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傅抱石唐人诗意图 -- Ready-Go

共:💬38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空白之妙

      登台远眺,见景抒怀,让人想起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枪然而涕下”,就其中关于秋天景色的描绘,也同样让人联想到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还有毛泽东的“万类霜天竞自由”。

      杜甫时在夔州(奉节),处长江之滨,峡口猎猎多风,不断有高猿长啸之声传来,面对急流、洲渚,不由得抒发深沉的情怀。

      杜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傅先生在画幅左上方题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突出的是前半写景部分。江边高台,江风吹弯柳条,落叶随风斜飘而下,隔江对岸正是渚清沙白之地。

      傅抱石作山水画常有相反相成的两种情况,一是满纸的烟云,如《巴山夜雨》、《石涛上人诗意》、《云山幽游》、《临流濯足》之类,在层峦叠嶂中以浓墨破笔点写茂树丛林,淋漓酣畅,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气象万千,有种快意淋漓、滋润浑厚的饱满;另一是空白之功,用大片的空白,表现想像的无穷,给人余韵不尽的感觉,1942年首写龚半千诗意《一望大江开》是如此,其后的《平沙落雁》、《毛泽东?黄鹤楼词意》、《梅溪泛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空白是中国画的重要手法,是淡到极处风流尽得的高明之笔。

      此幅《登高》笔墨不多,重在渲染,内中的空白之大,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二,而且不着一笔一墨,是抽象的更是具象的,具象的是不尽而来的长江,从右上角到左下角浩荡而来,同时又是一种开阔意境的合理显现,是登高远望视野旷然的真实描绘,由右下角之实通过空白的长江,过渡到对岸虚淡的沙洲,画面也由此完整而又平衡。

      • 登高
        家园 最喜这幅,既传神,又省墨。

        已忘记了是从哪看来一篇关于傅抱石的轶事:

        傅与一老者(似乎是匠人之类)相交甚笃。一日傅欲远行,登其门辞行,拟留画一幅于老友,然未携笔墨。老者家中有墨,笔仅有小毫。傅以碗盛墨,往纸上泼去,再以小毫略为勾抹,遂成。傅去后,老者端详良久,不知所然,束之高阁。

        越数年,老者病危,弥留之际。忽想起此画,唤儿辈取出示之。甫一展开,昏聩中顿觉面前一袭飞瀑直泻而下,似有水声轰然。一惊之下,于病中竟矍然而起,遂康复。

    • 家园 琵琶行

      琵琶行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情景交融的叙事画本

      白居易的《琵琶行》问世后,就受到了画家的关注,不少人以此为题,表现各不相同的审美情趣。如明人郭诩《琵琶行图轴》,在画轴的下半部分线描两个立着的人,一为江州司马,二是琵琶女,立轴上部全文抄录白氏长篇诗歌,用书法来衬补画轴。这种创作构思着力于诗歌本身的叙事效果。

      与前人的相同题材的诗意画相比,傅抱石先生的这幅作品可谓情景交融,以“移船相近邀相见”的场面为构图,在枫叶、荻花的情境当中,完成它的叙事风格。

      傅先生的目的在于诗意画本身的艺术感染力,而不单纯是原作长诗的文本意境。

      将一个曲折而又丰富的文本故事,变为生动、形象的画本,要再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呼应,年长色衰的琵琶女的沦落身世、垂首聆听的青衫诗人的迁谪遭遇以及即将送别的客人,不同人生经历的三个人,邂逅于月色满江的秋夜江边,形成了画面丰富的故事性。

      它的声与色,浓重的压抑感和惆怅黯然的气氛,让人一望便知画的是白氏《琵琶行》。

      这是个为画家喜爱表现的题材,他不止一次画过,章法多有不同,各具情趣。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 家园 渭城曲

      渭城曲

      渭城朝雨?徘岢井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气氛烘托主题

        阳关三叠的歌声,从来是别席离筵上的绝唱。

        “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断肠声里唱阳关”也同样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画家。

        濡湿了的树干,干净利落、摇曳多姿的枯笔枝条,都笼罩在淡绿色的渲染之中,突出了朝雨过后的新鲜的早春气息,层次分明又过渡得自然妥帖,没有丝毫痕迹,我们便在一片青青柳色中,看到了精心构撰的送别场面。

        傅抱石是渲染气氛的高手,不用廉价的笔墨直奔主题,而是把对友情称颂的要义藏在淡绿的帷幕徐徐打开之后。

        近景中即将远行出关的牛车正迎候在柳树下,一如《将进酒》的创造手法,画家在车夫无奈多于焦躁的脸上,让我们知道了客舍中送别酒筵进行的时间有多长。这仿佛是这首友情歌唱的序幕,真正吸引人的故事,却是舞台追光下的那客舍筵席上的珍重,右上方的一片聚焦而成的白色光亮才是引人注目的主题所在。

        殷情的叮嘱,一遍又一遍的劝酒举觞,无限情意都化在这永恒的画面之中,我们的眼睛里从此有了“更与殷勤唱渭城”的不绝余响。

      • 家园 画面中扑面而来清新湿润的气息,两人殷殷之情颇为传神,对了,有付抱石和关山月合

        做的〈〈江山如此多娇吗〉〉

      • 家园 傅抱石画风古朴,直追汉唐啊!
        • 家园 傅抱石"画风古朴,直追汉唐"是什么意思?

          不明白,请嬴政先生指教。多谢了。

          • 家园 随感而发,先生见笑了。

            傅抱石先生是位博大精深的学者,他对古典文学与艺术的研究是同步的,于文学中尤钟情于诗,历代佳作无不熟稔,体现在他的画中。大致有三重点:首先是他最崇仰的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心仪其品德情操,同情屈子“抱石怀沙”自沉汨罗江的悲壮结局,因而自号“抱石斋主人”。

            作为创作重点中的重点,其取材最多的还是唐诗。唐诗在创作的当时就深入民间,即至今日,历朝士子必读的《四书》几乎尘封,但唐诗中的名篇却依然孺子能背。古代典藉中有关哲学、道德等内容能在一定条件下保存,而政治、社会的理论会随着时代变化而被人淡忘,只有诗的艺术魅力却永葆青春。画家取材唐诗有其普遍性的一面,然而其创作的唐人诗意画却有不同一般的特殊性。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两大幅《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题材相同。巫峡烟云,长江浩淼,正是先生最得心应手的景色。大幅气势雄浑,小幅咫尺千里。在这幅册页中,笔势飞动,重峦叠峰,若龙蛇腾舞,令人目不暇给。不论大幅小幅,都表现出舟楫在峡谷中顺流而下,瞬息千里之势,其精意就在一个“急”字,这正是杜工部当年闻家乡收复,急欲返回的迫切心情。他的画线条纵逸挺秀,设色沉浑质丽,善于把水、墨、色融为一体。意境深道,绘出神仙般画幅,令人陶醉。

        • 家园 他画“九歌”里的妖精仙女尤为人所称道
    • 家园 问刘十九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大侧面和小侧面的交融

      这幅雪景山水画,傅先生有个“自侧面写之”的说明。

      一个什么样的侧面呢?

      隆冬季节雪压群山,傍晚时分,乌云低垂,眼看又要再次落雪,画家全力营造了这个时分的天地景象:屋顶屋前、树木柴扉,以及近坡远山都是白茫茫一片,只有远处山脊和小溪水边有着较为清晰的的轮廓线,而天边乌云正越来越浓、越来越低地从山那面压过来。

      这是一个大环境,是种晚来欲雪的气氛,同时是画家经营布置的一个大侧面。

      舍弃了正面据案共饮的场面,也不再现绿蚁新醅酒的杯中色彩,只在室内遥遥地点缀了一个小小的红点,一个红泥小火炉的象征。

      室内红泥小火炉的温暖与白雪皑皑的外部世界,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

      诗写得极富诱惑力,全文题在右上角,分明是画景的画外音。那句平常口吻的问话,道出了在恶劣环境下的关爱和友谊,是比酒还醇浓的情缘。在冬季常态的生活里,以其平静的品格,显示出不平常的色彩与光芒。那个雪屋中的红泥小火炉同样有着诱惑人的色彩,室内的温馨、明亮,还有比小火炉更暖的友情,生活以它的甜美给人们以无限的安慰。

      那个小小的红泥火炉是一个小侧面,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和画幅元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