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明治海军史话――浪速级巡洋舰(上) -- 海风微澜

共:💬6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明治海军史话――浪速级巡洋舰(上)

    一、浪速级巡洋舰的诞生

    浪速级巡洋舰是日本海军明治16年度造舰计划中的一级防护巡洋舰,于明治19年(1886年)在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全部竣工。该级舰是以英国Mersey级战舰为蓝本建造的,排水量3650吨,设计航速18节。在主炮的选择上为了考虑将来与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决战,而要求选择一种大于8英寸(203mm)口径的主炮来装备,并最终选择了260mm口径的主炮。

    对于当初订购时采用何种舰型的经过在这里也简单记述一下。海军省明治16年7月的16年度造舰预算书中就提到要建造一型防护巡洋舰。同年2月在送交大藏省的报告中建议购入智利在英国建造的两艘巡洋舰。后由于智利内战结束,两艘已建成的巡洋舰滞留英国,日本转而正是求购,并将两舰命名为“筑紫”、“笠置”。但由于两舰在随后的各项测试中远远不能满足海军的要求,海军认为两舰的战斗力仅相当于通报舰,所以于3月26日取消了订购。

    其后不久,智利向英国订购的撞击巡洋舰Arturo Prat号下水,海军省遂决定用预算中购买水雷炮舰的费用购入。5月31日,经太政官批准,正式订立购买合同,该舰后被命名为“筑紫”号。

    不久智利订购的防护巡洋舰之一Esmeralda下水,海军省转而洽购该舰的后续舰,并于6月29日获得太政官的批准。谈判一直持续到9月,由于智利内战结束而作罢。

    此时阿姆斯特朗造船厂的设计师威廉. 怀特提出了改进型Esmeralda级巡洋舰的方案,获得了海军省的首肯,计划订购2艘,并先行订购1艘。10月16日,太政官批准了该方案,该舰即为浪速舰。

    在海军明治16年度计划中提出要建造一种足以抗衡定远、镇远的铁甲舰。海军舰艇设计部门在7月间抛出了一个排水量7100吨、305mm炮和240mm炮各两门的装甲炮台舰的方案,7月19日太政官批准建造一艘。

    方案的平面设计图纸于9月1日送到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经过英国设计师们的反复讨论,认为该方案已经过时,并推荐采用英国Collingwood号战舰的舰型来建造,设计排水量9500吨,装备305mm炮4门。由于建造经费大幅超过预算,方案未被采纳。12月6日,海军省取消了建造计划。

    作为替代方案,海军省决定再订购一艘浪速号的改进型舰。12月10日太政官批准了建造计划,该舰就是后来的高千穗号。在预算上两舰被暂定名为“钢铁舰甲号、乙号”。

    建造合同于明治17年3月订立。阿姆斯特朗船厂遂开始了两舰的建造。两舰在船厂的建造编号紧随筑紫舰之后被命名为第472号、473号舰。

    二、竣工时的武器装备

    浪速级的设计方案计划装备10英寸主炮2门,6英寸炮数门以及机关炮4门。海军省最初计划为两舰装备260mm克虏伯主炮2门,新式15-17cm大口径克虏伯速射炮数门,后决定副炮为15cm克虏伯炮6门,并于2月15日将此决定通知了在英国的监造官。

    随着阿姆斯特朗新式后装速射炮的制造成功,原定的克炮的性能相形之下就显得落后了。监造官在比较了两种炮的性能后推荐采用阿式炮并报告了海军省,但海军省仍倾向于采用克炮。4月海军省决定仍旧装备克炮。上述的舰炮中尚未包括11mm10联装机关炮。这种机关炮计划装备在战斗桅楼内,而海军更倾向于采用1英寸口径的机关炮。因为在当时的建造合同中并未规定此种机关炮装备的数量和位置,海军省于明治18年4月命令监造官做桅楼机关炮的发射试验,以决定炮位的布置。最后海军决定采用英国巡洋舰上机关炮的布置方案,在前后战斗桅楼各配备2门机关炮,两舰共装备了8门。

    此外,两舰在甲板上还装备了1英寸四联装机关炮用于抵抗小型鱼雷艇的攻击。两舰各装备了10门。浪速舰还装备了诺登费尔57mm速射炮(6斤炮),高千穗舰则装备了保式47mm重速射炮(3斤炮),并以此作对比试验,来检验两种炮的实际性能。

    鱼雷武器则是明治17年9月监造官提案里的380mm朱式水上鱼雷发射管4具。另外两舰还各搭载了4具探照灯。

    在武器装备确定之后,开始对舰体设计进行更改,并于明治18年2月付诸实施,将水上鱼雷发射管改为在防御甲板上前后部增设发射管室,并在舷侧设置发射口,避免了鱼雷直接暴露于甲板上。鱼雷为84年式朱式鱼雷,而舰载鱼雷艇则搭载88年式鱼雷。(明治41年后将此二型鱼雷改称八四式和八八式鱼雷)。

    舰载鱼雷艇沿用了舰上的1英寸速射炮,此外还装备了两具发射反水雷鱼雷的装置。反水雷鱼雷是一种对于敌方已布设在我方港湾内的水雷进行爆破的兵器。

    鱼雷防御网则是浪速舰回航时额外订购的,并未包括在当初的计划内,鱼雷防御网用于舰体侧舷水线以下非装甲部的防御之用,而两舰的侧舷装甲则是明治20年3月的海军造船会议上才决定加装上去的。

    三、日清战争前武器装备的改装

    浪速、高千穗的建造如同9年前开工建造的扶桑舰一样,在建造过程中也进行了小规模的改装,而扶桑舰直到日清战争前夕还在进行改装。

    浪速舰上装备的6斤炮本来是要随同浪速舰一同于明治19年3月搭载回国的,但是该炮的生产进度却拖了后腿,直到浪速舰开航时仍未完成,以至于只能由5月回国的高千穗舰先带回一部分,而另一部分由10月回国的??傍舰捎带。然而??傍舰在回国途中不幸失事,2门6斤炮也随同??傍舰沉入了大海。

    翌年9月,日本海军领到了??傍失事的保险金,随即用保险金的一部分再次订购了2门6斤炮。2门炮直到明治22年才运到日本,并于当年6月在东京越中岛海军靶场进行了试射。

    在这一时期的一个重大改进就是在主炮的炮侧加装了电动击发装置。以往主炮发射炮弹需用引索牵拉,击发炮弹的后火管,这样从牵拉到发射,有一定的时间延迟。在军舰航速大增而炮弹初速又没有很大提高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火炮的命中率。浪速舰于明治24年3月加装了这一电动击发装置,而高千穗舰于4月24日进行了同样的改装。

    在浪速舰返回国内后,舰上还搭载了充作礼炮的青铜袍,但除了在庆典仪式上使用之外,平时这些炮就成了无用的摆设。浪速舰于明治26年11月得到常备舰队司令部的许可,把6斤炮兼作礼炮,而把原来的青铜炮撤下了舰。

    两舰接受了数次改装之后,日清战争便来临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明治海军史话――浪速级巡洋舰(下)

      四、副炮的换装

      明治27年9月的黄海海战证明了速射炮的超凡威力。军务局于10月1日一下子购入了18门新式的6英寸安式速射炮,大部分用来为浪速级两舰换装,其余的作为吉野和秋津洲舰的备用炮。安式炮是当时对这种新型150mm速射炮的简称,以便于将其与旧式6英寸克式速射炮区别开来。

      10月13日军令部开始对两舰换装副炮进行商议,并决定所有副炮速射炮化。军务局第3课认为如果与吉野舰采用同样的1门备弹500发的副炮,在通常情况下6门完备重量(包括炮架、弹药及附属品的重量)的副炮,克式炮与安式炮的重量比为151.9吨:102.8吨,而采取秋津洲号上1门炮备弹130发的话,重量要减轻7.7吨。但实际上换装新的副炮必然要增加甲板的结构强度,整舰重量的增加将不可避免,120mm速射炮虽说射速稍慢但6门炮的完备重量只有63.8吨,所以第3课推荐沿用已普遍装备的120mm速射炮。

      但是旧式120mm炮由于威力有限而遭到了军令部的反对,虽然新式副炮的换装会带来军舰煤炭搭载量的减少,吃水增加以及旋回角度不够。采用新式副炮的后果是煤炭搭载量减少56吨,火炮旋回角度从克炮的130度降到90度。

      军令部于12月5日指令第3课改装新式副炮,使其旋回角度达到130度,而由于换装新式副炮而造成的吃水增大的问题则成了研究的重点,最后采取的措施是减少主炮、副炮的弹药携带量,明治28年3月第3课将研究结果上呈军令部。

      副炮的弹药携带量被定为100发/门,6门炮的完备重量为133吨,仍比克炮重了30.2吨,而通过减少带弹量而富余出来的重量被用于加固炮座支柱的结构,平均每门增加了8吨。而主炮的弹药携带量定为70发/门,比原先轻了23.6吨。前补扬弹机的应用使得煤仓的容积减少,少装15吨煤,所以后部弹药库只能采用人力运弹的方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总算将吃水问题控制在了规定的范围内。

      其后不久两舰参加了台湾方面的作战,换装工作只能等到两舰回到母港后再行实施。4月1日,浪速舰开始在横须贺进行换装工作,而高千穗则在佐世保换装。但由于佐世保的修造船能力低下,7月16日,高千穗也移驻横须贺继续换装工作。明治29年1月,浪速舰在吴港完成了换装工作。

      高千穗的换装工作于明治28年9月开始。根据改装图纸上的计算,舰体上部重量增加及吃水增加必然导致GM值减少,横须贺海军工厂提出的对策是取消位于桅杆20.1米高处的战斗桅盘、6.4米高的反水雷鱼雷发射架以及4.3米高的吊艇架,佐世保镇守府于10月6日将这一方案上报了海军省。

      然而这个提案中取消战斗桅盘的建议却遭到了军令部的反对。军令部提出可参照吉野舰的战斗桅盘,将其高度降到烟囱顶部以下的位置,海军省同意了这一方案,并于11月7日命令横须贺工厂仅撤去靠近锚链舱的一组反水雷鱼雷。

      在换装副炮的同时,装设在前部甲板室及后舰桥的4门1英寸机关炮以及3斤炮的换装工作也在进行之中。由于军令部要求海军省对弹药库进行改造,结果1门机关炮的带弹量被减为4000发,而3斤炮的带弹量减为350发,弹药重量减少了9.8吨。横须贺工厂感到副炮的带弹量已经减少了,若机关炮和3斤炮再减少带弹量,则整舰会出现带弹量不足的隐患,所以于11月20日提出为每门1英寸炮增加130发炮弹的申请,重量随之增加1.7吨。海军省于明治29年1月同意了申请。

      高千穗的换装工作于4月结束。在换装过程中还将鱼雷发射管的位置抬高了60厘米。因为高千穗舰自服役以来就发现一旦军舰满载,吃水增加,鱼雷发射管口就会没入水中。高千穗舰上撤下来的6门克炮中,有2门送到了佐世保供海军学校练习用,其余4门留在军港内保管以备不时之需。

      5月10日,浪速舰在吴海军工厂换装了4门机关炮,并将6斤炮换装为3斤炮,基本按照高千穗舰的布置方式安置。在随后的试航中发现副炮的炮盾影响了副炮的旋回,浪速舰遂返回横须贺进行修正,而发射管上抬由于在吴工厂不能改装而在横须贺一并改装。

      浪速舰撤下的克炮,有4门被安装在吴海军学校的练习舰敏捷号上(即甲午战争中被俘的原北洋舰队练习舰敏捷号。译者注)。而撤下的2门6斤炮,因为葛城舰的前部主炮在战争中被击中损坏,所以在原来主炮的两侧安装了这2门炮作为临时的代用炮。

      战斗桅盘上的机关炮由于军令部的要求被保留了下来。明治31年9月因为机关炮故障频繁,而且对抗驱逐舰又显得威力不足,所以军令部下令撤去机关炮。浪速、高千穗舰战斗桅盘上的机关炮和战斗桅盘本身遂被一同撤去。

      五、主炮的换装

      明治31年7月,军令部提出凡是服役期满10年的军舰就要全面更新武备。浪速、高千穗舰上的8英寸主炮的换装遂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明治32年11月,浪速舰在吴修理时发现主炮内部腐蚀严重,如不换装必将严重威胁到主炮的正常运作。军令部趁此机会提出了换装主炮的要求,撤去已显老旧的8英寸炮,换上2门6英寸炮,分别配置在首尾线上。明治33年2月,针对这一方案,军务局的各课传出了赞成和反对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并由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主务课下的兵器课提出换装的新式主炮应保持8英寸的口径。军事课同样也支持换装8英寸口径的主炮,但6英寸口径的主炮也很有必要,他们推荐的方案是在炮座位置上并排安设这2种主炮。

      但造船课却认为,浪速级当初安装的260mm主炮就显得过于庞大,在战列舰、装甲巡洋舰陆续服役的今天,像浪速级这样以高航速、操纵轻快为优势的舰型,应该搭载适合发挥这一优势的相应较小口径的主炮,而安设重炮的任务就应交给更重型的舰只。这一建议得到了军令部的赞成。

      根据海军省兵器课的意见,军令部作出了换装6英寸主炮的决定,而高砂舰的实际使用情况也表明新式8英寸主炮的操作对日本人的体形来说太过笨重。军令部原想在浪速舰前后各并排配置2门6英寸主炮,但这一方案立刻遭来一片责难,反对者认为一旦一门主炮中弹,必然会殃及边上的另一门主炮,从而造成炮手的重大伤亡。最后军令部作了让步,于3月20日决定为浪速舰换装前后各一门6英寸主炮,而高千穗舰也将进行同样的换装。

      主炮的换装已经决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将6门1英寸机关炮换装为4门3斤炮和2门2.5斤炮。由于有260mm主炮撤去后所富余下来的重量,1门6英寸主炮的弹药携带量与吉野舰相同。此外,还改装了弹药库,以前操纵克炮所用的水压机被撤去,水压式操舵机也被改成了蒸汽式。舰体前部舰桥上的司令塔以及最上层的舰桥也作了修改。

      浪速舰的改装工作于5月11日在吴展开,于明治33年9月结束。而高千穗舰于6月7日在佐世保开始改装,于明治35年2月完工。随后两舰参加了警戒厦门附近海域的行动。

      六、敷设舰的改造

      明治36年,日俄关系开始紧张,根据形势需要,日本计划在旅顺口配备2艘水雷敷设舰。由于要试验布水雷的装置,日本准备了扶桑舰等3艘舰只作为敷设舰,高千穗舰也被选中。不久浪速、高千穗舰装备了无线电发射机,而高千穗舰还装备了水雷。

      横须贺海军工厂于年末开始突击研制布雷装置,并搭载在停泊在吴港的高千穗舰。如图所示的就是这一装置,称之为悬吊轨道式敷设装置。

      高千穗舰在明治37年4月29日在旅顺港外布下了24枚水雷。在参加了随后的一次布雷行动后,该布雷装置就被撤去。在战争的后半段,布雷的任务开始由特设军舰承担。

      战后,海军关于在两舰上已装备4具鱼雷发射管是否必要而展开了讨论,结果于明治42年9月决定将后部的2具撤去,横须贺海军工厂实施了这一改装。

      不久,英国海军将敷设舰列为常备舰种,军令部考虑到平时的布雷训练、研究以及战时出动敷设舰参战的需要,确定了也将敷设舰作为常备舰种的方针。浪速和高千穗舰被选定作为常备敷设舰。翌日,海军省提出了改造计划:

      1、 除舰首主炮外撤去其他舰炮。

      2、 撤去后舰桥。

      3、 撤去鱼雷发射管。

      4、 在前舰桥与后舰桥之间铺设一层轻型甲板。

      5、 上甲板内部装载甲种机械水雷(惯性水雷),要求装载量能满足一次布雷200个以上的布雷行动。

      6、 在上甲板上配备8-12门3英寸炮。

      7、 装备4具60千瓦的探照灯。

      海军省同意了这一改装计划,并于明治43年开始对高千穗舰进行改装,年9月在横须贺装设了新式的敷设装置。这次装备的敷设装置与在日俄战争中使用的那套装置可谓大相径庭,是一种平置的轨道式装置。

      明治44年4月,高千穗舰作为日本海军最早的专用敷设舰正式服役了。它的水雷装载能力为上甲板200个,中下甲板200个,这只是平时的装载数量,战时还能装载更多。关于服役后装备的舰炮数量,由于缺乏正式记录,由各种资料推定如下:

      40倍口径安式1号6英寸炮1门

      40倍口径安式1号3寸炮10

      2.5斤山内炮2门(艇用炮架兼作甲板炮架2具,陆用炮架1具)

      广木式小口径外膛炮12门(射击训练用)

      高千穗舰所撤下的一部分舰炮,于明治43年11月装备到已为炮术学校练习舰的桥立舰上去了。其中桥立舰的4门12英寸炮被高千穗舰上的6英寸炮代替,而6门3斤炮则是新增设到桥立舰上去的。

      横须贺海军工厂本来决定对浪速舰也进行同样的改造,但由于浪速舰在明治45年6月的护渔行动中不幸触礁沉没,所以于7月29日放弃了改造计划。

      高千穗舰改装后,成为水雷学校的练习舰,主要进行水雷敷设训练。由于军令部考虑到前后舰桥传达命令不便以及GM值减少的因素,干脆撤去了后舰桥,并在舰底增加了70吨压载,直到大正元年,后舰桥才重新恢复。

      敷设舰的改装在当时是严格对外保密的,所以高千穗舰的公开照片在明治41年后就再也难觅踪迹的事实也是可以理解的。直到大正3年2月,新岛附近海底火山爆发,高千穗舰被选中参与调查活动才又重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物理学家兼作家的寺田寅彦博士、中央气象台工作人员、内务省的技师以及火山爆发的目击者――10余名小笠原岛民曾乘坐高千穗舰前往调查。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政府于8月8日宣布对德国宣战。翌日,高千穗舰接到了出击的命令,并开往横须贺和佐世保搭载120颗水雷。

      高千穗舰所属的第2舰队于23日从佐世保出击,高千穗舰最初的任务是切断青岛、上海、芝罘间的海底电缆。此后它还参加了为船队护航以及封锁胶州湾的行动,而真正执行的布雷任务,只是在胶州湾内布下了几颗水雷。

      10月18日夜,德国鱼雷艇袭击了高千穗舰,一发鱼雷准确地命中了该舰,搭载其上的水雷被引爆,该舰瞬时沉没,舰长以下几乎全部战死。据当时的写真杂志《海军》称,只用1发鱼雷就击沉了高千穗舰的原因是该舰载满了扫雷回收的敌方水雷,不幸被引爆发生了大爆炸,才产生了如此之大的损失。高千穗舰作为敷设舰结束了它的一生。(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击沉高千穗号的是德国S90号大型鱼雷艇

        德国方面记载是10月17日夜间出击成功的,后该艇和青岛港内的奥匈帝国巡洋舰伊萨贝拉号于11月1日自沉。

        以下是S90艇的水兵拍摄的照片,既有S90本身,也由当时中国的风貌,可作参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我的看法浪速级巡洋舰最出色的地方

      是高速加中口径速射炮,这是英国海军高机动性和强火力结合的战术思想的体现。

      甲午战争实战中,它的速射炮完全压倒了北洋水师巡洋舰的中口径慢炮,而四艘同一等级的高速巡洋舰组成第一游击队,也形成了集中的火力,给北洋水师相对孤立的弱舰毁灭性的打击。中国舰队的优点在于定镇二远的强装甲重火炮,但是它的重炮射速慢动作慢,因此打击目标主要集中于日军大型的三景舰,使浪速等舰可以从容打击中国各巡洋舰。浪速等舰的中口径速射炮对超勇扬威等舰打击极为沉重,中国巡洋舰普遍装甲不足,比如英制致远舰,只有三英寸装甲(实战证明四英寸以下装甲没有作用),船侧的煤舱也被证明并无多大防护价值,无法抵挡浪速吉野的速射炮,自己的炮威力又不足,在战斗中失利就难以避免了。

      根据照片,战后浪速级在后期桅杆顶部变得纤细,似乎加装了无线电设备,推测而已。

      等待海兄继续并提供一张中文网站未曾发表过的高千穗舰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与萨兄商榷

        先指出萨兄一个错误:萨兄提供的照片是日舰秋津洲,并非高千穗哦!

        还有,浪速级在甲午战争期间并未装备中口径速射炮,它装备的副炮是克虏伯1880式普通炮,战后才改装了安式速射炮。黄海海战中真正对北洋舰队构成极大杀伤的速射炮是来自吉野、秋津洲、三景舰、千代田、扶桑号上装备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

        • 家园 错了,不是这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是这张,海兄好眼力,网上这张就是老萨扫的。

          速射炮的话题晚些时候再谈,我的看法您的观点是对的,浪速的火炮比吉野等稍逊,但克式15厘米炮,应该是属于速射炮,相对于北洋水师超勇扬威来说,还是先进的,不过济远经远来远应该装备同样火炮。李鸿章丁汝昌自行筹款战前准备安装的“次等速射炮”,是不是也是这类火炮呢?浪速上的诺登飞炮,就是您说到的六斤炮,则是速射炮无疑,但是它没有太大的作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