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信手涂鸦---我看软件外包(1) -- 林木森森

共:💬19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信手涂鸦---我看软件外包(1)

    一点愚见,在匆忙中涂鸦,抛砖引玉,不到之处,这里的各位IT业的仁兄多多斧正。

    外包,outsourcing,顾名思义, 企业为了减少成本, 将一些业务交给企业可以以低成本完成. 美国的制造业已经经历了这种变迁, 现在是到智力密集的产业. 纵观印度外包市场的崛起,主要是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这段时间美国的经济走势强劲,互联网的兴起,创造了大量的机会,美国本土的软件人员不足以满足对软件人员的强势需求,同时,费用之昂贵,为外包到印度等创作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90后期,千禧虫的修补,无疑推波助澜。外包的含义,包括比较广, 呼叫中心,资料录入,软件编程等,这里主要是谈软件编程外包方面。当然,提到外包,不得不提到印度,他们确实在这个领域做的不错,就像国内在制造业有国际工厂名声一样,他们不过是在软件方面。印度infosys,有32,000雇员,去年的收入超过10亿美金,在Nasdaq的上市企业。国内目前,没有一家软件公司有此规模,不少做软件外包的集中在几十人到几百人水平,大部分在做日本的外包,主要是日本那边做好非常细致的设计,架构,国内就是具体程序实现。

    我谈软件外包是从一个生意,形成产业的角度来看的。既然是产业,就涉及上游,下游,供给,需求;生意也是如此,一供一求,一买一卖,买低卖高。如果运作得当,外包成为一个产业,这是一个cash cow。外包,在我看来,在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链。下面,我具体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分享。

    需求,市场方面:

    第一,目前软件外包的市场,有大公司发包一些开发,研发,这是外包的大市场,或者是主攻市场。这个市场,目前国内还没有什莫做的像样的,主要有几个问题:1。在美国做生意,公司注重信誉,注重实力。大公司在策略上,不光考虑价格,同时要考虑其他因素,像规范,交流,质量等。现在,国内公司在北美好像没有什莫伸展,没有track record,起步较晚,制约了在北美市场上的开拓,marketing远远不够。在美国,提到软件外包,大家首先想到是印度,可见一斑。

    2。国内公司缺乏管理上的流程,没有一个体系,杂论五章,不能形成一个适合国际化的管理模式,流程,没有一个专业的态度。拿国内那套什莫都能干的态度,让大客户,大跌眼镜。

    3。国内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法律欠缺,导致一些大客户望而却步。大的公司自己开研发中心,但中等的客户却步在外包给国内知识产权相关的开发。

    4。缺乏大型国外软件开发经验,语言障碍,不熟悉国外软件开发流程,规范。对北美客户的业务流程不熟悉,不能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5。外包发展在北美,人脉不足,很多在硅谷的印度人在管理方面,而我们自己的不少技术人员还在技术方面。缺乏人脉,缺乏networking,导致流失不少机会。很多时候,sales是很关键的,良好的人脉,客户群至关重要。

    6。印度等,市场先行者的先入优势。

    第二,现在外包也存在于中小企业,这是很大的一块可以开发,但面临的问题也是要考虑的。这个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相对而言,适合起步阶段企业,7,8个人,3,5条枪的状态。利润比较低,竞争残酷。印度,俄罗斯,东欧等国家非常强劲,国内价格上没有在制造业上优势。

    供给,资源方面:

    第一,国内的教育产业化严重影响培养科技人才。同时,国内的教育体系,模式,对于培养软件人才有很大弊端。培养的人才,缺乏动手能力,没有软件编程的素养。可笑的是,竟然有不少培训中心大发其财,号称培养“软件蓝领“,打着培训的旗号,误人子弟,像北大青鸟等。

    第二,就业人员软件科学素质堪忧。没有几个大学毕业,甚至工作几年的,能理解,algorithm and data structure, 连基本的shell sort,binary tree, fsm都搞不清;没有听过gof,oop, aop,没有软件科学的基本素质. 在简历上,什莫都会,如果看到“熟练掌握“你就要理解“听说过,可能都没有用过“,假,大,空,是家常便饭。号称一年几十万,科技,软件类毕业生,这样的人力资源,谈何形成一个产业? 笑话。反观印度,俄罗斯等,在人才上很强劲,俄罗斯在advanced algorithm等领域,令人过目相看。

    第三,就业人员的敬业精神,甚为可怜。没有一个作为软件从业人员的应有的敬业精神,缺乏主动性,拨拨动动,没有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有些人在项目过程中离职,没有什莫professionalism而言。

    第四,严重缺乏熟悉国外外包业务的业务人才和熟悉国外大型软件的architect型人才。不懂软件methodology,不理解development process, 不懂business process.

    第五,人员成本趋高,感觉必印度,俄罗斯,等,人员成本比国内低。

    软件科技业不完全是以追求低成本为目的,软件是来提高劳动生产力,创新为本。很多创造性,单纯的低成本编程难以发展,不是一个软件科技企业的立足。印度的发展有其特定性,英语环境,不少印度就业人员在美,赶上了好时机等。任何作外包的企业要考虑,权衡供给,需求,平衡资源。分析竞争环境,发现市场,提供有效的供给,如何知己知彼,在战略上,策略上有自己的独特方针,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要下一番功夫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时间紧凑,信手拈来,提笔撒墨,抛砖引玉,不到之处,各位业界仁兄指导。

    • 家园 一点愚见

      个人感觉国内和国外差的主要是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国内不论作甚么都倾向于搞小而全,不懂配合,小农意识太强(没办法,农业社会混的太久了),不论踢足球的还是做软件的都有这个毛病。这一点我觉得是致命的,其实技术差,还容易补,可是思路有问题,这事就没办法了。

    • 家园 关于软件外包,我的一些浅见

      我认为国内在两个方面差距较大。

      其一是英文,国内英文好的人不少,但要整个团队英文好的,可能寥寥无几,软件外包后,Communication很重要,而且是一环扣一环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沟通除了问题,对整个项目都很有影响。

      其二,软件开发管理其实很需要时间来积累经验,管理是一门艺术,软件开发的管理有其独特一面,和技术不一样,技术有可能短时间内掌握,艺术则因人而异,但通常都不会一踞而就。

      慢慢来吧,心急喝不了热粥。

      • 家园 软件是工程

        国内程序写的好的肯定不少,高手确实让人佩服(吹牛LINUX KERNEL,就是吹不过啊,呵呵)。

        不过要做大光靠几个高手就差点啦 (也许搞个GOOGLE还行,呵呵),最好能像大工厂一样,开发和测试就像流水线。

        至于软件项目的开发管理,听大老板说国内刚起步。

      • 家园 谢谢,您说的不错,很有见地,呵呵
    • 家园 【原创】从外包的原点说中国软件外包的现在与未来

      外包(outsourcing)存在的里由一般认为是成本因素,但实际上也不尽然.外包的对象物可能是一段制程工序,也可以是一整个系统集成.外包有其产业特性与公司强弱势的不同,使得在决策上与作法上也有些许的差异.

      能做外包的先决条件是必须为”可切割”的工作,最常见到的外包是制程,从简单的组立到复杂的IC代工都是.除了生产之外,研发项目如果也有可切割的部份一样可以外包(软件和系统都有这个特性).比如说一套软件其中的一个Module,或是系统里的一个Component,也可能是一颗Chip里的一组Cell.之所以会采用外包的方式处理,大致上是因为专业分工的考虑.对IT产业来说,因为技术的广度与深度都很高且不成熟(意指尚在发展中),单一公司很难在各个领域都擅长,所以需要结果各家力量以成其功.不论是PC或IC都有所谓IDM与ODM/OEM Cluster的竞争,事实结果也证明专业分工是个不错的方式.比如说一个系统厂专注在Integration,但不擅常于Motherboard Design,就可以把Motherboard以ODM外包的方式转给选中的主板厂.另一种配合方式是专长于Marketing的公司将设计生产等外包给工厂,如Dell.

      说外包是成本因素也不是说不对,如果对比的对象是如果要自己建立一个能把原本想外包的公作搞定的Team (应该会有个Division的规模吧.)所需要的成本吧.不过应该也没会这个做,因为外包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那是企业不能用到的非常态性资源,所以丢给外包解决才是明智的.除此之外,还有因为专业分工所衍生出来的原因,大致如下.

      1.智产积累: 这个通常存在于软件,特别是像BIOS之类高复杂性的东西.专注于BIOS的公司(Phoenix, AMI)早已累积了大量的相关module,对需要的公司来说自己从头搞一套根本不如与BIOS公司谈OEM的可能.由于软件有版权,对于某些有特殊性的东西来说不外包还真的不是办法.

      2.Time-to-Market: 将可切割的部份外包给专业的公司,自己把心力花在整体管理上.交流经验够的企业在运作外包时就如跟自己公司内部的部门协调差不多,甚志还更好,因为business to business反而省了不少的人的问题,其中最大的好处是外包厂可以替换,若是同一个公司的就难搞了.而且Contract-based的前题下进程较好掌握,相对于内部项目一般一拖下去可就是天长地久了.

      3.避免管理问题: 这个看上去是笑话,但实际上非常重要.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型态和管理重点不同,工程师和工厂流水线作业员或是市场企画美工也差异颇大,放在同一个公司对造成不小的管理问题,硬干的效率也不见得会好.

      至于主题所说的软件外包,从外包存在的理由与优势下手,把软件的特性放进去,我想大约也能看得出一点意思.对于外包的作业模式,下单的主厂与接单的外包厂之间的沟通协调,由于这多半是contract-based的business-to-business行为,所以除了本身专业度之外,技术文件沟通与流程衔接就变成很要紧的了.

      中国的软件是有潜力的,说潜力是因为实力或许还不足,与美国或是印度相比都有缺憾.人性上的因素先不论,就是资源的整合性来说,中国的软件公司与印度的相比,不论企画能力和组织性都差上一截,简单的说是一盘尚未结合的散沙.以外包母厂的观点看,印度人有能力提出一份面面俱到的Proposal,十分有”他们应该办得到”的说服力.中国没这个能力,甚至拿印度人的Proposal给中国的软件厂看都不见得看得懂,主要的因素还是在于中国环境因素和管理的落后.中国大陆的软件公司本身管理上就没有那么讲究,开发上更不乖乖循规范走(先不说忽视版权问题),心态上侵向先把东西拼出来之后再慢慢测慢慢debug.对于外包母厂来说,这是十分不放心的事,因为可能会担误母厂的整个项目进程,更可能砸了招牌.(可惜的是,中国的公司多半如此,不光是软件,工厂的ISO也只是拿来骗人的.)

      目前中国和印度能比的,大约也是在价格上吧(印度的不便宜啊.) 由于有上述的问题,所以接大案子相当不容易,小插件比较多.

      • 家园 呵呵,仁兄高见,外包是个很大的话题,

        最近,国内的一个朋友请我看看这方面的动向,给些建议,所以才看看这方面的情况,正好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个人感觉外包是个“鸡肋“式的生意,这也是我给朋友的结论。希望,各位仁兄谈谈高见,呵呵

        • 家园 十几年前,方正的王选教授就说过,开发Customer-specific软件

          是一个“鸡肋”式的生意。有时候猛一看金额挺高,但实际上做到最后,利润薄的可怜。尤其是碰上一些难缠的用户,Spec不停的改,你又不敢和人家吵,人家是上帝。再说了,钱还扣在人家手里,大多情况下得忍气吞声。如果再碰上一些没完没了地售后服务,到最后能不赔钱就不错了。美国的市场比较规范,上诉问题轻一些。

          最肥的是什么呢?是OS,企业级Database,Standard Software Suit。如果能做出名头来,那钱海了去了。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最富的人不是微软的,就是Oracle的。Consultant firm除了IBM因为历史原因Hook住了一些大客户,别的小公司也就是赚个辛苦钱。不比那两年了,随随便便就可以charge client $300/hour.

          • 家园 highway兄台高见,一针见血,精辟!!

            这种给人开发项目的生意,希望不大,正如你所说的,工期,费用,要求,服务,价格上的竞争。任何一味追求价格的生意,都是没有发展的。

            IBM的consulting是在推自己的产品,基本上ibm一统mainframe,product lines are from application to database, os, they got everything. 它的global consulting 有3万多人.其他的consulting,大多数是在拼缝。就是consutling也要有大牌子,track record,credibility.纯作consulting,早晚就是一个劳务中介。

            os,database,middle-ware 等是肥,那是自有产品,license,support contract等,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不过,那是在拼标准,行业标准,规范,同时,实力,都是市场垄断者。这里没有什莫希望进入。

            我倒是看好一些东西,我抽空写写,

          • 家园 这个好象做硬件的也不好过.

            硬件有实体,出问题要退货返修运费自付,不像软件给个SP2之类的就了事.(不过这个可能也只有M$这么干). 听说过Intel因为840 Chipset有Bug而赔偿受损害的主板厂,就没听过M$做过啥有道义的事,除了钱太多拿出来捐之外.哦哦,跑题.

            和做硬件所需要的厂房设备比较起来,那个投资一下去,接单亏损,不接单亏更多,才是个惨啊.偏偏大型客户一个比一个狠,就从来没听过Dell让手底下的OEM厂赚大钱的.连哄带骗让人扩厂到那样的规模,这个Dell的单不接也不行,世界上又有几个Dell能供得起?亏损的单接起来算是摊提一下投资吧,起码比养蚊子好些.

            推论下去外包就统统都是鸡肋了,代工当然是差了一截,只不过现阶段是个机会,等蹲好马步再下山.

            • 家园 外包的生意难做,油水不大,长远发展比较难,

              就算EDS,Accentur等也是在此之列,一个大单字丢了,就是危险,上万人的队伍,不开玩笑,费用庞大。总之,我是同意仁兄的看法,外包是个难做的鸡肋,呵呵

        • 家园 展开来说,把外包看成是专业分工产业结合,这局不就大起来了吗?

          硬件讲求的是"标准化",能标准化的东西就能分工再集成.软件也能拆成Module,一样也能串连集成.IC Design能卖IP,软件又何尝不行?

          不过我承认我只是在瞎说.对于软件,我现实中的立场是下外包单的母厂,对中国的外包软件产业实在觉得遗憾,老想着抄抄改改心态又虚浮得厉害.

      • 家园 说的不错,加精鼓励!
    • 家园 大方向说的非常到位,但是国内CODING的人才是有的,方向在哪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