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阿伦特的感受 -- 活在当下

共:💬74 🌺7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来您是专家,比较熟悉阿伦特啊。

                                      说实话,我看不下去。看以赛亚·伯林至少思路清楚。拍阿伦特的可不止伯林哦,学界不厚道的人是很多滴。哈哈。

                                      • 家园 千万别,千万别……

                                        专家这帽子,敬谢不敏,敬谢不敏.

                                        我也无非是阿伦特说的庸人,虚无者.看看阿伦特的照片,想想和她生在一个时代,估计没指望泡到她。

                                        说到以赛亚·伯林,我想起去年最后一期的《世界哲学》上,赵汀阳有篇文章“被自由误导的自由”。很有见地,值得一读。

                                        • 家园 握手,我也喜欢赵汀阳。顺带推荐陆建德,

                                          我是参照着他的评论文章集(《思想背后的利益》),看伯林的,唉呀,光看伯林一方面的书要害死人的。

                                          • 家园 那一家学术不是以害人为目的?

                                            岂独伯林为然乎。所谓以学术杀天下后世,那个学者能跑得掉?

                                            在柏林的理论光谱中,阿伦特的思想属于积极自由。伯林与阿伦特之争,说到底也是自由主义内部的门户之见,意气之争。阿伦特吃亏就吃亏在没什么值得一提的追随者。学阀之间,要不看谁活得久,要不就看谁的追随者多。

                        • 家园 人文科学本身就经常受到思考精密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质疑

                          如果您根本不认为人文科学(哲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学等)是有效的,(很多理工科的人都认为这种模糊的思维方式过时了)那么您完全可以抛开这种学科,独立的进行思考。这种独立精神是人文科学提倡的,理工思维也正是在人文与理工分化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人文科学与未分化之前的人类思想(古典思想?)更相近,但用后生的思想彻底推翻它的母体的合法性却很难证明。那似乎属于知道每个人头上有多少根头发的“上帝的思维”?因此,人文科学仍然在自信地发展着。

                          我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是用的比较“古典”的谈论的方式,因为进入到对人的思考之中的所有东西,都是背景化了的,如果你有点相信马克思的话,可以说是“社会化了的”、“历史化了的”、“社会关系话了的”。那个使用“方法”的人也是这个系统之中的,同时“方法”也是历史化了的。几率这种东西的不可信就在于,它拒绝“背景化”、“历史化”和“社会化”,它否定神圣性和人性化和不可知。它不懂得知识的谦虚意味着什么。苏格拉底在地上画的那个圈,对自然科学意味着与π有关的东西,对人文科学意味着对求知的人性的尊重和人的有限性的清醒。

                          极权主义这个词就是人文的,自然科学不会这样看问题。“依据”这个词也是人文的,因为我读到你写它的句子的时候,体会到的是与你的行动、信仰和精神有关的东西。你的“方法”是夹在人文之间的方法。我不知道该如何谈论它,但我绝不会否定它帮助你思考的个人的“有效性”。

                          我觉得您似乎还是在固化的概念之中兜圈子,而人文科学就是不断批量生产和转化概念的机器,如果允许我这样说的话。在挑战人文的思维方式之前,必须知道,这种挑战本身就是已有的人的立场的反应。人文科学有利于大家对极权主义的认识,但并不一定有利于你确证自己心目中的极权主义。比如,说实话,我就根本不认为老毛算什么极权主义,在中国的语境中,西方的概念机器也不是第一次卡壳了。

                    • 家园 函数表达式

                      最近看了几篇政治学论文,关于俄罗斯的改革、社会资本和公民社会等的,突出的印象是里面有些好东西,但是文字上八股的厉害,一些很简单的用函数概念就能谈清楚的问题,非要用很啰嗦复杂的语言来表达,结果实际上的关系还是没有说清楚。当时是非常不耐烦地抓过一张纸用了两行最简单的函数表达式,就把一个论文里面大好几页的语言表达完了。

                      好奇,是什么样的文章,你用了怎么样的函数表达式啊?简单给说说吧。

                      • 家园 简单的要命

                        作者是讨论social capital和democracy的关系,这无非就是几个问题: 1 是否存在一个函数关系

                        2 如果存在,那么如何定义各种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 3 是否存在反函数关系。

                        作者在那里绕啊绕啊,没话找话地写了一大堆,其实就是在讲这个函数中的各种关系。问题是早就有现成的简洁清晰的表达方式了,只要初中毕业的人就懂的。

    • 家园 你这个读书笔记

      大致属于政经类,发在社会现象好像不大对题,以前有网友写美国宪法读书笔记,发在观点时事,要不替您转到哪儿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