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要开放,但是要拿来主义的开放还是要送去主义的开放 -- 思想的行者

共:💬23 🌺15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要开放,但是要拿来主义的开放还是要送去主义的开放

    (注:这一篇其实我在2007年参与徐工--凯雷--三一博客事件的时候就写了,今天对文字进行了重新的组织)

    经济全球化不管公平不公平,都依然是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

    由于科技的发展,导致各种经济要素能够在全球流动,资本、人力以及科技在全球流动中得到了更多的交流,更多的竞争和更多的合作,所以全球化大潮无法避免

    因此,开放的决策是正确的

    但是经济的全球化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由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竞争的马太效应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利益受到越来越大的损害

    完全有可能,出现,开放带来的损害大于开放本身带来的利益,从而使得开放的政策初衷走向其反面

    当然,这不构成不开放的理由,问题在于要怎么样避免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正视开放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对可能的开放所带来的经济风险做不出足够的预警,不能及时的采取避险措施,从而导致巨大的危害

    正视开放所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那么该怎么做,我们需要怎么样的开放?

    文化巨人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为我们描述了两种不同的开放观

    一,是送去主义的开放观

    表现为对外国人毕恭毕敬---将自己的好东西捧着希望得到外国人的欣赏,外国人欣赏了,就觉得自己有光彩了---不断的把自己的宝贝当礼物送给外国人,这是送去主义的开放观

    二是拿来主义的开放观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选择或者抛弃---即相信并且应用自己的判断来分辨外面的事物是精华还是糟粕,还是两者兼有。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进行选择

    鲁迅先生说,只有拿来的,人才能变成新人,只有拿来的,文化才能变成新文化

    我记得在高一的时候读到鲁迅先生的这篇论文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只觉得文字古奥,而且有些老气的味道(好好的比方不打,偏要打一个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得了一个地主老财的大宅子,还有什么姨太太,鸦片烟之类的东西,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不太理解鲁迅先生为什么要那么写)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鲁迅先生的思想有了更多的感悟了,鲁迅先生确实是站在文化的制高点上,给时人以及后人点燃了一座思想的灯塔。

    今天的我们来领会一下鲁迅先生的思想,在经济全球化,在拉美东欧等等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全球化而失去了自身市场,失去了自己的众多的行业的主导权,从而使得自己的经济体变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体的附庸,只能吃发达国家吃剩的“残羹冷炙”之时,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的呼喊仿佛就是那一声断喝

    在开放中,我们应该怎么样获取对方的资本,怎么样获取对方的技术、经验、人才、文化?是把我们自己的市场、文化、人才像端着一大堆宝贝一样捧在洋人的面前,渴望着洋人的赏光这样的送去主义还是我们自己放出眼光来选择、鉴别、挑选,只要对我们有利的,而将那些对我们不利的抛弃之?

    以市场换技术实际上就是一种送去主义的开放观,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开放,我们送去了很多,得到的却很少

    一批勇于自主创新选择性吸收外国经验技术勇于创新的企业诸如华为这样的企业则通过与外界的合作---一方面是将对方的好用的拿来,一方面也是自己开创新的东西,获得了相当强的竞争力,成为中国竞争力当中的咄咄逼人的那一部分。

    所以两相对比,拿来主义的开放显然要好于送去主义的开放

    我们需要的就是拿来主义的开放,以一种开放和自信的心胸参与到全球经济的大潮,在全球经济的扑朔迷离中能够坚持自己的判断,坚持自己的追求,并且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显然,简单的要求地方官员每年要完成多少数量的外资的引入是一种对好外资坏外资不加区分的马虎的表现,客观上造成了中国的开放以送去主义为主,造成了中国民族经济利益的巨大的流失,尽管,中国经济因为人口众多等等原因有着巨大的抗击经济风险的纵深,但是如果不及时的扭转不合时宜的粗放的开放政策,那么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经济风险将一步步的走近,从而耽误中华民族崛起的大好良机。

    重读一下鲁迅,再次思考一下我们的经济开放政策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