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请教一个给在加拿大出生的孩子办签证或旅行证回中国的办法? -- octane99

共:💬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教一个给在加拿大出生的孩子办签证或旅行证回中国的办法?

    宝宝三个月了,准备明年春天送回国请父母带几年。现在有个问题很困惑我。由于我们两人都是移民(未入籍),按规定我们不能办旅行证。我们只能用加拿大护照给孩子申请签证,同时办寄养委托书。见下面的网址:

    http://www.chinaembassycanada.org/chn/lsfw/gzhrz/t28056.htm

    但是我确实不想让孩子一出生就没有中国国籍。我希望孩子至少在国内读完中学, 这样孩子的中文不会丢掉。 我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不会说中文的中国人。

    我在枫下论坛的历史区又发现一个老贴,摘录如下:

    http://www.rolia.net/forum/forum_showPost.php?pno=79804

    1。父母都是中国人(持中国护照),孩子没理由不可以拿中国护照(中国籍)。也可能中国使馆的工作人员会问一些问题,别担心只要坚持一点就是:对加拿大国籍没兴趣,并且希望将来回国。2。加拿大法律规定凡在加出生的自动拥有加拿大国籍,同时加也承认双重国籍,所以说申请加国国籍根本就不会有问题. 因此建议:先申请中国护照然后再申请加国护照。但是你儿子的中国护照延期时会有问题,因为中国大使馆会要求你出示你儿子没拿加国籍的证明(去加拿大移民厅办理),到那时你再决定你儿子希望保留哪国国籍不迟。。

    这位仁兄的话甚为合意。所以想问问有没有移民在多伦多或渥太华使馆成功为自己的小孩办到中国旅行证(这样可以回国上户口)的?能不能指点一下。另外有一个问题是,即使办中国旅行证,是不是还是要先办加拿大护照?还是只需要中国旅行证就可以进中国海关?

    多谢指教!

    • 家园 【文摘】温哥华天空的一篇文章

      * 谈谈关于送孩子回国隔代教养的问题 -- zt

      内容:

      生存压力与父母的无奈

      留学或移民海外最初的日子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艰难的,许多人被生存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苦恼无处

      述说,孤独而无助,有人出现狂燥焦虑症、忧郁症, 导致家庭不合、婚姻危机,甚至产生轻生的念

      头。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教育培养,对于不少人来说成为一大难题。因为自己要做工或上学,没有时

      间和精力照顾孩子,无奈之中,做父母的只好把孩子送回国,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育(注:也有

      请兄弟姐妹帮忙照顾,为了方便,这里统统归入送回国隔代培养这一类)。隔代教养孩子这种在新移

      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到底好不好呢?

      亲情的依恋和阻断

      在心理学上,尤其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以及变态心理学,都极其重视研究亲

      情心理依恋 (Attachment) 和亲情心理联结 (Bonding)。这两点涉及到一个人一生心理成长的核心:

      心理安全感、自信心、对他人的信任或恐惧、性格的开放或封闭、进取心、人格的健康或病态等等,

      一系列心态的健康或负面的情绪。

      心理依恋和心理联结主要是指儿童(尤其是幼儿)对父母或养育者的心理依恋和心理上的联结关系。

      从心理学上看,有了这两个方面的健康发展,儿童的心理安全感和自信心才能建立起来,儿童才可能

      成长为一个心理、行为和身体健康的人,将来才会有自信心去拼搏,才会成长为一个有独立精神、有

      主见的人,才会有较好的人际之间交流的技巧,才会善于做出有效的时间安排和良好的组织能力。

      亲情阻断不利孩子成长

      正因为儿童对父母或养育者的心理依恋和心理联结是如此的重要,许多心理学大师都重点研究过儿童

      或幼小动物,对父母或养育者的依恋心理和心理联结。

      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这种心理上的情感联结出了问题,儿童最初的反映是抗议 (protest),即哭闹,

      然后是绝望心理 (despair),包括不进食等,再下来是恐惧 (fear),如怕一个人独处,怕黑暗、怕

      生人、怕生活规律有任何改变、怕与人交往等。如果上述问题没能得到及时纠正,焦虑感、忧郁感、

      对他人的不信任、对外部世界的负面看法甚至敌意,无自信心就可能进入到人格 (personality) 的

      核心部分去。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呈现出许多心理障碍,行为问题或情绪问题,以及不能正确理解

      他人的意思 (social cues),和不能恰当处理人际、男女、婚姻、家庭关系。

      也正是因为如果上述心理依恋和心理联结出了问题,儿童接下来的心理行为反应是心理联结上的分

      离。这是在儿童绝望、害怕心理反应后的下一个阶段。儿童心理上产生了一种不理会的反应,这是一

      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的表现,其行为往往是回避、躲避父母或养育者。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把孩子送回国的父母,经过一段时间,安顿下来之后,再把孩子接出国来,他们往

      往发现孩子不亲自己和喜欢孤独自处,有的还脾气古怪,父母和孩子之间情感上似乎有道墙。可以想

      象,作父母的心理是多么地难过。儿童产生上述的心理和行为,主要是害怕再失望、再次经受想象中

      可能失去父母的痛苦,更重要的也是因为分离久了,情感上同父母的联系疏远了。

      送子回国得不偿失

      笔者多年从事儿童、青少年、婚姻、家庭心理工作和心理研究,这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如果只

      根据西方心理学理论,尤其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理论,西方

      人学者一般认为孩子应该在父母身边长大。他们认为如果中断了孩子对父母的亲情心理依恋和心理联

      结,会导致许多问题。

      但是,西方的心理学家们一般没有经历过我们的这种艰辛历程,他们也不曾经历过在迫不得已情况下

      把孩子送回国,做父母心理牵肠挂肚的伤痛和在梦中对孩子的呼唤;他们没有见到过送回去的孩子在

      堂姐妹兄弟中争妈妈的场面;他们也不曾体会过当孩子再度回到父母身边时,与父母心理的隔阂和情

      感的疏远,使做父母的在偷偷地流泪。

      笔者认为:如果新移民朋友在此的生存问题还基本能正常维持的话,如果夫妻双方还不是因为生存问

      题而关系紧张的话,如果经济能力没有达到底线的话,最好是把孩子放在身边,自己带大。

      西方的教育体系使孩子从幼儿园、小学起,就不仅注重智力的培养,还注重孩子的礼貌、社会和人际

      交往能力、独立能力、情商的培养、动手能力、体育锻炼、注重他人的需求、同情心、社会义务和社

      会道德等。而中国的教育基本重点是智力竞争,孩子们书读得那么苦,而人格、人品的培养却不足。

      加上中国近年来教育产业化,毁了多少本来可以成为优秀人材的孩子。笔者认为孩子如果能在西方这

      种人文环境、教育环境下成长会好很多。

      送回国不宜时间过长

      另一方面,如果在此为了生存实在太艰难,如果家庭、婚姻中因生存压力中出现许多争吵和矛盾,这

      往往会对孩子的心理、情绪造成不少负面影响,孩子会产生强烈地不愉快、自卑和内向性格,而产生

      心理学上称为的「忠诚的分裂」 (split loyalty),会导致儿童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

      如其这样,考虑把孩子送回国去一段时间,交由祖辈或叔伯姨姑代养,如果他们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平

      静、安祥、和谐、经济稳定的环境,未必不可,但时间不宜太长。做父母的,一旦生活稳定,还是应

      该把孩子再接出来,放在自己身边带大,这样,情感纽带可以继续。

      再后,还要提一下语言问题。心理学、语言学、交流学都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对一门语言把握

      得像母语一样流利,这个过程一定要在青春期到来之前完成。这与大脑发育、语言接收处理有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移民的孩子们能在两三种语言之间流利转换,而在西方居住多年的成人却远没有这种能

      力。如果孩子接出来太晚,也会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祝愿孩子们健康成长

      孩子是父母的未来,他们的心身情绪行为的健康发展,是每一位做父母的心愿。孩子的笑脸,是对艰

      苦奋斗中的父母的最大的安慰。孩子天真无邪的语话,往往是对成人灵魂的洗涤。孩子的每点点进

      步,都是对父母付出辛劳的最好回报。

      让我们祝福每一位生活在此的新移民小朋友都健康成长,将来有所成就。

      原载 世界日报 新移民新世界版 ?李 昶?

      a 真是一个好帖子,我本人就有亲身经历。(无内容) -- 1QQ[131 hits](11/21/2004 11:33:11 PM)

      a 道理谁不知道,可是不是迫不得以谁愿意将孩子送(无内容) -- 回去[48 hits](11/22/2004 2:09:30 PM)

      a raising a kid is rewarding -- multisync[37 hits](11/24/2004 4:28:28 PM)

      a 好文章,读完后不知如何是好。。。。!?(无内容) -- 目瞪口呆[11 hits](11/24/2004 8:33:59 PM)

      a 欧阳修 -- 土邦子[39 hits](11/24/2004 9:08:34 PM)

      a 还有一个疑问,求解决? -- 虚心再求教[37 hits](11/26/2004 12:46:18 PM)

    • 家园 多谢两位的回复。关于

      锦候兄说的问题,我觉得没有太不妥吧。我又不是准备欺骗政府,只是想给两个中国公民的孩子取得中国国籍而已。(说实话,即使孩子用外国护照加上签证回国,我也有办法上户口。但这肯定要作假。我不愿这样做。好好的一件事有什么必要作假)至于孩子将来想要中国国籍还加拿大国籍,可以等他大了再说。

      看兄说的问题其实不难。用中国护照+出生纸到加拿大领馆去办旅行证即可。

      当然根据国籍法: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一、中国人的近亲属;

        二、定居在中国的;

        三、有其它正当理由。

      孩子可以回国再申请中国国籍。但我觉得太麻烦。

    • 家园 提醒一下,这类的问题不应该在这里问!

      这个论坛的服务器在国内,也就是说国内的人都可以看到,这类的话题在这里讨论可能不太合适。

      我知道个例子和你得差不多,认识一个人他们夫妇把第一个孩子送回国让男方的父母带,后来男的母亲去世了,他们就要把孩子接出来,我最后一次见他们是两年前孩子还是没来,具体是什么细节出了问题我也没问过,只知道个大概,就是国籍,护照这类的地方出了问题,他们当时给孩子申请了中国国籍的原因是为了孩子在国内上学什么的不会按外国人收费,可以省些钱,但是后来很明确的告诉我根本就没省下,每年的回国路费,平常的电话费,还有想儿子时候的痛苦,等等等等。他告诉我得不偿失。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就没送回去,一直自己带着,要想学中文在加拿大也不是什么难事,我在这里见到的中国第二代的移民还没有一个不会说中文的。中文学校太多了,加拿大的正规的中学也可以选修中文的,算学分的。

    • 家园 提醒一点

      按照您的方法小孩取得中国护照进入中国的确没问题.

      但要注意:小孩将来离开中国时所持的加拿大护照上没有进入中国的入境章,依例算是非法入境,要罚款.会把整件事搞的很复杂.

      有类似先例.

      • 家园 不是可以在成人前拥有双重国籍的么?
      • 家园 同意

        这就是从前网上一直讨论的两本护照的出入境问题.

        稍有不慎就真的里外不是人了. 慎之又慎啊

        • 同意
          家园 说实话,我认为您的孩子还是留在加拿大的好

          大陆现在的情况。。。。。

          不是填鸭就是放羊

          黑社会性质的流氓组织在向下渗透。(最近还发生了初中的组织砍死劝架的高中生的事件)

          加上现在教育政策,教材,不断更换

          国内现在纯粹是什么都有,什么都搞坏了

          社会风气和价值观也处于混乱期

          特别的,现在学校功利性非常高,甚至普遍有 为了不承担监护责任,而在上课时间之前拒绝开校门让早到的学生入内 这种事

          教师碰到事情只会发火,连坐惩罚,叫家长。“(所谓辅导教育通常仅仅是讲假大空的大道理,以及威胁不听话就如何如何。。。。。。。。)

          此外回国的孩子经常成为被敌视和嘲笑的对象(普遍的从小学到高中都发生)

          至于老师教导学生作假,说假话,以应付上级,教育局等等,更加普遍

          看如今这几年教育部发的红头文件,都是些什么啊。

          严禁男教师猥亵女学生(这种刑事案件却需要教育部发红头文件)

          限期清理精神病教师(可见教师中精神病的数量多的吓人了)

          限期减负,禁止大规模补课(换句话说,学生之前根本没有周末和寒暑假期,所谓大面积就是一个不落)

          至于那些电脑派位,就近入学,取消成绩排名等等,到中国来以后,都变的不像样子了

          我对这些都是目见耳闻的。

          这种情况至少5-10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还不如留在加拿大,另外加中文学校辅导(华人社团应该有这方面的加课夜校吧)自己尽量抽空给孩子讲经史子集。

          效果可能更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