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火车票调涨之我见 -- 忘情

共:💬354 🌺19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火车票调涨之我见

                

    每年春运总是存在火车票“一票难求”的现象。前些年,铁道部曾报请发改委批评,在春运特定时段实施车票临时上浮20%,以期引导客流,实现“削峰平谷”。虽然这个效果达到了,但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春运火车票“涨价”意见很大,因此从去年开始,这项措施便不再实施了。

    说到火车票“涨价”,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铁的事实:那就是现行的火车票价已经十余年未调整了,而同期每年的CPI却在上涨。这十余年累积下来,CPI涨幅已经远远超过20%。

    也就是说,随着CPI的上涨,火车票的实际价格是在逐年下降的。但它的使用价值却并未贬值。春运期间供求矛盾突出,火车票的实际价值大幅上扬。也就是说,铁路是在所有交通工具里性价比最高的,随着物价的上海,它的性价比逐年越来越高。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春运期间一票难求,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仍将铁路作为出行首选的主要原因。因此虽然每年春运铁路运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高性价比所吸引来的旅客却远超过运力的增长,致使铁路春运难题年年都没有根本改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有关方面认为等客运专线和高铁网建成后将能彻底解决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的状况,看来是过于乐观了。

    这个火车票票面价格和实际价值之间的剪刀差是客观存在的。作为国家,低票价本意是让利于民,但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自然有人会盯上这个剪刀差,想方设法攫取它,这就是春运期间产生诸如票贩子之类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在整个社会都有欠公平的情况下,希望通过某种制度和烦琐的手续解决春运买火车票公平性问题只能是一种奢望。毕竟这个公平性的解决有赖于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可能由铁路一家就能解决。

    有人说,铁路作为国家投资的公众服务部门,不能只盯着利润,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这话我完全赞同。但是,在现行体制下,这种做法也是导致铁路政企不分,小机构大社会,封闭保守的根源所在。国家要发展,运输动脉要为国民经济做贡献。但铁路究竟应该是公益部门还是企业单位,目前有关方面还存在模糊认识。这就导致了一方面要求铁路为国分忧,另一方面却将铁路作为企业经营的状况。

    今年是大型国企改制的关健性一年,铁路目前这种政企不分的状况不仅招致各方不满,同时也给其自身发展背上了越来越沉重的包袱。

    以笔者愚见,作为企业,就应该按市场规律办事。要承担社会职能可以,但这些帐要算在明处。这样也有利于铁路规范经营,改变目前这种“肉烂在锅里”,“一本糊涂帐”的局面。

    所以,我认为火车票应该回归其应有的价格,如果其调整幅度未超过历年CPI涨幅,都只应视为正常调整,超过CPI涨幅,才能视为涨价。

    火车票价格回归后,那个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巨大剪刀差自然就没有了,这是对票贩子利润空间直接釜底抽薪的办法,比任何制度都直接有效。避免了目前这种票贩子屡禁不绝,有关方面尽了努力但人民群众仍不满意的现象。

    许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国家给了铁路大量补贴。那么,火车票调整之后,国家应将所谓给铁道部的补贴断奶,改为通过通过社会保障系统凭车票折返现金。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这种直补制度将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对于国家对车票直接折返现金比例,我反对一刀切,避免目前这种乘客不分贫富都一律享受低票价的现状。应该兼顾各方意见,有重点有倾向性地制订相对公平合理的补贴比例,对中西部倾斜,对弱势群体倾斜。至于一些高收入群体,他们理应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自然不能在享受国家补贴之列。

    这样,国家的补贴大家都能切切实实感受到,同时也是对目前整个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一种政府直接补偿,让政府爱民、惠民的具体行动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铁路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正轨。

    关键词(Tags): #火车票调涨(嘉英)#火车票(嘉英)#春运(嘉英)
    • 家园 说到政府对车票的补贴,一点斗胆愚见

      乘车人可以在年度报税时拿火车车票申请补贴,标准可以有地域性不同。具体比如,淄博市民乘坐动车到北京,往返两张车票,这么一趟旅程,由于经济发展和物价的不同,其给北京创造的GDP要多于给淄博创造的,因此北京地方财政应当给予淄博一定的补贴,淄博地方再给这位乘车人发放补贴。个人愚见,觉得这样能够一方面弥补火车票价对底层群众刚性出行需求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弥补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但是具体到执行上,一个重大的难点就是车票补贴的申请和发放。我们国家现在没有实施像美国那样的全民报税,也许通过火车票的补贴,反而能建立起保税的观念,特别是现在不报税的低收入人群。

      • 家园 完全赞同您的看法
        • 家园 再斗胆猜一个,预计20年后春运这个词就成为历史了

          现在的春运来源无非是:工业时代的社会经济运行结构和农业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的冲突造成。

          1,中国文化中农业时代的农历春节、元宵,2,宗法文化的子女探亲,3,建国后初期一代婴儿潮造成的大家庭,4,还有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的大量流动人口(其实是被迫流动)共同成就了壮观的春运。跟西方的圣诞节探亲、感恩节探亲相比,我们的春节流动规模更大,原因更刚性,时间更不确定(农历每年春节日期前后变动,跨度可达一个月)

          个人猜测,再过20年,社会的中坚人口(30-40岁)将主要是80后和90后,上述因素中的2将被新人类的新观念削弱,而因素3也大大削弱,个人不敢预测因素4,而且因素1几乎不可改变,但是起码春运的参与人口将远小于现在,故而斗胆猜想春运盛况将不再

    • 家园 架不住变相涨价

      十几年前T字头已经是最好的车次了吧,现今是越来越少。都是Z、D字头了,提供的是航空级服务。

      铁路部门是维持了原有车次的票价,但是普客等车次服务,车皮等也没进步。但凡有点儿进步,票价也是重新确定了。

      现如今26个字母铁路部门才用了几个呀,就算用了一遍,还可以组合呀,DT(动车特快)等。难以想象那时的票价。

      • 家园 请问不同字头的车速度和服务都一样吗?

        新的白皮车体开Z字头的车,全新的动车开D字头的车,这些车不要钱买?卖价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

      • 家园 请问不同字头的车速度和服务都一样吗?
    • 家园 现在只有想进进不去的行业,没有想出去出不去的行业

      其实,现在只有想进进不去的行业,没有想出去出不去的行业,我相信铁路里面想出来的人有很多,但是想进去的只有更多。

      当年抢奥运项目的时候,大家也是怨声载道,结果国奥项目老大在会上说了一句,别看面试进来的时候那么严,不想干的随时都可以走,只要还在干的人,就是综合考虑以后还是留下来更合算。所以,只要留下来的人谁也别发牢骚,说也没用,把活干好。

      我出差去上海金山石化,那里九几年退休的分厂副总工,现在一个月才拿一千多点(当然现在在职的很肥),普通工人也就两千块左右。在北京,首钢工龄普通工人,一个月也就两千五左右,在内地的铁路系统,一个月在1500-2000应该不算低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