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翻案”乱谈 -- 凭窗临风

共:💬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翻案”乱谈

    说翻案,那首先有定案。为什么历史上那样定了案,是因为有了那时的标准。为什么您现在不满意了,要翻案呢?那同样是基于您的标准。所以说,标准是最重要的。今年来,事情翻来覆去,把老百姓的心给翻乱了,把判断是非的基本标准给翻乱了,现在的中国,是没有是非标准的中国。比如,一个人节约,像雷锋,一只袜子补三年,以前这是好事啊,要表扬,要学习,现在不了,“这样怎么刺激内需呀”,得,得翻案了不是。再比如,汪精卫是个大汉奸,投敌卖国,遗臭万年,现在不了,要翻案:人家当初去刺杀某亲王,侠肝义胆,还写了一句什么“不负少年头”之类的愤青诗,也算个革命派呀,这也得翻案。还比如,蒋介石叛变革命,祸国殃民,是中国最大的反动派,这以前是定论的,现在不行,要翻案。因为据考证,他是个孝子耶!没看见临从大陆败退前,他在他祖坟前焚香扣头,还久久不愿里区吗?离去时还“眼睛都润湿了”吗?所以呢,他坏归坏,孝子这名声您不能给人埋没咯,翻案!不翻就不民主,不翻就没人性,不翻就是不利于宏扬中华文化,不翻,我就,跟你急,我骂人!那你只好去翻吧。。

    但实际情况能这样处理吗?一只苹果,差不多坏掉了,可是您说它还有一小块好的,还有营养,还能吃。一堆大便,臭不可闻,您却“客观”又“公正”地说,“恩,因为这人消化不良,这屎里还有营养呢?”(呕,这例子举的我自己都恶心)。大家看出来这样观察和判断事物的方法之错误所在了吗?那就是,一叶遮目,不见泰山,也叫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把眼睛看成斗鸡眼,也要在坏人的满目坏中找出个好来;把眼睛看成斗鸡眼,也要在好人的满目好中找出个坏来。这种情况,用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分析就是,分不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看不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看人和观察事物,必须看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性质,才能认清事物。看到一只苹果,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好的,因为绝大部分是好的, 绝大部分的好决定了它是一个好苹果,而不能根据上面一点瑕疵就否认了它是一个好苹果。

    回到判断事物的标准上来。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标准也是发展变化的。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对节约行为的赞美。当然现在节约也还是美德,但人们为了(比如说)刺激内需,人们不强调节约。看清楚了,只是不强调而已,而且是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一定的时间。比如某个行业,某个地区。这同样体现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上面举的三个例子。第一个,是标准在变化。现在这个年代,不能再强调一只袜子补三年了,但总之,雷锋是个好(起码在节约方面)是不可也不必再翻案的了,是不是?第二个呢?是时间在变化。年轻时刺杀封建亲王时是志士,后来卖国投敌是汉奸,一生综合评价是汉奸,这个汉奸是定论,也不可和不必再翻了。第三个,他也许在祖坟叩头这个问题上有善可陈,但总体评价他是祸国殃民的,这是定论,也是不可翻和不必翻的。这些都是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总体评价,是有公论的。对这些事情反来反去,就会使人们迷惑起来,渐渐地丧失判别是非的能力。这是很危险的。

    再谈谈什么人翻这个问题。一种是懂的多,善考证,什么东西他都知道啊,考一考,翻一翻,钻钻牛角尖,显得咱多有学问。这种人是学究型,只管拉车,不管看路,咱业务精。在作为知识分子,精英任务引领人民前进这个大问题上,是失职的。另一种是故意这样的。举个例子吧。甲杀了乙的全家,甲应该是坏人吧,应该受谴责和惩罚吧?丙来说话了:“这个甲嘛,对家里人还是很有感情的,是个孝子,慈父,好老公。”并要求人们要给甲客观公平的评价,免于惩罚。我相信你能体会乙的感受吧。我相信你能猜出乙丙之间的关系吧。。另一个例子,甲救了乙的全家,甲是乙 的大恩人吧。可是丙说了:“甲,脚丫子那个臭啊,吃饭吧唧吧唧响,不是个完人。他帮你打针的时候,你疼了吧。他用针方法不对,劲太大,实际上难以排除他想害你的意思。”您听明白了吧。他恨甲呀!中国有句话,听话听音。听什么音,听话外之音。对那些恨中国的人,只要稍微注意,就能听见他们恨中国恨的咬牙切齿的声音。

    也许还有几分嫉妒。

    保持清醒啊,同胞们!

    最后有个事当笑话说说。我转了一篇从军事地图看日本侵略中国之野心的文章。说是早期日本制的地图,连中国内陆偏远山区的一条连当地人都没几个人知道的捷径,都标的很清楚,说明日本人对中国的侵略是早有预谋,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的。还有几个类似的例子。作者在说完这些后,发表感想说,不禁打冷战,还有出冷汗之类的吧,我记不清了。应该说,大部分中国人看了文章后,都会对日本人的侵华野心惊醒,愤怒吧。可是有两个回帖不这样。一个看到了作者的文笔,什么动不动打冷战啊,出冷汗啊,太夸张,不真实。另一个说,日本人办事真是精细认真啊。

    我不禁想问,他们到底是什么人?是真傻还是假傻?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 家园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

      “甲杀了乙的全家,甲应该是坏人吧,应该受谴责和惩罚吧?丙来说话了:“这个甲嘛,对家里人还是很有感情的,是个孝子,慈父,好老公。”并要求人们要给甲客观公平的评价,免于惩罚。”

      丙说的若是事实,当然可以这样说,言者无罪,不能以恶意去揣测丙说话的动机。至于“给甲客观公平的评价,免于惩罚”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孝子,慈父,好老公离杀人免于惩罚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距离永远也是拉不到一起去的。如果你觉得丙说了加一句好话就是想让甲免于惩罚那么你就是在给丙扣帽子了。如果丙确实明明白白的说过要让甲免于惩罚,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自然会看出他的谬误。我们知道了甲是孝子,慈父,好老公这一事实难道对犯罪心理的研究没有好处吗?难道不能分析分析我们的社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才会有孝子,慈父,好老公杀人的事情发生?难道把这一切都推到甲的头上,说他是天生的坏人,不在对甲惩罚的同时对我们的社会做出反省么?

    • 家园 “翻案”有各种情况,有的是标准的变化,有的是统治者隐瞒事实

      比如说国民党不抗战,这个案是不是翻得对呢?

      还有太平天国,义和团,至少可以翻过来一部分,是不是?

      很多我们以前认识的历史就是有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