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随便说说几国的民族性格 -- 沉睡的天空

共:💬17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随便说说几国的民族性格

    各国历史不同,形成的民族性格也就不同,这里只是随便说说。

    美国属于移民文化,虽然组成的民族有许多,但是都是飘扬过海,寻求黄金财富这点是相同的,当然,也有主动而来还是强迫而来之分,但是总体而言美国民族的主体是由冒险者和因各种原因不得不背井离乡的人组成的。初建的美国不象现在这样繁华发达,南美中美有黄金,气候温和,而北美的13个殖民地无论是气候还是地理都不如中南美,移民来这里是很经历了一番苦难的,但是也由此奠定了美国人的移民精神。美国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移民精神这是一个很大的因素。移民精神的构成也很复杂,宗教思想,拜金主义,冒险精神,务实主义,英雄主义交织在一起。而其中冒险精神和务实主义是其魂魄。

    而一度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则有不同,英国政权并非是由纯本土部族控制,比较接近本土部族的苏格兰一直被英格兰压制,而英格兰政权大都是罗马帝国,北欧海盗,法国,荷兰等地的统治者登陆大不列颠后掌握。但是登陆后的统治者绝大多数同化,为英国利益服务。英国的文化是由其贵族文化,便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绅士文化,对外扩张的海洋文化,或者说海盗文化,还有一种重商务实精神组成的。贵族文化,对国王的效忠是连接英帝国的纽带,(近代英国的君主并不象现在一般纯粹是摆设),也是荣誉的象征,和欧洲贵族的不同,英国的新贵族更有权势,更重视实际的利益,重形式的同时更重视金钱。英国的海洋开拓是民间的海盗和官方一起行动的,海盗甚至受到皇室的嘉奖,无独有偶,未来的超级大国美国当初的海军也是类似海盗一般。对外开拓的英国海军是英国的命脉,军舰带去士兵,带回财富。海洋是英国人的命根,海洋带来了财富,险恶的海洋也使得理性和技术革新更为重要,英国人的理性比之德国毫不逊色,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是英国的进化。

    据说,二战时期德国一直想和英国结盟,因为希特勒认为英国和德国都是优秀的日耳曼后裔。抛开种族观点不说,英国人和德国人确实有相似的一面,便是理性,和浪漫的法国人,懒散的意大利人不一样,英国人和德国人都是理性动物,对工作,荣誉一丝不苟,假如说地处海洋的英国人还带些随意,那地处内陆的德国人便是象机器一般认真了。近代德国的主体普鲁士是由小公国发展起来,还带有骑士团的气味,以军事为本,以军事立国,他们比其他各国更有等级观念,或者说是一种军团观念。菲特烈将其发挥到极致,尤其他对教育的重视,将理性认真细致这些词语埋在了每个德国人的脑子里,认真细致,实验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关键,德国能二败或不倒,教育和那种刻板认真的态度是其关键,或许战胜者可以抢走粮食,但是只要智慧和民族的本性存在,那便是还有翻身的一天。有趣的是,最理性的德国却孕育了最激情的文学,音乐和思想。或许是因为奥地利的影响,或许是理性达到极致的狂热吧。

    和德国最象的就是我们的近邻日本,岛国,尤其是地震火山灾害不断的岛国,使得他们无法依靠个体生存,这使得他们形成集体主义,团队精神,而同时形成的等级制度使得他们形成了服从和刻板认真的性格,个人各守其位,发挥自己的所长,便是有多少本事就做多少事,大多数平民没有太大的梦想,只求安稳,但是在本职上要求做到最好,不超越界限,服从上级,这能形成一个相当稳定的体系,尤其是和他们做事认真细致结合在一起,能发挥极好的作用。也形成他们上层官员或许腐败透顶,但是下层官员却极是清廉的现象。一直以来,日本也在宣传这种精神,另一方面武士道精神使得他们有种超越理性的狂热,这使得他们往往能取得意料之外的奇迹,如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但是也会导致灾难,比如二战。武士道精神和等级制度既相通又相背,比如传统的武士要求平民对自己绝对的服从,但是却又孕育出“下克上”的现象。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稳定的体系中确实需要不合常规的人,但是过犹不及,总体而言,日本平民是服从和遵从为荣,所以对唐朝和西方的学习能由上至下,快速的西化。(当然,明治维新很大的关键是教育,没有教育,官方的思想就得不到普及,甲午那两亿白银,帮了日本人很大的忙,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日士兵的文化就不同,试想,一个国家士兵甚至知道如何土制炸弹,另一个国家连步枪操作都要从头学,战斗力可想而知,所以日本战败后,就算没有朝鲜战争等契机,也是可以复兴的,就象德国一般,只是时间问题。)

    总要说说中国,中国民族性格很难说清楚,因素和情况太多,这里只选择两个说。

    一个是文化的教育传承,从近代各国来看,社会是向平民化发展,但是并不是指上层贵族落下来学习平民,而是平民向上学习贵族的习惯,当然这要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各国的文化教育都是先由贵族,再扩展到平民,而中国却不同,宋朝之前,上层建筑的演变还算稳定,几次变革也是王朝内部的贵族或汉化的外族进行,文化和各种教育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宋朝之后,蒙族的入侵,上层建筑被打乱,蒙古族入侵时汉化不深,汉族文化在上层遭到极大破坏,等到明朝时,许多汉族人已经胡化了,或者说平民化,明朝试图再恢复汉族文化,但是破坏已经极大,非一日之功,而且之后的清朝入侵又把这一切打断,虽然说满族比较汉化,但是统治者更多的还是限制汉化,于是在上层,文化基本没有得到保存,而下层,文化反而保存下来,当然已经受到了极大的胡化,并不是说蒙古和满族如何坏,但是当时他们的文化比汉族文化落后是一定的,胡化并不是什么好事,而平民化也不是什么进步。清朝的灭亡,共和的建立也没有改变这一切,反而是中国的文化要不日渐西化,要不日渐平民化,很难象日本那样保留自己的文化,而实际上一部分儒家文化尤其仁义礼信等内容对于中国民族性格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比如说日本德国,他们的文化便是由贵族武士教育到平民,假如反过来,只怕就没有现在的日本德国了。英国也是如此。

    第二便是尚武精神的丢失,各国的崛起,必不可少的便是尚武精神,从战争角度看,这是敢于反击外敌,没有独立战争,就没有今日之美国,没有普法战争,就无今日之德国,没有英国近代这么多次战争,就不会有日不落帝国,没有甲午日俄战争,就没有今日之日本。(虽然很伤我国)从和平角度看,尚武精神也是竞争和顽强的表现。

    而中国自宋朝始重文轻武,之后的元朝外族统治,也不会希望治下汉族尚武,日积月累,中国的尚武精神不知何存,便以教育来说,我们重视的是文字教育,却不重视体质教育,奥运会快到了,金牌我们估计拿得不少,但是我们的孩子体育如何呢?有多少人重视呢?而日本虽然冠军不比我们拿得多,但是这全民体育,做得比我们好多了。(说个笑话,美国动作片是靠体力肌肉,中国动作片是靠“和平”,哈哈)中国足球不如其他国家,很多外国人是很纳闷的,中国十几亿人口,球迷也有几亿怎么就选不出来11个人呢?可知这几亿球迷多是嘴上,没有动脚的。

    先说到这里,以后再扯

    • 家园 说到尚武,

      不论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对民间练武的人都有过压制的政策。看看现在的年轻人,说话娘娘腔,站都站不直,做事瞻前顾后的,一点男人气概都没有。唉,不一定哪一天又要重演甲午的那一幕啊!

    • 家园 天空兄最好这段堪称豹尾。

      “说个笑话,美国动作片是靠体力肌肉,中国动作片是靠“和平”,哈哈)中国足球不如其他国家,很多外国人是很纳闷的,中国十几亿人口,球迷也有几亿怎么就选不出来11个人呢?可知这几亿球迷多是嘴上,没有动脚的。”

    • 家园 我觉得不能把中国的国民性的形成归咎到“平民化”上

      外国的国民性如何咱不好说。虽然咱听说过英国人的保守,德国人的死板,美国人的牛仔脾气和日本人的切腹自杀,不过毕竟咱不是人类学者,对于耳闻的东西做不了比较。

      至于把中国的国民性或者说“民风”(我比较喜欢这个古老一点的名词)的形成归咎到“平民化”上我觉得是有失偏颇的。

      对于“平民化”,沉睡兄说了两个定义。一个是“不是指上层贵族落下来学习平民,而是平民向上学习贵族的习惯”。另一个则正好相反,是“上层,文化基本没有得到保存,而下层,文化反而保存下来,当然已经受到了极大的胡化

      中国社会的“平民化”,如果按照沉睡兄的第一个定义,则在春秋时代就开始了。春秋时代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什么叫做“礼崩乐坏”呢?并不是说以下克上,诸侯父子相残,各国不敬天子互相攻伐就是“礼崩乐坏”。这类事在这之前的两千年里多的是。“礼崩乐坏”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原本森严的“封建”等级结构被无情得打碎了。以前被贵族所垄断的礼仪、习俗、知识开始向下传播。孔子所说的“八佾舞于庭”就是这个运动的写照。即使如孔子这样主张复古的,也不得不顺应时代而“有教无类”。平民不论出身如何都可以得到教育。

      而进入战国时代后,出于实际需要,各国都采取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出身就更加不是问题。或许是历史的巧合。汉朝的建立者刘邦是个出身社会底层的流氓。皇帝如此,王侯将相当然就更加不会有什么“贵族气质”。可以说,秦国扫荡了六国的贵族势力,而秦末的动乱则把秦国的贵族势力一扫而空。整个汉朝是一个君权不断得到强化的时期。汉朝提拔外戚和宦官。不论外戚还是宦官大多没有显赫的家世,往往一朝还未终了就被抄家灭族。而举荐制度的建立使平民进入政权成为可能。保证了政权不为世袭贵族所垄断。

      南北朝当然是个例外。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能够和西欧贵族林立的政治生态相比拟的时代。但是应当看到的是,即使是在这个时代,平民也并非没有出头之日。由于长期的大规模战争,即使是门阀也不得不以军功来奖励提拔平民。出身贫寒的刘裕、高欢之流掌握了最高权力,也立即采用提拔寒门,打击世家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平民化”的最终完成是唐朝实行科举,将已经由举荐制打开的平民从政之门彻底打开而已。唐实行科举最初只是皇帝选拔人才从而打击世袭贵族势力的临时手段。实行科举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彻底摧毁世袭贵族政治的基础,保证了皇权的绝对权威。

      而中国的民风可以说也是在此时起了微妙的变化。很多人都认为宋朝的重文轻武是造成民风懦弱的开始。其实唐朝皇帝才是始作俑者。唐朝对于胡人武将的使用可谓空前绝后。究其原因不过是皇帝觉得胡人容易控制,不会篡夺皇位罢了。因此,传统的平民以军功进身之路事实上被截断了。而政府又适时得展示了另一条相对轻松的多也不用冒生命危险的当官的道路,则民间的反应自然会向重文轻武发展。经过宋朝的强化,民风的重文轻武在北宋结束之前就已经固化了。

      说蒙元摧毁了中华文化是不确实的。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前的确汉化不深。但是并不能因此来推断说汉文化在上层遭到极大破坏。事实上,自忽必烈开始即以汉法治汉地。儒家经典也被翻译成当时的白话向元朝皇帝讲解。北魏鲜卑的汉化过程也不过如此罢了。儒家提倡的君臣父子,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那一套东西也还是为朝廷所提倡推广的。举例来说,名臣赛典赤在经略云南的时候就推广儒学,建立孔庙。而他本人却是穆罕默德的后裔,一个伊斯兰教徒。

      明朝对于理学的狂热倒是一个历史的倒退。理学虽然创始于宋朝却是兴盛于明朝。由于历经了近百年的异族统治,明朝人士的这根“华夷之辨”的弦是绷得很紧的。理学的原教旨主义倾向正好为这些人提供了正人不正己的武器。所以很快就成了政客们党同伐异的工具。明朝之亡和宋朝之亡相比,同样是亡于异族之手,明朝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满口仁义道德的“大儒”们却一个个卑躬屈膝,比赛谁投降得快。

      清朝入主中原后事实上从上到下全盘汉化了。不但入关以后诸帝精通汉文化,普通满族人也汉化到连满族话都不会说的地步。清朝的问题在于在其统治初期,汉族人对于其同化程度始终不予承认。始终认为其还是蛮夷。这自然要引起满清统治者们的逆反心理。雍正煞费苦心得出版的《大义觉迷录》就是这个情结的集中表现。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好比某些跑到海外的“精英”,拼命削尖了脑袋要“溶入主流社会”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思想情操模仿主流有过之而不及。偏偏“主流社会”还是认为其是第三世界来的土包子。放到清朝,土包子掌握了生杀大权,自然就会产生文字狱了。

      但是文字狱归文字狱。文字狱和民风是否尚武并无直接联系。如果真要做推论的话,反而可以认为文字狱会促进民风尚武,盖研究文字会招祸,则研究武术自然就会相对安全一些。(玩笑而已,不要当真。)

      而清朝的积弱事实上和民风是否尚武并无关系。就象清朝前期的赫赫武功和民风是否尚武也没有关系一样。事实上,我们可以认为清朝的民风还是倾向于尚武的。清朝的农民起义之多,规模之大和历代也没有多少区别。清朝拓地万里,比之汉唐也毫不逊色。如果说那些朝代是尚武的,如何清朝就不尚武了呢?

      清朝所继承的文化和明朝所继承的文化并无多大区别。除了统治者有文化自卑症之外,从整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不加保留得被继承了。只不过文化的主流是经过程朱改造,又经过了明朝加强的儒学罢了。所以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上层,文化基本没有得到保存,而下层,文化反而保存下来,当然已经受到了极大的胡化”的现象。

      中国文化出现突变发生在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特别是在五四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扬弃恰恰是在汉族人重新掌握政权之后开始的。而这次扬弃才是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崩溃的开始。

      • 家园 老任好久不见,对文化俺不甚了了,但是爱平等,支持一把!
      • 家园 任兄看来是没理解我所说的平民化是什么

        任兄说平民化从春秋开始,那就错了,那正好相反,你也说了,春秋时代贵族垄断的礼仪,习俗,知识向下传播,这怎么能算是“平民化”,而是平民的贵族化才对,和近代各国走的路线是一样的。

        至于科举也不能算什么“平民化”,那也是平民学习上层的文化知识,这还是平民的贵族化,是一种进步,

        任兄好象把平民化误会为平民掌握的权力了,其实我说的平民化不是政权掌握在贵族还是平民手里,而是礼仪教育,知识向哪里传播,假如是拥有上层文化知识的贵族文化向平民传播,那是平民的贵族化,假如上层文化崩溃,下层平民文化占了上风,如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黑暗时代,那才叫平民化。

        元朝的汉化不深那是肯定的,元朝贵族学习汉族文化根本不可能与北魏全面的汉化相比,也不能和满族相比,把人分为四等,儒生被排在和乞丐的待遇,怎么能证明他们的汉化?元朝皇帝信奉儒教和汉人?错了,他们更信奉的是喇嘛教,回回文化,上行下效,当时的汉人开始胡化,而我前文已经说了,胡族文化比汉族文化整体要落后的多,那是绝对的平民化。直到明初朱元璋严令改变,这种风俗才结束,任兄可以去查查这段时期的历史。

        明朝理学是兴盛,但是这和平民化没关系吧。

        清朝满族的汉化,并不如我们现在想象一般,实际上满族一直排斥汉化,满汉不通婚,提防汉人,而且各代还进行反复,康熙乾隆就是最反对汉化的,汉化是直到清中后期清朝开始崩溃才加速完成。

        而且正如你所说,民间反对满族,而且满族又打压汉族文化,那还只是一种平民化,下面有一个欧洲人来访的记录,可以从第三者的角度看出来。

        文字狱当然是打压尚武文化的,文字的力量不大,何况来个文字狱呢,要知道当年革命的前辈可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呢,尚武精神就先从文化上打压的,何况清朝也是反对民间练武的。但是民间的练武也不能代表尚武,而上层的尚武也不能代表尚武,实际上清朝上层是尚武的,但是要求下层安分守己,这怎么算尚武呢?近代日本也是武士文化向下层传播,才使得日本尚武精神,可见过清朝统治者做过这样的事吗?或者说宋以来的统治者做过这样的事吗?

        中国文化只是保留了形,还是改变的形,在宋的时代,中国文化已经开始改变了。当然,五四也是一种改变,过大的西化。

        西化不可取,到是再一次文化复兴到是可以,只是不是弹单纯的古代文化复兴,而是参合了西方文化的古代文化复兴

        • 家园 请教以下几个问题

          我的理解能力一向不太好。所以首先就要请教一下老兄对自己的这段话的解释了:

          一个是文化的教育传承,从近代各国来看,社会是向平民化发展,但是并不是指上层贵族落下来学习平民,而是平民向上学习贵族的习惯,当然这要物质文化基础。

          这是我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的老兄的第一个关于“平民化”的定义。不知道春秋时代的情况是不是这种平民化呢?

          从老兄的回贴来看,老兄认为:

          其实我说的平民化不是政权掌握在贵族还是平民手里,而是礼仪教育,知识向哪里传播,假如是拥有上层文化知识的贵族文化向平民传播,那是平民的贵族化,假如上层文化崩溃,下层平民文化占了上风,如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黑暗时代,那才叫平民化。

          呵呵,这就又要请教老兄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那些是贵族的?那些又是平民的呢?

          罗马亡于蛮族。但是罗马文明的崩溃又是以什么为标志的呢?如果从文化上来说,分割罗马旧有版图的诸蛮族实事上是相当罗马化的。大至语言(拉丁语),宗教信仰(基督教),小至历法(儒略历)、称号(奥古斯都、恺撒等等)仍然为诸蛮族所继承。

          顺便问一句,从老兄的回贴看,老兄是否认为凡是贵族的文化必然是先进的,凡是平民的文化就是落后的?或者说凡是先进的文化就必然是贵族的,凡是落后的文化就是平民的?

          元朝的汉化不深,这和元朝统治中国的时间不够长有一定关系。也和蒙古帝国疆域的辽阔、接触的文明多、以及对各地征服时间的先后有关系。蒙古大汗当然不是儒生。但是蒙古贵族的信仰相当复杂,基本上可以说是对各个宗教一视同仁的。

          举例来说,虽然蒙古人的基本信仰是萨满崇拜,但是这并不影响蒙古人同时信奉其他宗教。喇嘛教虽然在中期成为主要信仰,但是也不妨碍蒙古贵族信奉其他宗教。蒙古贵族中的有大批景教徒。蒙古克烈部很早以前就集体皈依景教,蒙哥、忽必烈、旭烈兀三兄弟的母亲,也就是拖雷的王妃唆鲁禾帖尼,就来自克烈部。受母亲的影响,蒙哥汗对景教徒非常青睐,他挑选的宰相孛鲁合也是景教徒。

          蒙哥对帝国内所有的宗教都以礼相待,出席每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他曾对来访的罗马教庭使者卢布鲁克(Rubruck)说:“我们蒙古人相信世上只有一个上帝,主宰所有人的命运,但就象上帝让人的手生出互不相同的五指一样,上帝也允许不同地方的人们拥有不同的信仰。”

          对于儒家学说也是这样。事实上,由于忽必烈的早期智囊团中有大量的儒生(廉希宪、窦默、许衡、刘秉忠、王文统、张文谦、姚枢等。顺便说一句,从血统上讲,廉希宪本人并非汉人。但是其自幼熟读经史有廉孟子的绰号。),忽必烈也经常要他们讲解儒家经典。这个传统在元朝的宫廷里是一直保持下来了。如果我们看看南北朝时期的胡人汉化过程,就可以发现这其实和石勒的情况基本类似。北魏的汉化也是这样。儒生们挤入宫廷,用儒书教育皇子,最后终于有了孝文改革。元朝其实原本也是会有孝文改革的。元仁宗、英宗父子汉化颇深。特别是英宗硕德八剌自小就深受儒臣影响,上台后重用汉人儒臣,征选人才;罢徽政院,裁减冗官,精简机构;行助役法,减轻徭役;颁行《大元通制》。可惜天不假年,南坡之变英宗被刺身亡,父子两代的汉化努力全部付诸东流。

          最后还要请教一下老兄关于尚武的定义。老兄说:

          但是民间的练武也不能代表尚武,而上层的尚武也不能代表尚武,实际上清朝上层是尚武的,但是要求下层安分守己,这怎么算尚武呢?

          呵呵,民间的练武不能代表尚武,上层的尚武也不能代表尚武。那么到底什么才能代表尚武?

          • 家园 看来是我表述使得任兄理解错了

            我说的平民化是第二种。第一种是平民的贵族化,春秋便是这样。

            贵族化不是说贵族的文化都是好的,而是一种上层文化的代名词而已,便是说,受到教育的即便是罗马平民也是贵族文化的代表,而没有受到教育的,即便是贵族也是平民文化的代表,平民化只是下层文化的代名词而已。事实上古代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文化教育集中在贵族手里,这是无庸质疑的吧。这是事实,就如同说古代中国,胡族文化比汉族文化落后。

            .....单从历法,称号宗教就可以说明罗马文化文明留下来了吗?查理曼帝国时期,文盲多的可怕,他们的贵族识字的都不多,这能叫文化遗留下来了吗?假如真遗留下来,也不用称那段时期为黑暗时期,也用不着以后的文艺复兴了。

            汗,任兄干吗摘录这么多蒙古对宗教的态度?对宗教再好,也不等于蒙古汉化,或者说接受汉族文化啊,接受汉族文化的人会把人群分为四等,把汉人划分在第三等第四等吗?会把儒士等同于乞丐吗?汉化是一个群体而不是皇帝或某几个大臣尊重汉族文化就代表汉化了,你自己也说了,蒙古的汉化失败了.......

            至于尚武,请注意一下,清朝的尚武是上层和满族,民间的汉族是禁止习武的,几十万的满族尚武能代表中国尚武吗?下层练武是在偷偷摸摸的情况下,甚至被视为黑社会势力才习武,民间习武是清末统治力量薄弱才真正突破限制的,绝大多数汉族老百姓是不习武的,这怎么能称之为尚武?象日本德国那样上层提倡,下层响应那才是尚武。

      • 家园 任兄有阵子没来了呀。

        最近都忙些啥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