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千篇一律的佛陀们 -- 天狼星

共:💬32 🌺5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北朝的佛像

      是我的最愛。

      [IMGA]http://igt.com.tw:3000/upload/art/1649/20070304210419.jpg[/IMGA]

      [IMGA]http://igt.com.tw:3000/upload/art/1660/20070304214248.jpg[/IMGA]

      [IMGA]http://igt.com.tw:3000/upload/art/244/article_20061230134235.jpg?1167457355[/IMGA]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最后一张是龙门石窟唐朝的。
        • 家园 没错,那是唐朝开凿的卢舍那大佛

          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

          这里有一个介绍,写的非常好外链出处

          大卢舍那像龛坐西朝东,开凿于唐高宗时期,是中国第二个波澜壮阔的造像高峰。据卢舍那佛座北侧、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补刻的《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碑》记载,奉先寺始造于咸亨三年(672年)4月,是唐高宗发愿为他的父亲太宗李世民建造的,皇后武则天施以两万贯脂粉钱赞助建造工程,至上元二年(675年)12月完工,历时3年9个月。据学者考证,这一时间应该是大卢舍那像的开凿时间,而并非是整座大龛的开凿年代,据推测,整座大龛的营建至少要用15年以上的时间。

          • 家园 据说那个佛像就是则天女皇的形象

            果然是方额广颐,气度非凡,哈哈,楼上有同学说以人为模特造像会折寿,不知是不是因为魏孝文帝短寿而有此一说,但则天皇帝是很长寿的啊

      • 家园 好图,时代的作品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

        北朝的鲜卑人属白色人种,是一个非常爱美的民族,即使是男子也会涂脂抹粉,反映到造像上就是人物的秀美不减,鲜卑人来自北方,北朝的佛像也是那个时代人物风貌和历史背景的一个折射,在北朝的佛像上仍然可以看到印度犍陀罗和西域风格的因素。

        看看那些菩萨的鼻子和眼睛,高鼻深目是典型的白人特征啊,有人分析说那就是鲜卑人的写照。

      • 家园 现代商业化目的的佛像怎么可能有多生动

        古代人造像大多完全是为了信仰的目的,投注了所有的心思与愿望进去。现在造佛像完全是为了拉动旅游业,只求高大夺目而已。况且现在也没有古时候的雕塑艺术环境,很多手艺也失传了。

        • 家园 古人知道什么叫圆雕和透视技法吗?

          他们能参考古往今来的佛教塑像吗?他们能看到世界上那么多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雕塑作品吗?他们有电动刻刀和金刚石钻头吗?

          这根本不是技术的问题。就像我在上面说的,一个时代的作品会有时代的烙印。举例说明,说我们现在看到古希腊斯巴达铸造的钱币非常粗糙,远不如同一时期的雅典城邦,我们可以推断出尚武的斯巴达人的商业和金融水平远落后于希腊半岛上的其他居民;看到城市中的居民楼在窗户上钉满了防盗网,可以推断出当前社会的动荡和治安恶化。后人看到我们今天造的这些大佛,猜猜他们能反推出什么?

          • 家园 您误解我的意思了

            我是说现在大多数雕像都是以商业化为目的的,因此在塑像时更多追求的是佛像吸引视线与引起轰动的作用,而缺少对佛像个性化的塑造,因此很多佛像就如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一样,不是创造品而是模仿品,缺乏神采与灵魂。

            • 家园 呵呵,其实我们说的是一个意思

              后人看到今天的这些大佛,就会反推出你上面所说的结论。这是个浮躁的时代,以金钱为先导,连佛像上都可以看出来,很有趣,是不是?

    • 家园 中国的各种文化基本僵化在清朝

      进入了注重细节,不思进取,缺乏创造的阶段。文史上的考据,瓷器/漆器/木器的呆板繁复,佛像的定式。于是乎就有了19世纪下半叶开始面临外来打击的全面崩溃。。。。。。

    • 家园 特想供个呈阿修罗状的佛陀。
    • 家园 同感

      感谢后面几尊优美的塑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