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金簪岂甘雪里埋—谈谈薛宝钗的心计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119 🌺33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起那元春,也是我感叹的,她受王夫人影响,还是很大的

                    她在宫里,其实很累的

                    宫里宫外,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做大的;而她,年老色衰,更何况她似乎,也没有太强的容貌优势,其余的方面呢,即使做的再好,宫外父兄不争气,奈何?心累的命啊

                    关于贾敏,我记得有姐妹评价过,说估计王夫人当时见识过贾敏的排场,心里不是不嫉妒的,所以对黛玉才没有什么感情的;记得王夫人感慨过,当年贾府的小姐们,那排场是刚刚的同样世家大家的王家小姐,要做如此感概,只怕这从小的见识和待遇,是天上底下的区别了。见识决定境界,这也是贾母对宝琴感兴趣的原因啊

                    有人说林黛玉过去,就带了一个老一个小的丫头,这个也是我觉得有趣的地方,一个小孩子,娘家派了一堆婆子过来接(这个,我猜测,贾敏是预料到的,以她对她娘家的了解,应该知道这排场会如何,甚至会是谁们过来,都可能在意料中的),自己需要再跟过去一堆丫头?一个老的,很不厚到的猜测,会不会是贾敏当年带过去的?一个小的,不能对黛玉有任何的影响,因此,相当于是将一张白纸送到了贾母面前,完全可以由贾母调教啊而贾家当时,迎春是大哥的女儿,母亲不喜欢大哥,这点贾敏想来不会不知道;探春是姨娘所生,这身份终究是差了一层,惜春更不用说了,是那个府的,其实和贾母,没有什么关系的

                    叹息,我只能说,什么样的母亲教育出什么样的女儿啊。可惜,命都不长,也许是太聪明了吧,只是,活着的时候,至少是让人始终爱着她们啊

      • 家园 借这个话题聊聊林黛玉的得名

        算是索隐派的观点吧

        话说曹雪芹的曾祖父叫曹玺,字完璧。

        这个曹玺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当时清朝,嗯,应该叫后金,在征服草原蒙古各部的时候,当时蒙古各部的宗主是林丹汗,他持有元朝的传国玉玺。在后金军队的进攻下,他死在撤往西藏的途中。他的儿子就拿着玉玺向多尔衮投降。多尔衮随行的将领中有个叫曹振佐,就给他儿子起名叫曹玺。

        因为传国玉玺是从林丹汗哪儿得来的,所以嘛,林黛玉就好理解了,林黛玉者,林带玉也,玉带林中挂,反过来正好是“林带玉”。

        贾宝玉那块玉上的文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和玉玺上的“受命于天,即受永昌”,结构相同,意思也有近似之处。

      • 家园 嗯,这说明林家人的身体可能都不好吧

        估计是遗传……

    • 家园 感觉是先有了结论在找证据
    • 家园 先送花,还有商榷处

      贾府以宝玉先生为中心的爱恨情仇先撇过不谈,看看其余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明争暗斗,煞是有趣。

      以我观之,贾府的权力结构,实际上是以贾母老太君为核心的。贾母看似隐退,不问家事,事实上事事关心,只不过放权于媳,不在具体事务上插手罢了。大凡隐退幕后的领导人,有一件事是最最关心的,那就是继承人问题。王夫人早压邢夫人一头,当家做主,待贾母退居二线,便继任董事长职务,把总经理大权下放到了凤姐头上。因此,贾母、王夫人、凤姐,在权力线上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形成了完整的梯队,各有分工,有条不紊的把持着贾府内政。

      因此,无论王夫人还是凤姐,在权、利二字上,利益是一致的,阵营是统一的,都服从于以贾母为代表的贾府最高领导层。

      王夫人是深谙领导艺术的,如怪蜀黍所言,策略上采取的是不插手但适度的过问。当众问凤姐家事,不但是宣示领导权所在,也是给下属一定的压力,还是给下属表现的机会。凤姐在这个权力链条中是最末一环,负责具体事务,向王夫人汇报,完全是理当如此,我看不能理解为王夫人有所打压。

      而凤姐在宝玉婚事上对黛玉的倾斜,乃是直承最高领导核心贾母之意的。或者说,凤姐儿自认为是领会了贾母的真实意图的。王夫人表现出对宝钗的偏爱,一者是自家姐妹,二者是取宝钗理政之能,也是为继承人问题考虑了。

      而反观贾母,更是久炼成精的个中高手。这种幕后最高领导人,随口的一句话,就可决定政治风向,因此在宝玉的婚姻事上,贾母从来都是虚虚实实,烟雾弹一个接一个,如问张道士,如问宝琴,莫不如是。所以下属王夫人和凤姐,对贾母意图各有理解,也是正常,而且可能正是贾母所望也。

      贾母年事已高,百年之后,大统由王夫人继承是无疑的。宝钗的对手,不论在感情层面,还是政治层面,恰恰正是黛玉。连凤姐本人,都是把这两位等量齐观的。至于贾母对薛姨妈称我们家四个女孩儿,把宝钗排除在外,那正是宝玉先生所言的,姑表亲过姨表,合乎礼数,不宜看做对薛氏母女的排斥。

      黛玉这人,看似清高,其实心里跟明镜似的,有什么算不到?与宝钗恰是一时瑜亮,谁也别说谁心里肠子多吧,我想这两人多半心下惺惺相惜,亦敌亦友,反倒比其他姐妹要显得亲厚,至少互认为是值得敬重的对手。

      至于袭人,千万别把她也拉到统治集团内部,摆明了是被统治的对象,价值除了坐探,再无他想。

      人人都言宝钗工于心计,其实乃是那个时代的要求下的产物罢了,看任何人物都不能脱离其时代背景,否则便是缘木求鱼,对宝钗未免太苛。

      • 家园 贾母的意思

        我印象中是这样的,贾母是顾惜宝玉,她很疼这个孙子,属于真正的人伦上的疼爱。所以宝玉喜欢什么,只要不犯王法天理,她都会满足他。而宝玉要不喜欢什么,就会被她一脚踢走。所以,既然宝玉喜欢黛玉,那么从这一方面来讲她就会顺着宝玉,至少是不反对的。但是她毕竟是有一定头脑的老人,不会冒然定下什么。所以在宝玉还没有到达成婚年龄的时候,考虑到诸方面因素,她不会去极力促成什么,也不会明显地反对什么,估计是等大一点再说。如果那时候黛玉身体过得去,而且宝玉依旧非黛玉不娶,那么她显然会赞同;即使黛玉身体不好了,而宝玉依然非黛玉不娶,我估计她也是会同意的,毕竟古代男子死了老婆还可以再娶。但是如果宝玉长大以后对黛玉的爱不是那么强烈了,她也就另有打算了。

        • 家园 贾母是大方家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手腕和心计都是一等一的。

          对宝玉的疼爱当然无疑,但是在婚姻大事上,态度是不明朗的,多半也不会由得宝玉胡来。

          • 家园 这个未必

            看看刘姥姥大观园是 玩那个酒令 家长辈中的文化水平也高下立见了

        • 家园 贾母最宠爱的除了宝玉就是黛玉

          宠爱黛玉可不是冲着宝玉,而是冲着贾敏——贾母亲生最爱的幼女,贾母才不会随便牺牲黛玉呢

          • 家园 这个 博客写得怪有意思的,也支持你的观点。

            http://hi.baidu.com/dyx503333/blog/item/7dc8fb11087c4b8a6538db8d.html

            事实上,如果找到了贾母力主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合的理由,其实也就找到了贾母反对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合的原因,因为这两个问题在某种程度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可以互证的。因此,本文的效果,实际上是“一举两得”,“一石二鸟”。

            首先,薛家的“失德”会连累贾家。

            薛蟠的胡作非为使他在送妹妹薛宝钗进京“待选”的时刻依然惹出一场人命官司案,和这样的家庭联姻,是要冒很大政治风险的。尤其是已经把荣辱兴衰完全寄托在“贤德妃”贾元春身上的贾府。我们知道,贾府的三个当家男人都不太成气候,世袭了爵位的贾珍和贾赦都是混帐不成器的东西,稍微能干一点的贾政由于要从底层干起官职也不高,只是个副厅级干部。因此,贾府是凭借历来“有德之家” 的名声和贾元春的“德才表现”才得以和当今皇上沾上亲戚关系的。因此,任何“失德”的胡作非为都有可能对贾府的地位产生不良影响。而薛家,在薛父早亡,薛蟠胡闹的情况下,是不会有任何“德才表现”的。薛宝钗才因为哥哥的胡闹而“落选”,贾府岂会不有所顾忌。可以肯定的是,反对和薛家结亲的,不止贾母一人,应该还有贾政。而这是为“短见”的王夫人所看不到的。应该说,贾母的选择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

            其次,从当时的情况看,“王家”的势力其实已经几乎完全渗透到了荣国府。

            贾母主张宝玉和黛玉结婚,并不仅仅是因为她极端的疼爱林黛玉,也并不仅仅是因为她本人的性格及其价值取向,其实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就是阻挠王夫人企图全盘控制荣国府的企图。王夫人是贾政的妻子,而她的侄女王熙风是荣国府长房长孙贾链的妻子,也就是说,荣国府实际的“内当家”的已经是清一色的“王家人”了。如果宝玉再娶了薛宝钗,表面上宝钗是薛家人,但其实还是王夫人的侄女,还是另一种形式的“王家人”。诺大一个荣国府的儿子辈和孙辈,竟然有三个“王家人”作媳妇,这样的局面,是贾母不愿意看到的。一来显得好像贾家人都找不到好女孩了,只能找王家的;二来也过于彰显王家的势力了;三来王夫人的权势会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大,甚至威胁到贾母的地位。从贾母的角度,她当然愿意用与自己有亲密血亲关系的林黛玉来抵消王夫人的“权力扩张”。

            第三,薛家退而求其次选择宝玉也是贾母不能容忍的。

            谁都知道,贾宝玉是贾母引以为豪的孙子,而他并不是薛家结亲的首选,已经说过,薛宝钗的第一目标是像贾元春那样进入皇宫成为皇帝身边的人,以图光宗耀祖。只是第一目标落空才想到了贾宝玉,就好像是退而求其次一样,这是贾母不能够忍受的。

            第四,贾母要为林黛玉的未来考虑。

            贾母确实疼爱林黛玉,这一点书中已经有过具体的阐述,贾母疼爱林黛玉,当然就必须为林黛玉的未来考虑,在她看来,要让自己的外孙女不受气、幸福,宝玉是可以托付终生的最好人选。贾母一生最为牵挂的,就是宝玉和黛玉,尤其是黛玉,因为她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因此,黛玉的未来早就已经成为老太太的一块心病。而把黛玉托付给宝玉,在贾母看来是最妥当的。一来自己唯一有血缘关系的外孙女有了依靠;二来林家虽然人丁不旺,但有世袭列侯和科举出身的双重名声,于贾府无害而且有益。

            第五,宝黛确实具有深厚坚实的感情基础。

            由于林黛玉五岁即来到贾府,并且与贾宝玉一起在贾母的庇护下生活,不仅他们二人有极为深厚坚实的感情基础,而且贾母也了解和理解并赞同这种感情(不然早把他们分开了)。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从贾母决定接林黛玉来贾府居住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在为宝黛的最终结合打基础了,让两个小人儿跟着自己“同吃同住”、“耳鬓厮磨”。

            第六,薛宝钗表现出来的城府是贾母所不欣赏的。贾母为人开朗风趣热情,她并不喜欢薛宝钗的城府,而且,由于薛宝钗受薛姨妈的指示参与到了“金玉良缘”行动中,更加让贾母对薛宝钗的人品产生了怀疑。而薛宝钗对于金钏之死处理意见,虽然绝密,但以老太太的精明,不可能不有所察觉。这些,都让贾母对薛宝钗抱有戒备心理。

            第七,王夫人等对林黛玉逼迫过甚。已经说过,以王夫人为首的“王氏集团”以精心策划“金玉良缘”为主线,对懵懂无知、孤苦伶仃而又为贾母深爱的林黛玉威逼折磨过甚,手段过于阴险下作,引起了贾母的“义愤”和“反感”。

            在我看来,正是上述原因导致了贾母坚决坚定的站在宝玉和黛玉一边,决心促成他们的婚姻

          • 家园 宠爱黛玉不是冲宝玉,不错。但是两人要结婚就冲着宝玉了。

            对于贾母来说,宝玉热爱黛玉是两人结婚的必要条件,也许还是充要条件(充分加必要)。但是如果宝玉不爱黛玉而黛玉爱宝玉,那么贾母是否同意两人结婚就难说了。

            书上我印象中贾母一直都没有对宝玉到底娶谁明确发过话。因为她要在观望,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其中还包括元春(假如元春发话了,贾母也得听)。

            贾母的底线是宝玉不能发疯摔命根子,所以宝玉要想娶黛玉,也有杀手锏——这是简单化了,当然,问题实际上要复杂得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