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喜欢的一些文学作品 -- 明日天涯

共:💬2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喜欢的一些文学作品

    由于长期生病导致的个人境况很差,所以我虽然喜欢读书,个人消费的第一位也是读书,但是我能了解的书在自己看来实在不多,读到的更少,若非前两年搞到个2001~2年左右的旧电脑,能储存些电子书,就更为书荒而犯愁了。

    我读文学作品,和看待社会历史问题一样,都注重实际,喜欢看现实型的文学作品,其次就是干脆和现实脱节的科幻、玄幻之类的名著。我认为不要说革命主义的偏激说教,就是那些浪漫主义或人文道德主义的作品,都有误导读者的趋向,因为文学家虽然通过观察社会而对社会和人产生一定的理解,例如中国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卷九·张鸿渐》中就借张妻的口说:““大凡秀才作事,可以共胜,而不可以共败:胜则人人贪天功,一败则纷然瓦解,不能成聚。今势力世界,曲直难以理定 ;君又孤,脱有翻覆,急难者谁也!”把中国文人的德性说得入骨三分,即使建国后,五十年代的右派,和20年前的那些人上上下下的表现,就不能不让人对中国的知识群体感到悲观。蒲松龄说漏了的,还有没骨头的文人事败后的相互攀诬撕咬,远的如秦始皇“坑儒”时候,近的如反右时期文人的表现。再如法国的巴尔扎克,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担心法国知识群体的个人主义等倾向,会使他们自觉凌驾于社会之上,对民族丧失责任感,结果二战时期法国知识分子和纳粹侵略者搅在一起的行为就印证了他的话,成为法国知识群体抹不去的耻辱。

    不过文学家毕竟不是社科学者,对社会的认知毕竟有其不足之处,所以贸然地论及社会和人的未来,或者只凭借个人的所谓美好意愿来在书中改变现实,就成了误导或麻醉读者了。例如说狄更斯,是社会主义国家宣传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吧,可他的人文主义和中产阶级倾向,也塑造了例如《雾都孤儿》中的奥利弗那样现实环境中不可能具有的绅士教养,所以我倒是赞赏英国作家、狄更斯专家乔治·吉辛(George Giss-ing,1857-1903)的表述,他把狄更斯的创作方法称为“浪漫的现实主义”(romantic realism)。我认为这一表述才够准确,才符合狄更斯小说艺术的实际。再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前多半部分写得很好,结尾就成了狗尾续貂了,因为不符合社会的普遍情况。夏洛蒂·勃朗特瞧不起简·奥斯汀的风格,可是简·奥斯汀却绝不会像她那样塑造人物,例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纳特,在很不欣赏达西先生的时候,也认为能和达西先生面对面地跳舞很有面子,而不是像她声称的那样绝不和达西先生跳舞。虽然简·奥斯汀没反映劳苦大众的生活,写得也不具有“革命文学”的尖锐,但是却如实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绅士阶层的生活。

    至于所谓写作主要是浪漫主义作家,依我看距离YY只差五十步了,所以我一般就不看这类作品,浪漫是丰富和美化生活的好事,可是如果没有现实基础,如果不遵循现实,那浪漫往往就是一种冒失的感情浪费。文学的社会作用来说,我也是认为首先要帮助读者认识现实,若是不自量力也不负责任地误导,只会使得人们因为认知或感受与现实的反差而出现各种不良后果。

    中国的文学名著中我最喜欢《红楼梦》前八十回,不仅因为其文学价值,也因为其少有地反映了官宦世家的方方面面,不过对于那两个男女主角,我倒很厌恶,起码来说,你既然不满且鄙视自身环境,为什么不仅不改造或脱离,反而却很看重现实环境带来的好处,例如林黛玉因为贾府没把她当作自家小姐,甚至更高看一眼而不满,这不是证明她很需要和喜欢这个环境给她带来的好处吗?所以我无论是找LP、还是交朋友都绝不会找这样的。

    其次是《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三言两拍》、《金瓶梅》和《孽海花》,都是反映古代生活的。其实吧,儒生写的小说,有个特点就是,儒生自诩性塑造的人物,都是太祖说的反面教材的典型,例如《聊斋志异·卷十·神女》中的米生,看样子就是蒲松龄心目中的奇行高士了,可是这位高士的品德,竟然是女色——女知己?就能买到的,自己败坏了德行也就罢了,竟然还有脸理直气壮地说:“所以然者,为令妹 之惠我无私耳;不然,即万金岂足以易名节哉!”而且即使以个人的义气来说吧,既然是对其所尊敬的知己,在人家急难之际求上门来的时候,竟然动手动脚地猥亵,这个也能叫德行?更令人齿冷的是,事后连屠狗辈的义气也表现不出来,非得逼人家把女儿嫁给他才算报答。最可笑的是,蒲松龄设定人间的官府竟然还能管到鬼神的事务,可见儒生的官迷有多重。蒲松龄的作品,其实把自己所属的穷酸儒生的德性表现得就够瞧得了,当然其他作家多少也差不多。还是西方文明的冲击打击了官僚社会、儒家学说和宗族式小部落,让中国的文人多少摆脱了些传统劣根性,否则现在更不知道会是什么德性呢!

    有段时间我很爱看大仲马的书,不过后来就一般般了,因为逐渐觉得他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与事实不符和,而且社会观念很狭隘邪浮,也就对其端正看法。前几天见有朋友说喜欢他的《基督山伯爵》,我却有些厌恶,因为根底上就是包括大仲马在内的破落后又暴发的贵族子嗣的德性,现在他的书中,我最喜欢的是《黑郁金香》,至少这本书所表现的观念还正常些。大仲马父子都够邪门的,老子是这个德性,儿子是吃不到酸葡萄,就硬说是甜的。不过我读过的历史小说中,最喜欢的作品还是法国人写的,是法兰西学士院院士、曾做过法国文化部长的莫·德吕翁写的被称为当代历史小说典范的《宫廷恩仇记》,其次,瓦尔特·司格特的历史小说,至少也没把主要历史人物写得脱离历史原型,另外,德国的亨利希·曼的《亨利四世》也不错,英国维多莉亚·荷特的《深宫孽海》也有意思。至于中国的历史小说,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尽管一直在尽力了解中国文学,但是却一直孤陋寡闻,实在找不到能看下去的;台湾作家的文史功底是不错,可是其它方面与西方还是有较大差距的,甚至也不如日本;大陆的就更别提了,说起来也真够丢脸的!

    外国名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法国的巴尔扎克、莫泊桑,英国的狄更斯、简·奥斯丁和艾米莉·勃朗特,美国的玛格丽特·米歇尔,和好像不是正统文学的马里奥·普佐。不过既然是名家,市面上介绍的够多了,也就不必多言了。我一直很惊讶艾米莉·勃朗特,怎么会有那样的才气!

    通俗小说方面,我国民国时期很繁荣,即使是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也都比后世强多了翻翻王度庐“宝剑金钗”的“鹤-铁”五部曲,起码比看新武侠小说有营养,看张恨水的著作,至少也比现代遍地的那些言情垃圾强。我国八十年代本来出现过包括通俗小说在内的文学复苏期,但是却被什么分子们搅黄了,以后一直提不起来,以致被那个德国人鄙视,说实话,有时候想起来,觉得那些东西真该被穿越回秦始皇那里去!那样至少不会在美国国会丢人现眼了。

    科幻玄幻小说,我只能喜欢人家西方和日本的,如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西方的被遗忘国度系列、龙枪系列、魔戒系列,这些年还出了个《哈利波特》,其实西方的著作尽管文化内涵深厚,但是不足也很多,只不过其他地方的人不争气,连人家现在的水平也远远不及罢了!我们中国现在的科幻玄幻之所以这么垃圾,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文化内涵,现实中的社会缺乏先进且统一的文化思想,反而却被折腾成了文明荒芜,怎么能给文学提供文化内涵呢?所以网络文学也就反映了社会,什么也没了,就剩下自己了,而且还是把传统的父父子子颠倒成子子父父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少爷小姐或流民破落户,这样怎么能不出产垃圾呢?!我为什么即使一直病着也要一门心思地想把社科和文化上的问题研究出来?就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重塑,包括文学在内的文明各领域才能复兴,人们至少才能知道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至于做不做,那就非我所能力及了。

    至于侦探小说,我一直觉得日本的社会推理小说要比西方的侦探小说好,甚至比西方揭露社会黑暗面的小说要好。中国民国时期的《霍桑探案集》也不错。

    暂时就一些能想起来的说说吧,和大家交流学习一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