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坐井说文 -- 井底望天

共:💬18 🌺14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坐井说文

    (序)见佛杀佛

    这一年来,俺写了不少东西,算是政治,经济,历史,地缘,外交等等,样样都牵涉了不少。每次写的时候,脑袋里总是晃悠着两个字(不是周树人老哥脑袋里那两个),这两个字就是“文化”。看到网上有人说了这样几句话,文化来源于传统,传统来源于习惯。俺深以为然,并加一句,就是俺们把这些习惯和传统,用经和史的方式,把它理论化,系统化,和制度化,那就成了文明。

    可是要谈文明,俺又觉得,自己胸中这点微墨,份量太少,力所不逮,不敢妄言。只是心头所想,思绪如流,到哪算哪,把平时的点滴阅读心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里俺就要效法当年的慧能小和尚,直抒心意,无拘无束,见祖杀祖,见佛杀佛。但愿为有识之士,拎起个话头,然后大家七嘴八舌,把“文化”这玩艺儿,给说出个千条万条道道出来。

    (一) 士农工商

    历史上可以考证的“士农工商”的出处,是《管子》的“小匡”一篇。管仲当年出任齐桓公的相,对齐国进行了制度改革,将全国设置成21乡,其中士农乡15个,工商乡6个。管子的做法和之后的理论总结,算是为古代经济进行了专业分工。相对于从前商人在国民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情况,这一做法在事实上提高了商人的地位,导致齐国商业极其发达。

    士农工商,讲白了,就是非贵族的平民里,以士为首。因为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为主,而不是古希腊那样的城邦国家,以海上贸易为主,因此平时作为农业生产主力,战时成为士兵的农民,自然地位也比较高。工,则是贵族官家的工匠,虽然为贵族们生产用于祭祀的神器,和平时享乐用的器具和乐器,还要制造战争用的兵器,比之农民,重要性还是要低。而当社会生活的剩余物资并不太多,交换因为交通不方便,而且重要民生物资被政府管控,做商人其实是很苦的营生。

    那么谁去做商人呢?大概就是社会里最没有地位的那些穷人,才会过这种颠沛流离,辛辛苦苦才可以赚取蝇头小利的活儿。商人的起源,一种说法就是,指的是被周武王灭掉了的商朝贵族的后裔。

    在武王灭纣以后,分封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在商的故都殷。可是当武王死后,周公摄政,成王年幼,武庚趁机带领商朝的旧属,联络了周王室的内奸管叔和蔡叔,以及在淮河和长江一带的淮夷,和几个小邦国,起来造反,而被周公东征给灭了。

    武庚叛乱被周公剿灭之后,这些被俘虏的顽疾,被强行移民到了成周,便于监管。而这些破落的旧贵族,加上在其他各邦国里面原殷商贵族,没有土地可以耕种,有些手艺的转为工匠,大部分就走南闯北跑单帮,求个糊口。而他们从事的活动,就被称为商业。

    其实想一想,中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经济改革,其中就是放宽对商业活动的限制,不再动不动就给人一个投机倒把的罪名。而那时首先从事这种自由商业活动的人,往往都是社会里的边缘人士,比如说劳教和劳改放出来的。因此当这些人靠着当个体户,以倒卖香港走私进来的牛仔裤起家,变成万元户的时候,当时社会上的其他阶层人士,对这一现象非常反感。

    把这个同样的现象放在欧洲的犹太人,高加索的亚美尼亚人,中国的回人等等,不难看出,这些早期的商人,都是社会的边缘人士,登不上大雅之堂的。

    商人真正的开始扬眉吐气,在西方是从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开始的。而在中国,商人的地位提高,先是在汉朝,然后再宋朝,尤其是南宋,和元朝。然后就是以“发家光荣”的经济改革口号为主导的这30年。

    商业兴起,需要三个条件,一个是完善的交通,可以使物资的流动成为现实。二是要有社会生产组织的分工,才可以使生产的规模化效应体现出来,并达到一定的生产率提高。三是要有一定的国土规模和人口数量(国际贸易则需要交通和信息的大幅改善),才可以使物资的需求和市场,可以撑得住商业运作。

    比如说早期中国的丝绸之路,中亚的商人们赶着骆驼,翻越葱岭,跨过戈壁,不时要受到匈奴或者突厥的袭击,随时可以客死他乡。而早期的阿拉伯人越印度洋来广州,以及早期的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到北美大陆做毛皮贸易,没有一件不是把脑袋挂着裤腰带上的勾当。

    中国的商人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秦和汉,开始了两种不同的演变。在京城的商人,比如说汉朝的都城长安,所有的城市贸易必须在政府指定的市场里交易,由管理市场的官员为交换的产品定价,和收取商业税。登记交易的商人被政策歧视,不可以拥有土地,不可以做官(买都不行),不可以穿丝绸服装,还不可以骑马。放在今天,就是你这个大商人,是没有资格开宝马,也不可以穿阿曼尼西装出门的。

    可是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统一和控制,政府到处大兴土木,清理河道,便于税收的粮食运输。而且大修国家级高速马路,建立政府驿站传递公文,同时国家军队,到处清除各地土匪和山贼,使商业的硬环境大大提高,减轻了交易费用。

    于是那些没有在政府注册的商人们,就买通了地方上的官僚,大家挤满了公路旁边的小酒店和旅馆,靠向西方卖丝绸赚了大钱。这些受到地方官保护的商人,因为不具备真正的商人户口,就同样可以拥有土地,囤积货物,哄抬物价,那可是大大的发了一笔。

    这就形成了相当于俺们今天所谓官商勾结的东西。这个官商集团,颇类似于美国今天的华尔街-国会议员利益集团。

    • 家园 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我觉得这个顺序应该重排一下。

      商业兴起,需要三个条件,一个是完善的交通,可以使物资的流动成为现实。二是要有社会生产组织的分工,才可以使生产的规模化效应体现出来,并达到一定的生产率提高。三是要有一定的国土规模和人口数量(国际贸易则需要交通和信息的大幅改善),才可以使物资的需求和市场,可以撑得住商业运作。

        第一个应该是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剩余产品就谈不上商。

        交通是随着运输的要求发展的,在还没有多少剩余产品的时候,不可能先建设完善的交通。

        

      • 家园 先交流的是剩余产品

        山地游猎民族的兽皮,草药,山货;草原游牧民族羊毛,奶酪;海边渔民的海盐,鱼干。对当地人都是垂手而得的或满足生活需要后的剩余产品。 没有流通交易的渠道,这些东西恐怕都是要丢掉的,或没有人花功夫去收集。热带地区不需要衣服,打来的野兽,吃了肉,没有硝制的干兽皮用处很少。渔民也不会对海盐有迫切需要,要去专门晒盐。吕不韦当年靠羊皮,虎皮,牛皮倒来倒去起家,就是在利用地域差异。 流通交易和劳动率提高是个互相影响的循环系统,不是先先后后。

      • 家园 分别上花

        井大的这三条被njyd老兄一提,突然让我眼前一亮,对我平日里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启发。

        可惜没有通宝回馈。=D

      • 家园 先有物资再进行流动.
    • 家园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前排占座

      希望还能排在前十。。。

    • 家园 井大开始挖坑了,不知道这个坑有多深,掉进去能不能再爬上来
    • 家园 井大开始写文明系列了?

      我记得井大以前曾经说过要写一些意识形态上的东西,为重塑我中华之精神贡献一份力量,期盼已久。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此重任非井大不可。

    • 家园 中国商人真正地位高的时候

      是在春秋战国。吕不韦、子贡、范蠡等。

      大一统之后抑商是有内在的道理的。

      如果全球化真的进行到底,世界彻底变平,资本主义是搞不下去的。

      • 家园 吕不韦、子贡、范蠡都是武装商人,近代的马帮,镖会,袍哥

        道上有的是门路。要是反官方能量很大,被抑制是正常的。想想贺龙的能量。 两把菜刀只是故事,袍哥辈份才是招兵的牌子。

    • 家园 坏了,都到地板下面去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