更好(吴玠那段话里就说了宋军可用强弓克制金军),只能说是射击技巧更高,但是骑兵的射击精度,天然就比步兵差,原因上面说了。当然,我没有查阅过历史资料,只是从一些战术知识上推想的。

                • 家园 再讨论下

                  首先,“金人有四长”不是吴玠说的,而是吴璘说的。

                  金军的四大优势中,骑兵的优势在于战术机动性较好,选择会战地点的能力较强。从金军对辽军和宋军的多次胜利看,金军基本就是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快速集结,快速进攻,在对手准备好之前就猛烈突击,多次战胜数量上占优势的敌人。但是如果金军被迫在对方的压迫下会战,骑兵这种优势就被减弱许多(岳飞最厉害的就是让金军被动接受会战,战场是宋军选定的,骑兵利用机动性出其不意进攻的优势就无法发挥)。

                  我完全同意你这一段的评价。如果引入曾瑞龙先生在《经略幽燕》中所用的战略分析法,利用骑兵机动性,选择会战地点应该属于战役法或战区战略层次,而非金军的战术分析。关于金人的战术,网上有很多讨论,史料上野有很多记载,我选几段: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四《金虏图经》:“虏人用兵专尚骑,间有步者,乃签差汉儿,悉非真虏人,取胜全不责於步,惟运薪水,掘潦堑,张虚势,搬粮草而 已。骑不以多寡,约五十骑为一队,相去百步而行,居常以两骑自随,战骑则闲牵之,待敌而後用。又有一贴军,日阿里喜,如遇正军病,郎以贴军代行。……其临大敌也,必以步军当先,精骑两翼之,或进或退,见可而前,弓矢亦不妄发。虏流有言曰:『不能打一百余个回合,何以谓马军,』盖骑善乎往来冲突而已。遇败亦不散,走则逐队徐徐而退。弓力止七斗,箭极长,刀剑亦不取其快利。甲止半身,护膝微存,马甲亦甚轻。”

                  “敌人遇我师,必布围圆阵当锋,次张两翼,左右夹攻,故谓之三生阵。每队一十五人,以一人为旗头,二人为角,三人为从,四人为副,五人为徼。旗头死,从(者)不生还,还者并斩。得胜受赏,亦然。故谓之同命队。”

                  从这些史料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骑兵在金人作战中的决定作用,“用兵专尚骑”,“取胜全不责於步”“次张两翼,左右夹攻”,而步兵由于多是签发的汉人签军,战斗力很弱,在战斗中被金人当成肉盾迟滞对手进攻来使用而已。金人骑兵与早期游牧民族骑兵的不同之处在于,既保持机动性,又可以作为攻坚力量使用。也就是老兄你说的“反复冲击,相持数日”,甚至可以下马作战,《云麓漫钞》有载:“重兵既多,即作圆阵以旋敌人;若敌人复作圆阵外向,即下马步战,待其败走,上马追之。”

                  对付金人,老种在开封保卫战中已经提到依托地形扎硬寨纵深防御,以游击战骚扰对手等正确方略,可惜老种不得用。此后和尚原、仙人关宋军取得的胜利中依稀可以看到老种的影子。但郾城之战与上述两次战役不同在于,宋军是在对手骑兵最适合战斗的地理环境下,硬碰硬打败了金军的王牌。这场胜利对金人的自信心的打击堪称毁灭性。“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才由此而来。

                  通宝推:煮酒正熟,
    • 家园 陈庆之可能是采用类似隋朝杨爽(?)擅长的“倒卷珠帘”战术

      二十万北魏军不可能全都是精兵,其中必然有老弱病残。陈庆之可能是利用了骑兵的高机动性,发现敌方的弱点后加以突击,之后驱使对方败兵倒冲自军本阵。要对付这种战术理论上也不难,只要接邻的部队指挥官能迅速反应,命令士兵结阵并击杀一切接近本阵的溃兵就能止住颓势。问题在于冷兵器时代将领真正能指挥的士兵人数是有限的,等精锐的将领发现异常时面对的可能已经是类似雪崩的大溃逃,这时候就算有再多的精兵也挡不住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