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民国胡扯——过把瘾就死 -- 陈二

共:💬105 🌺43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怎么这么麻烦,不是我得花

      [FLY]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FLY]

    • 家园 陈二兄笔法不错
    • 家园 疑问?

      古今中外的军人,于兵溃如山的危难之际,常常“引刀成一快”,曰之杀身成仁

      这个欧洲军事系统没这个一说吧?仁的理论体系也只有儒家有,哪里可能出现“古今中外“的选择?

      • 家园 'White Flag'

        ...

        I will go down with this ship

        And I won't put my hands up and surrender

        ...

      • 家园 日本日本呀

        哈哈,日本算外国吧:)

      • 家园 好像欧洲更多是海军的舰长,与舰共沉。
    • 家园 【原创】民国胡扯——自己人不搞自己人

      北洋一系,早在小站练兵之际,便已初具雏形,而“北洋三杰”之谓,在那时便叫的响亮。人皆道王龙、段虎、冯狗。王龙乃王士珍,人所共知,只是诧异王士珍的名头,绝不如冯段二人响亮,却能在三人之中独享龙名,点解?

      论及这个名头的来历,近代史的许多读本,业已举出很多解释,试图说明王士珍在三人之中,大度雍容,深沉内敛,不孜于名利等等。诠释太多,指不胜屈,有兴趣于此之人,随便抓一本与北洋一系有关的书,就能发现一段。

      鄙人于此文也要讲讲王士珍的故事,读了此段文章,可以从另一角度,看看他“卧龙”的名号,究竟是否名至实归。

      1912年,袁世凯奉命组织内阁,作为主持筹备南征统帅部的回报,王士珍被任命为陆军大臣,当时虽有海军大臣之设,然而甲午一役,海军损失惨重,战后并未大量补充,以此计之,王的陆军大臣,实实在在称得上国防大臣了。

      如此重要之位,袁氏放心而授。看得出此时的王士珍,绝对当得起铁杆心腹之谓。而计划不及变化快,时局江河日下,袁的内阁,变成了逼清室退位的内阁,北洋诸将,也通电相挟,一句话,墙倒众人推。

      袁宫保不保大清,王铁杆却来了个顺杆滑,其中原委,鄙人窃以为有二:其一,他心存清室,念其恩泽高厚,不忍逼迫。二:袁氏当国,一向软硬两手,此时留王唱红脸,日后形势有变,还可以让他出面收拾残局。

      以上终归是揣测,有没有事实根据呢?当然有。

      孟子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此时王的心里,当然抱有看残山、望剩水的“淡淡哀愁”,他明白表示:“身为陆军大臣,绝不愿意署名于皇帝退位诏后。”论其心,大有愤懑,论其行,决计辞职,退居乡里,不问政事。

      当然,这不是袁王关系的决裂,说他们政见不和也好,意气之争也罢,总之三年之后,王再次出仕,取代段祺瑞为陆军总长,重拾老本行。然而此时形势不同,以拥袁称帝为宗旨的筹安会登场作蛊作祟,大弄些请愿、劝进之类的把戏。

      劝进劝进,关键在于先劝再进,吾国政界素有恋位损德之传统,礼让再三而就,不但顺理成章,还可以彰显政治家之谦恭有礼。倘若无劝而进,非但不是舍我其谁的气魄,简直就是觊觎已久,咄咄逼人。

      有道自当有术,一份劝进书,署上众人名字,便是民意的象征,只是这署名资格,可不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有,即便不是大佬级别,也要名满天下。

      话说筹安会找来找去,能署名的人都署好了,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某人一拍大腿道:怎么把这人忘了!

      这人就是王士珍,大家本觉得他平日肉头肉脑,好好先生一个,颇有些墙头草的素质,理应提笔副署,想不到这位“卧龙”却根本不愿意与大家同心劝进,不知道他是嫌“追求时尚”过于俗气,还是压根就对时尚本身嗤之以鼻,始终不肯在劝进书上签字。

      劝来劝去,弄得筹安会一干人等尴尬无比,本来是劝袁称帝,现在倒成了劝王表态,怎奈他身居陆相要职,少了王屠夫,很可能真要吃连毛猪,没有口外羊,涮锅子又有什么意思。

      软磨不成,索性改成硬泡,邮寄恫吓信、手绢包子弹、弹弓打玻璃、屋里扔大粪(按,最后一条为鄙人无良之论,充不得数),想不到这些手法,对王士珍丝毫不起作用——他行伍出身,自然胆略过人,像这种小打小闹,根本入不得他的法眼。

      此计不成,只好再图良谋,找到北洋一伙的老人,开始动之以情理,准备对王展开心理攻势,企图一举以政治思想工作克服王的顽固思想。

      这一天,轮到了雷震春登门,一开场便是老调重弹,想不到王士珍竟然“默然静思,行止肃然”,端坐在太师椅上,连眼皮也不抬,一副“敌人围我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模样。设身处地想想,雷震春话说多了,难免烦躁,冒出两句重话来也在情理之中。

      被逼得急了,常人往往或拍案而起,或端茶送客,孰料士珍却露出蒙娜丽莎式的神秘微笑,淡然道:“震春,都是自己人嘛,不要搞这一套。”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无论是否得到王氏的署名,袁世凯的皇帝总是要当。而王士珍装聋作哑,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故事还有许多,举此一例,足窥全豹,他除了这项本领,还长于冷嘲热讽,究竟冷嘲何人,又怎样热讽,限于篇幅,只好留到下篇再讲了。

      关键词(Tags): #王士珍#袁世凯#雷震春
      • 家园 读完, 感觉这个王卧龙和袁世凯一样

        权谋很重,城府很深.都是在等待机会,只不过他不像袁等到了更大的机会,便泯没与历史中了.

        戒急用忍, 嗯,很厉害.呵呵

      • 家园 袁世凯的三杰,影响历史太过短暂。

        看您此文,颇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

        文中主人公,确实是个人物。

        除了等人家劝进表来,显得舍我其谁外。

        此人似乎有刘玄德之智:唯德唯贤,能服于人。此人取了以德服人。

        前面逼宫清室,全身而退,笼络了对忠清的人,王国维这样的人都为清而死,可见当时忠清是主流,反清是非主流;

        后面袁世凯称帝,老人眼里,是篡国,新人眼里,是复辟。有什么出路,死路一条!此人闷声当大官,不留下什么白纸黑字的把柄,可算深知明哲保身之道了。

        • 家园 说到劝进表

          还有一段乐事,当年湖湘的大才子王闿运也在劝进之列,但是是老袁30万买下来的。

          这个钱呢,没全给,袁世凯让湖南都督府垫上15万,结果老袁后来下台了,剩下的钱就打算赖账。

          王老先生不干,让自己的小老婆周妈去要账,这个娘们天天去耍泼皮,闹得老袁没办法,最后只好把帐结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要娶个姓周的小老婆,二,欠人钱要还。

      • 家园 这坑挖滴!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