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占豪-中美国际肉搏-系列已经被转入 优品文摘 -- dolong

共:💬50 🌺10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吉利收购沃尔沃有望使中国汽车业腾飞》

      《吉利收购沃尔沃有望使中国汽车业腾飞》

      • 家园 怎么吞下去,还会怎么吐出来

        从产品风格,技术研发,品牌历史,企业文化,市场对象诸多方面,吉利并购沃尔沃,多少有点像蛇吞象。没有看不起本土企业的意思。不过本土企业这样的并购,无法不让人联想起一些武侠小说的人物。您猜对了,我说的是那些不那么成功的武林人士。尤其像天龙八部里内功不够强练逍遥派心法差点走火入魔的梅兰竹菊。

        本土汽车企业即将面对的,不是去扩大产能,并购一些2线品牌开拓什么世界市场。本土汽车企业马上面对的最紧迫的,是需要沉下心仔细研究美国三大和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兴衰,保持健康的财政体系,建立灵活的产品结构,增强研发实力,缩小摊子面积,积极研发低能耗车型,准备应对不远的将来将对中国整个汽车产业形成冲击的市场变化。否则,这次收购,很有可能会与80年代日本大举收购的结局类似.

        希望李能比日本人精明.不过以吉利的底蕴,即使对李的企业家精神有信心,也对吉利没有信心.

        腾飞?有可能.不过也可能是从悬崖起跳.

        作低端就认真的去做.低端没有人愿意永远去做.不过做低端的时候,没有y用作高端的态度和责任感去对待自己正在做的低端,(低端)不会发展成高端.有变通的法子多半都会走火入魔.

        不信的话,谁都可以是功夫高手了.还练什么练?

        • 家园 也未必呦,蛇不就是用吞的嘛

          吉利和沃尔沃的差异的确太大,吉利自身实力来看,在自主车企里也不是最强的(国有嫡系是上汽最强,非嫡系是奇瑞最强),吞下亏损的沃尔沃的确有很大风险,毕竟福特都没能搞定沃尔沃嘛。

          但是,吉利也不是没有机会实现双赢的。

          先说吉利自身。

          吉利的崛起速度是非常快的。最早仿造夏利起家,号称汽车就是沙发加四个轮子,土得不能再土了。基本没人瞧得上他们。但是短短数年之后,吉利已经脱胎换骨上了个台阶。从规模上来看,大约能保持前十左右,没被淘汰,算是稳稳地占据了一部分市场份额(而且使用那些垃圾车型实现的);从产品质量来看,吉利的新产品已经脱胎换骨,虽然偶尔有的地方还有点土腥味,但是仅看他们的新产品,已经是上得了太面的车企了。

          但是跟奇瑞一样,吉利也要处理以前赖以发飙的邪功反噬的问题,他们的产品一贯给人低端中的低端的印象,卖不上价,定价高了也要跳楼大削价才卖得出去。品牌定位向上一个层次发展非常艰难。此外,产品质量控制也仍然比照跨国大厂有相当的差距。奇瑞是靠自己的力量硬往上拱,他们毕竟最近比较红,受重视,有后援。吉利底子要单薄许多,并购未尝不是好办法,关键在并购后的心态。好比蛮族征服了先进国家,是让那个先进文明断了香火进入黑暗时代,还是蛮族吸收先进文明被反向同化,继续进步,都有可能。

          目前来看,吉利还比较有自知之明,对于沃尔沃内部管理并没有多少触动。沃尔沃对于吉利而言,最大的价值在于研发、生产和市场营销(高端的)的经验,如果能学会沃尔沃那一套,吉利就会再上一个台阶,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了。

          从品牌定位来看,高中低档是不可混淆的。高档品牌不愿放弃低端市场,偏要去搅混水,下场更多的是损害本身的高端形象。而低档,甚至中档想上高端,极少有成功的(想了半天,没想出来)。大众就是典型,尽管大家都知道奥迪就是大众的,技术是通用的,但是当奥迪A8换成大众外壳之后,就是卖不动(所谓低调的奢华好像没人买账,没那种低调法)。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大众、丰田等现有的双品牌策略,奥迪+大众、凌志+丰田、阿库拉+本田、无限+日产、卡迪拉克+雪弗兰、林肯+福特……甚至是奔驰+Smart、宝马+迷你。

          所以,沃尔沃+吉利的搭配未必不能成功,至少从双品牌策略来看,高低搭配是正解,唯一的问题是吉利低端品牌母体的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相对过弱。

          从沃尔沃的角度来看。

          沃尔沃产品本身并没有大的问题。以前奇丑无比的时候都卖得出去,现在变漂亮了没理由混不下去。只是沃尔沃品牌在福特体系下被固化到高端(低端有福特,不需要沃尔沃),但是和BBA等品牌相比,沃尔沃的高端形象比较二流,所以有点高不成低不就。

          与沃尔沃挺类似的同胞萨伯也杯具了,被通用利用完基本也完蛋了。别看豪爵是造顶级跑车的,未必搞得好萨伯。因为高端品牌不靠有个走量的低端品牌支撑就能活下去的,只有BB两家(以前还有P家),因为这两家太狠,高端也能走量。

          沃尔沃现在的问题就是想冲高但上不去,产量下滑导致亏损。如果吉利支撑不了沃尔沃往上冲,反而让沃尔沃品牌定位有所下降,未必就是坏事(沃尔沃当初本来也不算是高端产品)。或者利用沃尔沃的平台另外出一个中端品牌去冲量。

          只要吉利有办法让沃尔沃扩大出货量,能盈利,就能支持沃尔沃保有现有的技术,继续向前进步。而这些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就会慢慢反馈吉利母体,实现共赢。

          靠沃尔沃,吉利只能实现自我提高。不能靠沃尔沃去摆平通用、福特、丰田,因为沃尔沃自己就是被人家摆平的。反过来,沃尔沃的未来倒是要依靠一个产量巨大的中低端品牌生产商。

          • 家园 要耐得住作低端的寂寞

            我认真的看了你的观点。我个人愿意对吉利和沃尔沃的前景持开放的观点。但是兄台您的观点里面的一些因素已经把积极前景黯淡到不能再黯淡了。

            1、我们都知道沃尔沃不盈利。否则福特不至于64亿买10几亿又甩出去。

            2、“目前来看,吉利还比较有自知之明,对于沃尔沃内部管理并没有多少触动。沃尔沃对于吉利而言,最大的价值在于研发、生产和市场营销(高端的)的经验,如果能学会沃尔沃那一套,吉利就会再上一个台阶,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了。“

            这一条,你看,结合1,矛盾了,是不是?如果不触动,改变不了沃尔沃的现实,对将来没影响,那吉利背负这样的一个包袱作什么呢?沃尔沃的模式连自己都照顾不周,对吉利有什么积极影响?难道要用沃尔沃失败的东西再去影响吉利?此其一。

            3、“只要吉利有办法让沃尔沃扩大出货量,能盈利,就能支持沃尔沃保有现有的技术,继续向前进步。而这些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就会慢慢反馈吉利母体,实现共赢。“

            看看,还是转回来了。如果吉利不对沃尔沃的运营方式作出改变,不对沃尔沃的研发与生产进行支持,不对成本进行控制(承诺不关闭瑞典工厂),实现扩大出货量,谈何容易。仅仅靠在北京筹建一个30万辆的工厂?

            对兄台的观点乱指责了一通。原谅则个。中心就一个,是我的先入为主的前提,很简单,沃尔沃的东西如果已经被证明没有办法振兴自己,那就没有理由相信吉利的并购的目标是如你说的那样,目标是对吉利有利或者是把沃尔沃的东西拿来给吉利用。

            那么,吉利为什么要收购沃尔沃?

            个人以为,这个收购的资本运作说明了吉利的一个转型可能。这个可能就是可能会放弃以吉利品牌为重心而以沃尔沃在北京厂为中心,一次性的进入中高档车型市场。这个并购的后台背景不一定是吉利自身,而有点像地方财团的一个选择。

            因为上面已经啰嗦过了,如果沃尔沃对吉利的运营并没有太多的影响,相反是吉利集团的一种负担,将沃尔沃与吉利整合的过程就好像橡皮泥与水,很难融合,那么这种并购基本上就是毫无头绪的无厘头。不过如上所述把并购看成地方财团利用吉利的名义购买一个中高档的品牌的资本运作,这还是说的通的。

            可能会看到,对沃尔沃并购以后,一定会对其进行改造。无论是财团借力需要对沃尔沃进行改造使之盈利,或者确实是吉利自身品牌建设的一个步骤所以要整合沃尔沃到吉利集团之中,不改变,那是不可能的。

            否则的话,买一个会继续亏损的东西谁会愿意呢?

            • 家园 国企的上汽栽了,不知道民企的吉利能不能搞好

              说实话,吉利的美誉度都不如芜湖的奇瑞,奇瑞要是能有大财团支撑,应该把VOLVO买下来。

              MS,李书福这么庞大的收购资金从何而来?

              • 家园 一开始听说高盛和一些外行对吉利收购volvo感兴趣,

                后来老李说中国的三大行都很支持。最后的资金来源可能是吉利自己的40多亿人民币+国内的融资+来自高盛、欧洲、香港的资金。

              • 家园 上汽哪里栽了?

                没有罗孚那点东西,上汽哪能这么快搞出自己的成熟车型。现在上汽和南汽合并,罗孚和MG像原来一样,就是两块牌子而已,东西实际差不多。现在正在走上坡路中,比不争气的一汽搞得小红旗-奔腾起步晚,但进展快得多,而且品牌定位已经能跨过十五万,乃至二十万门槛,这对于国内的多数车企来说是很难得的。

                奇瑞对外企的威胁太大,就算想买,人家未必肯卖。另外奇瑞好像更侧重挖人、挖技术,培养自己的品牌,战略不太一样。

                吉利这次是有国家和地方的支持的,欧洲也有银行出钱给融资,加上吉利自己造血能力好像也很强,所以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拿下之后打算怎么干。

            • 家园 风险的确是挺大的

              但沃尔沃的情况也不算太糟,机会也不小。

              福特抛弃沃尔沃,公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福特的one ford战略转型,二是沃尔沃亏损。两个因素又互相影响。当年福特鼎盛的时期,旗下还有jugar、路虎,连同沃尔沃和林肯一起构成福特的高端品牌集团(名字我忘记了),那时候福特是雄心勃勃的。但是福特搞砸了。能把这么多品牌搞成功也不容易,加上时局艰难,也不能说福特无能。所以,福特开始转型,开始甩货。沃尔沃最后出手,因为沃尔沃对福特相对贡献最大。福特现在的战略就是专注于福特品牌,水星可能都不想要了,高端留个本家的林肯,其他的一概不要。

              福特这个战略定下之初,有jugar、路虎等亏损的因素促成,一旦战略确定,就更没有下大力气为这些部门扭亏的必要了。前二者甩给了塔塔,最后的沃尔沃甩给了吉利。

              的确,如果吉利整合沃尔沃失败也不算意外,福特卖给吉利就是确信吉利+沃尔沃不会对福特构成威胁。但以吉利旺盛的生命力和农民企业家的鼓捣能力来看,沃尔沃最后的死活可能尚有疑问,但吉利得大好处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沃尔沃虽然赔钱,但对福特也是有贡献的。比如S40与focus和mazda3共用底盘,S80与mondeo共用底盘(可能还有mazda6),这里面肯定有技术共享,沃尔沃分部赔钱,但是从这两个平台来看,福特大赚特赚。

              那么沃尔沃到了吉利的手里,如果吉利也同样处理,共享平台,缩水型号走中低端路线盈利也不是不可能,这样高端产品略微赔钱也不那么要紧了。

              沃尔沃现在可以提供给吉利的是数个车型平台、数款性能优良的发动机、出色的安全设计、一些环保技术、双离合变速箱(这个是Getrag的)等等。沃尔沃可以靠分享这些技术的吉利低端产品分担研发成本和生产线成本(共线生产),吉利的土包子产品形象也会因为沃尔沃基因的出现提高形象(就像联想搞出天逸-ideapad一样)。对于国内比较小资的人,卖他们纯血的沃尔沃,获取高利润;对于只重实惠的和钱包不太鼓的,卖他们换牌子的沃尔沃,薄利多销。大家会皆大欢喜。

              另外,沃尔沃现有的海外产能不会再扩大了,以后的生产重心也会移到国内。但是与福特工厂遍布全球不一样,吉利在欧美没什么工厂。这样,吉利以后搞出口,可以直接利用沃尔沃现有的工厂生产(反正到时候肯定是共用底盘的),这个现在看上去的包袱,以后可能就是资源。沃尔沃现有的销售渠道对吉利以后销售自己的产品也会有利用价值。

              • 家园 联想ideapad品牌的例子举得很好

                现在成了热销品牌。呵呵,我现在正在使用的就是ideapad Y450.实际上吉利所有的动作都是阳谋,上汽的例子正好印证了吉利极有成功的可能。菜刀分析得最到位.

              • 家园 在不知道合同细节的时候都很难说

                有谁知道技术转让的细节。

        • 家园 为什么不是 虚竹 呢?

          好苗子 可以 吸收内力,变成自己的。

    • 家园 《韩国战舰沉没是国际博弈的一招妙棋》

      《韩国战舰沉没是国际博弈的一招妙棋》

    • 家园 《货币战争这一回合结束,美国小胜》

      《货币战争这一回合结束,美国小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