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南怀瑾说佛教不像其他宗教似的排他 -- 小洒新家

共:💬82 🌺4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南怀瑾说佛教不像其他宗教似的排他

    南怀瑾说佛教不像其他宗教似的排他,比如道家,基督教。

    他说的不对吧?我只看过道家的老庄,对于到家还是很喜欢的。

    • 家园 汉传佛教的问题也不小

      变味很严重,到后来的净土法门和西方基督教等信仰天堂和上帝的宗教已几无差别,藏传的普通老百姓就知道几个咒子(虽然也有益),对佛法的本质理解很差。

      相反去缅甸等南传佛教国家,普通信众都知道“人无我”,“四念处”是怎么回事。

      难怪太虚大师当年考察东南亚佛教后,对当时的中国佛教提出批评,认为

      中国佛教是说大乘教,行小乘行,而南传佛教则相反

      「锡兰、缅甸、暹罗,同是传的小乘教,而他们都能化民成俗。……锡兰的佛教四众弟子,对内则深研教理,笃行戒律。……对外则广作社会慈善、文化教育、宣传等事业,以利益国家社会,乃至世界人群,表现佛教慈悲的精神。所以,他们所说虽是小乘教,但所修的却是大乘行」。

    • 家园 佛教其他两大宗教的对比

      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的倒流》一文中,有一段论述值得参考: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我现在就拿其他两大宗教,即耶稣教(包含天主教)和伊斯兰教来同佛教对比。那一些较小的宗教,我在这里就不谈了。我决不想,也不敢来评估三大宗教,它们各有其特点和优点。我也决不涉及宗教教义,这是我能力以外的事情。我只讲与“倒流”有关的问题。

      据我涉猎所及,耶稣教和伊斯兰教不存在“倒流”的问题,至少没有佛教这样明显,这样深广。原因何在呢?耶稣教和伊斯兰教从一开始就各有一部圣经宝典。耶稣教的是《旧约》和《新约》;伊斯兰教的是《古兰经》。这两个宗教的信徒们,大概认为天下真理均在其中矣。只要勤学熟读,深入领会,用不着再探讨其他真理了,至少在社会和人生方面,是这个样子。我记得,耶稣教有查经班;牧师和阿訇们讲道,也多半是从《圣经》或《古兰经》中选出一段话,结合当前的需要,加以发挥,总是劝人做好事,不干坏事。从这一点上来看,宗教还是有一些好处的。

      佛教有些不同。和尚讲经,也总是劝善惩恶,这一点同其他两大宗教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释迦牟尼本人并不承认自己是神。他活着的时候,以及死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僧徒也没有把他当作神来膜拜。他被神化为如来佛,与外来影响有关。到了大乘时期,这现象才逐渐明朗化。根据这些情况,我觉得,佛教似乎是一个唯理的宗教,讲求义理的宗教,不要求信徒盲目崇拜的宗教,不禁锢信徒们的思想的宗教。大乘唯理的倾向更加明显。它对宇宙万事万物,对人类社会,对人们的内心活动,都深入钻研,挖掘得之深、之广,达到了惊人的水平。它十分强调智慧,标举“缘起”的理论,认为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都是变动的。因此恩格斯认为佛教有辩证的思维。它的理论当然会有矛盾,会有牵强附会之处,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总起来看,它的教义中颇多哲学因素。古代印度有一个传统,宗教与哲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乘佛教继承而且发扬了这个传统。大乘还提倡逻辑学,所谓因明学者就是。在这里大乘唯理的色彩也表现得很突出。这样的情况就促使佛教产生了大量的经典。经、律、论,样样齐全。有的部派还有自己的经典。结果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佛教的经典就多到了超过汗牛充栋的程度。而且佛教同另外两个世界大宗教不同,始终也没有确定哪一部经典是圣经宝典,唯我独尊。所有的经典都并肩存在、庞然杂陈。这些经典通常称为“大藏经”。有梵文、巴利文、汉文、藏文、满文、蒙文、傣文等等不同的文本,量有多大,谁也说不清。

      有的学者说,佛教是无神论。有的人就义形于色地挺身起来反对:哪里会有无神的宗教呢?如果我们客观地深刻地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说佛教是无神论,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我们不妨粗略地把佛教分为两个层次:高和低。低层次的佛教烧香拜佛,修庙塑像,信徒们相信轮回报应,积德修福,只要念几声:“南无佛,南无法,南无观世音菩萨”,或者单纯一声:“阿弥陀佛!”就算完成了任务,不必深通佛教义理,宗教需要也能得到满足。但是,这并不是佛教的全貌,只是低层次的佛教。高层次的佛教信徒,虽也难免晨钟暮鼓,烧香礼拜;但是他们的重点是钻研佛教义理,就像一个哲学家钻研哲学。钻研的结果,由于理解面不同,理解者的修养水平、气质、爱好也不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许多宗派。小乘时期,宗派已经不少。大小乘分裂以后,宗派日益繁多。流传衍变,以至今日。现在世界上已经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佛教宗派了。

      总之,我认为,佛教有宏大的思想宝库,又允许信徒们在这一座宝库内探讨义理。有探讨义理的自由,才能谈到发展。有了发展,才会有“倒流”现象。这是再明白不过的。同小乘比较起来,大乘的思想宝库更丰富,更复杂,更富于矛盾。唯其更富于矛盾,给信徒们或非信徒们准备的探讨义理的基础,才更雄厚,对义理发展的可能也就更大。中国佛教的“倒流”现象限于大乘,其原因就在这里。

      至于为什么只有中国高僧才能发展佛教义理,才能“倒流”回印度去,这要从中国人民的精神素质着眼才能解答。在四五千年的文化史上,中国人民表现出极高的智慧和极大的创造能力。这是人人皆知的历史事实,无待赘述。中国人善于思考,又勤于思考。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综合的,有别于西方人的分析。他们探讨理论,往往从实际需要出发,不像西方人那样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连极端抽象的数学,中国古代数学史也表现出来了这个特点。《含光传?系》认为印度人“念性”,而中国人“解性”,实在是深中肯綮。这一点我在上面仔细分析过了,这里不再重复。梁启超对中国人智力方面特点的观察,我看也值得我们重视。他在《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那一篇文章中谈到中国人的“独悟”问题。他举的例子中有一个是晋代高僧道生。道生孤明先发,立善不受报和顿悟义,他认为一阐提人皆有佛性,因而受到旧学僧党的责难。后来《大般涅槃经》从印度传来中国,里面果然提到一阐提人皆有佛性,与道生之说若合符契。梁启超认为“大乘教理多由独悟”。他由此想到中国人富于研究心,中国人有“创作之能”。见《饮冰室佛学论集》,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版,第11页。他这些意见同《含光传?系》里的意见,几乎完全相同,足征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这就是独有中国高僧能发展印度佛教义理,“倒流”回印度去的原因。

      我探讨佛教“倒流”问题,到此结束。

      • 家园 其实我想请教一下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算佛教徒?在我看来,佛教是最复杂的一个宗教,我一直没有搞清楚它的基本教义。

        • 家园 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

          这个问题,可以参考赵朴初先生的说法:

          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Samudaya-sacca),说苦的消灭(灭谛Nirodha-sacca)和灭苦的方法(道谛Magga-sacca)。佛教经籍非常繁多,其实不超出这四圣谛(Cattqri-ariya-saccqni,谛的意义就是真理),而四谛所依据的根本原理则是缘起论(Pawiccasamuppqda)。佛教的所有教义都是从缘起论这个源泉流出来的

          • 家园 多谢多谢

            我一直没搞清楚佛教教义是解答什么问题的,好像知道一些,但又好像完全不系统。还想请问一下,各个佛,他们说的法是不是都差不多?

            • 家园 不一致就有问题了~~~

              小乘佛教讲“三法印”:一、诸行无常(指一切事相都在变化、流转不已,没有恒常不变)、二、诸法无我(一切事相没有自性),三、涅盘寂静,符合这个的就算佛教;大乘的更彻底,讲“一实相印”,这个讲的是契合“一真法界”的都属佛法,小乘佛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还不究竟~~~~~~~

              凭感觉说的,偶可什么都没有讲呀~~~

              南无阿弥陀佛!

      • 家园 别结束太快,说中国佛教“倒流”回印度,请问有事实依据吗?
      • 家园 有人说大乘已经演变得释迦原始佛教的东西有很大的区别。

        原始佛教是真正无神论的,倡导非常质朴的认识世界和自身的方法。

        没有大乘里面那么多菩萨,敬拜,感应的东西。

    • 家园 温相大人好像前段时间说过

      文怀沙这个骗子被李辉揭穿以后,咱们可以说说下一个骗子——南怀瑾。不过到现在还没有动笔呢

      • 家园 就他那两下子也就能糊弄下白痴~
      • 家园 不能见到一个虚假的,就认为全是假的吧
      • 家园 他没那水平

        温相搞政治可以,其他恐非所长。

        南怀瑾先生也是言多必失,批起来子弹大大的有。但南先生的主业是佛学,佛教在一般人认为又属哲学、宗教学,跟他学的不仅有普通人,包括出家的和尚也得老老实实地在下面听着(根据录相、书)。温相在这些方面还没表现有何特长。

        就个人来看,南先生没个正经,爱开玩笑,说错的地方也有,包括佛学,但大方面没错。得些利益,回头一看,南怀瑾说得还真对!

        当然了,不信宗教的,佛教都狗屁不是,何况南怀瑾一个。另当别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