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乱谈建筑 -- 只爱你

共:💬32 🌺22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乱谈建筑

    首先声明,此文纯属乱谈,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如部分内容引起专业人士反感,还请高抬贵手。

      

      一座城市的地标,往往是最高建筑或者是最出名的建筑,哪怕是毁誉参半的,也算。不知道北京的地标建筑是什么,天安门?鸟巢?大剧院?或者是长城?在我看来,我选祈年殿。也就是第一次申奥的标志,虽然有人说略带着死板和土气,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内涵。

      

      北京好像从来都不是因为高楼大厦出名的,印象中也没有什么摩天大楼。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不知道是“上意”还是城市规划部门的功劳。上海和广州比着建高楼,上海建成了中国最高建筑,而广州则是中国摩天大楼最为密集的城市。地域在国内是一个很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我也不想多说,其实这无关于地域,只是自身的定位而已。比如花旗也是如此,华盛顿就很难见到高楼,而纽约则是高楼林立,尤其是曼哈顿,更是地球上摩天大楼最为密集的地方,冠以钢筋水泥的丛林一点都不夸张。大国的首都,当然也要有大国的气度,并不靠高楼来吸引眼球,只是大气的危坐在那里。也如同是真正的富人,并不是刻意露富,没有把什么金银首饰都戴在身上,总是在质朴中透着大气,在细小处显露精致。也许并不精致或者艳丽,却很端庄,瞰视着,却不张狂,处处透着自信,时时溢着活力。北京,我选祈年殿,是因为我觉得它是中国文化的沉积和智慧的体现。祈年殿外圆内方,层层有致,并且整体看来又像是三角形;学过几何的人都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细细品来,不由得对当初的设计者由衷钦佩。

      

      胡扯一点。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高大建筑隐射着阳物崇拜;从这一方面说,各地争相建最高楼也都是想拔得头筹力压群雄。911放倒了双塔,然后花旗进入了一个相对躁动的阶段;花旗一时间失去了所谓的大国民气度,很多地方出现了追打中东人士,抢劫中东移民商店的事件。实际损失其实并不是很大,更多的是一种恼羞成怒后的泄愤;人失去了自信和理智,就容易被人忽悠;转悠了一圈,发现还得柴米油盐的过日子。台北的101成了地标,有些人士着实自豪了一把,好像站在了101上就站在了世界之巅,君临天下了。然后就自然而然的收到世人瞩目和景仰了。而最近,据说迪拜在建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建了七星再建最高,还有填海造岛,折腾下来迪拜也还是一个吃喝玩乐的地方,最大胆的预言家现在也不会说联合国总部要搬过去了。不能说上海浮躁,但是多少有一些急于证明自己的意思;高楼一建再建。有点像是暴发户。当然太祖立国,后来抗美援朝之后,也只是在广场上立了块碑,很高吗?不高。不过,这块小小的纪念碑更像是摆脱百年积困重塑民族精神的宣言。类似的情况在花旗也有,那就是华盛顿的华盛顿纪念碑。尖尖的刺入天空,凸显着积极进取的精神。

      

      鸡屁国二战之后就一直不是正常国家,郁闷之余只能在自己家里造高楼。就好象窝囊废在外面受了气只能回家骂老婆出气一样。二十多年前手里有了几个钱想来个男性宣言,在曼哈顿买了几座高楼。好像一下子雄起了。后来被花旗敲了一棒子,又蔫了二十多年。

      

      江总下了之后,网上总是有人诟病说江总在位时太软了,总是大讲韬光隐晦,搞个地标还是圆圆的蛋状大剧院。

      

      中国讲究平衡,讲究阴阳相济;不能浮躁也不能太过谨慎。难啊。

      

      下座楼要建什么样的呢?

    • 家园 北京。西安等城市因为古建筑比较多,对很多区域建高楼有限制

      ,以免影响原有古建筑以前古城风貌,上海,广州历则这方面的顾虑比较少,当然,上海外滩等清末民初西洋建筑集中地区也有限制。广州虽曾是南越国都,但近代无论中国古建筑、有历史价值西洋建筑相对北京西安上海少,所以限制少一些,但不可能完全没有。

    • 家园 华盛顿纪念碑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高:555 feet 5 inches (169.294 m)

      华盛顿纪念碑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只风光了四年,1885年完工,1888年开放),1889年被艾菲尔铁塔超过。

    • 家园 华盛顿的那座方尖碑不是林肯纪念碑

      而是华盛顿纪念碑,用来纪念林肯的是轴线终端的林肯纪念堂——这座建筑其实是毛主席纪念堂的原型。

      此外,高层建筑的阳具崇拜说只是弗洛伊德泛性力理论的解释,从美学角度,康德的崇高概念更具说服力;从宗教角度,或可解释为人类接近至高无上的存在的一宗图谋;从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的摩天楼始自芝加哥火灾后的重建,蔓延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更多是纯粹功能化需求的产物。

      至于高层建筑往往受到特殊重视,一则是高度所造成的视觉张力对人的明显冲击;二则是作为城市化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导向现代进程中社会的集中选择,三则是背后意味着繁荣与财富,四则是作为人类建筑技术力(核心是与重力的抗争)的高度成就所显示的文明程度(现代意义上的)。

      一己之见,兄台可作参考。

    • 家园 建造高层建筑恐怕是必然趋势

      俺的建筑prof一直在强调世界人口问题。到如今任何问题脱离了人口问题恐怕都是有点脱离现实。现在密度(density)是建筑的一大课题。西方普遍认为一个高密度的城市比低密度的城市(city)好(除去其他因素)。如何提高城市密度,使其容纳更多的人口,同时又不妨碍城市功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高层建筑比较好的提供了一个提高城市密度的解决方案。因此在密度大的城市里面经常看到。

      lz讲的事实上应该是建筑和人之间的互动问题。建筑作为所处时代的表达反过来也会影响人。

      而在中国的大型地标多少和政治有关。俺学校前段时间有个workshop就是讲中国的political economy of architecture和urbanism的,网站一个大图,就是央视大裤衩。。。。。中国的建筑更多依赖于政治,和西方有所区别。

      本人更喜欢底层建筑而不是高层大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对高层建筑的反感是建立在中国的情况之下的。高层建筑的规划其实没有普通人想的那么简单,里面有很多不同的理论和讲究。中国很多建筑把西方的样子搬来却没有理解,或者把一部分搬来却忽视了另一部分。以至于很多人对建筑有误解。

      • 家园 城市化确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的很多大型建筑确实不可避免的糅合了政治因素,天坛、白塔,甚至于布达拉宫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因素。

        另外北京长安街附近建筑限高还有安全因素在里面。

        我只是调侃瞎扯,对建筑学差不多算是一窍不通了。纯属娱乐。

        谢谢回复。

        • 家园 建筑很复杂。我也是娱乐而已。

          看了您的帖子自娱自乐写了这些又不想删。您要是有兴趣就看看吧。

          好的建筑应该是一个时代的表达,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和印象(至少是一部分)。当然这种精神和印象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多元化。各个地区的各种建筑体现了他们建造时期的文化,宗教,政治,和各种生活小细节。这些多元化的东西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工业化以后新的材料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出现,从而生发了modernism和各种分支流派。但是因为追求相似,视觉上的差别可能在一般人看来不大。所以很多人觉得在外观上世界上的建筑越来越相像。但是事实上modernism里面有N多流派N多理论,非常的多元而且变化很快(俺们现在已经是post post post modernism甚至更post了)。每个建筑家因为对建筑的不同理解而有不同的理论而产生不同的流派,非常有趣。中国可惜的是没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建筑流派。唉。

          这是20世纪去头去尾的建筑流派,已经很多了。

          点看全图

          • 家园 看来老兄还是下了些功夫的

            不象我乱谈瞎侃。所以题目也就直接定位在乱谈上了。我学的跟建筑学八竿子打不着,只是忽然兴致所至,乱敲了些文字,见笑了。

            至于说到流派,不知道各地民居的不同风格算不算中国式的流派?

            • 家园 我觉得算,但是咱们的建筑西方很少讨论

              中式建筑本来被研究的就很少,各种支流被研究的就更少了

              在国外的现代建筑课本上几乎就完全找不到中国的影子(19到20世纪)。。。更别提各种民居风格了。。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实在是少之又少(特别是站在大众层面

              但是个人觉得如果真的考虑中国建筑的话各种民居风格应该算。

              您可以Wikipedia一下芝加哥学派Architecture of Chicago,Brutism,包豪斯Bauhaus,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international style,Minimalism极简主义。。等等等等,都是不同的流派。。。您看看他们之间的区别和中国民居之间的区别就知道了。。。额。。照我看来中国民居是应该被算作“中国建筑”之下的各种流派的,就像上述的建筑流派是在“modernism”之下的分支流派一样。。

              • 家园 国外研究中国建筑的很多

                不过大多限于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著作也很多。说中国建筑缺席,是指中国现代建筑在世界现代建筑舞台上的缺席。中国传统建筑有非常丰富的建筑语言和完备的体系,成果辉煌,相比之下,中国似乎还没有称得上是‘中国的’现代建筑。缺少中国自己的现代建筑语言,也就没有自己的风格。这个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课也一直在补。

                老一代的中国建筑师,和现在很多年轻建筑师都在致力于发展出中国的现代建筑语言,形成自己的风格,能够像日本现代建筑一样,在世界现代建筑中占有一席之地。

                老一代的象最有名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中国,甚至日本,做的几个项目都有这方面的探索。著名的项目有‘香山饭店’,‘苏州新博物馆’,日本的 Miho Museum。其他老一代的建筑师还有刘敦桢,戴念慈,吴良镛 ,彭一刚,齐康,钟训正,戴复东等等,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和实践。

                还有很多年轻的建筑师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努力,发展中国现代建筑。比较有名的张永和,张在元,严迅奇,马岩松,刘家锟,登琨艳等等。

                • 家园 恩谢谢指正

                  说中国建筑缺席,是指中国现代建筑在世界现代建筑舞台上的缺席。

                  俺本意是如此。没说清楚。谢谢指正=)。

                  能不能请教一下,现在国内做建筑发展前景如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