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一位内地西藏班老师的心灵告白 -- 南渝霜华

共:💬13 🌺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一位内地西藏班老师的心灵告白

    外链出处

      由于是否能获得一个好工作会带来人生命运天上地下的差别,有些本是农牧民子女的学生,表现出异常强烈的“争取进步”。我才宣布完班级干部组成名单,就有学生留下来和我直接说,他要当班长,他说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包在他身上,我什么都不用操心,他就是要当班长。而另一个学生也告诉我说,他能做多少事,也要当班长。后来我发现,对老师阴阳怪气、爱理不理的多是干部子弟,也就是已经进入了国家队伍的。而表现积极的肯定是农牧民子弟,为了要挤进国家队伍。我的班长和团支部书记几乎斗了两年,其中一个竟然还让管宿舍的阿姨到我这儿来打另一个的小报告。我的班长能力极强,所有事一把抓,我几乎插不上手。我试图在班里搞民主,让他们投票选举班干部,这么简单的事也能在班里搞出复杂的派系斗争。当我发现我的班长连我的小报告都打时,不由暗自怒上心头。正在此时,他在操场上捡到了一张IC卡,他明明知道这是别的西藏学生的(学校给西藏学生发特殊的IC卡,每月打一定的钱进去,他们可以在食堂和学校商店使用),却上商店去一次性拉完花光。但西藏学生就这么两三百人,小店营业员几乎人人都认识。一个平时从来不怎么花钱的,突然一下子花这么多,肯定会有很深的印象。丢卡的学生到小店一问,事情立刻穿帮。这样的事情如果报告给学校,他的班长立刻就要撤了。据说我的班长跪下来求了别人,说这是西藏学生的丑事,不要让汉族老师知道,人家放过了他,但自己班上的同学不放过他,就告诉了我。我把我的班长叫到办公室,问他这件事,他开始不承认,后来就不说话。我看他精神压力太大,就和他聊别的事,问他家里的情况。他一直咧着嘴笑着,说阿爸阿妈在家里,种地有多么苦,年纪上去一点就干不动了;他的一个哥哥出了什么事,另一个哥哥伐木,冲到江里淹死了。一米八多的男孩子,脸又大又黑,还保持着咧嘴笑的样子,眼泪却大颗大颗地掉下来。他说,家里只剩他一个男孩子了,他走的时候,告诉阿妈他一定会表现好,他一定要翻身。他说,其他同学多多少少家里都汇点钱来零花,但他家里没给他汇过一分钱,看同学买这个买那个,他心里非常羡慕,捡到了卡……我想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个咧嘴笑的脸上,大颗大颗的眼泪掉下来。

    我觉得这个帖子写得还比较实在。总结一下原帖和回复中比较重要的几点:

    1,西藏的普通农牧民和工人、干部的待遇差距太大了。而且农牧民的孩子辛辛苦苦读完西藏班,即便出类拔萃,因为没有人脉,还是只能做很差劲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很不公平。长久下去,也会影响社会稳定。

    2,在内地中学设立西藏班、新疆班,除了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提供较好的教育机会外,还应该设法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同学的交流。这自然存在很多障碍,比如文中提到的藏族同学因为习俗原因身上有异味,还有文化上的隔阂。但我觉得这还是教育部门没有去做,用心的话总是有办法的。试想,如果你在中学的时候就交了一个很好的少数民族朋友,可能从此就多了一个了解少数民族的窗口。而对于少数民族同学而言,有一个汉族的朋友,也和封闭在本民族里面是有很大不同的。

    3,如这位老师所说,不是你把他从……解放出来,他就会知恩图报。这个问题很复杂,一方面我认为某些少数民族同胞应该自己有些反省,另一方面,因为现在的青少年并不是直接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对他来说,过去的历史不能激起被解放的欣喜,而他看到的可能却是这个时代的种种令人不满之处,如果小时候接受了某些有意无意的“解释”,他的理解可能就会跟汉族的主流叙事有很多偏差。应该想一想怎么来改变这种状况,心的问题,就要用心的手段去解决。

    • 家园 新疆班

      没跟西藏班打过交道,只跟新疆班打过交道。说几句。

      1.入学第一年是新疆班,第二年开始拆散到各汉族班内上课。普通话和方言粗口完全普及。口头交流无问题,书面语言处于写的是汉语但明显看得出不是母语。

      2.没调查过整个新疆班的来源背景,但接触到的几个家里都是小康以上,工商、官员,据说还有GA部门的子弟,属于不愁未来的类型。真正的下层出身没接触过。

      3.本人曾亲自参与两族交流活动,不过大部分人都是打酱油,不当一回事,毕竟平时不来往,能折腾的都属于平时就外向的人群。个人经验最有效的交流途径除了整个新疆班拆散之外就是:足球。

      4.异味的问题没发现过,不知道是来的人都比较富裕还是什么原因。不过说回来,天天剧烈运动的男生身上多少都会有味道,混在一起也不知道谁是谁了。

      5.忌讳方面冲突很少,校内常有饭堂打了猪肉招摇过市的学生,没看见新疆学生有什么特别反应。至于男生打架方面由于人种关系汉族全面落败。

      • 家园 我们学校有十几个西藏学生,那个待遇......

        常常闹事,学校不敢管。举个例子吧。

        嫌食堂口味不适应(俺们这嘎达肉包子里都放糖),闹事,于是在食堂开了少数民族窗口,嫌不好吃,闹事,把校领导骂的像孙子,于是学校把他们的伙食全包了下来——在学校宾馆包了一个包间,大圆桌,请了专门的大师傅,其他事情不干,专门给他们一天三顿做家乡菜。下课了我们挤食堂,他们吃学校出钱的好料——要知道当年学校领导也不能餐餐吃一桌400标准的酒席啊。

      • 家园 穆斯林的异味比较少

        由于宗教原因,他们对洗澡是有要求的。

      • 家园 这个拆散很重要

        不拆散他们,自己抱团在一起,不仅此刻交流不方便,而且不利于他们日后在社会上打拼。

        据你的观察,当时这些新疆学生和内地学生之间有没有建立比较好的友谊?

        • 家园 就是惯的,你看看北美欧洲那个少数民族敢闹事?他们嘴里说没

          有歧视,你问问那个少数族裔会同意他们?

          就要对他们一视同仁,或者更严些,你看看他们还闹不闹事。不老实就弄得他活不下去。

        • 家园 具体

          视乎个人了,有热火朝天,当面大谈猪肉也面不改色的,也有泛泛之交的类型。不过多少也算同窗几年,见面还认得出。毕业时候曾经有汉族鼓动去新疆蹭吃喝的,最后不了了之。

          • 具体
            家园 多少成就一些友谊,就是善事

            如果搞成西藏班那种封闭状况,这些内地学校教育出来的精英,带着对汉族的疑惧乃至怨恨(以后也缺乏交流渠道,尤其是成年、成家之后)回到西藏,对未来西藏社会的稳定不是好事。

    • 家园 哪儿都一样

      先富是实现了,“共同富裕”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