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海上忆旧 (1): 滚铁圈 -- karman

共:💬14 🌺5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海上忆旧 (1): 滚铁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请问各位小时候玩过滚铁圈吗? 最近看一部二战前的老电影,看见英格兰的小孩在马路上滚铁圈玩。不知道上海小孩子玩滚铁圈是不是从英租界里学来的。

    小时候真是只有很少的玩具,但玩什么都很开心。打弹子、玩香烟牌子、玩刮片、玩刻纸,但我最喜欢玩滚铁圈。 从冬天到夏天,从静安寺到徐家汇,我一个人推着铁圈跑,跑呀跑,一直跑到天黑,一直跑到腿软才回家。

    那是在幼儿园最后一年,我忽然想有个铁圈玩,因为附近有小朋友玩滚铁圈。 爷爷从家里翻出个铁圈,大概三十多厘米直径,两厘米多宽。 现在想来,那是某个机器上的零件,很重。其它小朋友玩的都是四、五毫米粗的铁丝弯的铁圈,很轻。缺个把儿,爷爷第二天到工厂里去替我做了个把儿,是用四、五毫米粗的建筑钢丝弯制的,头部是个U型弯儿,把铁圈拢在里面推着跑。

    我从小就是个孤独的人,不合群。 这个玩具正适合我。当天我就推着这个铁圈从家沿着华山路跑到了徐家汇,大概公共汽车四、五站路的距离,途中路过交通大学和徐家汇的商业街,那时徐家汇的中心是个大花坛,汽车都绕着花坛转。 等跑会家时天已经黑了,满头大汗, 衬衣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

    放假和放学的时候我就推着这铁圈到处跑,而且喜欢飞快地跑。铁圈撞到路面上的突起时会高高地跃起来,跑得越快跃得越高,有时有一人多高,我努力在铁圈落地后接住铁圈再跑。有时铁圈脱离把儿的控制,撞到了行人的身上而被臭骂。最糟糕的一次是在一条小弄堂里,铁圈滚得飞快我追不上了,铁圈撞翻了居民的煤球炉子。那时居民都把炉子放在门口的墙边上,但生炉子时需要通风就把炉子放在弄堂的当中,烟雾滚滚的。还有就是我不喜欢在台格路上滚,高低不平很难控制铁圈。

    以后的几年里滚铁圈是我最喜欢的,直到上海马路上没有人再玩滚铁圈为止,那时我喜欢上了骑自行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那铁环和我小时候玩的一模一样

      在乌鲁木齐上小学时,我们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上还有滚铁环比赛。珍贵的回忆。

    • 家园 看见滚铁圈的小孩和那只土狗就不自觉的开心

      乡间的一切阿黄、小黑,都像那只土狗一样自在

      所有玩过滚铁圈的小孩,都像那个小孩一样得意

    • 家园 【原创】海上忆旧 (2): 修木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生活,是无法杜撰的,是无法肚转的, 是你google不出来的; 生活只能是来自于生活,真实的亲身经历。

      小时候,俺是个闲人,游手好闲。 可不是嘛,不愁吃不愁穿,不好读书,更不求甚解。三点钟放学,我可以六点半到家, 这三个半小时我到同学家玩,或着走街串巷东游西逛。尽管俺不住在南市区,但对上海的市井生活却有着肌肤相亲的体会。

      同老北京人怀念的吆喝一样,上海有上海的吆喝。 比如专修马桶和脚盆等木桶的是吆喝:"箍桶呕"。 往往是一脸色黝黑的大汉,骑一辆二十八吋的自行车,自行车的后轮两边挂着两个大木箱,里面放满了工具和材料。 因为风吹日晒,大汉脸很黑,而且黑得油亮,缓缓地骑着车,不急不缓地大声吆喝。 因为没有扩音设备,那么,声音越洪亮、传播得越远,招徕生意的机率也越大。 所以大汉的声音不仅是从嗓子里发出的,而且有脑腔共鸣、胸腔共鸣和腹腔共鸣,不仅仅有这三腔共鸣,好像他浑身都在共鸣,就连他的自行车都在共鸣,如果洪亮二字用来形容这种吆喝,那么其它人就没有资格再使用洪亮二字,包括多明戈和帕瓦洛帝这两位。告诉您吧,我花了五百元听这两位演唱后大喊冤枉中途离席而去。 人家箍桶匠的洪亮才真叫洪亮,一吆喝,都震得沿街居民的窗户嗡嗡响, 如果我当时正拿着个芝麻大饼在吃,都震得饼上的芝麻唏唏嗦嗦往下掉,心疼得我赶紧用手捧住。

      木桶,包括马桶在内的所有木桶的设计,据说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一瓣瓣的木板围起来,用铁圈箍住。 缝隙里塞入油灰等材料防漏。 家里的木桶坏了,老太太只要小声一句: " 喂,阿拉有桶要修...",甭管声音多轻,那怕隔着三条弄堂,那修桶的保证听见,立刻下车过来。

      你只要拿出坏桶,并提供一张小板凳就够了。人家一看桶,报个价,一番讨价还价后箍桶匠开始动手。我小时候整天在马路弄堂里闲逛,看见人家杀鸡,我停下来看个究竟;看见人家吵架,我停下来看个究竟;看见人家修自行车,我停下来看个究竟;看见修棕梆,我停下来看个究竟;看见小吃店门口做大饼,我停下来看个究竟;看见裁缝替一姑娘量尺寸做衣裳,我停下来看个究竟;总之,凡是有任何事情发生,我都停下来看个究竟。要不我怎么能称自己是闲人呢。 当然,有修桶这种事情,我一定会停下来仔仔细细看个究竟的。 桶坏了,无外乎漏水、板烂了或铁圈烂了这三种情况。

      这里有个细节,不知您注意到了没有,就是没有一个木桶是直的。马桶是去掉两尖的橄榄型,而水桶是旋转梯形,而脚盆是莲花型。。。。为什么? 因为需要有斜度来涨紧铁圈! 所以铁圈是有斜度的! 所以马桶圈是不能用来当滚铁圈的,因为斜的铁圈不能跑直线! 诸位可是明白?!

      箍桶匠从自行车上拿出工具,用榔头和凿子轻轻把铁箍从桶上敲下来,木板就全部松了,他该怎么修就怎么修。如果要换新箍,他是这么做的。

      他带有卷起来的扁铁条,剪下一段。因为他是老师傅,所以总是长度正好。用铁工榔头的球型部把铁条的两头在铁砧上砸扁,然后用冲头冲出小孔,然后用铆钉把两头铆起来,就成了个铁圈了, 然后箍在桶上,修理基本完毕。 这里各位请注意: 铁圈是由铁条铆接起来的。因为有铆头,所以滚起来和把儿上的U型部分相碰,每滚一下咯噔一下,这就是用马桶圈滚铁圈是瞎讲的理由!

      箍桶匠大多是苏北人,所以其吆喝基本是北方味儿,而修棕梆的基本是浙江人,非常接近上海口音,他们的吆喝是: 啊有坏个棕梆藤梆修弗。声音同样的洪亮,并且悠扬而带有起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浙江省博物馆宣教部主任赵幼强向记者讲述“子孙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中正在箍木桶的老人,是76岁的朱福兴,家住苏州平江区钮家巷。他从15岁起开始学做箍桶手艺,至今已经做了60多年。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器具的更新换代,箍桶匠这个千年行当何去何从令人关注。朱福兴老人希望有人继承这门手艺,能让它继续传下去。

      • 家园 花,不过这张图画得有一点不对

        箍桶匠的扁担,不是直的,硬的,而是两头翘,有弹性的,走路的时候扁担两头一跳一跳的,像是戏剧片里小花脸县官的帽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我没见过跳扁担的箍桶匠,

          记得邻居下乡插队的叔叔讲挑担子,竹子的,一颤一颤的,比较省力.

          • 家园 你见过如意吗

            竹子扁担的两头就是那种形状的,而且扁担中间人为的削去竹子内瓤的硬层,所以才会一颤一颤的,走长路才会省劲,但比较硬扁担就不能担重物。盖因以前的箍桶匠是要天天四里八乡跑才有生意的,而所需的原料无非是竹篾以及一些必要的工具而已,所以不重。

            • 家园 当然见过,最近还在网上看见一篇文章讲民工建筑工地上挑砖,

              一天六万斤砖,肩膀上惨不忍睹。

      • 家园 上海箍桶用铁圈,

        我们那儿用得是竹篾,应该南方农村大多用得还是竹篾吧,不知北方农村是怎么弄得?

      • 家园 相近的生活,美好的回忆。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 家园 花,都干过,除啦这:看见裁缝替一姑娘量尺寸做衣裳,我停下

        我小时候整天在马路弄堂里闲逛,看见人家杀鸡,我停下来看个究竟;看见人家吵架,我停下来看个究竟;看见人家修自行车,我停下来看个究竟;看见修棕梆,我停下来看个究竟;看见小吃店门口做大饼,我停下来看个究竟;看见裁缝替一姑娘量尺寸做衣裳,我停下来看个究竟;总之,凡是有任何事情发生,我都停下来看个究竟。 要不我怎么能称自己是闲人呢。 当然,有修桶这种事情,我一定会停下来仔仔细细看个究竟的。 桶坏了,无外乎漏水、板烂了或铁圈烂了这三种情况。

      • 家园 沙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