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才高未如悟道深:读陈亮有感 -- 古城老农

共:💬3 🌺2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才高未如悟道深:读陈亮有感

    章太炎曾对风靡一时的梁启超文章嗤之以鼻,说:梁氏文章,曾有一字可以入史否?——这个说法有其道理,却并不完全,梁启超也有足以入史的大文章,比如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梁启超以才气自负,人亦以此相许,章太炎却独独认为他的才气不够。当然,这是以不同的尺度来衡量的,拿上下几千年来比较,很多称霸一时的人物自然会黯然失色。

    古代修史,是极为郑重的事情,一字不能含糊,如果有谁的整篇文章被录入史书,则可以说是对其价值的最大肯定和褒扬。历史上享有这种殊荣的人不多,而陈亮就是其中一位。《宋史.陈亮传》全文收录陈亮数千言的上孝宗皇帝第一书,史载“孝宗赫然震动,欲榜朝堂以励群臣,用种放故事,召令上殿,将擢用之”,也可见其影响效果,明末文坛领袖张溥比之以贾谊之遇汉文帝,诚不谬也。

    贾谊乃旷代才子,《过秦论》为千古雄文,陈亮其人其文足以与之相提并论,其才气之高迈,自然不容置疑。陈亮之遭遇,可谓少年得志,中年磨难,晚年荣耀。早年就受知于郡守周葵,后周葵以参知政事执政之后,陈亮更得以遍交名流,识尽公卿,上书受孝宗激赏,朝野震动,如此际遇,如曰不遇,尚有何者可以谓之遇耶?而中年三入大狱,濒死者数;晚年忽然时来运转,被光宗钦点为状元,备极荣耀。

    张溥之论陈亮,感慨万端,而最终乃归之于“小人”倾陷妒忌,却又不免皮相之见。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云:“独陛下奋身不顾,志在灭虏,而天下之人,安然如无事时,方口议腹非,以陛下为喜功名而不恤后患,虽陛下亦不能以崇高之势独胜之。”南宋社会偏安苟和,已成上下共识,虽孝宗皇帝以天子九五之尊,韩侂胄以外戚权臣之重,尚无法移风易俗,使其振作,何况陈亮以区区一介书生,凭其慷慨淋漓的几篇文章,而欲挽回狂澜,改天换日,又何其难哉?

    虽然,事又有不尽然者。如曰风尚不可更改,众人不可冲犯,秦桧又何以在以一介书生,孤身南渡,在一片复仇声中,力主议和投降,竟至扭转乾坤,使得风俗一改?莫非道不胜魔,正不压邪也哉?其实,这里正是个人定力不同之处。陈亮与朱熹书有云:“以妻弟之故,一出数日,便为凶徒聚数十人而欲杀之。一命存亡,仅丝发许,而告之州县,漠然不应,不知今年是甚运数。”与金人争生死于中原,其凶险又岂止与数十凶徒角斗民间?而陈亮气慑沮丧于此,独能奋发激励于彼耶?此正其不如秦桧处:秦桧之力主和议也,众怒不恤也,公论不惜也,高宗之斥责不畏也,胡铨之请斩不惧也,韩岳之非议不改也,施全之刺杀不动也,真可谓生死不变,毁誉不屈,雷霆不能震,魁斗不能移。故能以俘虏之余,只身南归,乃能总揽大权,尽斥异己,杀岳废韩,为所欲为。古人云:“忠臣谋国,百折不回;壮士赴难,万死不辞”,谁料奸臣之卖国,亦可以百折不回而万死不辞耶?

    大有为者之所以能成就大事,正在其有所坚持。毛公在“清党”之后,竟能使中共之死灰复燃,终至燎原者,正因为其“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之精神;邓公之所以能取毛公之精心安排而拨乱反正之,也正因为其不仅是走资派,而且“死不悔改”。若有丝毫瞻前顾后,游移惶惑,岂能有此业绩?陈亮精诚不足以自信,而欲动人,而欲动天地鬼神,岂不难哉?

    虽然如此,绝非对陈亮才力人品有所贬损,而且自知对此等人物,望尘莫及。傅青主孤傲倔强,不轻许人,而曰:“必不得已,吾取陈同甫”,所以感叹者,正其才气虽高,悟道未深,终不及船山先生“有死之心,乃有生之气”的洞彻严峻耳。

    通宝推:贼不走空,
    • 家园 主战还是主和,兵法早有循辙

      很多主战派的人就是一句是可忍孰不可忍,打了再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主战还是主和?兵法早有循辙: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孙子兵法在宋朝享有较高地位,当时一定有人据此论证过,不知“庙算”结果如何。。。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第一条,“主孰有道?”怎么算有道?侵略者就一定属于无道非正义么?王朝的统治者类似于企业的管理层或者董事会,他们的核心任务是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与效率,而当一方汲汲于增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在吟诗作赋舞文弄墨把玩玉石,究竟谁为“有道”?

    • 家园 大胖子沙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