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预防的代价:选择性遗弃。牛市第五十六周! -- none空空

共:💬14 🌺5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预防的代价:选择性遗弃。牛市第五十六周!

    预防的代价:选择性遗弃。牛市第五十六周!

    最近中国的经济主管部门里最出风头的是银监会。先是有传言“银监会将对大型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至13%”,以及对规模的直接控制。很快银监会否认传言。不过,特定时期,中国的“传言”落实的例子还是不少的。银监会的否认可能还不能打消市场的疑虑。周末,甚至还有还有提高准备金率的传言。此外,前几天迪拜的债务危机大大打击了国际金融市场并间接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心理(根据中国某些银行的澄清未涉入迪拜债务)。

    不过,最终中央决策层的信息仍是好的。政治局强调明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过这个会议结论是周收盘后才出的,对市场的影响要在本周才能体现出来。

    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银监会的调子一直与中央不太协调,有点本位主义,一心搞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断加强预防手段,提高各种指标标准,把自己的行业搞得过于健康了。如果资本充足率至13%(而且之前还有政策不把银行间互持的次级债列入核心资本)。这样那些上市银行必然要发股增资,预计超过1000亿。与其这样,其实不如让央行出面加息,直接增加银行业的利润。中国目前处于比较特殊的项目扩张时代,其实对利率变动不太敏感。

    不过,无论银行业怎么折腾和预防,在积极财政政策下,工商业的发展势头都不会受很大影响。

    股市投资资金也可以选择性的遗弃银行股。不影响大局。

    • 家园 真不明白none空空是怎么想的

      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银监会的调子一直与中央不太协调,有点本位主义,一心搞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断加强预防手段,提高各种指标标准,把自己的行业搞得过于健康了。如果资本充足率至13%(而且之前还有政策不把银行间互持的次级债列入核心资本)。这样那些上市银行必然要发股增资,预计超过1000亿。与其这样,其实不如让央行出面加息,直接增加银行业的利润。中国目前处于比较特殊的项目扩张时代,其实对利率变动不太敏感。

      银监会是受党的绝对领导,要真是不协调,早被拿掉了。之所以银监会严格起来,那是他们比我们知道更多的实情,更明白现在银行的资产质量,不得不早做准备,以中国的国情,现在的4万亿计划,几乎必然要出现大量坏账。而且由于4万亿计划比10年前的刺激计划要大得多,稍有差池,2、3年后,我们可能面对5万亿甚至更多的坏账潮。银监会就是主管这个,出了事,板子要先打在他们身上,怎么能不怕?

      次级债原有列入核心资本的办法,实际就是银行间(还有一些其他金融机构,但很少)自我凭空加杠杆,你卖给我你的债,你卖债增加了你的核心资本,然后我再卖给你我的债,于是我的的核心资本也增加了,然后再循环,理论上,用这方法核心资本可以推到无限大。显然,这种方法跟股市里的对敲拉高是一回事,如果当金融形势逆转,风险资产(主要是贷款)减值,比如坏账增多,能收回的减小,(我国的银行业务差不多,要坏一起坏)如果资本不真实,都是些次级债,那么谁的次级债也卖不出去了,流动性消失,这就将是美国本次的金融危机的超级加强版。所以说,次级债列入核心资本的办法,与慢性自杀无异。早就该停了。

      还有,实际上,近十年以来,我国的利率一直都较低,为何如此?就是你说的“特殊的项目扩张时代”,实际就是以投资为主导,低利率可以有效的降低投资成本,所以这些年我国疯狂投资的游戏还玩得下去。加息提高息差,等于就是银行多赚实体经济的钱,很容易就把投资游戏直接终结。

      以下有些话,可能不太礼貌,但我才情不够,还是直话直说吧。

      none空空,你不会是老沙的徒弟吧?

      不要炒股炒糊涂了,为了资产价格能一时飙升赚些泡沫钱,什么也不顾,经济彻底泡沫化,最后破了,让所有中国人集体埋单。如果你是外国人,或者打算赚一把就跑到外国去,这也算是经济人的理性行为。如果是中国人并打算永远待下去,不是糊涂就是疯了!

    • 家园 银行业还是官本位,有投资的必要吗,坚决不介入!
    • 家园 沙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