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小议水浒 -- 石璧

共:💬15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小议水浒

    象水浒、红楼、三国这些名著,作者都是倾注了真情去写的,虽然作者的个人观点和价值与现代人可能有很大的区别。和三国尤其不一样的是水浒基本上是一本虚构小说,评论其中内容不需参照史实如何如何,它就是作者打造的一个世界。作者所吹捧的便是他所欣赏的,比如说宋江是呼保义,吴用是智多星,这就是水浒作者所要塑造的形象。否定这些人物形象就是骂施耐庵文笔不到位或者故事编的不好。

    至于那个在作者心里的梁山上到底是何等世界,人物的最终关系如何,可参读水浒第七十一回的一段词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冤雠,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或精灵,或粗卤,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碍,果然识性同居;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可恨的是假文墨,没奈何著一个「圣手书生」,聊存风雅;最恼的是大头巾,幸喜得先杀却「白衣秀士」,洗尽酸悭。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昔时常说江湖上闻名,似古楼钟声声传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个个连牵。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

    这是作者向往的一个异性一家,不分贵贱,无问亲疏的桃源。词最后依旧提到要瞻依廊庙。老施痛斥的是朝里的奸佞。水浒的正式故事从高俅发迹说起,就是告诉读者这是一个乱自上出,豪杰蜂起的时代。24史都是王侯将相的故事,因为总结起来全都是一个乱自上出。顽民们当此之时,顺从乎任人鱼肉,反抗乎血流成河。作者在他的时代不可能想到通过民主制度和平地反映民意,迫使上层进行自我清洗的主意。他为他的英雄设计的是一条替天行道,然后归依廊庙的解决方案,虽然不免覆灭告终,但毕竟他们成为对得住忠义这两个字的烈士。水浒原名不就叫忠义水浒传吗。。

    每读水浒,书中那股英雄气令人荡气回肠,读水浒不为此气所动,浪费了一本好书。

    • 家园 【原创】实在不敢苟同

      在下下面的砖可能有点猛,若有不到之处还请海涵。

      “象水浒、红楼、三国这些名著,作者都是倾注了真情去写的,虽然作者的个人观点和价值与现代人可能有很大的区别。和三国尤其不一样的是水浒基本上是一本虚构小说,评论其中内容不需参照史实如何如何,它就是作者打造的一个世界。作者所吹捧的便是他所欣赏的,比如说宋江是呼保义,吴用是智多星,这就是水浒作者所要塑造的形象。否定这些人物形象就是骂施耐庵文笔不到位或者故事编的不好。”

      石壁兄所言,“作者所吹捧的便是他所欣赏的,比如说宋江是呼保义,吴用是智多星,这就是水浒作者所要塑造的形象。”,是否真的是施公的本意呢?在下是怀疑的。因为水浒中相反的证据比比皆是。宋江假仁假义,早在几百年前金圣叹就指出了。吴用之无用,在下也在拙作闲话水浒中指出。用的都是水浒本身的证据。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知道,施公的水浒是根据宣和遗事为蓝本来的,智多星在宣和遗事中叫做吴加亮,而在写水浒时,施公将加亮改为字,另起一名为吴用。宣和遗事出现的人名中只有极少数在水浒中是被改名的。施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吴用是否代表“无用”,如同“贾雨村”,“甄世隐”呢?

      从水浒的描写来看(并不需要史实,水浒本身的证据就足够了),吴用的确无用。那么是石壁兄所言的智多星更接近作者的原意呢?还是“无用”更接近施公原意呢?

      石壁兄所言无非也是一种自己的猜测,并不比认为宋江是伪君子吴用无用的高明多少,所以“否定这些人物形象就是骂施耐庵文笔不到位或者故事编的不好。”根本就无从谈起。

      相反在下愚见,一百人有一百人的看法,才正是水浒这本伟大作品的魅力所在。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冤雠,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或精灵,或粗卤,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碍,果然识性同居;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可恨的是假文墨,没奈何著一个「圣手书生」,聊存风雅;最恼的是大头巾,幸喜得先杀却「白衣秀士」,洗尽酸悭。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昔时常说江湖上闻名,似古楼钟声声传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个个连牵。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

      这段赞无非是对聚义这个场景的感叹,石壁兄把他上升到主旨地步,却对文中大部分同它矛盾的地方视而不见,是否是太过武断了一点。大家都知道三国对曹操整体上是负面的,但随便数数N篇正面夸曹操的赞吧!依据某一篇赞来夸曹操来认定三国把曹操当作正面人物,未必也太武断了吧。

      “这是作者向往的一个异性一家,不分贵贱,无问亲疏的桃源。词最后依旧提到要瞻依廊庙。老施痛斥的是朝里的奸佞。水浒的正式故事从高俅发迹说起,就是告诉读者这是一个乱自上出,豪杰蜂起的时代。24史都是王侯将相的故事,因为总结起来全都是一个乱自上出。顽民们当此之时,顺从乎任人鱼肉,反抗乎血流成河。作者在他的时代不可能想到通过民主制度和平地反映民意,迫使上层进行自我清洗的主意。他为他的英雄设计的是一条替天行道,然后归依廊庙的解决方案,虽然不免覆灭告终,但毕竟他们成为对得住忠义这两个字的烈士。水浒原名不就叫忠义水浒传吗。”

      石壁兄这样理解当然是可以的,在下也尊重石壁兄的看法。但是石壁兄真的这么有把握能把握施公的本意吗?

      在下以为,水浒是一本“反”小说,说的是“忠义”,实际上是“反忠义”。就好比号称替天行道却要奴颜俾气向高俅行贿一样,号称忠义却要通过当强盗来实现。正面演绎反面人物就是“反”小说的特点。就好比厚黑学,作者的本意并不是教你厚黑,后世之人反而把厚黑当正道读了。

      “每读水浒,书中那股英雄气令人荡气回肠,读水浒不为此气所动,浪费了一本好书。“

      在下尊重石壁兄的看法,少数水浒人物也却能让在下有相同的感受,但是梁山作为一个整体,在下的感觉却和石壁兄完全相反。石壁兄所谓“浪费了一本好书”云云,在下则以为太过霸道了一点。

      水浒为什么不能是一本黑社会小说,认同水浒这部作品,并不一定要认同梁山组织。石壁兄一定读过《教父》这本书吧(个人认为这两本书有相当的相似性),如果说喜爱教父这本书,就一定要认同里面“唐”们的黑社会家族,恐怕石壁兄也不会同意吧。同样类似的反小说,还有金庸的《鹿鼎记》,这是本反武侠小说,要说你喜爱鹿鼎记就必须要认同韦小宝的一切,恐怕金庸先生都不会同意。

      水浒在历史上就有“诲盗”一说,我外公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梁山就是强盗。到了本朝出于政治需要,梁山被无限拔高为义军。我们从小接受的观点就是石壁兄的看法。石壁兄先入为主,接受这样的观点,在下完全是理解的。但是石壁兄认为凡是不这么认为的就是“浪费了一本好书”,在下却是完完全全不能苟同的。

      最后,斗胆问石壁兄一句,面对水浒这部书中种种同石壁兄认定的观点("英雄气令人荡气回肠")矛盾之处(就在水浒题材之内,在下就可以找出N处),请问石壁兄是如何自圆其说的?也愿石壁兄教我。

      在天涯上曾经有位叫做“飘在风中的人”的仁兄,持石壁兄完全一致的观点,而他的处理方法是,“看水浒时,要先有一个心态,就是先把水浒中的水泊英雄想象成理想中的义胆包天的英雄。一些有损英雄形象的情节,是作者写完后没来得及修改的尾巴,自已边看边改就是了。”,不知道石壁兄是否采用同样的办法?

      下面是我对“飘”仁兄的回复,

      ------------------- cut here -------------------------

        回复飘在风中的人:

        同仁兄一样,无斋也是觉得后四十回是垃圾,所以基本不看。而闲话水浒这个系列也

      是基于前80回的。但仁兄所谓将水泊英雄想象成理想中的义胆包天的英雄,无斋却无

        法做到。水浒中的确有这样的好汉比如林冲武松鲁直深杨志石秀等,无斋同样也是以

        敬佩的笔调和正面的描述的。但是无斋实在无法将宋江吴用戴宗李逵董平王矮虎张青

        孙二娘之流同仁兄所说的义胆包天的英雄形象联系起来。这个名单我还可以列很长很

        长,如果这些人都算是英雄,那么仁兄这个英雄的标准也实在太低了。

        

        仁兄一样注意到梁山组织的良莠不齐和所谓替天行道的虚伪及双重标准。面对这一

        点,仁兄觉得应该把有损英雄形象的细节当作作者写完后没来得及修改的尾巴,自

        已边看边改就是了。但是无斋斗胆问一句仁兄,仁兄真有这么大的把握能把握施老

        先生的精髓,要知道施老先生是用一生的时间写(编)这一本书。事实上仁兄无非

        是一种文科思维方式,先先入为主接受某种理论,当理论和事实不符合时,修改事

        实。而无斋则认为当理论同事实不符合时,我们必须检讨理论,而不是修改事实。

        我们依据的基本事实就是坊间印成文字的水浒传,而不是存于仁兄脑海里修改过情

        节的水浒。无斋以为水浒人物并不都是所谓的义薄云天的英雄好汉,有的甚至不仅

      是狗熊,而且是人渣。我想这应该更符合原著的描述。这样的观点并非无斋一人,早

        在清初的金圣叹就持这样的观点。

        

        无斋以为水浒的这个复杂性和矛盾之处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以至于几百年来人人孜

        孜不倦的阅读。每个人都会读出自己的理解,在西西河上光一个排名就有N多种意见。

        而无斋这本书则是试图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无斋以为如果将梁山组织视作一个黑社

        会组织而遵循黑道伦理的话,那么大部分水浒上的前后矛盾之处基本上均可迎刃而

        解,这部闲话水浒系列就是这样来演绎的,牵强?也许吧,但无斋自觉能自圆其说。

        诚然施老先生未必本意如此,但是施老先生却为我们记载下了这些题材,而这些题

        材则来源于现实生活,即使过了几百年在现代社会中还有生命力。这一点我们要感

        谢施老先生,他忠实地记载下来了题材,而没有像仁兄所建议的那样,任意增删。

        其实真要把水浒人物写成高大全形象,无斋可以跟仁兄打赌,水浒最多是一部三流

        作品而不是今天这部伟大的作品。事实不会改变,而理论会有所进步,人类的发展

        历史大致就是如此。

        

        无斋以为所谓黑社会的内部的勾心斗角,说穿了不会比你日常生活中的办公室里的政

        治(office politics)更难于理解。无非是人与人的争斗,都是基于人性的弱点出发,双

        重标准是人的天然本性。这也就是这个系列想要表达的思想。本书也是基本上是从基

        本人性为出发点,从黑社会的角度来演绎梁山的组织和人物的。

        

        本书的本意并非为了借古讽今,无斋在美国生活了将近6年,中间仅回国两次,对国内

        的了解只能是通过网上了解等间接渠道,对国内的生活也相当隔阂,要借古讽今也没

        有这个本事。虽然还是结合了许多时事,其主要目的是为加强说服力,试图揭示某些

        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客观上有一些借古讽今的意味,但这不是重点。台面人物的义

        正词严说着漂亮话,但背地里男盗女娼做着肮脏事,古今中外是共同的。而英雄人物

        也无法避免他自身的人性的弱点。任何人都会做利益算计,只不过计算方式和结果不

        同,大部分人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路走。这一切都不会超越基本人性。这不仅是无斋

        读吴思先生的潜规则的心得,也是无斋这个系列想要表达的。

        

      • 家园 来插句嘴

        我觉得几位说得都有道理,不是和稀泥,就像老萨那篇帖子说的,这种传世之作本来就各有各的解读,无所谓对错,即使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读可能也有不同的观点。就像红楼,有人看到的是贵族的奢侈生活,有人看到的是刻骨铭心的爱情,有人能看到阶级斗争,有人(比如包括本人在内的中学时候的男生)就是当黄书来看的,只看到宝玉初试云雨情,湘云睡觉露着雪白的膀子。

        我自己的看法比较中庸,不像石壁兄看到的都是英雄,也不像无斋兄要反着看。梁山上有令人敬佩的好汉,如鲁志深、武松,也有恶人,如张青夫妇、杀人不眨眼的李逵(这厮杀起人来谁也不认得,他手下的喽??都不敢靠近啊),还有恶吏,如戴宗(李逵也算得上,以戴宗对待犯人的方式和他跟李逵的关系,下手的多半是李逵)。应该说成分非常之复杂。

        虽然我对无斋兄的一些观点持保留态度,但我觉得称梁山为黑社会是可以的。不知各位有没有看过《蛊惑仔》系列电影(郑伊健、陈小春主演的),我们大学的时候很多男生都很喜欢看。电影里描述的黑社会是善恶交织的,他们靠非法的行当为生,如收保护费,经营非法赌场、色情场所;他们为了帮派的利益或是怨仇杀人放火;可是他们也可以为了大哥牺牲自己,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为了自己爱的女人拼命;他们势力做大以后会想着金盆洗手转做正行;台湾的黑帮老大还会去选立委,跟政府合作打压其他黑道势力。这些元素梁山除了爱情之外全都有所对应,从这种意义上讲,称梁山为黑社会并无不可,当然跟我们现在所说的黑社会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 家园 桃李兄深得我心

          其实在下这个观点的形成,就是从香港黑社会影片中受的启发,当然还有教父这本书。

          这从这个系列的不少地方都能看出。个人认为从这个角度出发,基本上水浒中的种种矛盾之处都可迎刃而解,得以自圆其说。

          我甚至认为,香港黑社会影片的这些演绎手法就是从施公那里抄来的。

          黑社会分子的本身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也有他们自己的原则,或曰江湖伦理。但是黑道伦理,无论如何包装,并不应该等同于英雄好汉的标准。

          至于施公最后硬套的一个忠义的大框框,无非是要保持政治正确,不这么弄不行。这个手法其实大家也应该很熟了,现在好多影视作品都用的得心应手。比方说,走向共和,整部电视剧想要说得什么大家都很清楚,但最后一集非要来一段政治正确的大旁白,恐怕不这样未必能顺利公映吧。

          就拿拙作来说,现在仍有担心,不少地方不做修改恐怕未必能通过审查出版。

      • 家园 另有,

        我上文说作者的个人观点和价值与现代人可能有很大的区别。我感觉吧,看文章如见其为人,如萨苏西柠所说,施耐庵本身可不是什么白衣秀士。

      • 家园 斋兄

        我与斋兄对水浒人物及这个群体的看法存在相当差异。打算等有时间与斋兄仔细聊聊。先打个提纲,供斋兄参考:

        1 水浒在客观上确实存在宣扬美化杀人放火的情况,也存在双重标准的问题。这是由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个文明阶段所决定的。如果一味以今人价值观进行评判,是否过于苛求?

        2 水浒现存120回,斋兄凭什么就只取前招安前那80几回?

        若说后文意淫太过,那么斋兄可曾详细论证过后文在意淫程度上明显高于前80余回?如果论证过,那么这个论证的合理性和说服力究竟怎样?

        说岳后半部的意淫程度恐怕也超过前半部了吧?怎么不见有人说后半部不是钱彩原作呢?

        再者说,如果去掉征辽以及王庆田虎三段故事,还有意淫吗?斋兄为何将方腊部份也去掉了呢?

        如果斋兄以 后文艺术价值远不如前文高 为据进行论证的话,那么...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小说多有虎头蛇尾的毛病,无论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还是说岳说唐杨家将,精彩纷呈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多出现在前半部,后半部普遍情节重复、人物形象苍白。一句话,这是古典小说的通病,鲜有例外(红楼是没写完,写完了也一样)。

        斋兄其他一些论证(比如对朱武用墨前少后多,等等),并以此证明水浒前后非一人手笔,我以为这个论证的说服力较弱的。这些以后再细聊。

        3 斋兄的预设前提(梁山好汉是黑社会是强盗),究竟与去掉 招安以后的故事 有无关联?以现在斋兄的文字来看,很明显是因为后面的故事有不利于斋兄全文主题的证据,于是斋兄不取后文。这个情况 我以为对斋兄的全文的说服力构成明显弱化。

        煮酒绝无堵塞言路之意。我想这一点斋兄应该是明白的(咱们打了这么多场,您也看我跟别人打了许多场,呵呵)...

        • 斋兄
          家园 简单回复一下

          “1 水浒在客观上确实存在宣扬美化杀人放火的情况,也存在双重标准的问题。这是由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个文明阶段所决定的。如果一味以今人价值观进行评判,是否过于苛求?”

          不光是今人的价值观念,不少并不符合古人的价值观念。否则历史上就不会有“诲盗”之说。梁山人物评价的大翻盘实际上是本朝建立之后的事情,在这以前,主流看法是被认为是强盗的。所以我现在的看法,说到底只是一种否定之否定。

          “2 水浒现存120回,斋兄凭什么就只取前招安前那80几回?

          若说后文意淫太过,那么斋兄可曾详细论证过后文在意淫程度上明显高于前80余回?如果论证过,那么这个论证的合理性和说服力究竟怎样?

          说岳后半部的意淫程度恐怕也超过前半部了吧?怎么不见有人说后半部不是钱彩原作呢?

          再者说,如果去掉征辽以及王庆田虎三段故事,还有意淫吗?斋兄为何将方腊部份也去掉了呢?”

          只取前80回,的确是为了写这部书的需要,因为招安后,基本与黑社会无关。

          关于后40回,这个见仁见智,即使保留,在下以为最多保留方腊,其他三段基本是胡扯,绝对应该去掉。

          说岳不熟,不敢发表议论。

          “3 斋兄的预设前提(梁山好汉是黑社会是强盗),究竟与去掉 招安以后的故事 有无关联?以现在斋兄的文字来看,很明显是因为后面的故事有不利于斋兄全文主题的证据,于是斋兄不取后文。这个情况 我以为对斋兄的全文的说服力构成明显弱化。”

          没有关联,强盗招了安就不是强盗了,游戏规则就不同了。前80回需要遵守黑道法则,招安后就是白道法则了。不取后40回是因为,

          招安后的梁山同黑社会就没有多大关系了。

          还是那句话,即使要保留,我最多认同只保留方腊,但具体到拙作,还是不会取方腊的材,因为招安后就等于新生了。好比张作霖马贼出身,原先也是个黑道分子,但一旦招安了就是政府军官了。整个游戏规则全变了,不能因为其政府官员的行为来考察其黑道生涯。

          “煮酒绝无堵塞言路之意。我想这一点斋兄应该是明白的(咱们打了这么多场,您也看我跟别人打了许多场,呵呵)...”

          酒兄何发此言?能得酒兄指教,实乃三生有幸。

      • 家园 哥们啊,

        水浒,三国,是普及读物,在网上说的别的还轻松,说水浒三国,不免要接受集体审查。为什么呢,因为你触摸了人民群众的敏感部位,人民群众当然要给你一些反应不是。而你的研究方向又偏偏是要找出作者没写出来的话,把整个小说反过来读,这活坦白讲,在你觉得理所当然的推断,在别人看来也许只是你对水浒的再创作而已。极难服众。

        比如说吴用叫吴用这个事吧,到底是不是作者有意为之呢,作者行文是不是一直有这种通过特定名字暗示的习惯呢?或许是施耐庵之前某个评书先生、戏曲作者的修改呢,就算他是暗指无用,也不见得就是说他无用,也许这个无用是作者抒发他对吴用的惋惜之意呢,虽有奇谋,可怜无用,终是悲剧,尘昏白扇。真能说的清吗?一时间我未及到文章里找论据,我就引水浒的几个回目标题: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吴用智取生辰纲;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吴用使时迁偷甲; 吴用赚金铃吊挂; 吴用智赚玉麒麟;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从中我实在看不出水浒斥责吴用是个没用陪衬的糟老头的意思。

        至于水浒是一本要反过来读的反忠义的书,咳咳,也算是古今中外独一无二。既然斋兄说反忠义方是正读,那我唯有效法欧阳峰逆练九阴真经,错下去了,还是原来的看法舒服,你我存异,不过斋兄下的功夫弟是由衷佩服的。另斗胆多说一句,我认为要如此翻天覆地地重评一本名著小说,最好自己先写过小说。编过故事,塑造过人物,可以帮助你更准确捕捉作者的心况和体味无可挑剔之难。

        • 家园 哈哈,关于吴用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吴用智取生辰纲;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吴用使时迁偷甲; 吴用赚金铃吊挂; 吴用智赚玉麒麟;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从中我实在看不出水浒斥责吴用是个没用陪衬的糟老头的意思。”

          石壁兄应该是没有读完拙作了,上面的事例大部分,在下都有分析。

          另外,在下无意说服石兄,也尊重石壁兄的看法,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没有必要统一思想。我想这就是水浒的魅力所在。

          只是对石壁兄原文的最后一句,即不认同梁山人物是英雄好汉,就是可惜了水浒这本书,感到很不舒服而已。

    • 家园 石壁煮酒二位对水浒主旨的解读简短精辟, 容某另作一篇

      和二位仁兄。

    • 家园 顶石壁兄!说到俺心里去了!

      “作者的个人观点和价值与现代人可能有很大的区别。”

      -- 很同意。不过我觉得似有更精准的表达。

      我以为,小说与现代人在许多方面,比如同情弱者、对朋友忠诚、对信念坚执、为集体利益富于牺牲精神等等这些价值观方面都是高度共鸣的,甚至有可能超越现代人的道德价值水准(看看我们周围人们冷漠的面孔和朋友间关系的复杂微妙吧)。而在另一些方面,比如对于同一类人物、同一种行为的褒贬毁誉,很容易让今人感觉小说作者有严重双重标准的倾向;再比如作者对于滥杀行为的容忍度也明显大于今人;再比如作者对女性所带有的疏离、疑惧甚至敌视的倾向,等等。我以为,我们可以去平心静气地分析小说中这些与现代价值观格格不入的方面,也可以并且应该指出其价值观方面对今天社会文明之糟粕和有害的方面,但却不应因这种时代与社会文明的巨大变迁 所造成的价值观差距 就去苛求这部小说,无视小说中昂扬激越、热血义烈的主题,而将许多精力放在小说中那些阴暗面上,有意无意地弱化光明面的主题而夸大阴暗面,甚至为了自己的立论只得到支持而不遭到弱化 而有意无意地割裂一部完整的小说。我以为这种研究或评论态度是有失公允和客观的。

      另外,小说中含有大量血腥杀戮的情节,并不代表作者本人就崇尚杀戮或者其本意就是要宣扬杀戮,或者作者对滥杀者与不滥杀者就一视同仁。柠兄此前评论武松的文字里,就曾比较过智深和武松在杀戮问题上的差异,并据此说明作者对杀戮的看法并不是那样简单。柠兄的这番评论是很中肯的。很大程度上,作者就是要把一个真实的“历史情景”展现给我们,既然是真实的,那么就自然包括丑恶凶残,也会包括善良温情,也会包括“好人多短命 坏人活千年”这种看似极不公正的人物命运结局(这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也不乏其例嘛?) 这恰恰是小说在艺术上的真实和可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出作者思想的复杂与深刻。

      另外关于小说中的情景与实际发生的历史情景的关系问题,也很同意石壁兄所言。我以为一味地用信史资料去攻击小说中的描写,不是公允的、合理的评论小说的方法。从逻辑上说,如果你一遇到小说与史实不符之处就搬出史实来否定小说描写,那么还不如干脆以一句话完成这个评论呢 ---- 这部书完全是在胡说八道 根本经不起考证。

      这方面等有时间会多写两句,因为涉及到太多水浒中的细节问题。

      当然,我无意阻止多元化的文学评论和思考。罗哩罗嗦说一大堆,不过就是希望我们的文学评论和思考能够多一些合理和公正,少一些主观和人为割裂小说和人为取舍材料。

    • 家园 我认为这是极深入和精彩的说法

      作者所吹捧的便是他所欣赏的,比如说宋江是呼保义,吴用是智多星,这就是水浒作者所要塑造的形象。否定这些人物形象就是骂施耐庵文笔不到位或者故事编的不好

      不过可是从没想过用这样简单的表述写出来 :)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