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油价上涨背后的帝国邪心兼评 “泡沫之争 - 石油 vs. 房地产” -- Chieftain

共:💬64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油价上涨背后的帝国邪心兼评 “泡沫之争 - 石油 vs. 房地产”

    国人心态(详见虎子的猴年马月系列)向来是报喜不报忧的。大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原藉上海,同济大学本科/麻省理工的博士)是个例外。我的前贴引用了他的近作“泡沫之争 - 石油 vs. 房地产” ?C 他是习惯于唱衰亚洲的经济前景,包括中国在内。

    他认为美国的房地产泡沫造就了全球的石油泡沫,两者将相继破灭,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其逻辑推理基本如下:2000年IT泡沫破灭 --> 为避免经济陷入泥沼,美联储连续13次调减联邦储备资金利率(Federal Fund Rate)至1% ,小布什政府同时大力减税配合刺激经济 --> 导致美国新一轮的房地产泡沫 --> 美国基于财富增加而非收入增加的消费快速增长 --> 中国对美出口的快速增长及相应的巨额贸易顺差 --> 加上预期人民币升值流入中国套利的廉价美元 --> 中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 --> 又因为我国事实上的固定美元汇率政策,人民币货币供应和信贷资金高速增长 --> 中国的投资泡沫和经济高速增长,加上全球经济逐步复苏 --> 全球原材料和石油需求飙升 --> 中东安全局势紧张、俄罗斯尤科斯案、OPEC增产能力有限等影响石油供给 --> 石油泡沫形成 (挑战50美元一桶的高位也并非不可能,2004年底前40美元是站稳了)--> 既负面影响全球的总产出水平,又激发通涨 --> 美联储进入加息通道(已经2次上调利率了) --> 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 --> 上面所有过程逆转 --> 石油泡沫开始破灭 --> 全球经济大衰退(30%的可能性,时间在2005年下半年) 。

    除结论不敢苟同以外,必须承认他的逻辑非常漂亮,能很好的自圆其说,是观察全球经济大趋势的一种思路。从2003年初他就开始唱衰亚洲股市,但事实上是去年亚洲股市市场表现全球第一,可以说是傻瓜也能有个50%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要是听他的减持亚洲股,你可能早被老板炒掉了。但也不能不说他有先见之明,只是早了6-9个月。对此,油油给出了一种可能的学术解释:“打个比方,人们赶火车,大多会提前去车站,forecasting也有这个问题,预计的时间常常比实际发生的时间早。为什么会早,原因也许很多,不过预计结果的本身对于事件的推迟也许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他的出发点还是鞭策多于贬斥,希望能警醒经济管理当局。以他分析油价上涨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为例,略可见一斑。他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是低质量、不能持续的。理由如下:中国的GDP在2004年大致会增长2000亿美元,但因为石油消耗也会日增约100万桶(占全球日增量的40%),导致油价以及其他商品进口成本上升大约是282亿美元,即14%的新增GDP。而目前中国的石油消耗成本约为GDP的6%,显然中国为新增GDP付出的石油边际成本过高,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浪费。他的计算是很简单的,但揭示的潜在风险却是发人深省。

    更为甚者,我认为油价高企的背后包含有帝国的邪恶用心:打压、遏制中国的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陶陶指出:“每个经济体对原油价格上升的承受力不同,美国现在石油进口所占的GDP远低于70年代能源危机。” 确实,美国的经济体系通过过去几十年的调整,已经从工业型转变成一个以服务和高科技主导的新经济,现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所占比例已经相当低。石油价格上升,对美国总体经济的影响程度已大不如前。对欧洲国家来说,由于欧元在过去一两年里大幅升值,虽然以美元衡量的石油价格已经大幅上升,但以欧元标价的石油价格上升幅度相对少得多。再说,欧洲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也与美国一样,基本演变成一个服务型的新经济,对油价上升的抵抗力已大大增强。本次油价上升,受打击最大的还是如中国这样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尤其现在的中国就如同几十年前的美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整个经济都建筑在工业和国际贸易两大支柱上,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度与日俱增。

    目前,国际上关于石油进口(进口依存度)与石油安全的关系,存在两种说法。其一是:当一国石油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30%时就会产生安全问题;其二是: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5000万吨时,国际石油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到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而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8000万吨以后,就必须运用外交、经济、军事手段来保证石油供应的安全。对于我国来讲,2003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已经突破9100万吨,石油进口量超过到国内消费量的40%以上;根据IEA的保守预测,到2015年,我国将进口约70%的原油。也就是说,我国将不得不正视石油安全问题。然而,就目前情况来讲,我国的石油安全体系还很薄弱-举例说明,我们的南海舰队甚至还不能完全保障我国石油远洋运输安全通行马六甲海峡的需要。小布什死扛着不动用美国战略油储备降低油价,打的如意算盘就是怕给中国经济发展抬轿子,其次还想就此逼迫人民币升值。美国在以反恐、推行民主的名义下展开的石油外交和石油战争,都体现着美国经济利益的需要,并围绕重要产油区域展开。小布什政权的石油战略在9.11后也开始调整,从以往过分依靠沙特转向重视俄罗斯、中亚和非洲(连昔日仇人利比亚都拉上了)。对美国而言,地缘政治的重要涵义之一就是确保美国的海外石油供给,消除影响美国掠夺全球石油资源的任何不确定性。如果美国海外石油来源区域出现政治、经济不稳定,可能影响美国的石油供给,美国就必然会在那里插手干涉,将战火烧遍全球。非但如此,凡是中国的石油公司在国际上标购油田、油气资源,一律横加干涉;而日本在美国的授意和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中国的海外石油采购也扮演了如影相随、四处撒钱、哄抬油价的不光彩角色。帝国邪心,毕露无遗。

    简言之,我们现阶段的宏观经济调控是完全必要、非常及时和较有成效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富国到了必须要强兵的阶段,否则难免太阿倒持,授人以柄。以此来看,多点谢国忠这样爱唱衰、又能切中要点的也好,至少可以挫掉一点部分国人的盲目乐观,多保持一份清醒和紧迫感。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BP事件后欧美石油公司的股票和原油期货走势很诡异

      Gordon T Long认为相关衍生品足以将能量传递到整个市场。

    • 家园 一个航油商人的观点

      前阵子碰到一个航油公司的老总,他的公司进出口航油量属于大鳄级,在国际航油界也颇有名气。请教近来油价何以飙生,老总曰,国际上对油的需求量其实并没有大幅度提高,油涨价也不是政府的行为结果,依他的高见,由于有关国家对国际游资的警惕,袭击股市汇市近年受到很大限制,许多游资热钱流向石油期货,是投机商把油价炒起来的,他们关注的只是价格曲线,至于油的实际需求,基本不在投机家考虑的范围内。这老总后来还在报上写了一篇文章专门阐述他的观点。当然,他也没把共和党的邪恶用心考虑在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刚和投机家谈过

        这次石油价格上涨,如你所言,投机家“功不可没”。但是,除了价格走势,他们非常地关注基本供求关系和地缘政治局势。市场调研也是满世界乱跑。IEA预计油价会回落到40美元以下,我看又是买进机会。

      • 家园 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目前国际游资已经脱离了实体经济,其运动会给国际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而且弊远大于利。

    • 家园 真是好文,望酋长大人今后多有此类大作
    • 家园 提个问题,美国是否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得到石油?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不才认为即使人民币升值,油价也会继续涨到相应的水平

      • 家园 市场价格,一视同仁。但是,美国能在更好的

        时机(Timing)进行石油购买和战略储备。举例说明:97年OPEC增产后,他们储备了大量的原油-国际原油价格98年后逐年下降,年均价格12美元一桶,最低时9美元一桶。

        我们为什么不能?石油储备包含硬储备和软储备两个概念。前者是真实的物质储备;而后者则指知识储备(国内石油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市场意识、交易技巧、油价走势判断能力等)和制度建设(如恢复国内的石油期货市场等)。从这两方面讲,我们都是刚刚起步,所以路还很长。

    • 家园 行文杀风凌厉,酋长兄很快就是第二个谢国忠了,

      只是能否回答一个问题:在目前美国宏观经济条件下,高油价对它有何好处?

      • 家园 回大人话,我应该讲明美国是有能力控制油价,但它选择了

        不这么去做. 美国石油消耗量占全球近30%, 如果它告诉你: 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你信吗? 油价与美元汇率是深度联动的,如果美元长期走贬,油价能不持续上涨吗? 如果美元不有序贬值,请问它又如何消除"双赤"呢? 何况美元越贬值,越能体现"铸币税"的好处.

        所以既要美元贬值, 又要只能以美元定价的石油价格稳定不变就好像"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一样是不可能任务. 何况还能扰乱中国经济增长的部署,并逼迫人民币升值呢(否则,中国就只能听任贸易条件恶化了)!

        所以中国要最终实现全民富裕,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世界金融次序. 当然前提是国力足够强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