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房地产价格的降低是扩大内需的关键的关键 -- 思想的行者

共:💬70 🌺5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一个办法,但国营办着办着就会走样,是该放开集资建房

        统一规划,统一建筑监督之下,一个小区划小地块,一幢楼的地开卖,可分户办证,降低进入门槛,楼价应声而降.

        • 家园 集资建房需要规范

          问题在于集资建房者如何购买土地使用权---如何在土地竞拍市场上竞拍?

          对国有企业过分的没有信心不好,国有企业就只有几年的时间亏损---大概是95年---2000年左右,其他时间段都是盈利的,几十年来中国就是这么样过来的

          我在国有企业呆过,我知道国有企业有一些弊端,但是也有一些优势,而那些弊端是可以改正的

          国有企业中确实有一些共产党员还是老共产党员让人肃然起敬,老职工普遍的反映:没有改革以前,大家比现在要肯干多了,有一个设备维护师曾经跟我说,他以前经常都是偷偷的加班,不让领导知道---一个电焊高手也跟我说他以前搞电焊的时候多么的积极,那么时候工厂里的喇叭也经常表扬他---毕竟他的水平不错,也年轻肯干,后来这位电焊高手至少在外表上看上去流里流气的,搞电焊检验,也经常不去看,工程队报检单拿来,他随手就签名

          改革以前我们厂的技术方面会比改革后稍微差些,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差一些,但是改革前那些人的人心很奇---说一个检验的例子,过去检验科非常的牛,你划线线画得稍微粗一些,检验科就会要求你重画----返工是很麻烦的,后来,检验科的人就没有办法这么牛了,因为你如果画了太多要修补的地方,工人甚至可能会对他动手,有一个检验员就因为画了太多的地方结果被对方一拳,打晕了。

          总体上来看,部分国有企业搞不好,是因为改革以后,注重物质刺激,这与过去强调奉献的企业文化起了冲突,很多人适应不过来。另外企业内部财权人事权等等也很需要理顺,在企业中如果对人处罚不当,奖励不公,是会造成很坏的影响的,就我当年在的工厂而言,车间主任基本上掌握了车间的人事权,财权,奖励和惩罚更多凭借车间主任的个人意志,这对企业文化中的团队精神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国有企业的优势在于工人对企业的忠诚度更高,自豪感更强,而且确实有一些共产党员以身作则。

          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一个是如前所述的企业文化冲突,企业文化重建问题,人事权财权关系问题,还有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国有企业中技术创新因为一些老干部安于现状导致技术创新比较缓慢,还有一个是与市场对接的问题,因为计划经济的时候,他们不需要考虑市场,现在搞市场经济,他们还是原来的方法来搞,对企业的业务开拓就不是那么的热衷。

          比方来说船厂之所以造船技术提高缓慢--比如造船周期缓慢,一方面是因为干部队伍中缺乏创新动力,从计划经济时期提拔起来的老干部比较多,另外一方面是因为经营科拉到的订单少,反正一年就是那么几条船,紧赶慢赶都差不多

          • 家园 国企职工积极性不是问题,企业高层是有好的,要碰运气,

            碰到坏的直接挖空,还有政府官员直接干涉,国企是做不好的.

            规范集资建房不难,一幢楼的户主也不多,问题是政府不想做,除了出让金就收不到税和黑金了.说实话,这个政府是自我服务的政府,不是百姓的政府.

      • 家园 房地产商和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好得同穿一条裤子

        房价的百分之五六十是政府的税费

        教主想挑拨离间?什么是疏不间亲您知道不?

    • 家园 决不是个好办法。
    • 家园 开放集资建房!

      开放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集资建房就可以了。

      • 家园 同意,住房制度改革确实出了一些差错

        企业给自己的员工盖房子是企业的自主决策,为什么不被允许?

        改革本身就是为了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利才改的,福利分房是有一些弊端,但是彻底的取消,全部的终止,走向方面我认为是不科学的。

        吴敬琏认为福利分房是反市场化的,市场化的国家不应该有福利分房

        但是欧洲国家大部分是所谓的市场经济国家是吧,为什么人家都是高福利的呢?

        所以以市场化的理由来反对福利分房不正确,福利分房可能有一些弊端---比如造成企业内腐败等等,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在允许企业给职工分房子的大框架内对这个政策做改动微调,而不是彻底的改弦更张

    • 家园 扩内需对策之三:拿来主义的开放和民族工业的崛起

      中国的内需的不足其实也与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将中国民族产业给挤出了市场,从而导致原本有限的内需被外资企业占据,民族资本只能占到更少的内需,从而开工不足

      ---这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

      外资对内资的挤出效应会产生联动影响,即一个外资占据了一个行业的领头位置,那么这个行业的上游产业会受到外资的侵袭,因为外资倾向于使用与自己有关联的外国公司生产的零配件来生产,这样生产该产品的零部件的民族企业也会受到外资的压力,这样的压力还可以继续朝着上游发展。

      外资对内资的挤出效应客观上造成了内资的内需减小,这一点为很多人所忽略掉。

      外资对内资的挤出同时还可能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内资对外资的依赖,破坏了内资的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对中国的产业升级产生阻碍作用。

      因此,增强民族资本的实力,使得他们能够尽可能多的占领本国市场,同时增大自己的竞争力,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环节。

      增强民族资本的实力,是不是就不要对外开放了?答案是否定的

      对外开放的目的在于实现中国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科技)和世界的生产要素之间的流动,这样的生产要素的流动管理得当的话是可以促进中国的生产要素的升级的。

      因此,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对外开放,而在于我们要怎么样的对外开放,我们需要怎么样管理对外开放?

      并不是越开放越好,生产要素的流动过分的泛滥会冲击民族产业的根基---如同洪水的泛滥会造成水灾,把房屋冲毁掉一样,我们要怎么样的开放呢?

      我认为鲁迅先生当年写的文章---拿来主义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主要是针对文化的开放而言的,鲁迅呼吁的是一种以我为主的,择优去劣的开放,他反对的是送去主义,把自己的宝贝送给外国人鉴赏的开放,他同时也反对了闭关锁国。

      今天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同样需要的是拿来主义的开放,需要警惕送去主义的开放和闭关锁国。

      按照鲁迅的话说,我们要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拿。意思就是说我们要鉴别外来物的好坏,思考外来物对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好处和坏处,然后选择该拿(开放)不该拿(开放),该拿(开放)多少。

      现在的中国的一个问题是,为了推进对外开放,强行的规定某某地方需要完成多少指标的引进外资额,而引进来的外资是什么样的外资,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没有一个指标可以衡量外资的先进和落后,反正你需要完成那么多数量的外资的引进才算完成任务。

      这样的政府政绩指标是草率的,不科学的,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科学发展观在很大的一个方面就是干部管理的科学发展观,干部管理的科学发展观在很大的一个方面就是干部政绩评价体系的科学化,简单的一两个数量作为干部政绩的衡量指标只达到了小学数学的水平,属于非常低下的科学发展水平。

      实际上,外资的先进性落后性还是可以用数值来进行衡量的,这需要学者们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得出一个具有相当准确度的公式出来。

      所以扩内需,需要改变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要实现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科学化,避免干部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盲目的引进外资而导致外资对内资的挤出。

      对外开放应该与对民族工业的扶持同时并举,因为只有民族工业是属于自己的外来的产业在有些时候毕竟靠不住。

      因为运10 的下马,政府遭到了很多的批评,最近的高速动力机车---国产的“中华之星"的下马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论,政府同样遭到了不少人的批评。

      确实,自从两弹一星的成功以后,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自主开发屡屡受挫,中国非常的需要在民族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实现突破,因为中国在中低端产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了,中国可以说是一个经济大国,但是中国没有能够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过多的突破,中国还不能被称作是经济强国。

      政府应该扶持民族产业吗?

      需要

      政府应该怎么样扶持民族产业?

      以下是我回复忘情的关于中华之星下马的帖子的内容,粘贴在下面

      政策支持+严格督促一个都不能少

      两弹一星为什么成功,不仅是因为国家给了这几个项目以大力的支持,更重要的还是在支持的同时进行了严格的督促。

      如果没有大力的政策的支持,那么我们毕竟起步晚,比人家的产品要差这个差那个是必然的,让购买者自己选择,必然人家不会要国产的,这样国产的卖不出去,国产的也就永远发展不起来。

      所以政策的支持实际上是以购买产品的下游厂商的一定程度的牺牲为代价的---国家为了照顾下游厂商,也可以给下游厂商以一定程度的支持,使得我们的产业可以获得一定的过渡期,让厂家可以在这个过渡期内把产品质量给提高上去

      但是只有政策的支持,而没有对生产厂家的大力督促,那么厂家对自己的产品质量的革新不尽心尽责,政府和下游厂商给了你这么长的过渡期,你的产品的质量还是那么的差,那么对不起,我们不能继续支持你了,不仅不支持你,还要追究你的责任,因为你没有尽心尽责,导致了国家的扶持资金的浪费,导致下游厂商的损失。

      恩威并重,才能真正产生效果,如果忘情说的都是真实的话,那么问题在于有关部门对“中华之星“生产厂家”的威不够,如果政府部门规定了,在某个限期内质量仍然达不到某个指标,取消支持,并且重罚,同时追究领导的责任的话,我相信他们会更加努力更加认真达到指标,这样,高速动力机车的国产化问题也就解决了

      中国民族高新技术产业的突围还在于中国很多的零部件的质量不能过关,我认为这与中国的法制的松懈是有关系的

      中国人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中国人比较散漫,散漫的人,散漫的企业如果没有督促,产品质量也就难以上去了。

      要怎么样督促散漫的企业呢?----严格法制。

      我认为中国在企业索赔方面的法制可以严格些,企业在接受供应商的产品,发现了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法律对供应商提出高额的索赔,而不是只能向对方索赔该零部件的货值---因为你的零部件的不合格,造成了我整条生产线的生产的延误---这是大头,特别的是由于你的零部件的不合格造成了我的产品的次品,影响了我的产品的市场声誉---毕竟企业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对你提供的零部件进行全检,只能进行抽检,你的有问题的零部件漏过了检验从而造成我生产的产品的质量的下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你的零部件的不合格造成了我的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我要求高额索赔。

      没有高额索赔,就没有对供应商的严格督促,没有严格的对供应商的督促,自己再怎么样认真的进行质量管理,质量也上不去。

      高额索赔是国际惯例,这是当年的小浪底工程的施工者在屡次遭到外商的高额索赔以后懂得的道理,在外商的督促下,小浪底工程最终高质量的完成

      筑起的,不仅仅是一座大坝

      中国产品的质量要上台阶,我认为制定高索赔的法律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高索赔的法律,那么类似于三鹿奶粉事件也不太可能发生。因为如果有个别农民在奶粉中添加了大量的三聚氰胺的话,根据法律,三鹿公司可以对该奶农提出高额索赔,这样奶农就不敢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了。反过来,由于没有相关的高索赔的法律,奶农就是添加了再多的三聚氰胺,他们也不会受到多少的损失,最多一两次被厂家发现而拒收,损失相对于多次的得利来说是小的,这样就会形成示范效应,导致越来越多的奶农采取添加三聚氰胺的违法行为,牛奶加工企业因此不胜其烦,最终放松监管,这样普遍性的毒牛奶事件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严格法制也是扩内需的重要一环

    • 家园 扩大内需之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

      现在中国政府的扩大内需的投资主要是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我认为这不够,中国政府可以更有雄心的借助危机中各种要素价格降低的机会启动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谁都知道,问题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把握时机。

      1,现在是中国大规模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时机吗?

      我认为是,因为中国在中低端产业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能力了,现在正是朝着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展,实现飞跃的大好时机

      2,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

      A,资金困难,高新技术产业往往是资金密集型的,需要很多很多的资金,我们的银行,我们的资本市场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融资保证吗?

      美国发达的信息产业是建立在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基础上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国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让我们的银行资本市场能够拥有更大的对企业融资的支持能力。

      中国不是缺乏资金,中国工商银行的储蓄是全世界第一,中国很多上市公司融资以后,大笔资金缺乏去处,只好重新投入到股市中进行炒作;问题在于我们需要怎么样把这些闲置资金给投入到最需要资金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去

      B,人力资源:中国需要有类似于比尔盖茨这样的能够洞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市场规律的高级管理人才,另外也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中国每年毕业的工程专业毕业生数量非常巨大,这是中国的潜在的人才优势所在

      C,市场环境:中国很多产业在经历了最初的繁荣以后,马上就招致了大量的跟进者,垂涎于产业开拓者们的丰厚利润,大量的后继者跟进很快导致了投资过剩---重复建设,重复建设导致了产品挤压,价格战,从而导致整整一个产业陷入低迷,创新力严重丧失

      重复建设---价格战,这样的事情如果继续,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中重演,那么中国企业绝对的会丧失机会,因为重复建设---产品积压--这已经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价格战更导致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严重受挫,高新技术产业最需要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如果企业在价格战中丧失了基本的盈利能力,又怎么可以进行必要的自主研发呢?

      重复建设导致了中国的产业的规模效应不能发挥出来,这也就是一个偌大的中国,市场容量这么的大,却孕育不出一个类似于三星,松下这样的具有竞争力的消费电子产业的企业来。

      D,法制环境:

      中国需要严厉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制,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利,导致了很多企业产生了投机心理,寄希望于偷窃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来发展自己----偷书不算偷,这是中国古人的看法,这样的看法应该要改变了,偷盗知识产权,其实是一种更加恶劣的偷盗行为。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利,其实只是中国在经济领域内的对企业法人的权利的保护以及对企业法人的违法的打击的力度不足的一个很小的体现。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法人是最基本的单位之一,只有企业法人的权利得到了足够的保证,才能维护市场的秩序,只有对那些违法的企业法人进行了足够严厉的惩罚,才能够维护市场秩序,才能让那些守法的企业得到应该有的发展。

      实际上,要在中国更加严格的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很简单,对于那些偷盗知识产权的企业,处以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亿几十亿元的罚金。

      法律之所以能够起到保障作用,是因为法律本身具有威慑力,只有威慑,才能够让对方不敢去违法,反过来如果法律不具备威慑力的话,那么即便是你制定了再多的法律条文,也会被人家给当成废纸。

      我认为美国在历次经济谈判中对中国提出的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美国人在谈判中所提出的为数非常少的对中国有正面促进意义的要求之一;中国人往往以各种方式推脱掉,以为中国的国情就是这样,难以改变,其实不然。只要中国的经济法制稍微做些变动,中国的市场产权保护状况就可以大为改观。

      中国现在的问题是总是以行政执法部门来处理那些企业法人的违法行为,而不是如同国外那样的依靠经济检察部门对企业起诉,通过法庭判决的方式来处罚那些违法企业。法庭判决相比于行政执法,更具有可追溯性,公开性,公正性(被告企业可以进行辩护),公信力更强,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更大,更能够威慑那些企图通过违法来获利的企业法人

      F 政府支持

      政府推动企业进行联合开发,政府促进产学研联合,政府督促企业改进产品质量,政府协助企业进行品牌创建等等

      • 家园 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也许对中国自己的打击最大。

        目前中国不是缺少法律,而是缺少严格执行法律的动力。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一样。这也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要伤筋动骨的。

    • 家园 不应只盯着商品房

      所谓的刚性需求是人对住房的要求,而不仅仅是对商品房的要求,不应只盯着商品房。

      应该在每个工业园开发区周边建设一大批只租不售的住房,最好是提个包就可以入住,提个包就可以搬家的那种,只要出得起房租就可以无限期住下去。这样做的好处是一般工薪阶层可能就不考虑买房子了。没那么多人买的话商品房也就炒不起来,也不会有什么泡沫。而普通人每个月花一点钱就有房子住,多余的钱就会拿来消费了。另外建了这么多房子,钢材和水泥的需求也不会减少。

      当然也不是说商品房完全无用。有钱的人,或者是在一个城市住久了有感情的人还是会买房子的。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人才流动,对于中西部城市的产业发展应该有促进作用。

      当然这样做的坏处就是要动地方政府的奶酪,因为房地产不火的话土地就卖不出高价。所以上面只能是我的个人幻想啦。

    • 家园 罗教主还在骂任志强阶段

      其实任志强是好人。说实话一般都会被骂的。

      期待成长到大骂王石的阶段

    • 家园 【原创】任志强可以代表中国房地产业吗?

      任志强大骂CCTV仇视房地产,我认为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是错误的把自己给当成了房地产业的代言人,其实他错了,他并不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代言人,相反,他代表的是一种扭曲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力量,他没有代表中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力量的资格。

      什么是中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力量,我认为就是用适中的价格来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的,同时拉动内需,拉动钢铁水泥等等一大批的上游产业的健康发展的房地产企业,而不是一味的抬高房地产价格,压制人民群众的购房需求,建造与人们的住房需求脱节的房屋从而制造一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并且导致钢铁水泥等等上游行业的畸形发展的这样的房地产行业的投机势力。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不是不需要发展,房地产行业可以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可以促进中国的城市化,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税收,当然是需要发展的,问题在于中国房地产行业需要的是怎么样的发展?

      是扎扎实实的发展还是投机性的发展?

      投机性的发展----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国房地产行业所创造的次贷的泡沫所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的恶果,投机性的发展是可以造成短时期内的繁荣,如同美国房地产行业曾经取得的繁荣一样,但是最终由于生产和需求相脱节,最终泡沫越吹越大,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会导致包括金融业在内房地产上游产业在内的经济链条的巨大的损害。

      谁不想自己有巨大的利润,但是投机的巨大的利润是以未来的巨大的破坏为代价的,短视的人们抱着赌徒的心理在想象着自己的金山银山的时候,经常选择性的遗忘未来巨大的恶果,他们还想象即使危机真的到来,自己也可以及时的脱身----这是赌徒的自私的心理。

      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已经超过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房地产企业人为的制造高价格使得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的背离,如果把供给比喻成火车,需求比喻为铁轨的话,那么房地产企业的短视的逐利行为实际上在让房地产列车越来越远的偏离轨道。

      如果房地产企业可以放下对高利润的盲目的追逐,而是脚踏实地的用自己认真的经营来获取相应的利润的话,那么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明天会无限美好----因为中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庞大的中产阶级,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购房需求,房地产企业在每一个项目上获得的利润会少很多,但是他们可以经营的项目会多得多,他们获得的利润的总额也就积少成多了。

      脚踏实地,为广大中产阶级建造房屋----这样的房地产企业才是中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力量,而通过各种手段抬高房地产价格,企图通过一两个项目就实现暴富的房地产企业是破坏性的力量,他们本身也应该被破坏。

      所以说,不是CCTV仇视房地产,而是任志强们仇视房地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