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狼来了”的背后 (上) -- cobalt

共:💬18 🌺6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狼来了”的背后 (上)

    读过晨老大的文章,有点感言,我觉得,日向级将是日本战后建造的第一批级航空母舰,这只是时间和如何操作的问题。因为历史是明镜,今天的所见更可以预示未来。

    - 历史上的“日向”和“伊势” -

    现在日舰的名称都有些渊源,如“金刚”、“榛名”,“伊势”也不例外,事实上,“日向”级的首舰“日向”和它本来几十年前就是一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当年的"伊势"(Ise),此照片拍于它的第一次改装前。

    伊势级战列舰本是扶桑级战列舰的改进型,于1915年开始建造,原本计划是扶桑级战列舰的三、四号舰,但因为种种原因,“伊势”直到1917年底才完工,它的主要武备是356mm/45倍口径双联装主炮六座,不可谓武备不强大,但美中不足,它就真像当初小日本一样,腿短,跑得比较慢,竣工试航却只有区区23节,后来1930年改装后也只达到了25节多一点,这和后来联合舰队的新贵比起来,它真是没落的贵族了。因此,“伊势”很长时间处于一个替补的位置上,即使在中途岛这样的大战役,它也只是外围放哨打更的角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30年改装以后的“伊势”

    中途岛的惨败是鬼子始料不及的,为了弥补日航母力量的不足,为了多快好省,鬼子开始打起了改造的主意,原本的故事里本没“伊势”,但命运使然,它的亲兄热弟“日向”舰的一炮塔的炸膛的一声响,让鬼子们注意到了这一对。稍等一下,“日向”?对,没错,如假包换的“日向”!它是伊势级战列舰的老二,于1918年完工。

    于是,一种新舰出现,它既有战列舰的火力,又有航母载机的能力,后被称为“战列航空舰”或“航空战舰”(Battleship-carrior),怎么听上去像个来自多少世纪以后星球大战的角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改装以后的侧视俯视示意线图

    从1942年12月开始,伊势级战列舰开始改装,这个“原本”的故事其实还没完,因为原计划,伊势两兄弟应该彻底改装成航空母舰,但战局不让这样工程可以晴天白日地悠悠干完,所以,“伊势”和“日向”经历它们最后一次计划外的改装,只拆除舰体后部的两座主炮塔,在原处开始搭建飞行甲板和机库,整个飞行甲板长度只有70米,飞机通过飞行甲板前端两舷的弹射器起飞。而这么短的距离,飞机不可能降落回收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机库长度40米,可容纳9架飞机,飞行甲板后部安装一部升降机与机库相连。拆除的主炮塔弹药库分别用来储存航空用弹药与燃料。加上甲板上可以放置的13架,共载机22架,计划载爱知的E16A“瑞云”水上战斗机和海军第一技术厂的D4Y2“彗星”俯冲轰炸机(彗星这个型号第一次试飞竟然拖到1945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瑞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彗星”(D4Y2)

    除去飞机,伊势舰强化防空火力,在后甲板布满了防空火炮:1937年后装双联装127毫米高射炮4座,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10座;1943年把原140毫米副炮全拆光,换成了16门双联装127毫米高射炮和57门三联装25毫米高射炮;到了1944年就是拼命加,25毫米高射炮竟载了104门,这还嫌不够火,捎带了6座30管120毫米口径防空火箭。

    至此,伊势和日向最终长成了一个既有着锋利巨齿又身上布满百根利刺的怪物,看起来好像很吓人,看起来似乎很强大,可惜,用起来蛮不是那么回事。首先因为飞行甲板的短缺,飞机起飞后不能正常降落,必须降落到附近水面上回收,象瑞云还好些,而彗星这样的,即使阿弥陀佛地回来了也只能喊着“班宰”跳海呜呼了,而且,飞机起飞也受到舰体结构的影响,高大的烟囱排烟根本就是让飞机一起飞就进入云里雾里,更不用说后主炮的射击和飞机作业的冲突了。反正,以为可以一人干几人的活,结果是一样活也干不好,整个一个鼯鼠。这几合一的东西终归没有专一功能的物件用的舒心。

    日本鬼子还是很明白,即使这两“航母”进了航空编队,却一架飞机也没带参加了有名“莱特湾大战”,虽然本队队友死伤累累,这两位却凭着那身刺得以幸免,后来两位就当起了运输队长的差,直到最后一刻,油没了只好当炮台用,最后在空袭中坐沉在吴港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坐沉后的“伊势”

    从战列舰到战列航空舰,“伊势”和“日向”见证了海战由大舰巨炮向海空联合的历史,它们也尝试了巨炮和舰载机的结合。历史是面好镜子,当今天,日本把这两个舰名重新给予了所谓的DDH(直升机驱逐舰)的时候,不能不让我感到阴魂开始复活,航母和大舰的野心,其实一刻没有远离这个今天看似温良的国家。

    (喝口水先...)

    • 家园 加点关于命名问题的想法

      首先,经典的舰名一代一代反复使用,本来就是几乎所有国家海军的传统,并不稀奇,英国有六代无敌舰,美国有七代企业舰,法国有五代大洋舰,俄国有三代留里克舰,我们也有两代重庆舰了,以后随着海军历史的发展恐怕也会越来越多...当然,一家海军里一般不会有两艘同样命名的船同时存在...

      不过日本的情况比较特殊,战后的主战舰艇,虽然实际重复使用了很多名字,但是大概是出于避(军国主义的)嫌,所有的正式舰名都是完全用假名拼写的,以示区别.

      例如榛名,战前的那艘正式名称就是榛名,战后的那艘正式名称就是はるな了,当然其实继承关系也是有的,读音都一样,我们方便自然也就翻译成榛名了.

      至于命名来源,本来在战前的时候是有规矩的,比如航母要用会飞的东西命名(苍龙飞龙之类),战列舰要用令制国的名字(大和武藏之类),战巡要用山(榛名就是山名,和我们的昆仑山号坞登一回事),轻巡用川(就是河),再往下就是风花雪月之类了(例如著名的雪风时雨).当然遵守的一点也不严格,而且尤其是大船经常在炮舰和航母之间改来改去...

      到了战后,虽然大量的名字被重复利用,但是这些规矩全都不管了,逮着啥是啥(其实好像也有点规矩,名字的来源也基本就是战前那些,不过其余的部分跟没有规矩也差不了多少),所以一个八八舰队里,虽然船的大小都差不了多少,可是山川地名风花雪月的基本就啥都有了.

      另外,关于日向和伊势,我怀疑,伊势之所以叫伊势确实是因为上一代伊势是上一代日向的同型舰,不过日向之所以叫日向倒不是因为上一代日向做过半吊子航母,而是因为日本上一级也是战后第一级平顶船(号称登陆舰)首舰叫大隅,日向是大隅的邻居么.所以我猜测,日本的下一级平顶船首舰会叫萨摩.

      如果下一级起了个不相干的名字例如赤城加贺之类,算我没说...

    • 家园 挑个错

      "美中不足,它就真像当初小日本一样,腿短,跑得比较慢,竣工试航却只有区区23节。"一战前和一战中下水的战列舰(不是战列巡洋舰,战列巡洋舰多在25-30节之间,胡德试航时候到达过32节。战列巡洋舰快这是因为1)增长了船体多安装锅炉,2)减少了装甲),大多数都是21-23节的速度。唯一例外的是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可以到达25节。

      “山城”,“扶桑”,“伊势”,和“日向”主要问题是中间两座炮塔布局不好,带来很多麻烦。“伊势”和“日向”比前面两艘有一些改进,但是作战能力还是问题。

      • 家园 多谢多谢

        多谢你,多给我指错啊,因为我写的只是过去记忆里看过的,知识还是太有限。最近在看“扶桑”战舰的书,回头多向你请教。

        • 家园 其实我也吹毛求疵了

          河里面有文章,介绍“扶桑”“山城”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585245

          “伊势”“日向”

          http://www.cctongbao.com/thread/587538/1#C587538

          确实从日本的期望来说,是希望把这两级四艘建成世界级的超级无畏舰,包括速度(应该和伊丽莎白女王级的25节媲美),23节也算是低了。

    • 家园 【原创】“狼来了”的背后 (中)

      - 从八八到九十 从榛名到白根-

      题目前半部分看上去也许很怪异,其实这取自日本舰队的发展不同时期的规划,也可以看作日本海军的作战模式的定义。八八九十就是八八舰队和九十舰队。

      八八舰队,这个叫法的源头可以追述到一次大战之前日本海军发展规划蓝图,这个计划到了二次世界大战就几乎成了一个巨无霸的构想,就是八艘大和级及其衍生级战列舰加八艘重型巡洋舰,但小日本这次胃口大过了头,最终八八舰队中八艘战列舰只建成了“大和”和“武藏”,第三艘“信浓”改成了航母,而其他八艘重型巡洋舰基本成为了计划书上一个个名称,随着海战形式的变化,这些巡洋舰均改建成了航母,可以说,八八舰队的模式已改变成八艘战列舰+八艘航空母舰,但人算不如天算,直到战争结束,这些航母终是造船台的一堆钢铁而已。

      时间到了今天的日本海上自卫队,战败以后的日本宪法规定了日本不能有正式意义的军队,而且不能拥有进攻性的武器,比如航母,核武器等等,简而言之,“专守防卫”。但冷战给予了日本新的发展军力的空间,于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不断对它的作战思想作着调整,直到今天,这发展的轨迹,还真有点像过去老镜头下的小鼻子们,穿着木屐,走起路来嘎达作响。虽然步子小,却可以步步相扣,步步紧逼,不经意间,日本海上自卫队可以干的已经不是自卫这么简单了。

      首先就是八八舰队思想的复活。

      这次“八八舰队”,是指海上自卫队机动舰队即自卫舰队,相当于原先的联合舰队水面舰艇的一种配置形式。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水面舰艇是整个舰队的一部分,整个机动舰队是由护卫队、潜艇队、航空队和直辖队组成,这才是海上自卫队的一线部队。在冷战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八十年代,日本海上自卫队提出的作战任务就是主要承担保卫海上交通线,执行中远海反潜、机动作战和护航等任务,等于日本海军只承担美国太平洋舰队对抗前苏联的防御任务,甚至就是规规矩矩地保交战而已,这么说起来,八八舰队不过是巡逻保卫的警卫部队地干活。任务书中,明白地把“反潜”作为了日本舰队编组模式的重要目标。

      具体就是:

      一个护卫队群有1艘直升机驱逐舰为旗舰、编入2艘防空型驱逐舰和5艘通用型驱逐舰,再配以8架舰载直升机(直升机驱逐舰携带3架,通用型驱逐舰每舰一机)。恰好成为了8艘舰+8架直升机的新八八舰队。

      其主力水面战斗舰艇配备于护卫舰队之下,共分为4个护卫队群,每个护卫队群再下辖1艘作为旗舰的直升机驱逐舰,以及3个护卫队,其中2个护卫队使用通用型驱逐舰、1个护卫队使用防空驱逐舰,每个护卫队由2、3艘驱逐舰组成。1个护卫队群的军舰,恰好可以组成一支“八八舰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八八舰队全家福

      如果说起八八舰队作战模式,什么反潜战,什么防空战恐怕就是另外一个大坑,而这个大坑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舰船知识上不断被挖着又不断被填着。所以我想说只是这支舰队的旗舰:

      一个可以载上三架直升机的驱逐舰。

      这就是“榛名”级和“白根”级。

      在日本海军发展史上,以用山名去命名战舰,其中有名的就是“榛名”和“比睿”。这也是一对曾经战场上的难兄难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昨天的“榛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有“比睿”

      历史上的“榛名”,金刚级战列舰的3号舰;“比睿”则是同班的行2。金刚级战列舰虽然建于战前,但它的改装非常成功,可以称得上日本高速战列舰的楷模。“比睿”舰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中,夜战中受了重创,后自沉在著名的“钢底海湾”,同时陪伴它的还有同班同学“雾岛”。而“榛名”几乎撑到了战争最后一刻,挨了13颗炸弹坐沉在吴港。用有这样的历史的战舰的名字去重新命名新日本海军的水面舰艇编队的旗舰,这样的用意恐怕不用说,听者看者自己去理解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今天的“榛名”141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今天的“比睿”142舰

      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设计是独特的,这即使在今天的驱逐舰的设计上也是独树一帜,我个人以为这级舰包括后来的白根级是日本脱开美式舰设计一个历史尝试,虽然这个尝试并不成功。全舰的上层建筑全集中在舰体中央的位置上,包括一个可以容纳2架直升机的机库,而后部飞行甲板几乎占了全甲板的三分之一,这样的设计可以说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只有一类舰可以媲美,就是前苏联的“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它的设计上也处于几个集中,前为武器集中,中为集中上层建筑,后部自然集中成为了直升机甲板。但榛名毕竟只是4000-5000吨级中型战舰,从后甲板的布置看,实际使用时,它只能承担起降一架直升机作业而不是有后来直升机航母的能力。那这种舰,包括后来的“白根”,究竟是为什么要成为八八舰队的旗舰呢?只是因为它们可以比其他舰能多载几只“鸡”?

      非也非也...其中玄妙要从它们的信息处理和作战指挥能力说起。

      • 家园 鬼子为啥爱用老舰的名字命名新舰呢?

        好像其它国家都没这习惯?想想这些老舰还净是被打沉的,不吉利吧,还是鬼子的思维与众不同。

        • 家园 也不是所有老舰都有资格的

          那些二战期间的明舰才行啊。

          早期甲午战争时期,中国人朗朗上口,恨之入骨的“吉野”“松岛”“桥立”这些都没有重新用过啊。

          另外,不是鬼子才喜欢用的,英美法都有的,比如著名的“企业”(或者应该叫“进取”)“宪法”,法国的“贞德”。对了,英国两艘新航母,准备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和“威尔士亲王”

      • 家园 big merci!

        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也许不需要等到新的大和与武藏,

      日本命名新的长门和陆奥的时候,就是日本人重新争霸太平洋的开端。

    • 家园 送花

      铁公鸡拔毛,这还是咱重新杀出新兵营后的第一朵花。可惜鲜花砸在大坑里了。

      俺有一个疑问,小日本为什么要用二战沉舰的名字呢?不担心这种霉运再一次发生在新舰的身上吗?还是日本的词汇实在太有限了,实在没有其他的名字可用?不至于吧。想为以前的恶魔招魂,这也做得太明显了吧。小日本这种行为,实在是让人摇头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